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孕 孕期 分娩 月子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快速怀孕 怀孕初期症状 怀孕同房 宝宝起名 孕妇食谱 孕妇水果 孕妇感冒 孕妇便秘 月子餐 宝宝食谱 宝宝发烧 宝宝咳嗽 宝宝腹泻 疫苗 产后同房 幼儿早教 生男生女 婴儿湿疹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

2015-12-12 11:16 20 1 收藏

依赖性人格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人格障碍,在儿童或者部分中年人中很常见。而依赖型人格的形成和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千万别把孩子养成依赖型人格。

【 tulaoshi.com - 依赖型人格 】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

  给孩子个人自主权,维护孩子自尊心。我们在教育孩子尊重父母,尊重他人的同时,父母也要尊重孩子,不要把孩子当成是自己的附属物,而是应该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人格。在与孩子交谈、讨论问题时,持平等认真的态度,要尊重孩子的爱好、兴趣,语言要平和、亲切,不要粗暴地训斥孩子,即使在孩子做错了事情的时候,也要晓之以理,循循善诱,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意愿,给孩子个人自主权,要让他们积极参与家庭的各种活动,并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的想法。父母在倾听孩子的意见后,对孩子的正确想法和行为应给与充分的鳄肯定,还要经常和孩子讨论问题,谁讲得有道理,就听谁的,以理服人。


  文/图老师育儿网友:顺利的一家

别把孩子养成依赖人格

依赖性人格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人格障碍,在儿童或者部分中年人中很常见。而依赖型人格的形成和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千万别把孩子养成依赖型人格。

依赖型人格

1.元主见。在没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物不能作出决策。2.无助感。让别人为自己作大多数的重要决定,如在何处生活,该选择什么职业等。3.被遗弃感。明知他人错了,也随声附和。因为害怕被别人遗弃。4.无独立性。很难单独进行自己的计划或做自己的事。5.过度容忍。为讨好他人甘愿做低下的或自己不愿做的事。6.害怕孤独。独处时有不适和无助感,或竭尽全力逃避孤独。7.难以接受分离。当亲密的关系中止时感到无助或崩溃。8.易受伤害。很容易因遭到批评或未得到赞许而受到伤害。只要满足上述表现中的五项,即可诊断为依赖型人格。

为什么会产生依赖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产生源于人类自身发展的早期。幼年时期儿童离开父母就不能生存,在儿童印象中保护他、养育他、满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万能的,他必须放赖他们,总怕失去了这个保护神。这时如果父母过分溺爱,鼓励子女依赖父母,不让他们有自主和自立的机会,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目中就会逐渐产生对父母或权威的依赖心理,成年以后依然不能自主。 Tulaoshi.Com;此类患者缺乏自信心,总是依靠他人来作决定,终身不能承担起选择和完成各项任务、工作的责任,形成依赖型人格。另外,对子女关心得太少,或子女受到遗弃或受到挫折等。也会导致儿童的过分依赖性,例如孩子从小受到母亲的遗弃或成人对儿童的依赖性过早、过分地苛责,都会导致儿童过分依赖性。尤其父母开始时用粗暴拒绝的态度对待孩子的依赖要求。经不起孩子的纠缠又屈从孩子过分依赖的要求;或者是儿童在表示依赖的要求以后,再搂抱或亲吻孩子,这对孩子过分的依赖行为,无疑会起到鼓励和强化的作用。这也是依赖型人格产生的原因。

父母须知

国内外的研究者都认为,健康的家庭关系是孩子在外交友、建立良好伙伴关系的基础。家庭破裂或气氛恶劣会影响到青少年对“亚文化”的选择。心理学家所做的大量临床研究发现,父母如何与孩子相处,与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例如,青少年的抑郁、焦虑、缺乏自信心、找不到生活目标以及孤立无助之感等等不健康的心理和情绪,相当多的因素来自父母和家庭关系中的不良影响。至于父母对儿童的伙伴群关系采取何种态度,值得注意的是两个极端都不可取。一是权威型控制,二是放任自流。前者使孩子疏远、畏惧父母或产生逆反心理,其通常后果是撒谎或转入地下,所有丑事、坏事都可能在地下发生。后者使孩子无所约事、无所遵循,盲目放纵,可能在无知中出问题。这两个极端的结果都是妨害青少年健康成长。

