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如何御寒保暖 防止感冒

2015-07-01 19:37 24 1 收藏

生活是需要不断发现的,智慧也是靠不断积累经验的。今天图老师小编要向大家介绍有关冬季如何御寒保暖 防止感冒的生活小常识,感兴趣的朋友赶紧看过来了解了解!

【 tulaoshi.com - 冬季养生 】

  小雪节气中,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症,所以应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多晒太阳,多听音乐。清代医学家吴尚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我国传统的医学理论十分重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认为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特别是在冬季,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而人应乎自然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晒太阳,更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另外,起居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发生。

  1、小雪节气饮食

   孙思邈云: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结,不足以生存也。合理的饮食,可以使人身体强健、益寿延年,而饮食不当则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避免血液黏稠,应多食保护心脑血管的食品,如丹参、山楂、黑木耳、西红柿、芹菜、红心萝卜等。 健康养生

  适宜吃降血脂食品,如苦瓜玉米、荞麦、胡萝卜等。这个季节宜吃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温补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鸡肉、狗肉、鹿茸等;益肾食品有腰果、芡实、山药熬粥、栗子炖肉、白果炖鸡、大骨头汤、核桃等。另外,要多吃炖食和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

  初冬是莲藕收成的季节,现代营养学认为莲藕是含铁量较高,且又含大量的维生素C和纤维的食物,故对糖尿病等一切体虚之人颇为适宜。初冬也是鲤鱼最肥美之时,故莲藕煲鲤鱼是深秋时养生汤品之一。 生活小常识

  2、调节心情 防抑郁症 健康知识

  用中医病因学的观点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也就是说,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不外乎三种:即内因(七情过激所伤)、外因(六淫侵袭所伤)、不内外因(房室、金刀、跌扑损伤、中毒)。抑郁症的发生多由内因即七情过激所致,七情包括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出现七情变化,这种变化是对客观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映,属正常的精神活动,也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情况下并不会致病。 生活小常识

  只有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下,才会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使脏腑气血功能发生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正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说明,人的精神状态反映和体现了人的精神心理活动,而精神心理活动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也可以说是产生精神疾病的关键。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dongjiyangsheng/)

  因此,中医认为精神活动与抑郁症的关系十分密切,把抑郁症的病因归结为七情所致不无道理,那么调神养生对患有抑郁症的朋友就显得格外重要。 健康小常识

  3、冬季要早睡晚起 健康小常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dongjiyangsheng/)

  早睡早起身体好,是被广为认知的养生观点,冬季严寒,要早早起床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其实,冬季养生,应早睡晚起。 生活小常识

  中医的养生理念特别强调天人合一,冬季天寒地冻,草木凋零,动植物多处于冬眠状态以养精蓄锐,为来年生长做准备。人体也应该顺应自然界特点而适当减少活动,以免扰动阳气,损耗阴精。所以传统养生学提出人们在冬季早睡晚起,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对健康有益。 生活小窍门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冬季早睡晚起可避免低温和冷空气对人体侵袭而引发呼吸系统疾病,也可避免因严寒刺激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充足的睡眠还有利于人体的体力恢复和免疫功能的增强,有益于预防疾病。 生活小窍门

  冬天偶尔多睡一会儿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一定要把吃一定的限度,千万不要睡懒觉太过头。如果每天睡到太阳三竿,饿坏了肠胃就得不偿失了。 健康饮食

   小雪季节人会更长时间地呆在房间当中,早睡迟起也要求人们减少不必要的室外活动,在北方室内都会有采暖设备,加之冬季降水量少,风多风大,气候较为干燥,室内的湿度也变得很低。这时应该在地面适当洒水,或者种植水仙等水中养殖的花草可以提高房间空气中的湿度,生活在40%左右的湿度当中会让人体感觉更加通畅和舒服。

  4、穿衣保暖有技巧 健康知识

  寒冷的冬季,有的人穿得鼓鼓囊囊,以为穿得越多越暖和;有的人则图潇洒方便,里面穿一件紧身毛衫,外面只套一件外衣。其实,这两种着装都有偏面性。因为衣服的保暖程度与衣服内空气层的厚度有关系。衣服与身体紧贴,则空气层的厚度近乎为零,保暖性当然差。当一件一件衣服穿上后,空气层厚度随之增加,保暖性也就随之增大。但当空气层总厚度超过15毫米时,衣服内空气对流明显加大,保暖性反而下降。 生活小常识

  羽绒衣有一定的厚度,羊毛织物的气孔不是直通的,都能保暖。皮类服装几乎可以阻绝衣服内外的空气对流,外出时着皮装,保暖效果最佳。冬季穿衣太多,并不保暖,人还会感到烦躁,反应速度降低等;而穿得过少,又会冷得直打寒颤,最适宜的是内衣,加一至两件毛衣或背心,再加棉衣或与羽绒服即可。

  专家建议,贴身穿薄而软的衣服,中间穿蓬松而保暖性高的衣物,外层穿防风防水的衣服;并且尽量系紧领口、袖口和下摆,减少衣服内的空气对流,其中领口处的热量散失相对最大,因此最好戴一条围巾保温。不能顾头不顾脚。在戴上帽子以减少头顶热量散失的同时,最好穿一双底子厚的鞋,避免寒从脚下起。 健康知识

