备孕 孕期 分娩 月子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快速怀孕 怀孕初期症状 怀孕同房 宝宝起名 孕妇食谱 孕妇水果 孕妇感冒 孕妇便秘 月子餐 宝宝食谱 宝宝发烧 宝宝咳嗽 宝宝腹泻 疫苗 产后同房 幼儿早教 生男生女 婴儿湿疹

爸爸妈妈带孩子的区别

2015-12-12 11:14 83 1 收藏

“你的孩子在你身边么?”小编在周末里看了一部你可能不曾听说的片子——《天边的孩子》。豆瓣网友评论该剧:“虽然演的确实不完美,虽然剧情拖拉,还有很多虽然……但是,关爱留守儿童,你我都有责!”。没错,小编

【 tulaoshi.com - 留守儿童 】

让孩子乐意接受爸爸妈妈的要求

在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中,2~4岁的孩子正处于“反抗期”,显得特别任性、执拗,不乐意接受爸爸妈妈的要求。实际上这是正常现象。作为爸爸妈妈应该了解孩子这个时期的身心特征,因势利导,进行教育。但是,有些爸爸妈妈一味顺从,对孩子溺爱;也有些爸爸妈妈动辄就斥、打骂,加剧了孩子不接爱爸爸妈妈要求的心理。

怎样才能使孩子乐意接受爸爸妈妈的要求呢?

1、建立爸爸妈妈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爸爸妈妈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对孩子关心、体贴、言行一致;处理问题时尊重孩子,和孩子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孩子做错了事,批评要实事求是,通情达理。爸爸妈妈在孩子心目中有了威信,孩子就能比较容易心悦诚服地接受爸爸妈妈的指导和要求。

2、提出的要求要合情合理,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例如,有些事是孩子必须做到的,而且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如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爸爸妈妈最好不要给孩子有选择的余地,必须严格执行。有些事是孩子可做可不做的,而且又是孩子不愿意去做的,那就干脆不要求。孩子正玩得兴致勃勃的时候,爸爸妈妈必须尊重孩子,征求意见,给孩子留思考时间,或让他玩完,或许诺他做完事再玩,让他能够逐步接受。爸爸妈妈切不可先强制压服,引起孩子大哭大闹,然后又让步依顺,不然会养成孩不服从成人要求的习惯。

3、提出要求的方式要因事制宜,灵活多样。有些事情可用征询的方式引导孩子接受,如夏天要求孩子喝水,可以询问孩子:“你是喝凉开水,还是要喝杯温开水呢?”孩子将会高兴地作出某种选择。有些事情,可事先告诉孩子,如你先去玩一下,玩过后我给你洗澡;你现在做作业,做完作业后,我们一同到外婆家去,这样使孩子的某些愿望得到满足,孩子自然会乐意接受爸爸妈妈的要求。有些事情事先可以作出切实可行的规定,如晚上什么时间睡觉,早晨什么时间起身,每顿吃多少饭菜等等,天天按规定的要求执行,等到养成了良好习惯和个性,爸爸妈妈就会少操许多心了。

剧说:天边的孩子——爸爸妈妈,请不要把我忘记

“你的孩子在你身边么?”小编在周末里看了一部你可能不曾听说的片子——《天边的孩子》。豆瓣网友评论该剧:“虽然演的确实不完美,虽然剧情拖拉,还有很多虽然……但是,关爱留守儿童,你我都有责!”。没错,小编是“坚持”看完这部片子,才引发了前面的问句。在我们学习各种创意亲子游戏,为孩子挑选各种课外班的时候,远方却有这样一群孩子如“野草”一般的成长着……