孩子的人格决定一生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备受关注。据调查,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高达13.91%。在北京的一项调查发现,32%的中小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中国大城市儿童有7%~20%存在各种类型的人格障碍或心理疾病。本该拥有花样年华的青少年,何以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人格危机?心理卫生专家的分析和建议,或许能唤起全社会对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足够重视,纠正大家对于孩子教育理念的一些偏差。——编 者  小杨是一名13岁的初二学生,因父母忙于做生意无暇管他,从小由奶奶养大。奶奶视小杨为心肝宝贝,给他很多零花钱。整日零食不断的小杨因此养成了爱花钱的恶习。小学时,他经常因为钱不够花而养成了小偷小摸的习惯。进入初中以后,小杨开始经常说谎,好发脾气,不愿接受父母和老师的批评,而且,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好支配和指责同学,缺乏同情心。有一次班级大扫除,他故意将水泼到清扫过的地面,还哈哈大笑。为此,同学们都远离他,他几乎没有朋友了。
  许多心理障碍根源就在儿童时期  小杨到底怎么了?他的父母焦急地找到医生,询问中充满着困惑和无奈。医生告诉父母,孩子目前的情况属于“品行障碍”,很容易导致成年后人格变态和犯罪。  的确,心理异常、人格变态与恶性事件及犯罪关系密切。近几年来,从刘海洋事件到马加爵事件,以及屡屡见诸报端的各种学生自杀、杀父弑母、残害同学等案件,几乎都能从当事人身上看到病态人格的特征。据广州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理咨询门诊统计,3828个咨询病例中,10~29岁的青少年学生占66.35%,病态人格的咨询病例则占了87.5%。广州的一项调查表明,有人格障碍的学生比例在逐年上升。来自北京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大城市儿童有7%~20%存在各种类型的人格障碍或心理疾病。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普遍对心理健康开始关注,“抑郁症”,“焦虑症”大家已经不再陌生。然而,儿童心理问题尚未引起重视。殊不知,许多的心理障碍根源就在儿童时期。  生活的艰苦,感情的折磨使一些人走入歧途,行为失控;而大部分人可以调节和适应环境的变化和掌控复杂的事件;更有不少人激励和升华了自己的心理状态,重新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成为了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的佼佼者……同样的环境,同样的遭遇,人生境况迥然不同。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强弱”和“人格的健全与否”。而决定心理防御机制和人格健全的决定因素在于心理和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儿童时期心理是否健康。
  重躯体轻心理,重智力轻能力,导致青少年心身发展不和谐  现阶段,我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正如媒体报道的那样,“中国的家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为孩子的教育投入如此多的时间、金钱和心血”,而事与愿违的是,“中国的孩子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对如此多的问题:自私、任性、好吃懒做、不讲礼貌、没有规矩、缺乏理想……”研究表明,独生子女常合并较多的心理卫生问题:任性娇气、脾气暴躁、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差在独生子女中较为突出。当今独生子女教育,重躯体轻心理,重知识轻能力,重智力开发,忽视人格培养的倾向极为严重。  素质教育在我国呼吁了已经二十几年,但仍有些人认为“跑跑跳跳、写写画画或弹弹唱唱”就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其实,这是对素质教育的肤浅之见,甚至是曲解。它实际上只注重了素质教育的一些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其最本质的东西——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所谓健全人格,是指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正确的人生观,有较好的智力水平,胸襟开阔,人际关系良好,情绪经常愉快,善于客观地分析所遇到的事情和问题,具有解决问题或矛盾的毅力和能力。从儿童心理卫生的角度看,培养儿童的健全人格实属必要,能使他们长大后,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对各界名人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后认为,个人事业上的成功,15%是取决于他们卓越的学识和专业技术,85%靠的是不凡的人格心理素质。因而有人说:“人格即命运”。也就是说,除了才华和机遇外,人格是决定人的一生成功与否、快乐与否的关键因素。
  0~6岁是人格形成的黄金时期,健全人格的培养应从孩子出生抓起  在我国著名精神卫生专家陈学诗教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婴幼儿健全人格的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0~6岁是人格形成的黄金时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格的可塑性会越来越小。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也非常强调幼儿时期的人格培养,他认为:“主要的教育基础是在5岁以前奠定的,而在此期间的人格教育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我国有句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因此,健全人格的培养应从孩子出生抓起。  现代心理和教育专家也总结和归纳出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期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存在语言敏感期(0~6岁) 、秩序敏感期(2~4岁) 、感官敏感期(0~6岁)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动作敏感期(0~6岁) 、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书写敏感期(3.5~4.5岁)、阅读敏感期(4.5~5.5岁)、文化敏感期(6~9岁)9大敏感期(蒙特梭利)。关键期的正确引导和科学教育可以对儿童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是决定性的结果。如果一个孩子在语言的关键期没有语言的环境,十几岁再训练语言几乎是无用的,“狼孩”的例子即是如此。在儿童的身心发育过程中,家长往往对于孩子的生理营养补充很及时,但是对于心理营养的补充不但不重视,甚至还“好心办坏事”。例如,有的家长以学习为由,剥夺孩子游戏和交友的基本心理需要,还附加违背孩子心理发展和理解不了的大量“成人化的抽象知识”,更缺乏秩序、社会规范、规矩、礼貌等基本教育和引导。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孩子的行为问题层出不穷:学习拿不了第一,就往第一名的饮水中投“铊”;同学关系处不好,就置人于死地;甚至吸毒、自杀、杀人……  科学育儿,防患于未然更为重要。对青少年的培养,应该强调:不求人人成天才,要做到人尽其才,行行出“状元”。  1986年世界儿童代表在美国纽约签署的《儿童和平条约》里写道:“我们要共同欢笑,共同游玩,共同工作,互相学习、探索和提高大家的生活。”这就向我们昭示了,21世纪儿童人格发展的趋向:儿童不仅要学会生存,而且要学会关心人,爱护人,团结人,不仅具有开拓的竞争精神,而且要善于与人合作。

