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孕 孕期 分娩 月子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快速怀孕 怀孕初期症状 怀孕同房 宝宝起名 孕妇食谱 孕妇水果 孕妇感冒 孕妇便秘 月子餐 宝宝食谱 宝宝发烧 宝宝咳嗽 宝宝腹泻 疫苗 产后同房 幼儿早教 生男生女 婴儿湿疹

关于宝宝尿床的9大误区

2015-12-12 20:06 17 1 收藏

儿童遗尿症是指5周岁以上的孩子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发生无意识的排尿,俗称“尿床”。

【 tulaoshi.com - 尿床 】

孩子尿床怎么办

一般说来,宝宝在1岁或1岁半时,就开始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床现象已大大减少。但有些孩子到了2岁甚至2岁半后,还只是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这依然是一种正常现象,大多数孩子3岁后夜间不再遗尿。遗尿症是指5岁以后每周至少有一次遗尿者,并不包含偶然一次的尿床。

引起尿床的原因很多,虽然有一些疾病可使孩子患遗尿症,但对于大多数尿床的孩子而言,尿床是一种机能性的问题,只要父母注意看护并去除生活中可能造成孩子尿床的因素,孩子尿床是可以纠正的。

有一些孩子尿床有遗传因素,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男孩中,孩子的父亲小时候也往往尿床,这种情况引起的尿床,有时可到青春期才自愈。

引起尿床的疾病有:蛲虫症(虫体对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等,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

精神因素有:孩子入睡前玩得太累或兴奋过度;孩子曾受了惊吓甚至是害怕尿床受到责骂等。

不良卫生习惯有:父母照顾不周;没有给孩子进行及时的排尿训练如长期使用一次性尿布,孩子对排尿的行为没有敏感的反应;孩子的内裤太紧、局部没有清洗尿渍刺激等。

环境因素有:突然换新环境;气候变化如寒冷等。此外,孩子入睡前饮水过多;吃了西瓜等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父母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等都会造成孩子尿床。

孩子睡眠过沉也是原因之一,据有关人士对尿床的孩子进行脑电图观察,的确存在着此因素。只要找到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纠正,孩子尿床现象必将大大减少并最终不再尿床。

经常尿床的孩子往往胆小、敏感、易于兴奋或过于拘谨。所以,父母还应从培养孩子的性格入手,来纠正尿床现象。

孩子尿床往往是有规律的,如经常发生在某一时间,通常是在上半夜,有时可一夜多次。对待尿床的孩子,切忌打骂和羞辱性惩罚,那样只能使孩子精神更加紧张而加重尿床现象。应该解除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树立起信心,一旦孩子没有尿床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孩子的尿床现象将会减少。父母应仔细观察孩子的尿床与什么因素有关,并加以着重解决。只要不是疾病因素引起的尿床,父母就不必过于担忧,父母要相信孩子能改正,这对孩子树立信心很重要。

生活中要加强孩子的个人卫生,注意清洗局部,内裤要天天换洗,尿湿后要及时更换。有的父母认为,让孩子穿湿裤子,孩子难受了下次就改了,但湿裤子的寒冷或腌渍刺激可能让孩子夜间又尿。孩子的卧具应干爽舒适,父母应在孩子经常尿床的时间提前一些叫醒孩子排尿。每天晚上入睡前先排尿,夜间父母对孩子的“表示”要能做出及时反应,不要让孩子憋急了尿床。睡前不要给孩子看惊险电视或讲恐怖故事,不要吓唬孩子。白天不要让孩子玩得太兴奋,孩子太疲劳时更要及时把尿以防孩子睡得沉而尿床。对经常尿床的孩子,晚饭要吃得淡一些,晚上应少饮水和不要吃含水量多的水果。

对于3岁前的宝宝偶然一次的尿床是正常现象,父母不要对孩子尿床表现出过于忧虑和给过多指责,更不能训斥惩罚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是纠正尿床的重要方法。

如果孩子超过3岁后仍频频尿床,除生活上予以纠正外,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中西药物及针灸等方法治疗。

宝宝尿床并不是什么大事



宝宝尿床并不是什么大事

  说起尿床,眼前便浮现出许久前的一部美国电影――《孤独的长跑者》,那个得了遗传性遗尿症的男生,每天一放学就拼命跑回家,为的只是收回被母亲挂在窗外的床单……可见,父母如不正确对待孩子尿床的问题,就很可能让孩子失去自信与自尊,感到孤独、自卑。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尿床是儿童期很常见的问题。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小儿外科部最近进行了一个大型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香港超过16,000名5~19岁的儿童及青少年中,约有2%的儿童有夜遗尿;而接受调查的5岁儿童当中,大约有16.2%的孩子经常尿床。从比例上还显示,男童比女童更容易出现尿床的情况。

  尿床:不可重视、不能无视

  孩子往往会因尿床而产生其它的心理及行为问题,如孤独、畏羞、焦虑、反叛、精神不集中、对社交活动退缩,甚至不敢参加任何需要在外间过夜的活动。因此,无论在对孩子实施任何一种行为训练或当孩子的身上产生任何一种问题时,都应注意教育“适度”,置之不理或过激表现都会使孩子受伤。

