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本特点之整体观念

2016-03-28 12:44 23 1 收藏

中医学基本特点之整体观念,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 tulaoshi.com - 中医学 】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

  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着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它贯串到中医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疗等各个方面。

  (1)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整体观念认为,人体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系统,其整体性与统一性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反映出来。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

  ① 结构上相互联系,不可随意分割 人体由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组成,相互之间由经络和组织进行联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机体。对于整体来说,任何一部分都是整体中的局部,各部分之间以及各部分与整体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不可随意分割的。

  ② 生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构成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有着各自的生理功能,这些不同的生理功能在整体的协调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机体的整体统一性。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

  中医学从阴阳五行、精气学说出发,以五脏为中心,把人体所有脏腑组织器官分为心、肝、脾、肺、肾五大系统。各系统之间有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关系,反映了机体的整体统一性。

  ③ 病理上相互医学,相互损伤 由于机体整体统一性是依赖组织器官与生理功能两个方面的联系而形成的,因而在病理状态下,通过这两方面的联系,局部与局部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均会相互影响、相互损伤。这也是疾病在人体进行传变的原因之一。

  ④ 诊断上从外测内 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在经络的联系下,构成了一个表里相连,上下沟通,密切联系,协调有序的统一整体,并且在精、气、血、津液的作用下,完成各自的功能活动。因而,从体表的某些特殊部位——例如五脏的开窍与其化之处——可以测知相应脏腑的病变。这就形成了中医诊断学的“黑箱”理论依据:“有诸内必形诸外”。因此,诊断上可以从外测内。例如:心其化在面、开窍于舍,若患者唇面色紫、舌有瘀斑,可以推测为心血瘀阻;肾开窍于耳,若年老耳聋眼花,可以推测为肾虚;等等。这种以整体观念为指导的诊法,弥补了解剖学的不足,发展了独特的中医诊断学。

  ⑤治疗上脏病治腑,腑病治脏,官窍病治五脏 由于脏腑病理上相互影响,相互损伤,所以可以采取脏病治腑,腑病治脏,官窍病治五脏的方法。例如:肺失宣降而致咳喘,可以导致大肠腑气不通,大便秘结,此时可以通利大便,助肺宣降而咳喘自止;膀胱病变,小便开合失常,可以治肾,因肾主水,司开合;肝开窍于目,肝火上炎可见目睛红赤,可以泻肝火,则红丝即退;心开窍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可用清心泻小肠火的方法治疗口舌糜烂。它如“从阴引阳,从阳引明,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灵枢·终始》)等等,都是在整体观指导下确定的治疗原则。

  综上所述,中医学在阐述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时,都贯串联“人体是有机的整体”这个基本观点。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 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属于生理范围内的,即是生理的适应性;超越了这个范围,即是病理性反应。故曰:“人与天地相应也”,(《灵枢·邪客》)“人与天地相参与,与日月相应也”。(《灵枢·岁露》)

  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在四时气候变化中,春属木,其气温;夏属火,其气热;长夏属土,其气湿;秋属金,其气燥;冬属水,其气寒。因此,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就表示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生物在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就会有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等相应的适应性变化。人体也毫不例外,必须与之相适应。如:“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灵枢·五癃津液别》)这说明春夏阳气发泄,气血容易趋向于体表,表现为皮肤松驰,疏泄多汗等;秋冬阳气收藏,气血容易趋向于里,表现为皮肤致密,少汗多尿等。同样的情况,四时的脉象也有相应的变化。如“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素问·脉要精微论》)春夏脉多浮大,秋冬脉多沉小。这种脉象的浮沉变化。也是机体受四时更递的影响后,在气血方面所引起的适应性调节反映。又如人体气血的运行也与气候变化的风雨晦明有关,“天温日明,则人血 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素问·八正神明论》)

  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在昼夜晨昏的阴阳变化过程中,人体也必须与之相适应。如:“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人为秋,夜半为冬。”(《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虽然一昼夜的寒温变化,在幅度上并没有象四时季节那样明显,但对人体也有一定的影响,“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素问·生气通天论》)这种人阳气白天多趋于表,夜晚多趋于里的现象,也反映了人体在昼夜阴阳的自然变化过程中,生理活动的适应性变化。

  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因地区气候的差异,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如江南多湿热,人体膜理多疏松;北方多燥寒,人体腰理多致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旦易地而处,环境突然改变,初期多感不太适应,但经过一定时间,也就逐渐地能够适应。

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见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主动的。人类不仅能主动地适应自然,更能主动地改造自然,和自然作斗争,从而提高健康水平,减少疾病。

  四时气候的变化,是生物生长化收藏的重要条件之一,但是有时也会成为生物生存的不利因素。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气候剧变,超过了人体调节机能的一定限度,或者机体的调节机能失常,不能对自然变化作出适应性调节时,就会发生疾病。

  昼夜的变化,对疾病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疾病,大多是白天病情较轻,夜晚较重,故曰:“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因为早晨、中午、黄昏、夜半,人体的阳气存在着生、长、收、藏的规律,因而病情亦随之有慧、安、加、甚的变化。

  由于人与自然界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以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也就成为中医治疗学上的重要原则。因此,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就必须注意和分析外在环境与内在整体的有机联系,从而进行有效的治疗。

  如上所述,一般说来,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是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而有相应改变的。所以在治疗的时候,就应该:“必先岁气,无伐天和”(《素问·五常政大论》)而因时制宜。

来源:https://www.tulaoshi.com/n/20160328/2017351.html

延伸阅读
标签: 养生 健康
用双手把耳朵由后面向前扫,这时就会听到嚷嚷的声音。每天坚持数次,每次20下,只要长期坚持.必能强身健体。肾脏是身体最重要的部分,肾脏健康人们的精神才会好。今天有一些护肾秘诀,在生活中就可以按摩自己进行护肾,那就是搓耳朵,搓耳朵不仅有护肾的作用,还有很多其他的养生效果。   常搓耳朵能美化容颜   双...
糖尿病经验分享 图钉问: 中医学对糖尿病的治疗有何优势? 图老师答: 中医学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原则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显现出很大的优势,是调理全身、控制血糖、治疗并发症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患者一旦发生了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我们建议眼部治疗以光凝和手术为主,以免失去治疗机会。 糖尿病是涉及多系统多脏器的疾病,我们一定...
中国医药学是中国历代医药工作者,在长达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中,以古代哲学、自然科学为指导,摸索总结出来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学科。其历史之悠久、内容之丰富,疗效之奇特确切,使之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医药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至今仍在为中国人民和世...
锁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药养生成为引领中医界的潮流,但是我们只是知道中药可以养生,但是我们知道使用中药养生有哪些需要我们注意的东西吗?今天图老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喝中药的注意事项,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中医学上的中药禁忌你知多少 中药的副作用很少的,甚至几乎没有,人们在治病或者养生的时候,更加...
标签: 生活常识
中医学上的“湿热”是什么意思? 中医学上的“湿热”是什么意思? 想要明白中医的湿热是什么意思,先应了解什么叫湿,什么叫热。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

经验教程

308

收藏

41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