剧说第19期总第十九期编辑/金晨

美丽的天堂村迎来了拍摄公益歌曲MV的剧组,女明星萱萱因天堂村艰苦环境使她叫苦连天并几次与导演产生矛盾。就在导演罢工,萱萱决定自己拍摄MV的过程中,她发现那个每天默默等待并追赶着邮递员的聋哑女孩小花更加适合作为MV的女一号,并帮助小花找寻在城里打工的父母。正如萱萱所料,剧组将MV女一号换成了小花,使得MV歌曲大获成功,借助MV来宣传留守儿童这一话题也引发了社会的关注。留守儿童写作文吐心声——“眼前是一片灰黄”“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眼前爸妈的影子是比较少的,眼前是一片灰黄。五年级时爸妈在家里,我们离学校很远,每周放学回家我爸都会在半路上来接我,这阵子我很快乐。我的家庭就是这样,没有红,没有绿,眼前只有一片灰黄。”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爱,如果没有爱,你会有勇气快快乐乐地生活吗?”
“我想要的那种家庭,父母不会在(再)为家庭的生活开支问题而苦恼,而会抽出时间陪我,能重视我的学习问题和行为。”
“现实就是现实,世界没有如果,也不会有如果,我与其在这里幻想,不如来珍视这与我想象中完全相反的世界。”
公益组织“上学路上”与留守儿童朝夕相处100多天,纪实作家关军用笔记录下了孩子们眼中的“我想要的那种家庭”,也就是上面的几段文字。原本嘻嘻哈哈与普通孩子没什么不同的留守儿童,在作文中的几段简短文字就表露出了他们内心的痛苦与压力。据全国妇联最新调查显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大约有34%的留守儿童有自杀倾向,19%的孩子做过自杀计划,9%真的实施过自杀。另外有70%以上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资料来源于:人民网)关于“留守儿童” 我们了解的还太少《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对云南、广西、贵州、山东、河北、甘肃六省农村地区的两千多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乡村留守儿童真实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后指出,全国6100万留守儿童中约15.1%、近1000万孩子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即使在春节也无法团聚。有4.3%的留守儿童甚至一年连父母电话也接不到一次,一年电话联系一到两次的有885万,3个月通话一次的有1519万。《白皮书》指出,如果(父母)不能保证每3个月与孩子见面一次,孩子的“烦乱度”会陡然提升,对生存现状产生焦虑,而只要保证每周1到2次的联系,孩子的“烦乱度”就会明显下降。《白皮书》的调查结果还显示,中国留守儿童心理危险系数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从东到西明显上升,其中西北地区最为严重,无论是“烦乱指数”(对于现状的焦虑)还是“迷茫指数”(对于未来的焦虑)都达到最高,西南地区次之,中部再次,东部最低。同时,还存在“性别差异”:女孩无论是烦乱指数还是迷茫指数均普遍高于男孩。《白皮书》认为,女孩发育较早,心思更加细密、敏感,更多内向不轻易表露,因此留守带来的心灵创痛无论是深度还是持续程度都会更加明显。(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

“物质”太过虚无 “健康心理建设”才是留守儿童需要的崭新的书包、文具、衣服……搜一搜关于“留守儿童”的新闻,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公益组织、基金会、企业向孩子们“献爱心”的活动。然而这些“物质”对于留守家乡的孩子们来说,未免太过虚无缥缈。究竟,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呢?·心理问题是留守儿童最易出现的问题我们知道,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一个没有爸爸妈妈的环境下,在这种残缺甚至完全没有的“亲子关系”模式中,孩子们缺乏亲情的滋养,过早的承受着成图老师人社会中的各种压力。据调查,三成留守儿童有自我封闭、抑郁等倾向,一半以上的孩子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1.自我封闭,性格孤僻2.情绪失控,容易冲动3.认知偏差,内心迷茫·健康心理建设需要社会多方的“支持”与“坚持”我们前面提到的《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中显示,阅读会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灵状况,因此除了那些必需的“物质”基础,符合孩子们心理发展的书籍同样是不可缺少的。除此之外,留守儿童自信心、抗挫折能力、合作交流沟通的培养更加不容忽视。在大多数“潮起潮落”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如何实现持久有力的关爱或许才是最最重要的。小编对你说:“你的孩子在你身边么?”这是小编开头的问句。然而,当翻阅了各种资料,查询了各种新闻事件之后,这句“你的孩子在你身边么?”显得是多么的无声又无力……“爸爸妈妈,请不要把我忘记。”“如果可以,请给自己一个回家的理由”。