  5、养生重点防感冒

  预防感冒将是贯穿整个冬季养生的主题。感冒分风寒和风热,冬季以风寒更为常见。如出现怕冷、流清涕、鼻塞、周身关节疼痛等症,为风寒感冒。可用辛温解表的药品,如感冒冲剂和感冒胶囊等。如果出现发烧、出汗、流黄涕、咳嗽、口干咽痛等症,为风热感冒。应用辛凉解表药品,如银翘片和双黄连等。


延伸阅读:

健康常识 口臭的原因

现代白领有一个普遍尴尬的问题,就是每当与人交谈时,原本很近的距离由于口臭而变得越来越远。口臭不但影响了我们的工作还影响了我们的日常交际,很是令人烦恼。今天小编就为你介绍5个令你意想不到的口臭原因。

5个意想不到惹口臭的原因

蛀牙

一旦某些类型的细菌在牙齿上落户繁殖,就会在口腔中形成牙菌斑,必须由牙科专业人员进行清除。这种牙菌斑不仅会造成蛀牙,引起牙齿腐烂,还会引发口臭。所以如果长期口臭,最好去看看牙医,以排除这些可能性。

鼻窦感染

鼻腔通道中带有臭味的分泌物也会导致口臭。鼻窦感染、鼻子中存在的某些特定类型的细菌和鼻窦穴也有可能散发出恶臭的气味。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有助于缓解这种类型的口臭。但如果这个问题仍然存在,就应该去看耳鼻喉科专科医生了。

扁桃体结石

扁桃体位于喉咙后方,它的形状看起来像是有裂缝的李子,细菌会在裂缝里积存下来。如果足够的微生物和食物碎片被积存下来,就会形成扁桃体结石。这种结石味道很难闻,会导致口臭。如果扁桃体的形状足够大,又经常结石,可考虑做去除结石的小手术。若其造成的口臭很严重,可考虑做摘除扁桃体的手术。

饮食问题

大蒜和洋葱这类食物会引起口臭,但并不是它们在口腔的食物残留引起口臭。以大蒜为例,大蒜中含有臭味的化学物质,一旦被血细胞吸收,这种臭味就会通过肺部排出。因此,这种臭味是身体挥发的实际气味,而不是口腔中的气息。在这种情况下,要么只能等臭味排放完毕,要么用薄荷糖或漱口水进行遮掩,要么完全避免吃这类食物。

来源:https://www.tulaoshi.com/n/20150701/213880.html

延伸阅读
现在正是深冬的时候,天气是越来越冷的,很多怕冷的人不管是穿多少的衣服都是感觉自己的身上还是冰凉的,这是因为什么呢?是体质的原因呢?还是保暖的方法不对呢?您知道冬季怕冷怎么办吗?您知道怕冷吃什么好吗?今天三九小编就为您介绍一下有关怕冷是怎么回事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们赶快来看看啊。 冬季怕冷怎么办 大部分的...
标签: 保暖
1、暖水袋 睡觉时在脚的旁边放置暖水袋,不仅能够增温,还能起到恒温的作用,促进脚部血液循环,改善睡眠。 2、选对鞋袜 足部保暖除选择宽松、柔软、保暧性能好的鞋袜之外,易出脚汗者,鞋内还应放上吸湿性较好的鞋垫,双足的表面温度宜维持在28℃~30℃最为舒适。 3、起床前活动脚趾 英国理疗师建议,起床前脚趾...
标签: 保暖 冬季
1、多穿一件 当你感觉到冷的时候,就先把身体变暖吧。如果身体的「芯」变暖冷,那整个身体就会逐渐暖和起来。觉得冷时,这一定是第一步骤。如果衣柜裡有羊毛制的衣服,一穿上去就会觉得暖和很多。此外,像是棉内搭裤、紧身裤都可以让下半身迅速暖起来。 2、脚、脖子、腹部是温暖重点 脚、脖子、腹部都是最容易受寒的部位...
标签: 冬季养生
冬季养生 如何保暖?冬季保暖小常识。冬季是要主收藏的,另外冬天是比较冷,所以要去寒就温,要穿的适当多,来保证自己的体温能够达到一个恒定的水平,这样的时候人的气血运行很正常,看上去人的外观也非常大方。下面给大家简述冬季养生保暖知识。 一、冬季养生保暖的三个基本要点 1、头暖:头部暴露受寒冷刺激,血管会收缩,头部肌肉会紧...
标签: 孕妇
冬季准妈妈们应如何做好保暖工作 不知不觉地,春节就要来临了,这个时候怀孕的准妈妈们,可谓是十分幸福的,因为今年的年夜饭,你的小宝宝会同你一起度过哦。但是,在这个寒冷的深冬,准妈妈们也要注意了,要时时刻刻注意保暖的问题,这对于母婴的健康都是十分有利的。下面,就跟随小编学习一下冬季孕妈保暖工作准备的知识吧! 衣不宜过于...

经验教程

176

收藏

42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