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该收了

2016-01-07 16:38 10 1 收藏

今天图老师为广大图钉们要带来小编精心整理编辑的秋季养生该收了,由小编亲身整理编辑的哦,喜欢的朋友多点下赞吧,生活百科频道的小编最苦逼了。

【 tulaoshi.com - 秋季养生 】

  秋天,从立秋开始,历经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其中的秋分为季节气候的转变环节。《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故有“秋老虎”之说。“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被称为“多事之秋”。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

  调和情志 远离悲秋

  进入秋天之后,从“天人相应”来看,肺属金,与秋气相应,肺主气司呼吸,在志为忧。肺气虚者对秋天Tulaoshi.com气候的变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深秋景况,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因此,秋季注重调摄精神为养生之要务。《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对中老年人来说,应养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淡泊宁静的性格,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宁静,可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精神的影响,方可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

  秋冻有节 和用强身

  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的“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谚语,符合秋天“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但对“秋冻”要有正确的理解,科学领悟其中真髓。自“立秋”节气以后,气温日趋下降,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寒露过后,北方冷空气会不断入侵,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寒”。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练习“秋冻”,加强御寒锻炼,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如果到了深秋时节,遇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阴雨霏霏,仍是薄衣单裤,极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感冒等病,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病的中老年人,若不注意天气变化,防寒保暖,一旦受凉感冒,极易导致旧病复发。因此,要顺应秋天的气候变化,适时地增减衣服,做到“秋冻”有节,与气候变化相和谐,方为明智之举。

秋季养生该收了

  中医认为,人体五脏与自然相通。在秋季,肺是主力。张勇医生说,秋季由热转寒,阳消阴长,养生就需要遵循前面讲到的“养收”原则。“一个人只有做好‘养收’,自身免疫能力才会提升,来年春天就会少生病。”具体来讲,一方面是“秋凉要秋冻”,另一方面“秋燥要润燥”。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qiujiyangsheng/)

  秋凉要冻

  张勇医生介绍,虽然秋季时有凉意,但人们还不宜马上加衣保暖,正所谓“春捂秋冻”。秋冻可以使身体腠理(皮肤和肌肉的纹理)紧密,抵御邪气,收藏正气。专家提醒,秋冻因人而异,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而定。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年老体衰者、正在生长发育的婴幼儿和长期病号则要防秋冻。

  秋燥要润

  张勇医生提醒,一旦出现口干舌燥、干咳少痰、便秘等干燥症状,一定要大量饮水,并多吃滋润的食物。烧鸭子、黑芝麻、雪梨、麦冬等食物是专家强力推荐的滋补清淡、防干燥的佳品。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qiujiyangsheng/)

  秋愁要防

  “秋季万物萧条,容易让人产生愁绪,因此秋愁也是要防的。”张勇医生说。长期在外务工、久居异乡的人员和老人看到萧瑟的景象,很容易产生怀旧、思乡等情绪。


心脑血管病偏爱秋季 专家支招解除隐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710万人死于冠心病、脑梗塞等Tulaoshi.Com心脑血管病,占全球总死亡率的29%,在我国这一比例更为惊人,据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病导致死亡人数已超过全国总死亡人数的40%。而且,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也被这一疾病袭击。心脑血管病成了危害健康的头号杀手。对此,专家表示,秋季昼夜温差大,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做好预防控制工作。

  关键在早防

  我国心脑血管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医科大学教授吴以岭认为:如果能在早期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完全可以降低。那么,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呢?目前,普遍认为心脑血管病的患病因素主要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遗传、肥胖和精神紧张等。

  但是我国心脑血管病存在“三低”特征,即“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愈率”。据调查,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城市人口为35.6%、农村仅为13.9%,高血脂的知晓率不足10%,高血糖的知晓率只有33.3%。仅有5%的人对自己心脑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有所了解,所以很多患者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患上了心脑血管病,而发现症状时,则已经给生命带来了严重威胁。

  专家支招:常量腰围防心脑血管病

  有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就可以知道自己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有多高,从而及早预防呢?你只需要准备一个皮尺,每月量一次腰围,如果男性腰围大于85厘米(2.55尺),女性腰围大于80厘米(2.4尺),超过这一标准越多,你患心脑血管病的几率越大。如果你的腰围超标了,就必须马上采取行动,通过改善饮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把自己的腰围控制在理想范围。
延伸阅读:

防辐射的7个小技巧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辐射,虽然一般的辐射对身体可能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还是需要我们注意。尤其是孕妇,特别应该注意防辐射,因为辐射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或者早产等。下面分享一些防辐射的小技巧。

1.别让电器扎堆。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特别是电视、电脑、电冰箱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中。

2.勿在电脑身后逗留。电脑的摆放位置很重要。尽量别让屏幕的背面朝着有人的地方,因为电脑辐射最强的是背面,其次为左右两侧,屏幕的正面反而辐射最弱。可以穿防护服(防辐射背心或防辐射围裙)防辐射。

3.用水吸电磁波。室内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如舒适的温度、清洁的空气等。因为水是吸收电磁波的最好介质,可在电脑的周边多放几瓶水。不过,必须是塑料瓶和玻璃瓶的才行,绝对不能用金属杯盛水。

4.减少待机。当电器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让它们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

5.及时洗脸洗手。电脑荧光屏表面存在着大量静电,其聚集的灰尘可转射到脸部和手部皮肤裸露处,时间久了,易发生斑疹、色素沉着,严重者甚至会引起皮肤病变等,因此在使用后应及时洗脸洗手。

6.补充营养。电脑操作者应多吃些胡萝卜、白菜、豆芽、豆腐、红枣、橘子以及牛奶、鸡蛋、动物肝脏、瘦肉等食物,以补充人体内维生素A和蛋白质。还可多饮茶水,茶叶中的茶多酚等活性物质有利于吸收与抵抗放射性物质。

7.接手机别性急。手机在接通瞬间及充电时通话,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因此最好在手机响过一两秒后接听电话。充电时则不要接听电话。


  更多生活百科文章推荐:


  怎样做秋季养生汤----银耳煲鸡汤最好吃  


  怎样做夏季养生特色菜最好吃


  春季养生吃什么


来源:https://www.tulaoshi.com/n/20160107/1293623.html

延伸阅读
标签: 秋季养生 健康
.hzh {display: none; } 秋天,秋高气爽,风干物燥。入秋后,人们常会觉得口干鼻燥、皮肤发干、脱屑,甚至出现皮肤皲裂等症状,这主要是秋季气候所致。秋天防燥养颜,可服食疗方。 番茄黄瓜饮:西红柿去皮、籽,黄瓜洗净,共搅碎后过滤取汁,加入适量蜂蜜,一日两次,一次一小杯。西红柿、黄瓜含谷胱肽和维生素C,能促进皮肤新陈代...
标签: 秋季养生 健康
秋冬季节气候干燥,此时人们会感到皮肤干燥甚至搔痒。这是因为体内阴津受损,皮脂分泌减少,皮肤水分不足,末梢神经受到影响的缘故。中医书上说:“虚者补之”。补其不足,滋养补充体内的阴津,可达到护肤养肌、靓丽美容的目的。 护肤养肌的靓汤 雪梨木瓜炖冰糖 材料:雪梨肉50克,熟木瓜肉100克,冰糖20克。 制作:先...
标签: 秋季养生 健康
一场秋雨一场寒,随着几次降雨的光临,秋寒也迫近了。秋寒易伤肺,而粥有祛燥润肺之效,粥是抚慰人心的一种爱物。它那淡而悠长的味道,常是游子在异乡温馨的牵挂。中国人爱喝粥,可能就是喜欢喝粥时的那一份宁静、那一份温情吧。粥不仅能温暖人心,更是秋季去燥佳品,祖国医学认为,燥为秋之主气,稍不注意,人们便会受燥邪侵袭,出现口干...
【秋季喝什么汤好】 干燥的秋季已经悄然到来,秋季是养生进补的季节。那么,秋天喝什么汤才进补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几款适合秋天喝的汤,要减轻或防止秋燥的发生,一定要喝多点汤水喔。 1、沙参玉竹煲猪踭 材料:沙参60克,玉竹60克,猪踭750克,蜜枣4个 做法:猪踭先飞水,然后把所有材料放入瓦煲,大火煲滚...
秋季男人如何养生 1、及时增减衣物 很多男性朋友认为自己的体质较好,在秋季依旧穿着短袖短裤四处溜达,但是专家提醒,秋季的早晚温差是比较的,建议男性朋友们也要及时给自己增减衣服,外出的时候最好带上薄外套,以免被凉气侵袭,造成身体不适。 2、多喝水补充水分 可能有不少男性对喝水并不感冒,认为只有女孩子才...

经验教程

444

收藏

70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