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培训 陈氏太极拳特点及培训事项

2016-03-26 04:09 18 1 收藏

陈氏太极拳培训 陈氏太极拳特点及培训事项,太极拳是中国古老的一种拳术,太极拳的分类有很多种,不同种类的太极拳有不同的特点!陈氏太极拳是非常悠久的一种拳术,全国各地的陈氏太极拳培训也是非常的受欢迎!那么太极拳的种类有哪些呢,经常练习太极拳有什么用呢,赶紧来看看下文对于太极拳的功效的详细介绍吧!

【 tulaoshi.com - 陈氏太极拳培训 】

陈氏太极拳培训 陈氏太极拳特点及培训事项

  太极拳是中国古老的一种拳术,太极拳的分类有很多种,不同种类的太极拳有不同的特点!陈氏太极拳是非常悠久的一种拳术,全国各地的陈氏太极拳培训也是非常的受欢迎!那么太极拳的种类有哪些呢,经常练习太极拳有什么用呢,赶紧来看看下文对于太极拳的功效的详细介绍吧!

  目录

  1、陈氏太极拳是什么 2、陈氏太极拳的特点及发展史

  3、学习陈氏太极拳的十大要领 4、学习陈氏太极拳需要掌握哪些要领

  5、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有哪些招式 6、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36-40)

  7、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46-50) 8、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61-65)

  陈氏太极拳

  中国自古就有许多的武学典籍,太极拳只是其中的一种,陈氏太极拳更是太极拳中的经典!陈氏太极拳是明末的一种汉族拳术,陈氏太极拳的创始人是居住于清风岭上的常阳村的陈卜。为了能够保家卫国,振兴家业才创建的拳术,是汉族百家武术的一朵奇葩!

  风格特点

  陈王廷(约1609年)又名陈奏庭,系明末文庠生、清初武痒生,文武双全,曾只身闯玉带山,劲阻登封武举李际遇叛乱,为清廷在山东平定盗匪立过战功,在河南、山东负有盛名却不被清廷重用。陈王庭报国无门,收心隐退,在耕作之余,依据自己祖传之一百单八式长拳,博采众家精华,结合易学上有关的阴阳五行之理,并参考传统中医学。

太极拳只是其中的一种

  中有关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发明创造出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新型拳术,包括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双人推手及刀、枪、棍、剑、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套路。

  从现有的陈王庭的《长短句》中,可以了解当时的一些情况:

  "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欠官粮早完,要私债即还,骄谄勿用,忍让为先。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颠,常洗耳不弹冠。笑杀那万户诸侯,兢兢业业,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总不贪。参透机关,识彼邯郸,陶情于渔水,盘桓乎山川,兴也无干,废也无干。若得个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悔不求,哪管他世态炎凉,成也无关,败也无关。谁是神仙?我是神仙!"

  陈王庭老年能够造拳,还与一个叫蒋发的武林高手是分不开的。王廷公早年闯玉带山李际遇山寨时,曾结识李际遇部下一名战将蒋发,此人武艺也相当精湛,传说脚快如飞,可百步追兔。李际遇被清政府镇压后,蒋发落难投奔了陈王庭,以陈王庭为友为师,自己甘愿为仆为徒,关系甚密,使陈王庭造拳有了切磋的对手,所造太极拳可以在实践中得以检验,不断修正。

  传承发展

  历代名师

  自陈王廷在16世纪创造一至五路太极拳、一路炮捶后,又创造了刀、枪、剑、锏等器械套路。刺枪术和八杆四杆术对练套路中运用太极拳术的缠丝劲,开辟了长兵器阴阳变换、刚柔相济的先河。太极双人推手的创建,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技击实践方法,既不会伤人,又可实际检验武功。

  分门别类的太极拳自成体系后,陈家沟太极拳之风顿开,当地歌谣:"喝喝陈沟水,都会跷跷腿","会不会,金刚大捣碓"。尚武之风甚盛。

  陈氏十四世陈长兴(1771-1853),字云亭,著《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等。他打破门规局限,将陈家沟的独得之秘--太极拳传于河北永年县的杨福魁(露禅),在太极拳史上开始了第一次大发展大普及时期。