栏目编辑:金晨图老师育儿网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爸爸妈妈带孩子的区别

  关于谁带孩子的问题,除了注意儿子还是爸爸多费心,女儿还是妈妈常陪着之外,对带孩子的方式方法还要多理解男女差别,并考虑到最终结果可能会有差异。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

  吃饭的时候,爸爸看着孩子吃饭洒得到处都是,还直夸:瞧我女儿,吃得多好多可爱!妈妈看到满桌满地的残渣,估计这饭是没法吃了,爱干净的立马就收拾顺带教育孩子;一般的就夺过家伙什自己干脆代劳了。

  爸爸带孩子睡觉,先关灯,后说讲几个故事(呵呵,注意,不是读:我自己老觉得书上的故事不生动,于是都是脱稿讲),然后视孩子表现可以增减一个。讲完后,大人孩子差不多也该睡了;可能爸爸比孩子还要先睡着,即使孩子有点兴奋睡不着,自己折腾一会儿没意思也就酣然入梦了。妈妈先得劝孩子睡觉,然后读故事,再商量读多少,读完关灯,还得继续折腾一会儿;最可爱的是,孩子可能累了睡了刚迷糊,还要被妈妈的关心(宝贝,还没睡着?)又给叫醒来了。

  爸爸给孩子洗澡,可能是调好浴室温度,打好一盆水,扔几件玩具(呵呵,这已经是像我这样的够细致的爸爸了,哈哈哈),孩子呢于是玩得不亦乐乎。爸爸呢,就打开电视自己也不闲着。等到自己关注的节目结束了,孩子的洗澡也就到时间了。收拾一下就行。呵呵,爸爸的统筹学学得好吧?妈妈可能就不一样了:一会儿喊宝贝,搓泥;一会儿喊,宝贝快点,别着凉;一会儿得看孩子头发洗好了没,一会儿要说:看你把浴室弄得!

  出去玩,有时累了,爸爸会念着口诀,做着游戏,鼓励孩子多走一会儿,当然,按照爸爸的尺度,觉得孩子累了,就会给扛起来(乐乐现在不到五岁,和老爸溜达个十多里路轻轻松松的)。妈妈可能过一会儿,就会关心:宝贝,累了吧?妈妈抱着。-------呵呵,孩子不累都不行,你老给她心里暗示啊。

  孩子一进活动场地,爸爸在边上边看边乐,最多给做点理论指导;妈妈一般就像老母鸡护着小鸡,亦步亦趋寸步不离,孩子还没尽兴,妈妈先累垮了。

  孩子爬个栏杆,爸爸在旁一边数着数,一边鼓励边指导,争取孩子爬得更高。妈妈一看孩子爬栏杆,会尖叫着:危险,急忙冲过来抱走孩子(孩子要是胆小,本来爬栏杆没事,让妈妈一喊反而吓得掉下来)。

  当然最后的结果也会大相径庭:我带乐乐多一点,于是幼儿园里班级里的小女孩被小男孩打了一下,会指着那男孩:你等着,我去找乐乐去!同样班里妈妈带的儿子多一点的,开家长会小家伙上去了三次想唱的歌儿还没开头呢。

爸爸妈妈怎样和孩子一起玩

家长和孩子一道玩,第一种目的是建立亲子感情,享受天伦之乐;第二种目的是使孩子快乐;第三种目的是在一起玩的过程中指导孩子玩,提高孩子玩的技术水平,促进孩子某些能力的发展。带有这种目的与孩子一起玩的家长,具有教育意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培养。

那么怎样和孩子一道玩呢?

