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孕 孕期 分娩 月子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快速怀孕 怀孕初期症状 怀孕同房 宝宝起名 孕妇食谱 孕妇水果 孕妇感冒 孕妇便秘 月子餐 宝宝食谱 宝宝发烧 宝宝咳嗽 宝宝腹泻 疫苗 产后同房 幼儿早教 生男生女 婴儿湿疹

0-1岁宝宝喂养误区大盘点

2015-12-05 21:25 34 1 收藏

有人认为,给婴儿喂奶最好定时。如果时间还没有到,不管孩子怎么哭也不要去管他。哭才能使婴儿的心脏变得强健,哭对于婴儿是一种很好的运动,而且,定时喂奶还能够培养婴儿的忍耐力。

【 tulaoshi.com - 育儿 】

定时喂奶对婴儿有害

  有人认为,给婴儿喂奶最好定时。如果时间还没有到,不管孩子怎么哭也不要去管他。哭才能使婴儿的心脏变得强健,哭对于婴儿是一种很好的运动,而且,定时喂奶www.tulaoshi.com还能够培养婴儿的忍耐力。


  可是,没有比这种想法更错误的了。

  婴儿总是在通过各种方式,竭尽全力地把自己的渴望传递给母亲,想吃奶的啼哭也是其中之一。

  但是,当婴儿明白自己无论怎么哭都吃不到奶时,他就会渐渐放弃这种正确传递自己情绪的欲望。

  而母亲却为了自己的方便,在婴儿不想吃奶时硬喂,在婴儿想吃奶时又不喂,这样一来,婴儿在刚刚降临这个世界之际,其正确的身体感觉便被扭曲了。

  这种无视婴儿要求的喂养方法,是不科学的。食欲的节律,是婴儿身体上的要求,是因人而异的,硬要在时间上整齐划一,实际上是个极大的错误。

  成功地让婴儿习惯了定时喂奶,母亲可能会感到很轻松,但对于婴儿的感觉却是一种伤害,并且危及其素质。婴儿丢失了正确传递自己感觉的方法,结果会变成一个没有毅力、精神压抑、缺乏生气的人。

  有的人很不愿意在婴儿身上多花精力,也不陪伴婴儿睡觉,这是很大的错误。对于婴儿来说,亲密的接触(这里是指抚摸性接触)是相当重要的。所以,父母要尽量地多抱婴儿。

  如果把还不到两个月的婴儿送到托儿所去,那么,婴儿受到的抚摸将大大减少。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导致婴儿拒绝吃奶,即使吃了也会吐出来或者是大便变稀等等。这个时候,如果母亲能意识到这是由于自己与婴儿的交流过少造成的,从而尽量增加对婴儿的抚摸,那么,婴儿的这种症状不但会消失,而且身体也会明显地胖起来。

  总是缠着母亲不放的孩子,并不是那些在幼小的时候充分享受到母爱的孩子。事实正好相反,若是孩子依恋的情绪从一生下来就没有得到过满足,便会出现这种现象。

  由于夫妻都工作等原因,婴儿得不到应有的关照和抚爱,他的内心会毫无察觉地萌生出因得不到足够的母爱而产生的愤怒。这将成为隐患,成为种种问题产生的根源。

  前面提到的杉田先生,在其著作中就举过类似的例子:秋雄一向是个优等生,被公认为考入国立一流大学是毫无问题的,可出人意料的是,他一连四次都没有考取。杉田先生究其原因,做了如下的解释:

  原来,秋雄幼小的时候,母亲出于经济上的原因一直在工作,这样一来就不可能在秋雄的身上花多少精力了。因此,秋雄在潜意识中对母子之间感情的贫乏怀有了很深的愤怒。虽然他曾对母亲发泄过不满,然而却遭到母亲的拒绝。在经历过几次这种痛苦的挫折之后,他便带着复仇的情绪,用考试失败这种怪僻的方式,来引起父母对自己的注意……

刘涛儿女打高尔夫 培养孩子特长小心3个误区

  刘涛晒儿女打高尔夫球照篇

  29日,刘涛在微博晒出自己的女儿和儿子打高尔夫球的照片,并称:“有其父必有其娃。”网友看到照片后纷纷评价“姿势标准,起范儿”、“基因好,大宝小宝,动作真帅”、“有钱人啊,孩子这么小就打高尔夫了”。

  培养孩子特长小心3个误区

  看照片中孩子打球的架势,想必刘涛是早早地就开始培养了,不只明星的孩子,现在很多家长都会早早的给孩子选择兴趣班或特长班,希望能给孩子培养出某方面的特长。但39育儿提醒家长,培养孩子特长不可盲目,要小心以下3个误区。

  1.家长一厢情愿

  进特长班学习,对于许多孩子来说都不是心甘情愿的,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家长一手包办,不少孩子对究竟该学什么好、自己是否适合进行特长教育等问题都心中无数,报名参加特长班的学习完全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如此,若孩子对所学的内容缺乏学习兴趣www.Tulaoshi.com,这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倒会阻碍孩子情商和智商的正常发展。

  2.项目贪多求全

  一些家长盲目认为多学总比少学好,今天让孩子学钢琴,明天让孩子学美术,过两天又让孩子改学书法。不堪重负的孩子,平时忙双休日也忙,除了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外,还要忙写字弹琴或绘画,难怪有些孩子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放学后,我宁愿被老师留下来也不愿立即回家!