  陈氏第十四世陈有本(1780-1858),字道生,受业其父,太极拳炉火纯青,当时精于太极拳者多出其门,著名的有陈仲甡、陈季甡、陈清萍、陈耕耘等。他除完整保留并传下了祖传拳架外(后人称小架或小圈),且不受其限,多有创新。他在教授族侄陈耕耘时(因其父陈长兴常年在外保镖,而求教于陈有本),为使耕耘早日功夫上身,将架型予以放大,突出爆发力,创出了独具特色的大架拳法(后人也称为大圈)。大架拳法后由陈耕耘一支传下,传到十七世陈发科广授门徒,使大架拳法得以光大海内。

  陈氏第十六世陈鑫(1849-1929),字品三,具文采。他感到陈氏太极拳虽经历代口传亲授,然文字著作较少,不利广泛传播。为阐发祖传太极拳学说,闭门著述,费时十二年,完成《陈氏太极拳图画讲义》四卷、《陈氏太极拳易象数》六卷,全面整理陈氏世代积累的练拳经验。著述以易理说拳理,引证阴阳、经络学说,以缠丝劲为核心,以内气为统帅,为陈氏太极拳理论宝库中一座引人瞩目的丰碑。他还著有《陈氏家乘》、《三三六拳谱》等拳术著作。

  陈氏第十七世陈发科(1887-1957),字福生,是近代陈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对发展和传播陈氏太极拳做出了杰出贡献。自1929年至1957年一直在北京授拳,以其刚柔相济,采、挒、肘、靠、拿、跌、掷、打兼施并用,技击精妙著称。他以与人为善、武德高尚而受到世人敬仰。他教授徒弟很多,有顾留馨、洪均生、田秀臣、雷慕尼、冯志强、李经梧、肖庆林等。其子照旭、照奎、女豫霞,拳艺很好。

  陈氏第十八世陈照丕(1893-1972),字续甫。1928年秋,应北平同仁堂东家乐佑申和乐善同兄弟二人之邀,在北平授拳。有同乡李敬庄(字庆林)为其在《北平晚报》(1928年10月)刊发文章宣扬拳艺名扬北平武界,曾立擂台7天,大获全胜。后被中华民国南京市市长请往授拳,拳踪广远。著有《陈氏太极拳汇宗》、《太极拳入门》、《陈氏太极拳图解》、《陈氏太极拳理论十三篇》等。所授弟子中王西安、朱天才、陈小旺、陈正雷功夫惊人,被海内外赞誉为陈式太极拳"四大金刚"。照丕先生武德高尚,诲人不倦,是陈氏太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陈氏太极拳培训 陈氏太极拳特点及培训事项(2)

  陈氏太极拳的十大要领

  陈氏太极拳十大要领是习练陈式太极拳最基本的知识,它是学好陈式太极拳的入门和根本,必须弄懂弄通,练习时严格遵守。

  一、虚灵顶劲

  虚灵顶劲是指演练太极拳时,始终保持头容端正,百会穴轻轻向上领起,有绳提之意。此为演练太极拳最基本的要领之一。

  要想做到虚灵顶劲,须先弄准百会穴的位置。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部顶端中央的发旋处,也即后发际正中向上七寸处,又称三阳、三阳五会、五会、巅上、天满、维会、泥丸宫、岭上、岭上满天等,为人体之制高点。《拳论》说:百会穴领其全身。虚灵顶劲就是清气上升,虚达于百会穴。

  清气如何上长?《拳经》说:顶劲者,是清气上升于头顶也。”如果中气不向上领,正气机塌,四肢瘫软,无涌上头,头重脚轻,足下不稳,扭转不灵,气脉不通,横气填胸,有损身体健康。

  顶劲又不可不及,不及则提不起精神。所以《拳论》说:中气上提,若有意,若无意,不轻不重,似有似无,不过不及,折其中而已。”打拳全是顶劲,顶劲领好,全身精神为之一振。”