首先,家长应以专注的神态很投Tulaoshi.Com入地和孩子一道玩,这样孩子才会真正开心,应付的态度会使孩子感到扫兴,甚至引起一些不愉快。

第二,应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态度和孩子一道玩,勿以家长自居,居高临下地指责孩子、批评孩子。有时孩子对玩的技巧尚未掌握,家长应耐心地和孩子继续玩下去,如果不耐烦地说“你真笨”、“教不会”,孩子马上就会不高兴,也许以后再也不和家长玩这个游戏了。

第三,家长可以和孩子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心理。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家长在比赛时应“落后”一点,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孩子的成功感;对于太要强、好胜心太强的孩子,家长应胜他一筹,要在游戏过程中锻炼孩子对失败、挫折的心理承受力,有时候有的孩子会要强到不讲理、耍脾气的程度,那么家长应注意在下一次进行这类竞赛游戏时,事先提醒孩子注意自己的行为,要“约法三章”,防止孩子形成一些坏脾气。

第四,利用影像设备将父子同乐、母子同乐的镜头摄下来,留作以后欣赏、回忆,培养亲子感情。

爸爸妈妈如何正确夸奖孩子

  人都需要被鼓励和肯定,这样才会有更加努力和进步的动力。对于孩子而言,同样如此。给予孩子正确的鼓励和夸奖,不仅能够让孩子更加自信,对于孩子的心理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究竟爸爸妈妈如何正确夸奖孩子呢?

  一、正确夸奖孩子的重要性和影响

  1、增加孩子自信  人都是需要被肯定的,当孩子受到夸奖,无形中会觉得被肯定,所以就会产生自信心,做起事来也会比较容易有信心,不容易被击败。  2、影响孩子行为  受到肯定的孩子,行为上会比较容易呈现正向、乐观的行为,相反的,时常被否定的小孩,比较容易悲观、负面。  3、增进亲子感情  时常受到父母夸奖的小孩,对爸妈说的话会比较认同,所以也会比较在乎家庭、亲情,因此可以提升亲子间的关系,加温感情。  4、影响学习动力  经常被夸奖的小孩比较敢冒险、尝新,所以在学习上会比较主动,通常成绩也会比较好,如果孩子常被责骂、否定,很容易影响他学习新事物的心态。

