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批

石首鱼

石首鱼,是鲈形目石首鱼科约160种鱼的统称,别称黄花鱼、江鱼。一般为底栖,肉食性,大部分分布暖海或热带沿海,少数生活于温带或淡水水域。

经验文章 概述

石首鱼 (drum ) 又名黄花鱼,也叫江鱼。此鱼出水能叫,夜间发光,头中有像棋子的石头,所以叫石首鱼。 石首鱼是鲈形目(Perciformes)石首鱼科(Sciaenidae)约160种鱼的统称。一般为底栖,肉食性,大部分分布暖海或热带沿海,少数生活于温带或淡水水域。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石首鱼科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硬骨鱼纲

亚纲

辐鳍亚纲

鲈形目

亚目

鲈亚目

石首鱼科

扩展阅读

本草纲目-石首鱼 更多>>

「释名」石头鱼(《岭表录异》)、 鱼(音免。《拾遗》录)、江鱼(《 海志》),干者名鲞鱼 时珍曰∶鲞能养人,人恒想之,故字从养。罗愿云∶诸鱼 干皆为鲞 故独得专称。以白者为佳,故呼白鲞。若露风则变红色,失味也。

「集解」志曰∶石首鱼,初出水能鸣,夜视有光,头中有石如棋子。一种野鸭,头中有 石,云是此鱼所化。
时珍曰∶生东南海中。其形如白鱼,扁身弱骨,细鳞黄色如金。首有白石二枚,莹洁如 玉。至秋化为冠凫,即野鸭有冠者也。腹中白鳔可作胶。《 其次名春来。田九成《游览志》云∶每岁四月,来自海洋,绵亘数里,其声如雷。海人以竹 筒探水底,闻其声乃下网,截流取之。泼以淡水,皆圉圉无力。初水来者甚佳,二水、三水 来者,鱼渐小而味渐减矣。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合 菜作羹,开胃益气(《开宝》)。

「主治」 炙食,能消瓜成水,治暴下痢,及卒腹胀,食不消(《开 恶。鲜者不及(张鼎)。

「发明」 时珍曰∶陆文量《菽园杂记》云∶痢疾最忌油腻、生冷,惟白鲞宜食。此说与本草主下 痢相合。盖

「附方」 蜈蚣咬伤∶白鲞皮贴之。(《集成》)

头中石

「主治」 下石淋,水磨服,亦烧灰饮服,日三( 小便不通。煮汁服,解砒霜毒、野菌毒、蛊毒

「附方」 新二。
石淋诸淋∶石首鱼头石十四个,当归等分,为末。水二升,煮一升,顿服立愈。(《外 台秘要》方)

「附录」 墨头鱼 时珍曰∶四川嘉州出之。状类 子,长者及尺。其头黑如墨,头上有 白子二枚。又名

展开

石首鱼

名字起源

就是黄花鱼,也叫江鱼。此鱼出水能叫,夜间发光,头中有像棋子的石头,所以叫石首鱼。

采集加工

每年的四月,来自海洋,绵延数里长,鱼来时的声音有如雷鸣。渔民用竹筒探到水下,听到它们的声音后就下网捕捞。向鱼的身上泼些淡水,就浑身没有力了。第一次来的鱼味道最好,第二、三次来的鱼就慢慢变小,味道也没有以前鲜美了。鱼捕上来后,在船中装满坚冰,将鱼冷冻。不然,鱼易腐烂,不能运送到远方。

性味

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

和莼菜一起做汤,开胃益气。

头中石

用火烧成灰或用水磨成粉后冲服。主治疗泌尿系结石(石淋)小便不通,解砒霜毒及野菌毒和蛇毒。

简介

多数种能藉连在鳔上的强大肌肉的活动而发出声音,鳔起共鸣室的作用,使声音扩大,故英文名意为鼓鱼。具二背鳍,一般为银白色。弱鱼、海鳟及鳔胶鱼(狗属〔Cynoscion, 即犬齿石首鱼属〕)的口大,下腭突出,犬齿发达,但大多数石首鱼下腭不突而且牙小,有些颏部具须。体型大小不一,最大的是加利福尼亚湾的麦克唐纳氏犬牙石首鱼(C. macdonaldi),可重达100公斤(225磅),其他种类都小得多。

虽然croaker或drum之名可用於整个石首鱼科以及某些种,但本科一些种却俗称corbina、whiting、弱鱼(weakfish)及海峡巴司鱼(channel bass)等。本科许多种为食用鱼或游钓鱼。其中知名种类有西大西洋的大型淡红色的红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 即海峡巴司鱼、似石首鱼)、美洲河湖产的银色的淡水石首鱼(Aplodinotus grunniens)、大西洋以无鳔闻名的王鱼(Menticirrhus saxatilis, 即岩栖无鳔石首鱼)及西大西洋的灰或铜红色的黑石首鱼(Pogonias cromis, 即多须石首鱼)。

石首鱼又名黄鱼,主要生活在多泥沙的海底,大部分过群体生活。石首鱼主要以贝类动物和软体动物为食。与其它鱼不同的是,石首鱼群经常会发出呻吟一样的声音,这是它们联络的信号,但是渔民们却可以根据这种声音对其进行捕捞。中国所产的石首鱼种类有大黄鱼、小黄鱼以及梅童鱼。