18月龄幼童口服泡腾片身亡 儿童用药小心7个误区

  一粒泡腾片引发的悲剧:18月龄幼童口服泡腾片身亡

  这两天,一条“干服泡腾片致死”的报道引起轰动。据报道,小牧浩因为感冒发烧到某医院就医,打完吊针后,牧浩妈妈从标明“口服”的“娃娃宁泡腾片”盒子里拿出一粒直径约6毫米的药丸给牧浩服下。服药后10秒左右,牧浩的手脚突然抖动起来,紧接着开始剧烈地咳嗽,嘴边也慢慢变成了青色。经医生抢救,切开气管后取出已经化为一摊水的泡腾片残迹,但牧浩最终却因脑部缺氧时间过长,抢救无效死亡。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yuer/)

  宝宝死因可能是异物卡喉

  报道出来后,引来多方关注。多名医生表示,直径仅6毫米的泡腾片即便是干服,泡腾片本身在喉管分解窒息的可能性很小,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噎住了,这种情况与异物卡喉的情况是一样的,临床上经常遇见一些由花生米、杏仁核、水果冻、玩具零件、硬币等卡喉的患儿,异物致喉管呼吸堵塞,大脑缺氧,才会引发意外。

  @医生妈妈欧茜 在其微博中表示,牧浩死亡的结果是由多因素造成,包括某些不合理现象。泡腾片含有泡腾崩解剂,遇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不应口服而应用水冲服。防止类似意外,家长能做的是多一份心,多些学习,遇病淡定,喂药前察看说明书。

  泡腾片不应直接口服

  和睦家医院药房主任冀连梅在其《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一书中指出,不同剂型的药物服用方式不同,服用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该事件中的泡腾片是含有泡腾崩解剂的片剂,泡腾片遇水可产生气体(一般是二氧化碳),使片剂快速溶解,例如维生素C 泡腾片等。如果不小心将泡腾片口服,会在口腔及胃肠道迅速释放大量气体,刺激黏膜,甚至造成意外。正确的做法是将泡腾片溶解在温水中,待完全溶解后口服。

  冀连梅:儿童用药小心7个误区

  对于儿童的用药安全,冀连梅提醒家长,给孩子服药,千万别烦以下几个错误。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yuer/)

  1.搞混药名,看错包装

  “国家用药错误报告项目”统计显示,将近1/4的用药错误因搞混药名所致。例如,用于儿童退烧的泰诺林和用于儿童感冒症状的泰诺。泰诺林是单一成分的药品,有效成分对乙酰氨基酚。泰诺(酚麻美敏)是复方成分药品,含4种成分,除了对乙酰氨基酚外,还含盐酸伪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芬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现在不主张给儿童使用复方感冒药,因为儿童感冒多由病毒引起,只需用退烧药将体温控制在38.5℃以下,一般5-7天就可自愈。

  对于儿童高烧不退,我们一般建议使用泰诺林,如果搞混药名选了泰诺,则可能烧没退下来,反倒给儿童带来嗜睡、乏力以及食欲不振等副作用,不利于恢复体力,反而使病程延长。

  药品包装相似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同一家药厂生产的不同药品。例如,儿童常用药泰诺林滴剂,美林滴剂和艾畅滴剂,是同一个药厂生产的3种不同药品,但最近发现它们的外包装越做越像,不仅是尺寸大小相似,连颜色都趋于一致。所以,家里备了同一药厂不同药品的家长也需格外小心,给孩子用药前切记仔细核对,必要时找人核对,以避免拿错而给错药物。

  2.几种药同时吃,中西药混吃

  很多家长都有一个错觉,以为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于是中药加西药,多种药一起服。事实上,无论中药还是西药,绝大多数药物进入体内要经由肝脏代谢灭活,肾脏排泄清除。由于儿童的肝肾功能还不健全,因此应尽量避免多种药物同时服用,造成肝肾损伤。

  如果病情需要多药同服,也应该知道如何正确服用。例如,当需要中药和西药同服时,我们一般建议服用两种药物的间隔时间至少1个小时。

  多种药物同时服用时,还需注意各药物的有效成分,以避免重复用药,加重不良反应。例如,退烧用对乙酰氨基酚,但这个成分同时也存在于许多复方感冒药中,如果退烧的同时还服用复方感冒药,就有可能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由此造成肝损伤。再例如抗过敏的扑尔敏,这个成分在很多复方感冒药里存在,成分列表里可能写的是氯苯那敏,如果家长们不知道扑尔敏的成分就是氯苯那敏,给孩子服扑尔敏的同时,也服含氯苯那敏的感冒药,很容易造成扑尔敏过量,由此导致孩子昏睡不醒,严重者可造成意识丧失。

  3.弄错剂量,毫升毫克分不清

  药品有不同的剂量单位,比如毫升(ml)、毫克(mg)等。有的时候,一些医生还喜欢用简写,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提醒家长们仔细识别。例如,抗过敏的西替利嗪滴剂,2岁以下儿童每次的剂量是0.25ml(相当于2.5mg),有些医生喜欢写2.5mg,如果把这里的2.5mg错看成2.5ml,那给孩子服用的量就达到中毒量了,严重者会导致儿童死亡,美国报道过这样的例子。

  泰诺林在中国市场上有两个浓度的产品,混悬剂的药物浓度是160mg/5ml,而滴剂是500mg/5ml,如果家长不仔细核对浓度,很容易给错剂量。去年6月,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就已经要求泰诺林生产商将这两种剂型统一成160mg/5ml,美国市场不再有500mg/5ml的剂型。在中国还没有这样的措施,因此建议家长们在家里只备一个浓度的泰诺林。