  二、不恰当的夸奖方式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

  1、好话坏说,明褒暗贬  例如:“你今天终于没有做错,了不起!”、“全部做好了,很好。从明天开始不要再做错了!”此类的言语即可称为“好话坏说,明褒暗贬”。这样的表扬很勉强,而且隐含着批评,无形中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让他觉得好事做了也白做,爸爸妈妈的眼睛总是盯在自己的薄弱环节上,不得翻身。而且,让孩子感觉父母并不信任自己,自己做错了才是父母意料之中的结果。  孩子有了进步,本来是好事。如果给表扬加上阴影,就是家长的不是了。就算对于孩子能够做好事感到惊讶,也应该是对孩子成长和进步的惊讶。与其不断提及孩子的弱点,不如将他的点滴成绩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边,突出他的长处和取得的进步,让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所以,对孩子责任心的提升,妈妈要一项一项地肯定:“嗯,给鱼喂食不多不少正合适,水也换好了,还刷了鱼缸;给西红柿早晚浇了两次水,看它的叶子都笑了,它们肯定会越长越壮!”孩子虽小,但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夸奖,希望家长看到自己所有的付出,一点一滴都不忽略。  2、无的放矢,盲目攀比  例如:“你做得真棒,比××强多了。”很多时候家长并没有意识就自然而然地拿孩子来跟别人作比较。比如,孩子兴高采烈地拿着他在幼儿园画的画给您看,是《小白兔拔萝卜》的填色图,他的眼神期待着您,您煞有介事地说道:“画得真棒,你一定是你们班上画得最好的!”  孩子自身条件不一样,起点也不同,拿孩子与别人做比较,显然有失公平,况且今天你表扬了孩子是班里最棒的,而明天他没能达到今天的水平,内心就可能会沮丧,这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压力。孩子是在他人的评价中来认识自己。这样大而空的夸奖并不能给孩子面目清晰的感觉,反而可能造成他盲目的自信——也tulaoshi就是自负。他盲目地认为自己好,而不清楚好在哪里,也不能看到自己擅长的地方,进而难以形成对事物恰当的判断和分辨能力。  表扬孩子做事的过程比表扬他获得的结果更能引起孩子的共鸣,便于他明白您更重视他是否努力,关注他的点滴进步,慢慢地帮助他建立起自信。通过细化过程,强化他所取得的每一个小小的成功,找出对付弱点的办法,可以使孩子克服每一个挫折,平和地面对困难,避免被小小的不顺击得一败涂地。  3、沉溺历史,苛刻要求  例如:“你居然得奖了,真是妈妈的骄傲!你以后一定还能得到更多的奖!”此时的表扬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孩子身上的“包袱”,成为了孩子的“紧箍咒”,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给孩子犯错的机会,也是给孩子成长的空间,更是父母给予孩子的包容和理解。  家长应该注意,我们表扬孩子“已经取得”的成就,是为了激励他获得更多的“还没有得到的”成就。表扬,是为孩子树立一个“前进的”奋斗目标,而不是为孩子确立一个“不能退下来”的标准:家长在孩子取得好成绩之后,不要用“你必须保持现有状态”来要求孩子。  4、以偏概全,“浮夸”无度  例如:“这件事你也能做好,真是个好孩子。”“你居然考了第一,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这样的表扬,父母常顺口说来。面对孩子,父母一点也不吝啬夸赞。表面上看,对孩子有一定的鼓励作用,可是这样随意的话说多了,会使孩子顺着家长的思路进行推理:我做了一件好事,因此我是好孩子;我考了一个高分,因此我是聪明孩子。  但是,孩子按照家长的思路,还可能进一步做出“相反”的推理:我如果做错了一件事情,那我就是一个坏孩子;我在一次考试中得了低分,就是一个笨孩子。这种“以偏概全”式的奖励,会使孩子错误地把一件事情成败的评价,当成了对自己个人的评价。事实上人无完人,人总是要经历低估的。过度的表扬,会造成孩子错误地认为自己“十分完美”,在日常生活中经不起外界的批评,在竞争中经不起挫折与失败,对孩子造成所谓的“捧杀”。  一些被评价为“好孩子、聪明孩子”的家长要特别注意对孩子不要“过度表扬”:家长在表扬孩子的时候要“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只是对孩子所做的某一件事情进行评价,不要以某一件事情的结果作为对“整个人”的评价。  比如,孩子考试得了高分,家长应该说:“一次得高分固然可喜,但不能骄傲,只有一次次地不断获得好成绩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为家里作一次好事固然值得表扬,只有一次次地不断地为家里贡献自己的力量才是做到了‘对家庭负责’”。

  三、爸爸妈妈如何正确夸奖孩子

  1、何时才该夸奖  夸奖孩子是很好的,但不是随便乱夸奖,应该是有很好理由的时候,你可以让孩子更了解自己的潜力,并且强化他的努力。  2、鼓励你的孩子  鼓励你的孩子可以增强他的自信心,并帮助你想要未来你的孩子发展哪些行为。如果孩子成绩不好,欣赏他的努力,并鼓励他下次做的更好。  3、不要担心事情太小  你的夸奖不应该差距很大,应该鼓励孩子的成就,不论有多小,让他知道你正在关注他以及他的成就。  4、听孩子说什么  大多数的父母都是工作忙碌,而且常常思想不集中,我们听但并不是真的仔细倾听孩子。听听孩子想跟你说什么,并且鼓励他。  5、加强强化优点  你可以请孩子重复他讲的笑话,因为你觉得很好笑,或是再唱一次歌。告诉他你认为他很棒,所以想要听到他唱歌或是再讲一次笑话。  6、利用问句夸奖  “你是怎么选择出这么漂亮的图画颜色的?”、“你怎么给娃娃装扮的这么漂亮?”、“教教妈妈你是怎么学会弹奏这么好听的曲子的?”,使用一些类似漂亮、有趣、特别的问题,这些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赞美和鼓励。

别对孩子说“妈妈生气啦”!