  虚灵顶劲,既是打拳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要领,同时又是一种拳术境界。练拳之初,很难真正领会其意,准确把握要领,只要由招熟渐悟到懂劲阶段,内气开始动荡,清气产生、丰盈,膀胱发热,丹田中正气浩瀚,才可真正体验灵机一动,清气上浮,周身空灵的奇妙境界。但尽管如此,演练者从一开始,就须严格遵守虚灵顶劲的要领。非如此,难于练好太极拳,不会产生清气,也不会有以后的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随心所欲的通达和自如。

  二、含胸塌腰

  含胸塌腰是在开胯屈膝的同时胸脯向内微微含住,心气下降,两胁微束,腰劲自然下塌,周身血脉流畅无阻;要塌腰,必定含胸。两者不能分开进行,而要互为前提,互为照应。

  含胸要含住劲,切忌胸部外挺,若胸部外挺,则会引起气拥胸表,致使自身上重下轻,脚腿上浮,重心不稳。含劲要四面包涵住,却不是紧紧收闭,而要胸虚如磐”。《拳论》说:中间胸腹自天突穴至脐下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如磐折如鞠躬形,是谓含住胸,是为合住劲,要虚。”胸间松开,胸一松,全身舒畅,不可有心,亦不可无心。自华盖至石门要虚、含住,不可令横气填于胸中。”胸膈横气卸到脚底,即不能,亦当卸至丹田”。也就是说在气未能贯注周身时,即使不可能下沉直达涌泉穴,也要沉入丹田。久而久之自能周身贯通。

  塌腰不可弓腰,弓腰成驼背,经脉、骨骼弯曲受压,气血不通;塌腰又不可软,软则失去灵劲活动。《拳论》说:腰为上下体枢纽转关处,不可软,亦不可硬,折其上方得(折其中的意思)”。塌腰时,腰劲贯下去贵坚实。”腰以上气往上行,腰以下气往下行,似上下两夺之势,其实一气贯通,并行不悖”。

  含胸塌腰同时进行,则击身骨节处处开张,丹田中的清气方可上长、畅通至百会穴,下沉之气也可顺利下沉达于涌泉。周身气由丹田起,分四路出,一气贯通。六分至心,分作两股,各三分上行左、右肩,由骨疑宫贯到左、右指;其余四分,化作两股,各二分下行至左、右腿,经骨缝贯至左、右趾,以保证虚灵顶劲。

陈氏太极拳培训 陈氏太极拳特点及培训事项(3)

  所以说,含胸塌腰非常重要,细心掌握,全身气血才能走通走活,必须严格遵守这一基本要领。

  三、松腰养气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

  松腰养气是指腰部放松,以养炼体内浩然之正气,此亦为演练太极拳务必遵循的基本要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

  松腰养气与含胸塌腰相关联,但要领不同。塌腰指的是腰劲下塌,中气自然沉入丹田;松腰则是指腰部松活,目的在于养护、养练正气。塌腰时,腰劲贯下去,贯坚实”。松腰时,腰中要虚,一虚则上下皆灵”。

  《拳论》说:腰如车轴气如轮”。腰不能紧,紧则束气,全身僵直;腰部要松,肾气才能出入畅通,身体各部位正气皆可上下相通,贯注丹田,遍布周身。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上冲百会,下至涌泉,气随意动,处处开张,久而久之,内气自然充盈。所以说,松腰即可养气。