  4.进口药一定比国产药好

  由于中国药品安全问题频出,导致家长们选择海淘药品,这里面其实是有很大的风险的。其一,由于语言障碍,很多家长无法了解海淘药品的真正用途和用法用量。比如小蜜蜂紫草膏,淘的时候商家可能会夸大它的疗效,说成是可以吃的万用药膏,但实际上,它在美国的适应症用于提神醒脑、缓解疲劳,使用人群是2岁以上,每日最多3-4次,2岁以下使用要咨询医生。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紫草科植物,FDA曾就它的口服补充剂发出过肝毒性的警告,不含外用剂型,因此外涂要避开溃破的皮肤才不会有肝毒性。

  其二,由于网上商家缺乏监管,很难保证药品质量,也很难及时获得药品的不良反应信息。例如有人海淘了缓解出牙不适的药膏,成分列表里含苯佐卡因。事实上,因这个成分可能会引起严重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因此美国FDA和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警告:

  不要给2岁以下幼儿使用含苯佐Tulaoshi.com卡因成分的药膏缓解出牙不适,可选择牙胶或用手指按摩牙床来缓解宝宝出牙不适。

  5.滥用抗生素

  孩子感冒发烧,家长们首先担心发展成肺炎,于是随意使用抗生素预防肺炎。事实上,感冒发烧没那么容易就发展成肺炎。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细菌性肺炎,但不能预防肺炎,预防肺炎可以考虑接种肺炎疫苗。滥用抗生素将增加抗生素耐药的几率,导致孩子一旦真正需要抗生素时,抗生素不再起作用。

  对于抗生素的使用,还有一些误区:其一,病好了立刻停用抗生素,没用够疗程也容易导致细菌耐药。其二,抗生素治疗细菌性感染是个逐渐起效的过程,大概需要2~3天才能看出效果,并不是吃了一个剂量就能立竿见影,因此不要随意停用或频繁更换抗生素。其三,抗生素越新越好,一进医院就要求医生开三代头孢。

  事实上,抗生素没有谁比谁更厉害一说,不同的感染部位的致病菌不同,因此不同的抗生素针对不同的致病菌。比如皮肤软组织感染,一代的头孢就很有效。

  6.中药纯天然,比西药安全得多

  西药由于是经过临床试验才批准上市的,因此西药在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都会在药品说明书中注明。中药由于是祖国医学文化的传承,没有特别严格的临床试验,因此药品说明书里的不良反应通常注明“尚不明确”。

  “尚不明确”只表明没有可参考的临床数据,不代表安全。100%植物来源的药物也不代表100%安全。提醒家长们不要随意给孩子吃所谓的“小中药”来强身健体,要牢记“是药三分毒”。

从广告词看育儿误区

  作者介绍:幼儿园教师,做过10年的全职妈妈,有3个孩子,而且3个孩子都生在日本。她们家多了许多别人家不大会有的故事,而她也就有了不少独特有趣的经历和经验。

  现在很多和孩子有关的广告都有一个特点——费尽心思抓住妈妈的眼球,竭尽全力从妈妈最敏感的那根神经下手。

  发烧宝宝和消防员妈妈

  最近,听到这样一句广告tulaoshi词:“宝宝发烧,每个妈妈都是消防员。”

  没错,宝宝生病,妈妈着急。全家只有一个宝宝,更不能有半点闪失。这句广告词看透了妈妈的心思。

  但是,再着急也不能乱了章法。

  发烧只是一种症状,表明身体里面有炎症,免疫系统正在积极抗争,和细菌病毒作博弈。我自己亲手带大了三个孩子,有了不少“实战”经验。其实孩子的很多发热,靠自身免疫系统的努力,不用吃药更不用打点滴,好好休息,多喝水,就能自愈。

  只要宝宝没有习惯性的高热抽搐,38℃以下的发烧,不需要服用退热药,不需要打退烧针,严格地说,也不应服用退热药。

  可是,我周围的年轻妈妈,有很多人都不知道38℃这个界限,只要宝宝一有热度,真的就像消防员一样赶紧“灭火”。前些天,单位一同事带着极度疲倦的神情来上班。一问缘由,原来是接连两个晚上带着几个月大的宝宝去医院看急诊。原因就是宝宝发烧。为什么接连两天都去?因为第一天看了医生回来后热度又上去了。年轻同事愁坏了。

  我连忙跟她说,“别急,问你几个问题”:

  * 宝宝有没有呕吐、脖子耷拉抬不起头?

  回答:没有(排除脑膜炎)。

  * 有没有喝不进水?

  回答:没有。虽然没食欲,但能喝水、喝果汁(排除脱水的可能)。

  * 第二天热度又上去,比第一天高还是低?

  回答:差不多,低一点点(说明病情在好转,起码没有更严重)。

  我告诉她,带宝宝去看急诊要慎重。在那乱糟糟、病人成堆的地方候诊一等几个小时,没病也要折腾出病来了。

  听我这么一分析,年轻同事连忙说:“ 哎呀,太好了,道理明白了心里轻松好多。原先我都快急死了。”

  任何炎症的消除、任何一种药物生效都有一个过程,妈妈千万要有一点耐心。同时要细心,学会观察宝宝的病情要点,不要做心急火燎的“消防员”,盲目地“扑火”,千万不要被广告词忽悠了。     我有时想,医生热衷于给生病的宝宝打点滴,固然有利益驱使的原因,但妈妈沉不住气也是促使医生采取这种“快速灭火”的因素之一。想想看,医生开了口服药,第二天妈妈又抱着宝宝跑回来跟医生抱怨说,“你的药不管用,宝宝还在发烧……”医生还不如索性一上来就打点滴,省得双方都烦。

  至于那些必要的医学常识,指望忙着看门诊的医生给妈妈现场讲解,也太不现实,几百号人在外面等着呢,所以,妈妈自己真的要学一点儿科知识。

  记得我在日本时,带孩子去医院,医院给了我这样一张纸头,大意是:

  ☆退烧要有一个过程,不必焦虑。

  ☆38℃以下,无需使用退热剂。

  ☆未满周岁的宝宝,不要使用药店的退热药(日本严格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医生开的药和药店买的药是两回事)。

  ☆抗生素起作用要两天半的时间,如果三天以后症状仍没有改善再来看医生……?