不要对孩子说“我生气了”

  常听家长用“生气”二字教导孩子,这里举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你不听话,妈妈生气了。你私自拿钱,姥姥生气了。你满街跑也不看车来了没有,爷爷生气了。你不好好吃饭,奶奶生气了。你不好好学习,爸爸生气了……大家都在这么满不在乎地随意使用“生气”二字,却不知道生气这一情绪的毒性有多大。生气的毒性不亚于三聚氰胺,三聚氰胺让孩子身体中毒,生气让孩子心灵中毒,扭曲孩子的个性。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

  尽管生气是人之常情,但却不值得提倡和放任,育儿者尤其需要警惕生气给孩子个性带来的伤害。据研究,对6岁前孩子经常性生气,会令孩子形成消极的负面人格:自卑、内向、忧郁,害怕与人相处,自杀倾向严重。

  外孙女小荷出生后,全家专门开过一个家长会并达成协议:不对小荷生气,即使真的生气了,也要控制好情绪不爆发出来。当然,如果没能控制住生气,就要实事求是地告诉孩子自己生气了,还要告诉孩子,自己生气不等于不爱宝宝了。

  是什么事情让你生气,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用生气来管教孩子。

  如果孩子出了问题要具体分析,首先要想想孩子是不是病了或累了,这种情况只能用爱心的抚慰来谦让孩子,生气是无用的。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要给予孩子爱心教导:如孩子随手乱扔东西,要告诉孩子将东西放回原处,一旦孩子照做了,要紧跟着表扬。如果孩子说脏话,告诉他这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会失去朋友,没有朋友的人不开心。如果孩子上街乱跑,告诉他被车撞上那可就疼了,甚至有可能命都没了,那有多么不幸。这一教育可以起到双重作用:能听懂话的孩子都会对疼有认识,就可能有效制止孩子在街上乱跑,同时,这个实例可以让孩子对他人的情感产生责任感——大人说到“命没了”,可夸张地表演悲痛、哭泣,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不当行为能给别人造成这么大痛苦。

  如果孩子不听话,那要看不听什么话,是孩子的行为错了,还是大人的理念错了。

  比如孩子玩苍蝇拍是把苍蝇拍当作玩具玩的,而大人却不懂孩子的心,认为孩子玩脏东西必须坚决制止,并用生气恐吓孩子,那就大错特错了。正确的做法是跟随孩子,指导孩子,如果看到孩子要把苍蝇拍拍到饭食上,就赶紧引导孩子用苍蝇拍打个苍蝇,如果没有苍蝇,就找个黑点,或者用铅笔在地上画个苍蝇让孩子去拍,一旦孩子拍准了,立即拍手叫好。孩子当然不知道苍蝇拍上有多少细菌,他们会好奇地抚摸苍蝇拍,对于5岁以下的孩子不必做关于细菌的解释,只需孩子玩够了苍蝇拍之后给他好好洗洗手就是。对于5岁以上的孩子,可以解释苍蝇拍上有好多细菌,让孩子玩完后去洗手,同时讲讲有关细菌的知识。

  如果孩子不好好学习,这里头原因不外乎两条,都不是能用生气解决的。第一可能是孩子还小,专注力达不到家长要求,这种情况家长应当让孩子先玩玩再说。第二可能是孩子的智力开发不到位,学不进去。这种情况下,家长要停止催促孩子学习,转而培养孩子阅读课外书的习惯。越是成绩不好,越要多读课外书来开发大脑的快速运转能力。每个孩子都有好奇心,好奇心与好学是一码事,换句话说,每个孩子天生都好学,只是被不懂孩子的家长给扼杀了:为了家居生活美观整洁,这也不让孩子动,那也不让孩子摸;为了省钱,不给孩子买足够的玩具,不带孩子去郊外与大自然亲近;忙于工作,孩子去公园的机会都没有……这一切都会让好学的孩子变得呆板迟钝自闭,失去好奇心,而失去好奇心也就失去了好学的能力。