别把你孩子养成这7种动物

  生儿容易,养儿难。这些都是当了爸妈的人感触最深的,日常生活里有几种动物是人见人厌的,你可千万别把孩子养成这些动物。

  1. 有回报的爱,不让孩子做“白眼狼”

  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但母爱所带来的危害也往往正是因为这“无私”。母亲像大地一样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其精神固然高尚,但若一不小心,也可能“爱你成了害你”,培养出一些白眼狼来。

  反面:一个并不富裕的职工之家,辛辛苦苦供养儿子上研究生,什么要求都满足他,自己吃咸菜馒头,却给儿子买笔记本、高档西装。平时家里有个什么事,却从来不肯麻烦儿子,连父亲得了重病都因为怕儿子耽误学习没告诉他。后来儿子毕业了挣了钱,当他母亲问他要钱给父亲tulaoshi.com治病时,他却以还要结婚买房子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拒绝了。

  正面:一个母亲在刷牙时,牙龈出血,水池里红了一片。女儿见了皱着眉头表示恶心。这位母亲就说:你上次大便不正常,我亲手收集好送到医院;我牙龈出血,你不仅不问怎么回事,还表现得这么厌恶。女儿听了后,忙关心地问母亲为什么会出血,要不要紧。

  “关心他人”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本能,但如果长期处在被关心的环境中,这种本能就会弱化。尤其是形成了习惯,被关心的人理所当然地享受着他人的优待,而关心他的人会像陷入泥潭一样不得不继续牺牲下去。

  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白眼狼,一个不孝顺的人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正因为如此,母亲们要及早地从泥潭中拔出来,早点学会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并要求孩子给予力所能及的感情回报。要让孩子知道:母亲也是人。

   12345...

如何从小养成孩子的良好性格

  众所周知,良好的性格需要从小培养。但很多家长并不太了解孩子性格具体形成于哪个阶段,也不太清楚应该做些什么才有利于孩子性格的发展。接下来,就请《做好父母这件事》、《上帝也是单亲—单亲妈妈快乐心经》书的作者孟迁老师,来为家长朋友们具体讲一讲。

  孩子性格是由哪个阶段形成的

  应该说除了遗传对性格的影响,从一出生,环境就对儿童的性格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三岁前对性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在此阶段应注意些什么有利于孩子性格的发展

  让他开开心心,让他玩。多跟他说话,多发展他的语言、动作,让他多看多听多玩。性格是多方面的,包括他的认知、情绪情感、坚持性、勇敢,这都是性格。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注意培养他的独立性,提供选择的机会发展自主性。同时培养他独立玩的能力。

  Q&A环节

  网友sallypo :你好,偶家宝宝现在一岁快二个月大,她现在只要是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她就会想办法要到,如果不给就会大哭,对于她这种行为,偶们作家长的也是经常会采取一种当她不存在的态度,但没有想到她的脾气太强,一直大哭不停,由于担心小家伙的喉咙问题,最终还是依她的要求把东西给她之后才平息她的哭闹,像这种性格很强的孩子应该怎样引导才好?