  这对于当时第一次做妈妈的我,这张小小的纸片真是帮了大忙,从中更是感到了一份温暖和安心。

  孩子不吃饭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不吃饭”成了很多妈妈、奶奶、外婆最发愁的事。于是,广告里常出现“宝宝嘟着嘴把饭碗推开”的画面。怎么办呢?好办——“宝宝不吃饭,就用健胃消食片!”

  不止一位朋友跟我抱怨孩子不吃饭,问我怎么办。我都说:饿他一顿。

  这话不中听,好像没人性,其实真就是这个理儿。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怎么现在的孩子的胃跟老祖宗的都不一样了?

  其实只要没有器质性的疾病,人不吃饭都会饿。“孩子不吃饭”,只能说明孩子不饿,不想吃。每顿饭都被塞得满满的,活动量少,还吃零食,根本还没饿,就到了下一顿饭。现在真正会饿着的孩子有几个?有家长说,孩子这么大了,从来没说过一个饿字。

  人不是机器,每顿吃饭的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大人也有想吃、不想吃,吃得多、吃得少的时候,怎么到了孩子这里,就非得吃完大人规定的量呢?这顿吃得少,下顿饿了,自然会吃。大人孩子都是一个道理。

  其次,是我们宝宝餐饮的习惯。我们总是觉得孩子小,只能吃软的东西,从断奶食品的糊糊到烂面条、烂糊粥,到几样菜连菜带汤拌饭吃,都是烂糊糊一碗,没有各种菜式原本的形状和味道,宝宝吃来吃去都差不多,没有了对吃饭的兴趣。

  再其次,不得不说说“喂饭”。西方很小的宝宝就是自己动手抓着吃饭,吃得满手满脸都是。孩子吃得不亦乐乎,大人满不在乎。这种景象在我们家长这里是很少看到的。大人喂饭,一喂喂到三四岁,甚至念小学也并不少见。这样一来,孩子吃饭没有了主动性,被塞、被填、被哄着吃、追着吃,就是必须完成吃饭的任务,孩子自然毫无趣味可言。

  这些容易造成孩子不吃饭的原因,应该通过改善孩子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以及调整菜式花样来解决,跟“健胃消食片”就没什么关系。如果真是有什么疾病造成孩子不吃饭,那也不是几粒消食片就能解决的。

  补钙、补锌、补……

  平时买衣服、买食品、买日常用品什么的,碰到买一送一,自然开心,就算送的那个东西不实用或者用不着,也无大碍,大不了放那不用罢了。

  可是,吃进身体里的微量元素就不同了,绝不是多多益善的。就拿锌来说,理论上“缺锌会导致食欲减退”,“锌可以增强食欲”,前提也是在体内微量元素平衡。人体内的微量元素,正常的身体都有自然调节机能,外力的干扰往往会适得其反。要是因为店家“白送”,就顺便来个“花一样钱补两样”,你可就被广告忽悠了,这种便宜绝对可捡不得。

  说到这里,不能不说说比补锌更加普遍,大有全民总动员架势的“补钙”。

  我家的三个孩子从小到大都没补过钙,身体健健康康,虽然周围建议补钙的呼声一片,压力颇大。我始终坚持自己的理由:

  * 孩子从小喝的奶粉都是加强钙的。

  * 孩子饮食正常,不偏食,乳制品不间断,钙摄入量不会低。

  * 户外活动不少,维生素D的合成不会缺乏。

父母常犯的8个育儿误区

  1.为保全面子,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

  在公众场合,孩子用哭闹“要挟”父母,父母迫于颜面只好乖乖“就范”,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心理学上,这关系到对孩子“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也关系到父母权威的树立。面对这种情况,父母一方面要打定主意,教育孩子远比面子重要,即使众目睽睽,不该满足的要求决不可轻易松口;另一方面,可以用其他新刺激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

  中国父母虽然疼孩子,但经常把孩子看作是没有独立人格的“不完全的人”:孩子的房间想进就进,日记抽屉也是公然“检查”。其实,(www.tulaoshi.com)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具有隐私权的公民,受法律保护。如果不想孩子长大后到处吃亏,那么从小就要开始保护孩子包括隐私权在内的各项权益。

  3.把自己的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

  有些父母不仅把孩子看作自己生命的延续,还把他们当成弥补自己人生缺憾的最后机会。父母的这种补偿心理,会让孩子错失成为他们自己的机会。其实,父母应该为孩子的成长负责,而不是孩子为父母的理想负责,这才是符合进化论、适应社会发展的。不管在什么职业什么岗位,把自己的分内事做好就是成功,拼儿子并不是真英雄。

  4.成绩代表一切。

  当今中国,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孩子们不得不靠成绩来竞争。不过,考试不是唯一重要的,它只能考察知识的掌握,不能考察知识的实际运用。所以,在督促孩子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实际能力。

  5.早起就是好,睡觉就是懒惰。

  现在未成年人学习任务重,睡眠普遍不足,对身体和智力发展都有影响,可有的父母还担心孩子贪睡。为了追求“闻鸡起舞”而催孩子早起没有问题,但关键是,孩子无法跟古人一样“日落而息”,于是早起就成了疲劳战。