  大人要以清晰的是非观来解释问题,给孩子以向善的指路灯,而不是以生气制服孩子。

  如果孩子犯了无伤大雅的小错,大人要装作不知道,让孩子的不良行为不因家长的关注而强化,让不良小毛病自行消失。孩子都有向善能力,若大人事无巨细什么都管,尤其用生气来管,则会形成两类副作用:性情较弱的孩子会变得内向自闭郁闷;开朗外向的孩子尤其男孩会变本加厉故意发坏捣蛋。

  孩子五六岁后,讲道理是可以的,教导的方向必须不偏离育儿三大理念,这三大理念就是让孩子身体好、心态好、事业好。具体说来就是让孩子有正确的价值观或曰是非观,让孩子实现健康、快乐和成功这三项目标。最有效而简单易行的办法是关注孩子的正向行为并加以赞赏鼓励,同时抓住机会用行动给孩子树立美德样板:比如孩子不洗澡,大人不妨通融一次,告诉孩子今天不洗就算了,但明天要洗,这等于期待孩子能做到说话算数,是对孩子信任的具体表现,孩子都很重视爸妈对自己的信任,一般会乐意第二天洗澡的。

  如果孩子用生闷气来要挟大人怎么办?大人不要买他的账,他越生气,越不给他所要的东西,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改掉用生气要挟别人的习惯,就不会因为爱生气而导致人际关系不良。我们的要义是让孩子成长为好学、开朗、招人爱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将来定会有良好的互动能力,能达到三项全成。

来源:https://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37616.html

延伸阅读
怎样为孩子挑选睡前故事 睡前故事除了体现亲子互动外,还有一个帮助孩子安眠的作用,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故事大有讲究。 给孩子选故事的首要原则就是“适宜”,即符合孩子的心智发育水平,睡前故事也不例外,“听不懂”往往成为孩子拒绝听下去的理由。女儿畅畅刚学会说话的时候,总爱“点故事”让我给她...
标签: 教育 孩子 妈妈
妈妈应给孩子的六种教育 在大多数家庭中,妈妈扮演着帮助孩子们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困难的角色,但仍不知什么是孩子真正需要的。一位专家与成百上千位母亲及成千上万个孩子作过交谈并参阅了有关育儿方面的研究资料,从中提取了什么是孩子们最需要的东西,一共有六种教育,是孩子们最需要得到的,希望能给妈妈们一些参考。 (一)培养他们的爱心 ...
孩子常问的四个尴尬问题 怎么答   对于这个世界,孩子们是如此好奇,每个小脑瓜里都装着&ldqTuLaoShi.comuo;十万个为什么”:关于性别、生老病死还有大人们的私生活,等等。对孩子们的棘手问题,家长们都想给予最恰当的答案。 法国精神分析师克罗德·哈尔默(ClaudeHalmos)解释了父母面对...
让孩子学做自己的主人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赛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说:“如果我不能给孩子财富,那就给他寻找财富的信心;如果我不能给孩子智慧,那就给他获得智慧的信心;如果我不能代替孩子生活,那就给他生活的信心。” 孩子随时都在玩、随时都在学 自从当了母亲之后,我常常感谢上天让自己看到一个生命的开展、茁壮。从幼嫩的婴儿期到学...
宝宝什么时候叫爸爸妈妈 宝宝什么时候叫爸爸妈妈      有网友妈妈很着急,自己的宝宝马上就要到11个月了,生性活泼,爱笑,胃口也不错,现在能自己坐爬,扶物能行走,依呀学语,但是到现在还是不会叫爸爸妈妈,这是为什么呢? 每个宝宝语言发育是不一样的。一般10个月到11个月,一些宝宝已能比较准确得发出"...

经验教程

479

收藏

91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