  松腰养气,能运周身之虚灵,可以促使虚实阴阳变化,足从手运,以腰为轴,圆转自如。与人交手,进退攻防,刚柔相济,松活弹抖,意到气到,足稳身固,无坚不摧。

  松腰先要松胯。胯为腰根,松胯才能松腰。胯松、腰松、气脉才能贯通,涌泉、丹田、百会等穴位,才能一气相连。

  演练太极拳要十分重视松腰技巧,养成浩瀚之气,气自阻随功夫长,方得太极神妙。

  四、分清虚实

  周身上下,四肢百骸,无处不有虚实之分,所以说练习太极拳的所有动作都必须分清虚实。动作能分清虚实,即可灵活转化,才能耐久不疲,张弛轻重匀运转换,不致困顿。

  练太极拳时不仅双手要不虚实,双足要不虚实,左手和左足、右手和右足也要上下相随,在运动中分清虚实,左手实则左足虚,右手虚则右足实。一招一势,虚虚实实,遍藏玄机。

  虚,不是全无力量;实,也并非全部落实,占实。只是比重各有所偏罢了。初学者,动作可以大开大合,大虚大实,根据身体条件和年龄的变化、功夫的进步程度即可选择练习中架或小架。比如二八分,转为小虚小实,变为三七、四六分等。小虚小实,由于动作幅度较小,虚实转换更为灵活。

  分清虚实,但不要过偏。所谓偏”,是指人的重心的偏心距离超出两脚内距离的中间三分之一的范围。过偏不利于转换,易遭袭击,不易灵活应敌。分清虚实,不可过实,过实则迟滞;也不可过虚,过虚则浮飘,无着无落,根基不稳。

  分清虚实要注意隅手的补救办法。与人交手,偏虚偏重出隅的情况经常发生,要注意运用隅手纠正自己的偏虚偏实劣势,随机应变克敌制胜。

  分清虚实,演练者自己要尽量做到外形隐蔽,心中明了。心要虚,心虚则四体皆虚,丹田与腰劲足底要实,三处一实则四体之虚皆实,此谓虚而实。”心中有虚,虚中有实,太极自然妙用,至结果之时,始悟其理之精妙”。开合虚实,即为拳经”。分清虚实,深得虚实变化要领,悉心把玩,相信演练者从中会逐步理解太极真味。

陈氏太极拳培训 陈氏太极拳特点及培训事项(4)

  五、沉肩坠肘

  沉肩坠肘是在松胯屈膝、含胸塌腰束肋的同时,将两肩井松开下沉,两肘随之下塌,周身骨节放松,心气沉入丹田,清气上升,浊气下降至涌泉,全身贯通,劲达四梢。

  沉肩坠肘与含胸塌腰要相互一致只有沉肩才能坠肘,只有含胸才可塌腰,只有含胸塌腰才能沉肩坠肘。否则,无法使周身之劲合为一体,运动时上下不随,内外不合,血气不畅。

  《拳论》说:打拳运动全在手领,转关全在松肩,功久则肩之骨缝自开,不能勉强,左右肩松不下则转关不灵。”胳膊如在肩上挂着一般。”两肘当沉下,不沉则肩上扬,不适于用。”讲的都是沉肩坠肘的基本要领。

  两肩要松下,不松上下身僵直,气脉不通,虚灵顶劲、气沉丹田无法完成。但松肩不是丢肩,丢肩则不是精神;更不可耸肩,耸肩气血不涌,中气不能通达四梢。故《拳论》说:肩塌下,不可架起来。”又说:两肩要常松下,见有泛起,即将松下;然不得已上泛,听其上泛,泛毕即松,不送则全肱转换不灵。故宜泛则泛,宜松则松。每势毕,胸向前合,两肩彼此相呼应。”

  成势时,沉肩坠肘,含胸塌腰,膝盖与肘尖上下相对,使外三合与内三合紧密配合,全身呼应合住劲,天长日久,功夫自成。

  六、以意行气

  以意行气是指气受意的指挥,在体内运行,一举一动均要用意为用力,先意动而后形动,意到气到。以意行气,用意不要拙力,在太极拳最重要的特征。正如《拳论》所说: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能顺遂,乃能便利从心”全身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以意行气中的气,是指内气”并非一般所说用的肺呼吸的空气。内气又称元气,正气,先天之气,从母胎中带来,演练太极,就是为了让内气出现并吸取空气中的清气,五谷杂粮精微之气合为一体形成浩然之气。