  6.孩子就应该专心读书,不用分心做家务。

  做家务不仅能锻炼孩子的生活技能,放松学习中紧张的神经,还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从而加深亲子关系。

  7.只要学习好,缺乏幽默感和情趣是无所谓的。

职场新妈妈留神5个育儿小误区

  误区一:怕睡不好耽误工作而不陪宝宝睡觉。有心理学实验发现,出生不久的恒河猴只有饿极了才去找挂着奶瓶的“铁丝猴妈”,其他时候都愿意依偎在没奶喝却柔软温暖的“绒毛猴妈”身边。这说明母子间的肌肤之亲极其重要。而有些职场妈妈为了保证有充足的精力工作,把带宝宝睡觉的责任交给了父辈们或保姆。殊不知这样做会大大减少本来就不多的母子身体接触,影响宝宝的心理发育。

  正确做法:抚慰宝宝入睡,规律宝宝睡眠。职场妈妈最好晚上自己带宝宝睡,如果实在做不到,也要保证在宝宝入睡前赶回家,让他在抚摸和轻声细语中入梦。同时,也可以用一些“仪式”让宝宝的睡眠时间更加规律,减少起夜次数,比如用喂奶、按摩、放音乐等固定信号告诉宝宝该睡了。

  误区二:把工作和情绪带回家。有些妈妈为了弥补孕产期拖后的工作进程,把工作带回家做,或者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这会减弱妈妈对孩子的用心陪伴,要知道宝宝都有一颗敏感的心,你全心陪伴,他会报以开心大笑,否则,孩子就会用哭闹来抗议。

  正确做法:在下班时清零工作角色。最怕的是妈妈在上班时间聊育儿经影响工作,下班后又加班加点干活的tulaoshi.com做法。最好是在上班时间约束“母亲”角色,下班时则清空包里与工作有关的物品和脑子里与工作有关的内容。有一位杂志主编妈妈回归工作后就要求下属提高工作效率,当天稿件都必须在下班两小时前交给她,下班后不再改稿,结果孩子带得好,团队效率也得到整体提高。

  误区三:用很多玩具来弥补宝宝。很多职场妈妈平时没有时间陪孩子,就用玩具弥补,比如用iPAD作为电子保姆。其实宝宝在小的时候(尤其是一岁以内),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的兴趣远远高于玩具。他们更需要的不是玩具,而是带他们探索世界的人。所以,有再多玩具的宝宝也会黏人,尤其是白天见不到的妈妈。

  正确做法:尽量陪宝宝玩,避免电子产品。妈妈要尽可能陪宝宝游戏,与他一起玩玩具。而电子产品玩多了不仅容易伤害宝宝视力,还有可能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削弱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所以尽量不要让孩子接触。

  误区四:把孩子圈在家里。户外活动是孩子学习人际关系的基地。而老人和保姆担心孩子安全,不敢带孩子出去随便跑跳。如果妈妈下班后还不带宝宝去户外活动,他们的身心发育会因此受影响。

0-1岁宝宝喂养误区大盘点

  对婴幼儿来说给他喂什么、喂多少东西和怎么把这些食物喂到他嘴里去是同样重要的事情,所以一个孩子的饮食内容和喂养行为是同等重要的。为了能够让宝宝健康成长,妈妈们一定要小心谨慎,避开这些误区!粑粑麻麻们一定要看看,一起扩散周知!

  0-1岁宝宝喂养误区一:过早的添加辅食

  好几年前咱们的观点是,纯母乳喂养到4个月就可以了,现在从去年开始,咱们国际上一般要求纯母乳喂养到6个月,所以不要过早添加辅食。尤其是有些孩子,母乳还很足的情况下,妈妈4个月就开始添加各种米粉、蛋黄等等,就把孩子在母乳中获取的营养就剥夺了。

  0-1岁宝宝喂养误区二:添加辅食首选蛋黄

  一个孩子一生中第一次添加的辅食应该是什么呢?好多爸妈的误区就是选择蛋黄,会觉得蛋黄这个营养物质又好,又补充蛋白质,含锌也高、含铁也高,这是一个误区,首先添加的第一个辅食应该是含铁米粉。是因为米粉引起婴儿过敏的可能性是最低的,而且相对于蛋黄容易消化吸收。像蛋黄有的孩子爱过敏的,建议8个月以后再加。

  0-1岁宝宝喂养误区三:泥糊和奶混在一起吃

  当宝宝添加米粉或者泥糊状食物,有的妈妈说很省事,可以把这个泥糊状食物和奶混在一起步就可以了嘛,这也是一个误区。因为咱们的小家伙给他加泥糊状食物,一方面给他加营养,另外一方面他要学习咀嚼,咀嚼是需要锻炼的,让他练习舌头的搅拌能力才可以。

  0-1岁宝宝喂养误区四:喂奶时不顾及孩子的心理需要

  喂奶的时候,有的妈妈漫不经心,他不与孩子做这种眼神的交流,你看她也许抱着孩子喂奶,但是没有看着孩子,用关注的表情对着孩子微笑,而且眼睛看着电视,也许跟别人聊天。最可怕的是人工喂养的孩子,有的父母想反正用奶瓶喂奶,让孩子躺在床上,就抱着奶瓶,妈妈根本都不抱。

  这种人工喂养,虽然物质营养摄入了,现在心理需求完全没有满足他。我们提醒爸妈,不管是母乳喂养,特别是奶瓶喂养的人工喂养,一定要把孩子抱在怀里,要一边喂一边跟孩子交流,让孩子生理上、心理上都要得到满足。