  心理因素往往是继发性尿床的决定性因素,如家长因尿床而过分指责孩子,则很可能会加强孩子脑中的夜遗尿信号,使尿床次数变得日益频繁,甚至持续到成年。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

  对待尿床的宝宝,家长究竟应该怎么做?其实很简单,别把尿床当大事,也千万不能忽视行为训练。孩子尿床后,应该尽快为他换上干净的床褥和衣物,并可在帮他做清洁时小声、温柔地告诉他:<ulaoShi.comdquo;长大了,不该尿床了哦!”切勿在其他孩子面前指责孩子尿床。如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尿床,或在老师进行教学活动时总是憋不住想小便,家长则可先与老师进行沟通。让老师告诉孩子,想小便的时候可以举手,老师会同意让他如厕。

  尿床孩子的家长还应注意在一日生活中的行为训练和作息调整,如晚饭后减少喝水,不喝含有咖啡因或具有利尿作用的饮料;每天为孩子做一个小记录,如孩子这几天没有尿床,父母就应给予奖励;午睡中或半夜把孩子叫醒如厕,但不要将痰盂放在床的附近,请他多跑几步上厕所,这样有助于他调整生物钟。

男孩尿床长期不治或影响性格

  小张今年12岁,读小学五年级,平时乖巧听话,就是性格孤僻,不愿与同学交流。小张每天早上都会主动把衣物浸泡在水里先洗一遍,父母起先一直未发现有异常,还时常夸奖他。直到偶然发现床底下带尿味的碎棉絮,才知道孩子每天起早的原因竟然是尿床了,而且竟然瞒了父母6年之久!经过控制夜间尿量、增加膀胱容量等系统治疗,小张遗尿的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但是医生说他的心理辅导还将继续下去。

  儿童遗尿症是指5周岁以上的孩子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发生无意识的排尿,俗称“尿床”。统计资料表明,5岁儿童遗尿占15%,随年龄增长,患病率每年下降10%—15%,到15岁时,遗尿患儿只占儿童人群的2%。它是属于一种可以自行好转的疾病,因此传统的观点认为小儿遗尿是不需要治疗的。但是现代调查研究证实,遗尿可影响患儿自尊心与自信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图老师整理)、焦躁、多动空想与孤僻等心理异常,进而使体质下降、易患多种疾病,严重影响孩子的精神和生活,甚至导致人格障碍,是目前威胁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早期治疗十分重要。

孩子长期尿床要注意尽早医治

  从年龄上说,1-3岁的幼儿尿床,一般属于生理现象,家长不用担心。3岁以上的儿童,晚上尿床才属于遗尿症,应该早发现早治疗,治疗的最佳时间,应该在10岁以前。

  如果超过10 岁,小孩心理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会影响孩子人格全面发展,自卑感加重,感到事事不如人。对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也会造成不必要的影响,而且以后很难恢复。

  不仅如此,孩子心理也会受到损害,天天晚上会因为害怕尿床而不敢睡觉。久而久之,孩子的思想压力大,容易使大脑视丘下部感情中枢受到抑制。既而还会影响脑垂体功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使尿量增多,尿床症状加重。

  如果从生长角度来说:3岁以后的小孩各脏腑功能逐渐完善,尿床症状逐渐消失,如果每周有2-3次尿床,而且2-3年变化不大,就应该治疗。如果一年比一年减轻,每年的同一季节,今年是前半夜,明年是隔三差五尿一次,后年是一个月尿1-2次的小孩,只要住校不加重,也不用治疗,过两年就好了。如果随着年龄增长,尿床变化不明显,就一定要提高警惕,一定要及早治疗。

  如果孩子夏季不尿床,秋冬季又尿床,父母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要及时治疗。特别是挑食,饭量小,发育迟缓或是出生时有早产,脑缺氧,脑水肿,脑发育不全的尿床儿童,就更应该及早治疗了。如果12岁以上的青少年还尿床,不论是一周尿1-2次,还是一个月2-3次,也必须治疗,尤其以每晚必须叫起夜1-3次,不叫就尿床或叫不对点就尿床的,千万不能麻痹大意,这种情况是很不好的,一定要治疗。

  有的到了12-21岁还有尿床现象,在临床上非常多见,那么情况就相当严重了。这种情况就应该积极治疗,千万不要麻痹大意。尿床男孩3-21岁多见,女孩3-25岁多见。以上情况希望家长做些了解,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以免误了孩子的一生幸福。

引起孩子尿床的原因是什么?