  虽然练太极要以意行气,但初练者意与气还没有达到高度协调,必须经过以意行气,以气催形的温长过程。达到以气催形,形气结合阶段时,也不可只想气在体内如何运行,而要把意注入动作中,否则就是神态呆滞,气不仅不能畅通,而且会造成气势散漫的错误,使意气具蒙其害。所以《拳论》说: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形神兼备,内外兼修的效果。可以说,太极拳所有的训练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内气出现和以意运气。

  由于太极拳是意气运动,所以久练则精神集中,周身遍布脆劲,灵劲,只要意到,便可做出迅速反应,对突然而来的刺激,也会做出敏感,准确的相应动作,免受损害。到了时候,就到了神明阶段,以意运气可以随心所欲。

  七、上下相随

  陈式太极拳劲起于脚跟,行于腿,主宰于腰,达于四肢,周身心须上下相随,一气贯通。由腿而腰,由腰而臂,由臂达于四肢。发令者在心,传令者在手,观色者在目,手,眼,身法,步一齐俱到,缺一不可。

  上下相随必须注意以手为引领,而手又全在于手掌,手指中从穴领其周身运动,手到之处,足必相随,中间胸腹自然也随手足变化而运动,上下一体,一气相连,说动一起动,说停一起停,将顶,裆心,眼,耳,手,足,腰八体紧密结合,不先不后,迎送相当,前后左右,上下四旁,转机灵敏,缓急相将,正可谓击首尾运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罗通,当中一击首尾动,上下四旁扣如弓。

  初学者动作不熟,容易顾此失彼,顾上不顾下,顾下不顾上,必须加强训练,使之协调一致,同时还要注意分清虚实,特别是左手虚右手实,右手虚左手实,左脚虚右脚实,右脚虚左脚实,左手虚与右脚实,右脚虚与左手实,相互配合,以意运气,以气运形,练出灵劲,周身才有真正的上下相随。

陈氏太极拳培训 陈氏太极拳特点及培训事项(5)

  八、内外相合

  内外相合是指动作与内气运动互相一致,密切配合。

  太极拳运动之所以必然要求内外结合,原因在于它是一项意识体操,以意运气,练拳以练意为先,意为主帅,意到气到,以气运形,身体上下,内外才高度一致,正如《拳论》所说内外一气流转”。

  陈式太极拳变化万千,所向无敌,虽然动作态势万千,也不外是虚,实,开,合四字,演练者从头顶到足尖,内有五脏六腑,经络筋骨,外有肌肤皮肉,毛发,四肢百骸处处相连为一体,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打之而不乱,以意行气催形变,若要拉开,不但手开足开,心中意念随之也开,如要闭合,不但手合足合,心中意念也与之合,一招一式,凡上欲动下自随神往,凡下欲动上自领神去,凡上下动中部合神策应,凡中欲动上下辅神主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虚实开合,浑然一气,则发力自然迅猛而机灵,内外相合的基础是上下相随,但也只是达到内外结合的阶段,上下相随才会最完美的得到表达,演练太极拳不可上下不随,更不可内外不合,舍此便使周身散乱无主。

  九、招势相连

  招势相连是指打一整套太极拳不仅 是一动全动,周身相随,而且招式之间不丢不顶,元转自如,一气呵成,内劲不断,滔滔不绝,浑然天成,太极拳招式相连的原因,在于它是以意行气,以气运形的拳术运动,《拳论》说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最忌只用后天拙劲。拙劲貌似刚强,但因其有起有止,有断有续,旧力尽时,新力未生,最易被人乘隙而击。以意行气,用的是内气,拳路自始至终,招招式式均由意念所引,绵绵不断,循环无穷。