  0-1岁宝宝喂养误区五:过早加入了配方奶

  有的妈妈虽然母乳很足,大家过早的加入了配方奶粉,问她为什么?她说感觉我的母乳很稀,这是完全不对的。因为母乳80%都是水,所以本身就是很稀的液体,只要你有足够的母乳就可以坚持到4到6个月,而且完全够你的孩子的营养发育的需要。

  0-1岁宝宝喂养误区六:7、8个月仍给吃颗粒细腻的辅食

  7、8个月以后,仍然给孩子吃颗粒非常非常细腻的辅食,这样也不好。因为7到9个月,从我们医学角度来说,孩子就进入食物的质地敏感期,这个时候进入质地敏感期,再加上孩子7、8个月逐渐开始长牙了,牙龈有痒痛的感觉,所以他特别喜欢吃稍微有点颗粒、稍微比4到6个月粗糙一点的辅食,他感觉吃起来比较有意思,而且对他牙龈的摩擦感也帮助他出牙。

  所以7、8个月以后,我们希望你的辅食就不能太细腻了,应该自己做一点肉末、菜末、烂粥,这样孩子吃起来可能兴趣更大一些。

  0-1岁宝宝喂养误区七:过早的给孩子加盐和调味

  过早的给孩子加盐和调味品,很多孩子8到9个月妈妈给他做辅食的时候,觉得给他做点烂面条一点盐不加,能好吃吗?特别习惯的给他加点盐、加点儿童酱油、香油,觉得这样能把食物做的很香,这不好。因为大人已经吃惯了酸咸苦辣,你吃原汁原味的觉得没有办法吃了,但是宝宝一开始没有接触过盐类,而且他不需要那么多盐,他所需要的盐或者叫氯化钠,从食物本身就已经含有了。

  所以他在1岁以内,我们宝宝的食物中不需要加盐和任何调味品,而且可以放心这样做,完全不用担心我的孩子没有吃盐会不会没有劲,因为从蔬菜和各种食物中的就足够了。另外,过早的摄入盐对孩子的身体和肾脏都是负担。而且味觉是互相比较的,你吃完糖吃再甜的西瓜都不觉得甜了,他从不加盐到逐渐逐渐加,味觉是逐渐逐渐上升的过程。如果你过早的加了盐,你的孩子嫌不咸的东西肯定不吃了,他口味就会越来越咸,他一生中吃的盐就越来越多。当咱们的爸妈用咱们的口味评判孩子的辅食说有点香味的时候,对孩子来说那个盐可能已经很多了,所以一岁的 孩子不要加盐和调味品。

  0-1岁宝宝喂养误区八:为了夜间不饿醒睡前喂浓奶

  小婴儿小的时候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而且夜间睡醒之后不会哄自己睡觉,必须大人安慰。大人一看孩子一个晚上醒三四次就感觉很疲倦,于是图老师就想怎么让孩子睡觉呢,于是流传这么一个方法,在睡前给孩子喝浓浓的的奶,这个是不对的。很多妈妈把米粉放在孩子睡觉前吃,古人有一句话,喂不合则媚不安,孩子睡觉的时候胃肠道蠕动本身就不是那么活跃的,孩子的喂要拼命的消化这个米粉,长期对孩子喂不好。而且有的孩子早晨起来口里有酸气或者臭味,都是他消化不良的表现,所以千万不能在睡前给孩子吃过浓的东西。就是常规,你该喝多少奶就喂多少,一点不用增加浓度,稀稠度也一定要按奶粉的冲调说明。

  妈妈也不用担心,当小家伙长到一定程度,神经系统发育到一定程度,比如七八个月以后,有的孩子发育晚一点两岁以后,就不用夜间吃了。所以是自然而然发育的过程,不要为了让他睡大觉,而去给他吃过浓的食物,也许适得其反,还会伤害孩子的消化系统。

  0-1岁宝宝喂养误区九:两顿奶之间添加辅食

  添加食物的次数过于频繁,在两顿奶之间添加辅食,这也是不对的。对一般消化系统正常的孩子来说,在加辅食的时候我们希望,如果这个孩子4个月或者6个月从来没有加辅食,第一次加辅食的时间,我们一般建议选择中饭这顿奶之前,比如11点左右孩子饿了,按照通常的情况他该吃饱饱的一顿奶了,因为你要开始引入这个辅食,我们希望吃奶之前他饿了先给他拌一点米粉,让他吃两勺,相应的把奶的量减到三四毫升,这就算一顿饭了。

  逐渐的中午这顿辅食添加越来越多,奶量越来越少,可能七八个月以后这顿饭完全被辅食替代了,以后逐渐把晚饭这顿奶也逐渐替代到。一般1岁以后中饭和晚饭都被辅食替代了。如果在两顿奶之间加辅食,有的妈妈会很忙很忙的,隔两小时就加一次,隔两小时就加一次妈妈很累不说,孩子总是在加辅食的时候处于半饿半饱的状态,孩子饥饿感不强的时候,吃起来就不是很香,因为饿是最好的下饭菜。

  长此以往喂没有休息的时间,总是没有排空的时候刚两个小时你又加进来了,所以喂也没有休息的时间,我们总是希望喂蠕动完,把喂的内容物排空了,休息一下再吃下一顿,有一饱一缩的规律在里面比较好一些。所以我们不太建议在两顿母乳之间或者两顿配方奶粉之间加辅食,这样对孩子的兴趣可能不是很大。

  说到这里还有一点要注意,好多4、5个月的孩子,他对大人吃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因为那个时候他在心理上也想尝一尝食物以外的东西了,他经常大人吃饭的时候他眼巴巴的望着,大人经常会有一种感觉,孩子挺有兴致的,拿筷子蘸点菜汤,那里面盐是最多的,所以孩子一旦小的时候尝这种菜汤,你再让他吃瓶装的泥糊状食物,他就觉得一点味道没有,所以就过早的提高了味觉,所以不要过早的加盐和不要过早的让他尝成人的菜汤。

牢记9大辅食喂养误区

  对婴幼儿来说给他喂什么、喂多少东西和怎么把这些食物喂到他嘴里去是同样重要的事情,所以一个孩子的饮食内容和喂养行为是同等重要的。为了能够让宝宝健康成长,妈妈们一定要小心谨慎,避开这些误区!粑粑麻麻们一定要看看,一起扩散周知!