一般说来,宝宝在1岁或1岁半时,就开始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床现象已大大减少。但有些孩子到了2岁甚至2岁半后,还只是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这依然是一种正常现象,大多数孩子3岁后夜间不再遗尿。遗尿症是指5岁以后每周至少有一次遗尿者,并不包含偶然一次的尿床。

引起尿床的原因很多,虽然有一些疾病可使孩子患遗尿症,但对于大多数尿床的孩子而言,尿床是一种机能性的问题,只要父母注意看护并去除生活中可能造成孩子尿床的因素,孩子尿床是可以纠正的。

有一些孩子尿床有遗传因素,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男孩中,孩子的父亲小时候也往往尿床,这种情况引起的尿床,有时可到青春期才自愈。

引起尿床的疾病有:蛲虫症(虫体对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等,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

精神因素有:孩子入睡前玩得太累或兴奋过度;孩子曾受了惊吓甚至是害怕尿床受到责骂等。

不良卫生习惯有:父母照顾不周;没有给孩子进行及时的排尿训练如长期使用一次性尿布,孩子对排尿的行为没有敏感的反应;孩子的内裤太紧、局部没有清洗尿渍刺激等。

环境因素有:突然换新环境;气候变化如寒冷等。此外,孩子入睡前饮水过多;吃了西瓜等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父母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等都会造成孩子尿床。

孩子睡眠过沉也是原因之一,据有关人士对尿床的孩子进行脑电图观察,的确存在着此因素。只要找到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纠正,孩子尿床现象必将大大减少并最终不再尿床。

经常尿床的孩子往往胆小、敏感、易于兴奋或过于拘谨。所以,父母还应从培养孩子的性格入手,来纠正尿床现象。

孩子尿床往往是有规律的,如经常发生在某一时间,通常是在上半夜,有时可一夜多次。对待尿床的孩子,切忌打骂和羞辱性惩罚,那样只能使孩子精神更加紧张而加重尿床现象。应该解除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树立起信心,一旦孩子没有尿床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孩子的尿床现象将会减少。父母应仔细观察孩子的尿床与什么因素有关,并加以着重解决。只要不是疾病因素引起的尿床,父母就不必过于担忧,父母要相信孩子能改正,这对孩子树立信心很重要。

生活中要加强孩子的个人卫生,注意清洗局部,内裤要天天换洗,尿湿后要及时更换。有的父母认为,让孩子穿湿裤子,孩子难受了下次就改了,但湿裤子的寒冷或腌渍刺激可能让孩子夜间又尿。孩子Tulaoshi.com的卧具应干爽舒适,父母应在孩子经常尿床的时间提前一些叫醒孩子排尿。每天晚上入睡前先排尿,夜间父母对孩子的“表示”要能做出及时反应,不要让孩子憋急了尿床。睡前不要给孩子看惊险电视或讲恐怖故事,不要吓唬孩子。白天不要让孩子玩得太兴奋,孩子太疲劳时更要及时把尿以防孩子睡得沉而尿床。对经常尿床的孩子,晚饭要吃得淡一些,晚上应少饮水和不要吃含水量多的水果。

对于3岁前的宝宝偶然一次的尿床是正常现象,父母不要对孩子尿床表现出过于忧虑和给过多指责,更不能训斥惩罚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是纠正尿床的重要方法。

如果孩子超过3岁后仍频频尿床,除生活上予以纠正外,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中西药物及针灸等方法治疗。

来源:https://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44319.html

延伸阅读
标签: 分娩
宝宝的 心理 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很重要的,所以,家长要从 幼儿 期开始就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然而,在培养宝宝健康心理时要注意以下9大误区,同时也要知道宝宝健康心理的标准哦。 宝宝健康心理的5大标准 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
如何避开受孕的9大误区? 很多备孕夫妻想尽快受孕,可是想尽一切办法,却不能如愿,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你可能陷入了受孕误区,下面小编告诉你想要尽快受孕,避开以下9大受孕误区,让你快速轻松受孕哦! 误区1:减少同房次数 有些夫妻认为,想要怀孕时应该减少同房次数,这样会使丈夫养精蓄锐,容易怀上一个优秀的宝贝。其实,同房次...
每个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就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它们都属于膳食纤维。所以,只要吃植物性的食品,必然得到纤维。蔬菜筋并非蔬菜中纤维的唯一来源,而没有筋的食物很可能纤维含量更高。 关于膳食纤维的5大误区解析 关于膳食纤维的误区解析 膳食纤维是我们日常监控饮食的必备,但是近来有一些关...
标签: 四季养生
美容专家曾经说过,眼睛是面部最容易衰老的部位,而现在正值干燥的秋季,大家有没有对眼部皮肤进行着重保养呢?而在保养过程中,大家又选对方法了吗?走进误区了吗?以下是秋季眼部保养的9大误区介绍,看看你中招了吗? 误区1、一支眼霜早晚通用 真相:白天和夜晚的护理重点大不同。 眼部护理白天重保湿防护,晚上强调修复重...
标签: 育儿知识
引起遗尿的原因通常有: 遗传因素:如果父母双方小时候均患遗尿,其子女遗尿敲发病率约为77%;如果父母中有一人小时候患遗尿,其子女途尿的发病率约为44%。 膀胱容量小:上海杨浦区中心医院对遗尿儿童进行膀胱B型超声波检查发现,他们的膀胱容量均不同程度地小于正常儿童,平均要小50%。 睡眠过深:遗尿的儿童晚上都睡得很深,叫也叫不醒,...

经验教程

896

收藏

67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