  招式相连的具体办法是:在手法遇到往复时,要嵌进折叠,如上一动作将终,在下一动作之先,如下一动作要往下和往前行,那么就要先向上一折,再往后一叠,然后再接做下一拳式,这样就会呈曲线缓和运动。《拳论》说:意欲向上必先寓下,意欲前必先寓后。步法上遇到进退时,要嵌以转换,迈步向前或退后走弧形,均不可直进直退,要有以步随身和身随眼动,留恋缱绻,是松非松,将展未展的神态,开合,收放,寓意收既是放,放即是收。招招式式,以意贯之,形断意连,劲断意不断,神气运形,源源不断,慢到方时快,快到园时慢,及其均称的配合着开合,如玉环的无端,看不清衔接在何处,拳情拳晾,如成峦叠嶂,江河奔流,自有无穷美感,与人搭手,进退攻防,不呆不滞,立于不败之地。

  十、动中求静

  陈式太极拳是在绝对运动中进行的,但它要克服外架拳术以跳跃为本,用尽力气去拼搏,练过之后气喘吁吁的弊端,为此,就必须在绝对的永久的动中求得相对的暂时的静,并与短暂的体形静态之中继续完成意念运动,条路身体内部因外部变化而带来的短暂的不协调,使自己在顷刻之间达到上下相随,内外相合,一应抵御外来之动,克制对方不协调的短暂瞬间,一举制敌,所以陈式太极拳的动作虽各式各样,千变万化,但在绝对懂的形态下进行却又贯穿动中有静的自然规律,是一套无与伦比的具有无限生机的内家拳术,

  陈式太极拳本着动中有静与静中有动的自然运动规律,顺其道而行,在拳路运动中自然的把动与静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该动则动,该静则静,既有节奏性又有规律性,并且有变化性,演练中一慢为上,保持虽动犹静的法则,动作紧密配合呼吸,将气沉于丹田,保持身体血脉经络相通,使演练者大脑神经中枢保持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在运动中求得安定和沉着,保证在技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是陈式太极拳的以静制动”的重要法则,

  陈式太极拳要求: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这是陈式太极拳术动中求静和以静制动的具体形式表现。即不动是如五岳之山,岿然不动,动似江泄海啸,滔浪腾空,不动时似狸猫捕鼠,以待机出击,动时如苍鹰叼兔,迅疾准狠。

  陈式太极拳的每一招每一式,都是有起有落。起是动的开始,落是暂时的静,在两式承接之处,似停而非停,劲似断而意未断,如此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连绵不断,如波浪一般,徐徐变动。

  陈式太极拳术的内气运行,当一个动作结束时,要将内气沉于丹田之中,而后再由丹田发出,随着已经气势的拳式进行周身运动,内气回归丹田时是短暂的一静,再由丹田勃发而出持续运动,演练者于静时蓄养内气,于动时气行周身,这是一个内气的转换与增生过程。在整个陈式太极拳林套路运动中,演练者必须善于做内气的转换,使身体内部源源不断的产生新气,维持整个运动的需要,太极拳是一静一动的有机结合,个形静时,内气欲动,内气静时,外形而发。太极拳本身就是在动中求静,静中有动的状态持续进行着,演练者必须细心体会,领悟出动中求静的原理,方可实施以静制动之法。

  品味陈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原为陈家沟拳术,集长拳、炮拳及红拳之术,是目前各家太极拳的始祖。分老架、新架和小架三种。清初陈王廷(约1600~1680)创编。因其发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又由于陈氏族人首创并代代传承。

  陈式太极拳有陈式老架、新架之分。老架由清初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

  陈式太极拳老架共有七个套路,流传最广的有:第一路和第二路(炮捶)。

陈氏太极拳培训 陈氏太极拳特点及培训事项(6)

  陈式太极拳虽有小架、大架之分,但其运动特点基本一致:整套动作在快慢、刚柔、开合、曲直等矛盾的相互依存、互相转化中,相连不断,一气呵成。

  一、陈氏太极拳之老架一路

  陈氏太极拳新架系陈家沟陈氏十七世祖陈发科根据陈氏太极拳老架套路基础上所创,新架一路更加体现了陈氏太极拳的螺旋劲,增加了发力的连续性,提高陈氏太极拳的劲力。而且此套路手法多、变化快、胸腰运化突出、松活弹抖、螺旋缠丝劲更加明显,练习起来非常复杂、困难。