  0-1岁宝宝喂养误区一:过早的添加辅食

  好几年前咱们的观点是,纯母乳喂养到4个月就可以了,现在从去年开始,咱们国际上一般要求纯母乳喂养到6个月,所以不要过早添加辅食。尤其是有些孩子,母乳还很足的情况下,妈妈4个月就开始添加各种米粉、蛋黄等等,就把孩子在母乳中获取的营养就剥夺了。

  0-1岁宝宝喂养误区二:添加辅食首选蛋黄

  一个孩子一生中第一次添加的辅食应该是什么呢?好多爸妈的误区就是选择蛋黄,会觉得蛋黄这个营养物质又好,又补充蛋白质,含锌也高、含铁也高,这是一个误区,首先添加的第一个辅食应该是含铁米粉。是因为米粉引起婴儿过敏的可能性是最低的,而且相对于蛋黄容易消化吸收。像蛋黄有的孩子爱过敏的,建议8个月以后再加。

  0-1岁宝宝喂养误区三:泥糊和奶混在一起吃

  当宝宝添加米粉或者泥糊状食物,有的妈妈说很省事,可以把这个泥糊状食物和奶混在一起步就可以了嘛,这也是一个误区。因为咱们的小家伙给他加泥糊状食物,一方面给他加营养,另外一方面他要学习咀嚼,咀嚼是需要锻炼的,让他练习舌头的搅拌能力才可以。

  0-1岁宝宝喂养误区四:喂奶时不顾及孩子的心理需要

  喂奶的时候,有的妈妈漫不经心,他不与孩子做这种眼神的交流,你看她也许抱着孩子喂奶,但是没有看着孩子,用关注的表情对着孩子微笑,而且眼睛看着电 视,也许跟别人聊天。最可怕的是人工喂养的孩子,有的父母想反正用奶瓶喂奶,让孩子躺在床上,就抱着奶瓶,妈妈根本都不抱。

  这种人工喂养,虽然物质营养摄入了,现在心理需求完全没有满足他。我们提醒爸妈,不管是母乳喂养,特别是奶瓶喂养的人工喂养,一定要把孩子抱在怀里,要一边喂一边跟孩子交流,让孩子生理上、心理上都要得到满足。

  0-1岁宝宝喂养误区五:过早加入了配方奶

  有的妈妈虽然母乳很足,大家过早的加入了配方奶粉,问她为什么?她说感觉我的母乳很稀,这是完全不对的。因为母乳80%都是水,所以本身就是很稀的液体,只要你有足够的母乳就可以坚持到4到6个月,而且完全够你的孩子的营养发育的需要。

  0-1岁宝宝喂养误区六:7、8个月仍给吃颗粒细腻的辅食

  7、8个月以后,仍然给孩子吃颗粒非常非常细腻的辅食,这样也不好。因为7到9个月,从我们医学角度来说,孩子就进入食物的质地敏感期,这个时候进入质 地敏感期,再加上孩子7、8个月逐渐开始长牙了,牙龈有痒痛的感觉,所以他特别喜欢吃稍微有点颗粒、稍微比4到6个月粗糙一点的辅食,他感觉吃起来比较有 意思,而且对他牙龈的摩擦感也帮助他出牙。

  所以7、8个月以后,我们希望你的辅食就不能太细腻了,应该自己做一点肉末、菜末、烂粥,这样孩子吃起来可能兴趣更大一些。

  0-1岁宝宝喂养误区七:过早的给孩子加盐和调味

  过早的给孩子加盐和调味品,很多孩子8到9个月妈妈给他做辅食的时候,觉得给他做点烂面条一点盐不加,能好吃吗?特别习惯的给他加点盐、加点儿童酱油、香油,觉得这样能把食物做的很香,这不好。因为大人已经吃惯了酸咸苦辣,你吃原汁原味的觉得没有办法吃了,但是宝宝一开始没有接触过盐类,而且他不需要那么多盐,他所需要的盐或者叫氯化钠,从食物本身就已经含有了。

  所以他在1岁以内,我们宝宝的食物中不需要加盐和任何调味品,而且可以放心这样做,完全不用担心我的孩子没有吃盐会不会没有劲,因为从蔬菜和各种食物中 的就足够了。另外,过早的摄入盐对孩子的身体和肾脏都是负担。而且味觉是互相比较的,你吃完糖吃再甜的西瓜都不觉得甜了,他从不加盐到逐渐逐渐加,味觉是 逐渐逐渐上升的过程。如果你过早的加了盐,你的孩子嫌不咸的东西肯定不吃了,他口味就会越来越咸,他一生中吃的盐就越来越多。当咱们的爸妈用(www.tulaoshi.com)咱们的口味评 判孩子的辅食说有点香味的时候,对孩子来说那个盐可能已经很多了,所以一岁的孩子不要加盐和调味品。

