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选择伴侣 不能忽视心理健康

2015-07-07 19:37 19 1 收藏

在平日忙碌的工作当中能抽出一点时间关爱自己,享受生活,图老师今天给大家分享心理健康:选择伴侣,不能忽视心理健康的生活小常识,希望大家能关注生活中的小问题。

【 tulaoshi.com - 心理健康 】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欠和疾病,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前不久,成都市某中级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蜜月毁容案:为了一件“捕风捉影”的事,新郎竟将一瓶浓硫酸泼到新婚妻子的脸上,将其烧得面目全非,双目失明,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M
   这对“冤家夫妻”从相识到结婚才用了47天,速度快得惊人。女方看中了男方“长得帅、职业好、家庭条件优越”;男方相中了女方 “长得漂亮”。M
   人们不禁会问:新郎为何如此残忍?竟对自己的新婚妻子下此毒手?这是一般人做不出来的呀!是的,心理正常的人是不会为这点“捕风捉影”的事而干出这种事来。因此可以说,他的心理不健康,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为什么有些姑娘竟与心理有障碍的人谈恋爱甚至以身相许?这正是值得当今广大青年深思的问题。目前很多青年,在选择配偶时,只重视外貌、职业、家庭等外在条件,而忽视身体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条件。他(她)们不知道身心健康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前提。不论其它条件再好,如果心理上有严重问题,婚后很难相处,其结局往往是痛苦与不幸。设想,这个毁容案例即使不在度蜜月期间发生,那么他们以后的家庭生活也不会和谐幸福。因此,每一位择偶者,必须把心理健康视为必备的重要条件。M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欠和疾病,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M
   如何判定心理是否健康,这是心理学家一直在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根据目前国内外心理学家研究的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归纳出以下5点,可为青年人择偶时参考。M
   第一 与年龄相符,和大家相似。不同年龄的人,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青年时期是人生中精力最充沛、思维最敏捷、情感最活跃的时期。因此,青年人应该朝气蓬勃、活跃好动、感情丰富、勇于进取。一个青年人身上应该具备或基本上具备这些特征。同时,一切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最终都是“从众”的,即与大家相近或相似,即一个青年应该喜欢大多数青年喜爱的事物,厌恶大多数青年厌恶的东西。M
   第二 善于与他人相处。具体表现在:能够了解别人,别人也能了解自己;在集体中是受欢迎的,至少不能被大家看成是“多余”或“有害”的;在集体中有自己的伙伴和朋友,不是一个孤独者。M
   第三 善于适应环境。任何人的一生都不会一帆风顺,环境也不会一成不变。心理健康的青年应该善于适应变化中的环境(包括失恋),不断调整自己对现实的“态度与期待”,不能适应环境就不能顺利地生存下去。M
   第四 乐于进取。这要求不仅在顺境时对生活充满热情,而且在逆境中对人生也不绝望,始终乐观向上。虽然可以表现出暂时的失望或动摇,但很快会被理智所战胜。M
   第五 适度的反应。心理健康的青年,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是适度的。处事对人,应该恰如其分。其实,这也是一种“从众”。M
   如果一位青年与以上5条要求基本相符,那他的心理就是健康的。在选择配偶时,可以用这5项标准去衡量对方。判断心理是否健康比判断躯体是否健康要复杂得多。后者一般通过肉眼观察和医疗器械检查即可得出结论,而前者不仅肉眼看不出来,器械也检查不出来。心理专家指出,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主要是通过了解、观察和体验来判断。M
   了解 任何人都不会在真空里生活,只要广泛深入地了解,不难判断他(她)的心理是否健康。了解的重点应该放在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以及在家庭中与父母和兄弟姊妹之间相处如何,同时也要了解他(她)对工作的太度,事业心如何。如果发现他(她)与本单位多数人的关系都很紧张,或发觉他(她)什么都看不惯,牢骚满腹或发现他(她)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不尊敬,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也不那么好,你就应该慎重考虑。这样的人,婚后是不容易相处的。也可以初步判断,其心理是不大健康的。M
   观察 百闻不如一见,在相处过程中细心观察更重要要观察他(她)待人处世的态度,是否“从众”,是否反应适度,是否乐观进取。如果发现某一方面有问题或“异常”,应该顺藤摸瓜,深入下去,进一步了解和继续观察,直到水落石出。M
   体验 这比观察又进一步,靠的是“第六感觉”。青年男女经过一段相处,都会在对方身上体验到许多优、缺点或特征,得出一个总体印象。如果每个青年在这时都能用上述5条标准认真、全面地衡量一下对方,不难得出其心理是否健康的结论。M
   本文列举的这场悲剧,那个被毁容的新娘,在相处中已经发现男方疑心甚大,对自己过于苛刻,约会迟到10分钟就刨根问底,其实这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可惜的是她没能更细心地体察,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延伸阅读:

日常生活食品卫生常识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使得消费者对食源性疾病的关注程度有所提高,但消费者对食品中病原体的认识仍不够。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生熟不分,熟食存放时间长,食品不及时冷却,制作食品过程不反复洗手等。这些问题使得家庭里的食源性疾病散发的数量远远比集体性食物中毒更为常见。日常生活食品卫生常识要提高饮食卫生,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重点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卫生习惯为主,主要注意一下几点:

1、选择经过安全加工的食品

例如,要购买经过巴氏消毒的牛奶而不是升牛奶,选择新鲜的或经过辐射处理冷冻的家禽。某些生食的食物如生菜,需要彻底清洗。

2、食物烹调要彻底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xinlijiankang/)

许多生的食物,尤其是肉类、蛋类和未经过巴氏消毒的牛奶可能受到病原物的污染。彻底烹调可杀灭病原微生物,要记住食物的各部分的温度至少要达到70℃。冷冻的肉、鱼及禽类食物,在烹调之前必须充分解冻。

3、做好的食物应立即食用

当做好的食物冷却到室温时,微生物开始大量繁殖。放置时间越长,危害越大。基于安全考虑,应趁热食用。

4、小心地储存熟食

若必须提前准备食物或打算保存剩余食品,应确保食品在高温(60℃以上)或低温(10℃以下)条件下保存。但婴儿食品不适合贮存。

5、剩余的食物在食用前加热要完全

完全加热是指食物的各个部分温度至少达到70℃。

6、生熟分开

完全可食用的熟食品通过与生食物的接触会受到污染。所以应避免生、熟两种食物接触。

7、反复洗手

在开始准备食物之前或去过洗手间后,或在准备完生食物后再处理其他食品之前都要洗手。家庭宠物如狗、猫、鸟类,经常携带病原体,有可能通过手转移到食物上。

8、保持厨房和用具表面的清洁

为防止食物受到污染,准备食物所使用的任何面板必须保持清洁。接触盘子和器具的布片应经常更换,二次使用之前应经过蒸煮处理,抹布也要经常清洗。

9、防止虫媒、鼠和其他动物污染

动物经常携带引发食源性疾病的微生物,使用密封的容器贮存食物将得到更好的保护。

10、使用安全水源

安全的饮用水和食物同样重要。若对供水有任何疑问在加入食物中或制成冰块食用之前将水煮沸。婴儿食物使用的水要特别留心。

总结:多注意日常生活食品卫生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xinlijiankang/)

来源:https://www.tulaoshi.com/n/20150707/225950.html

延伸阅读
标签: 心理健康
日本心理学家的观察表明,当人们在悲哀愁怅的时候,长吁短叹两次,有安神解郁的坦然感,在工作、学习紧张疲劳的时候,长吁短叹一番,会有胸宽神定的豁达感;就是心满意足,愉快兴奋之时,长吁短叹一次,也会顿觉轻松愉快。 心理学家和医生曾给运动员夺冠前,以及考生进入考场前分别检验了他们的血压,然后让其长吁短叹几声,结果发现他们的...
标签: 心理健康
如果一个人的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能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发展与变化的需要,那他的心理属于健康。 以下标准判断心理是否健康: 1,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有恰当判断;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5,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7,保持良好的...
标签: 心理健康
健康的关键是什么呢?好的基因和避免吸烟、喝酒及高胆固醇等危险因素固然是重要的,但它们并不是全部的决定因素。很多科学家都认为,我们还应该培养健康的个性、品格及卫生习惯,才能始终保持良好状态。最新的研究表明,每个人都能为自己做8 件事,使自己的外貌和心理保持年轻,享受健康长寿的人生。 1 、营造一个友爱和谐的家庭环境而不要&ld...
标签: 心理健康
首先,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知识。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学习心理知识,促进自我的成长。 其次,用健康的思维方式看待生活。例如,让两人观察同一只杯子,如果一个人注意到微小的斑点,另一个人注意到柔和的色泽,前者的思维模式就可能比较悲观,而后者对事物积极的方面更为敏感,是一种健康、乐观的思维方式。 再次,正确认识自我。我们对...
标签: 心理健康
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乐于扶贫帮困,心中就常有欣慰之感;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心存善良,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就常有轻松之感。总之,心存善良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至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所...

经验教程

393

收藏

59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