  二、陈氏太极拳之老架二路

  陈氏太极拳老架系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在根据祖传拳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创编了流传至今的老架一路、二路。老架二路以刚为主,刚中有柔,动作复杂、急速、紧凑,套路中窜蹦跳跃,腾挪闪战的动作更多,并且是向不同的角度、方向发出的弹簧劲,更加体现了快、刚、跃的特点。在运动时旋腰转脊,旋腕转膀和旋踝转膝,形成一静百骸皆随,一动全动的螺旋运动。

  三、陈氏太极拳之新架一路

  陈氏太极拳新架系陈家沟陈氏十七世祖陈发科根据陈氏太极拳老架套路基础上所创,新架一路更加体现了陈氏太极拳的螺旋劲,增加了发力的连续性,提高陈氏太极拳的劲力。而且此套路手法多、变化快、胸腰运化突出、松活弹抖、螺旋缠丝劲更加明显,练习起来非常复杂、困难。

  四、陈氏太极拳之新架二路

  陈氏太极拳新架系陈家沟陈氏十七世祖陈发科根据陈氏太极拳老架套路基础上所创。新架二路动作要求急速、紧凑、刚多柔少,其外形上以发劲、跳跃为主,以缓柔沉稳为辅;运劲方法要求以内劲为统驭,内不动,外不发,一动全动,节节贯串,一气呵成。此套路中多以采、挒、肘、靠四隅手的运用为主,棚、捋、挤、按四正手的运用为辅。刚中寓柔力求坚刚,震脚发力,闪战腾挪、窜蹦跳跃,着重于松活弹抖劲道的练习,从而得到开中寓合,合中寓开的统一功法。学习新架二路拳应在练好新架一路的基础上进行。

  五、陈氏太极拳之竞赛套路

  五十六势太极拳是由五十六个动作组成,属于国家规定的竞赛套路,此套路多以陈氏太极拳新架为主组成,其功架舒展,动作优美,劲道明显,动作连贯、紧凑,左右并用。同时不丢掉陈氏太极拳的独有风格及特点,另外对于所有参赛者来说,不论是在动作的规范上,还是评分的标准上都是公平、公正的。对推广和普及陈氏太极拳起到重要的作用。

  六、陈氏太极单剑

  陈氏太极单剑是太极拳套路中短器械的一种。此剑法结合陈氏太极拳的身法、步法、窜蹦跳跃和运用陈氏太极的螺旋缠丝劲,劲达腕关节,从而用手腕来控制剑的形状,把剑的崩、挂、撩、劈、刺、点、托、架、扫、化等剑法运用出来。这套剑法沉稳、轻快、飘洒、自然,演练要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劲贯剑身、人剑合一,方能真正体现出这套剑法的精华和奥妙。

  七、陈氏太极单刀

  刀在冷兵器时代是常规兵器,常常使用于战场拼杀格斗,所以刀的演练风格更贴近实战,格架扫进,神出鬼没,劈砍撩扎、威猛异常,因而武术谚语中有刀如猛虎,剑似游龙”描述。刀在练习时,不但要有逼人的气势和简明的节奏,更强调的是刀法的实用性,所以非常强调刀和手的相互配合,刀和身的相互配合,从而要达到刀身合一的境界。

  八、陈氏太极春秋大刀

  陈氏太极春秋大刀套路亦称青龙偃月刀,此器械属于太极器械中的长器械,又属于重器械。太极大刀挥舞是时气势雄伟,力大沉稳,有兵中之帅”之美誉,出于它结合了太极拳术中的悬腕转膀、窜蹦跳跃、旋腰转背和刀法中的劈、砍、抹、推、架等刀法,因此练习时步法稳健、灵活。同时该套路动作紧凑、协调,呈现出勇猛彪悍的气势,犹如猛虎下山”。此外,它还有长兵短用之法。