  0-1岁宝宝喂养误区八:为了夜间不饿醒睡前喂浓奶

  小婴儿小的时候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而且夜间睡醒之后不会哄自己睡觉,必须大人安慰。大人一看孩子一个晚上醒三四次就感觉很疲倦,于是就想怎么让孩子睡觉呢,于是流传这么一个方法,在睡前给孩子喝浓浓的的奶,这个是不对的。很多妈妈把米粉放在孩子睡觉前吃,古人有一句话,喂不合则媚不安,孩子睡觉的 时候胃肠道蠕动本身就不是那么活跃的,孩子的喂要拼命的消化这个米粉,长期对孩子喂不好。而且有的孩子早晨起来口里有酸气或者臭味,都是他消化不良的表现,所以千万不能在睡前给孩子吃过浓的东西。就是常规,你该喝多少奶就喂多少,一点不用增加浓度,稀稠度也一定要按奶粉的冲调说明。

  妈妈也不用担心,当小家伙长到一定程度,神经系统发育到一定程度,比如七八个月以后,有的孩子发育晚一点两岁以后,就不用夜间吃了。所以是自然而然发育的过程,不要为了让他睡大觉,而去给他吃过浓的食物,也许适得其反,还会伤害孩子的消化系统。

  0-1岁宝宝喂养误区九:两顿奶之间添加辅食

  添加食物的次数过于频繁,在两顿奶之间添加辅食,这也是不对的。对一般消化系统正常的孩子来说,在加辅食的时候我们希望,如果这个孩子4个月或者6个月从来没有加辅食,第一次加辅食的时间,我们一般建议选择中饭这顿奶之前,比如11点左右孩子饿了,按照通常的情况他该吃饱饱的一顿奶了,因为你要开始引入 这个辅食,我们希望吃奶之前他饿了先给他拌一点米粉,让他吃两勺,相应的把奶的量减到三四毫升,这就算一顿饭了。

  逐渐的中午这顿辅食添 加越来越多,奶量越来越少,可能七八个月以后这顿饭完全被辅食替代了,以后逐渐把晚饭这顿奶也逐渐替代到。一般1岁以后中饭和晚饭都被辅食替代了。如果在 两顿奶之间加辅食,有的妈妈会很忙很忙的,隔两小时就加一次,隔两小时就加一次妈妈很累不说,孩子总是在加辅食的时候处于半饿半饱的状态,孩子饥饿感不强的时候,吃起来就不是很香,因为饿是最好的下饭菜。

  长此以往喂没有休息的时间,总是没有排空的时候刚两个小时你又加进来了,所以喂也没有休息的时间,我们总是希望喂蠕动完,把喂的内容物排空了,休息一下再吃下一顿,有一饱一缩的规律在里面比较好一些。所以我们不太建议在两顿母乳之间或者 两顿配方奶粉之间加辅食,这样对孩子的兴趣可能不是很大。

  说到这里还有一点要注意,好多4、5个月的孩子,他对大人吃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因为那个时候他在心理上也想尝一尝食物以外的东西了,他经常大人吃饭的时候他眼巴巴的望着,大人经常会有一种感觉,孩子挺有兴致的,拿筷子蘸点菜汤,那里面盐是最多的,所以孩子一旦小的时候尝这种菜汤,你再让他吃瓶装的泥糊状食物,他就觉得一点味道没有,所以就过早的提高了味觉,所以不要过早的加 盐和不要过早的让他尝成人的菜汤。

来源:https://www.tulaoshi.com/n/20151205/982171.html

延伸阅读
0-1岁的宝宝需要做这8次体检  让宝宝健康成长,是我们作为父母最大的心愿。而宝宝能健康成长并不只是说说就可以做到的,而需要父母做出实际的努力才行。母婴专家指出,对宝宝定期进行不同项目的体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那些衡量宝宝健康标准的体检是重要的,但有些父母可能赖的去医院检查,或者是检查了几个项目正常之后,就不愿意检...
标签: 育儿知识
0-1岁宝宝怎么提高智力 1.爱 婴儿迫切需要爱,尤其是最早的几周和几个月。对他的哭闹有所反应并不会宠坏孩子。 如果一直对婴儿的哭闹采取行动,婴儿会信任你,并会感到强烈的自我尊重。她知道自己的需要会得到满足,而不会感到紧张,同时学习爱以及建立人际关系。如果在最初的几周或几个月得不到关心,婴儿长大后可能会内向、孤僻。 ...
标签: 宝宝
0-1岁宝宝体检要注意的六个细节  新生宝宝刚出生时,免不了要做各种体检。到医院体检的时候,医生会做各种动作啊什么的,妈妈们可能会很好奇那是在诊断宝宝的哪些身体状况。例如医生会揉揉宝宝的小屁股,或者用手掌压压小宝宝的头。身体发育这些细节都有什么意义呢,下面就来为大家解决一下疑惑,看看到底这些动作都意味着哪些身体状况。...
标签: 育儿知识
培养0-1岁宝宝大脑发育技巧 很多妈妈以为让宝宝吃好睡好,就算完成任务了,却没想到这么小的人儿还会学习,而且需要父母的引导教育!专家指出,如果没有培养全面的学习能力,宝宝即使脑子再好,也很难拥有上佳的表现。 0-1岁的宝宝也在学习 0-1岁的宝宝要不要学习?这可能是很多家长争论的问题,邹小兵教授指出,宝宝自降生之日起,便开始...
标签: 婴儿
0-1岁宝宝的智力成长特点     宝宝的智力发育是每位家长都关心的问题,但并不是很位家长都知道宝宝在每个阶段的发育标准,而且宝宝太小也不会自己表达,所以很容易忽视宝宝的不健康状态,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0-1岁宝宝的智力发育是怎么样一个过程吧!         出生1-2个月    ...

经验教程

26

收藏

33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