石首鱼

石首鱼

释名:石头鱼、江鱼、黄花鱼。干者名鲞鱼。

气味: (肉)甘、平、无毒。

石首鱼

石首鱼

主治1

1、开胃益气。用石首鱼与菜作汤吃。

2、水有积食。用想鱼炙熟吃。

3、蜈蚣咬伤。用白想皮贴伤处。

4、石淋。用石首鱼头中石(按:即耳石)十四具,与当归等分为末,加水二升,煮成一升,一次饮服,立愈。

5、耳出脓。用石首鱼头中石研为末,或烧存性后研为末,敷涂耳内。

【药 名】

石首鱼

【拼 音】

SHISHOUYU

【来 源】

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或小黄鱼的肉。

【功 效】

开胃、益气、明目、养心安神。

主治2

治食欲不振、下利、失眠症、心悸、健忘。

【性味归经】

甘,平。①崔禹锡《食经》:"味甘,温,无毒。"②《医林纂要》:"甘咸,平。"

入脾、胃二经;《本草撮要》:"入足阳明、少阴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煮食。

【用药忌宜】

①《本草汇言》:"动风发气,起痰助毒。"②《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发疮助热。"

【别 名】

黄花鱼(《临海异物志》)、石头鱼(《岭表录异》)、鱢(《医心方》)、江鱼(《浙志》)、黄鱼(《本草述》)、海鱼、黄瓜鱼(《医林纂要》) ①大黄鱼 ,又名:大黄花鱼。②小黄鱼 ,又名:小黄花鱼、花鱼、古鱼、大眼

【药用部位】

以上两种动物的干制品(石首鱼鲞)、头骨中的耳石(鱼脑石)、鳔(鱼鳔)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

①大黄鱼 分布我国东海、南海;浙江舟山群岛最多,黄海很少见。②小黄鱼 分布我国黄海、渤海。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秋、冬采收。

【拉丁名】

①大黄鱼 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②小黄鱼 Pse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

【考 证】

食性本草。

中药化学成分

每100克大、小黄鱼分别含:水分81,79克;蛋白质17.6,16.7克;脂肪0.8, 3.5克;灰分0.9,0.9克;钙33,43毫克;磷135,127毫克;铁0.9,1.2毫克;硫胺素0.01,0.01毫克;核黄素0.10,0.14毫克;尼克酸0.8,0.9毫克。每1公斤鲜石首鱼含碘120微克。

营养价值

淡水石首鱼的含肉率平均为65.95%,鱼肉水分含量为80.45%,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为16.10%,脂肪为0.507%,粗灰份为1.14%。干物质中氨基酸总量为76.93%,其中必须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0.79%;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为34.80%。

​系统学研究

1.叫姑鱼属和湾(鱼或)属聚类成叫姑鱼亚科,支持国内学者认为该亚科与石首鱼类其他类群亲缘关系较远的观点。叫姑鱼属种间遗传距离大于同科其他属鱼类的种间遗传距离,表明叫姑鱼属较为原始,种间分化早。

2.白姑鱼亚科并非单系。黄姑鱼和浅色黄姑鱼是姐妹群,但与"鮸状黄姑鱼"和双棘原黄姑鱼分处系统树的不同分支。中国双棘原黄姑鱼与尖头黄鳍牙(鱼或)近缘,而"鮸状黄姑鱼"则与眼斑拟石首鱼、有名锤形石首鱼及犬牙石首鱼相邻;中国南海和印度洋的双棘原黄姑鱼或为不同属;支持将"鮸状黄姑鱼"与双棘原黄姑鱼从黄姑鱼属中独立出来的分类处理。截尾白姑鱼与白姑鱼在系统树上处于相邻位置,但种间遗传距离较大,属的单系性尚待验证。浅色黄姑鱼、白姑鱼不同地理种群间均出现较大分化。

3.牙(鱼或)亚科黄鳍牙(鱼或)与中国产双棘原黄姑鱼近缘,而不与牙(鱼或)属聚类。银牙(鱼或)与红牙(鱼或)种间遗传距离小,或为种内差异;二者与居氏牙(鱼或)遗传距离较大,表明太平洋的种类与印度洋的种类分化较早。

4.黄鱼属与梅童鱼属属间遗传距离与本科多数属内种间遗传距离相当,且同属种均未能形成明显单系,或有归并为1属的可能;鮸鱼属与梅童鱼属-黄鱼属位于分子系统树的相邻位置,或支持3属组成黄鱼亚科的传统分类处理;不过该分支自展数据支持不高,该结论尚需进一步的验证。棘头梅童鱼不同地理种群有较大分化。

5.Dendrophysarusselii与石首鱼科各类群的亲缘关系均较远,其准确系统位置尚需进一步研究。石首鱼科初步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石首鱼科各等级分类群的划分均可能存在问题。解决石首鱼科的系统发育问题,需要更为广泛取样,并采用更多分子标记。

相关文章


    Notice: Undefined index: newRealte in /home/www/www.tulaoshi.com/releases/release-78/cache/smarty/ced17fe8327d76146ff61d7cc614513d622bb215.file.tag.html.php on line 258

    Notice: Trying to get property of non-object in /home/www/www.tulaoshi.com/releases/release-78/cache/smarty/ced17fe8327d76146ff61d7cc614513d622bb215.file.tag.html.php on line 258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