  九、陈氏太极十三杆

  陈氏太极枪亦名梨花枪夹白猿棍套路是陈氏太极套路中长兵器的一种。此套路汇集枪棍之特点,在实战应用中,既能枪扎一条线,双能棍扫一大片,还可长器短用之法。要练好陈氏太极枪,必须先求稳,稳则准,准才能使出太极枪枪法之精华。太极枪在枪棍并用的风格中,使太极枪套路在太极拳术中手、眼、身法、步协调的配合下相互为用的独到之处,太极枪多以扎、拦、缠、挑、劈、架、绞等枪法以及多种舞花组成的独特用法,使枪棍之法在演练时变幻莫测,动如雷霆,势如游龙,节奏流畅,长器械之威武。

  十、陈氏太极十三杆

  俗称抖大杆,大杆是陈氏太极套路中独有的器械,此杆长三米五至四米五,重十公斤至二十公斤不等,此动作注重练习人体的爆发力,增加螺旋力度及太极中弹抖劲力与功架的练习。对陈氏太极拳的劲道有非常突出的辅助作用。

  陈氏太极拳的背景渊源

  陈氏太极是最古老最负盛名的一派,追根溯源可到明末清初,拳理深奥,阐释玄妙。陈氏太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洪武年(公元1372年),山西泽州人陈卜率全家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温县常阳村。因陈氏人丁繁衍,家传武术在附近又大有声望,加之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沟,久而久之,便易常阳旧名为陈家沟。

  陈氏总结了许多拳术套路,计有五套拳、五套锤、十五红、十五炮、红炮锤、一百单八式长拳以及别开生面的演练方法双从推手等。又据此理,他创编刀、枪、剑、棍等武术器械套路。这些拳械套路均据太极之理,由无极生太极,由无相而生有相,由静而生动,每个招式都分阴阳,形成了太极拳械的雏形。

  十四世的陈长兴,又将陈王廷编的一至五路太极拳由博归约,精炼归纳,创造性的形成完整套路,成为陈氏太极拳一路二路,后人称之为老架”,这才有了广为流传下来的陈氏太极拳。

来源:https://www.tulaoshi.com/n/20160326/1996248.html

延伸阅读
陈氏太极拳视频 陈氏24式养生太极拳教学 太极拳一直是备受人们热爱的,它的练习者也非常之多。长期的发展使得太极拳分出了各种流派,陈式太极拳正是其中一种。通过陈氏太极拳24式教程视频学习了陈式太极拳,同时也来了解陈式太极拳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吧?那么现在就一起学学学吧。 1、把拳术与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相结合 ...
陈氏太极拳视频 陈氏太极拳对腰的要求 陈氏太极拳是太极拳流派中起源最早的,学习陈氏太极拳要了解到,陈氏太极拳以腰带动四肢的作用,及其练习的意义,在练习中身体要保持不偏不倚,下面随着陈氏太极拳视频演练一遍吧! 陈氏太极拳对腰的要求 腰在身体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练习陈式太极拳要以腰带动四肢,全身运动...
太极拳视频 陈氏太极拳单刀 陈氏太极拳你是众多太极拳流派中一种,比较传统,陈氏太极拳也有很多的分支,比如陈氏太极扇。陈氏太极刀等等。图老师小编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 陈氏太极单刀 的练习视频,有兴趣的朋友们跟着视频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陈氏太极单剑是陈氏太极拳众多太极器械套路中流传最广的一中,属陈氏太极拳最...
陈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的发展简史及其演变 太极拳,是一种武术项目,也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根据陈家沟起源说,认为太极拳为明末陈王庭所编创,不过历来众说纷纭,为当今武术研究中一个旷日持久的争议课题;以下是陈氏太极拳的发展简史及其演变过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陈氏太极拳的发展简史...
陈氏太极拳 太极拳初级教学 推手是太极拳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练习者掌握了一定的太极拳水平之后准备进行技击的阶段。今天我们要一起了解的就是太极拳推手的相关内容,以便练习者能够通过视频更好的学习太极拳。 太极推手按其手法的不同,可分为单式推手、四正推手、四隅推手(大搌)及开合推手四大类。 单式推手是最...

经验教程

966

收藏

84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