  孟迁: 一岁多的宝宝有这样的行为很正常,她还不能理解大人所讲的道理,但如果家长采取当她不存在的态度也是不可取的。尤其是等孩子哭闹后家长又妥协,时间一长,孩子就会这种哭闹的方式表达,达到他的目的。可以试试当她想要喜欢的东西时,先不急于拿给她,尤其是当孩子哭闹时,可以先假装不理解孩子的意思,让他表达出来,当孩子认识到哭闹无意义时,会有所改变的。

  网友王樱诺 :我想问一下,孩子到多大的时候可以说教,或者问多大不听话的时候可以打?

  孟迁: 可以说教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制,孩子一般都不喜欢父母的大道理。孩子在两三岁时开始有了自我意识,通常会以“自我”为中心,有自己的主见了,教育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家长可以通过孩子感兴趣的方式,如讲小故事来教育孩子。至于多大的时候可以打孩子,本人不建议打孩子,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打孩子有时候是家长找不到更好的教育方法的表现,而且打孩子会给孩子的幼儿心灵造成伤害。

  网友ai118 :你好,我也想问问,我家宝宝别的习惯已经让我培养的还不错,就是一点十分恼人。就是不好好吃饭,你让他吃饭,他会吃,但是这摸摸,那摸摸的。好像每顿饭都不饿是的。每次,我开始还很有耐心,到后来我豆要骂他,甚至打他,才吃完。

  孟迁: 不建议你骂孩子和打孩子。好的饮食习惯也是慢慢培养的,其它的习惯都培养得不错了,相信饮食习惯也会慢慢建议起来的。建议你吃饭时不要追着喂,如果孩子不吃就可以收走,下顿饭再吃,如果饭吃得不好或者很少,与下顿饭之间尽量不加零食,不喝饮料.让孩子饥饿感强一些,下次饭可以提前半小小时至一个小时开饭,这样孩子饮食会逐渐进入良性循环。另外,可以逐渐培养孩子自己吃饭的习惯了。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哦。

   1234

让孩子养成独自做游戏的习惯


让孩子养成独自做游戏的习惯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

  据有关研究表明,如果家长对孩子的照料过度,会影响孩子自发性发展,会养成孩子的依赖性。当然,这个年龄的孩子也并不是什么事都能按自己的想象做出来,有些事情还是要父母帮助的。

  孩子养成独自做游戏的习惯,是需要父母的帮助的,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试一试:

  1、从孩子小时候起,家长就要安排好孩子游戏的时间,养成良好习惯:

  父母要注意观察孩子喜欢什么游戏活动,什么时间玩,什么时间孩子做游戏的注意力最集中,以便把这些时间为孩子字排独自游戏时间和游戏内容。另外还要安排一些孩子和父母共处的空间,这段时间必须保证,不能随意取消或拖泥带水延,这样,只要父母有固定的时间陪玩,孩子在其他时间就不会要求别人注意他,这些时间最好能安排在每天相同的时刻,以便养成孩子的习惯。

  2、家长不要随便介入孩子的独自游戏: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家长予以方法的指导和必要的照顾,但不是随意地介入。有时孩子发现了愉快的游戏而独自在玩时,父母却认为孩子一个人玩很可怜,或是自己有空就参加到孩子的游戏里面,这样会夺走孩子独自游戏的乐趣,如此重复几次后,就可能便孩子刚刚萌芽的自立能力和忍耐能力枯萎。

  3、家长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孩子独自游戏的环境必须是绝对安全的,一定要收拾好危险物品和易碎品,收拾好硬币、药品、纽扣等孩子能吞咽下去的物品,孩子刚开始独自做游戏的时候,家长还要暗中保护,让孩子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下充分体验独自做游戏的乐趣。

  4、控制好独自游戏的时间:

  孩子独自玩的时间,一般1岁儿童30分钟左右,两岁儿童一个小时左右,但在刚开始时,时间可能稍短一些,如10—15分钟。如果孩子开始扔玩具或将玩具扔得很乱,这就是玩腻了的表现,可以给孩子换一种玩具或者换一换游戏的场地。

(www.tulaoshi.com)  为了让孩子能够独自游戏,家长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孩子刚开始独自游戏时,耐力很差,家长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要对孩子大声斥骂或指责,要有耐心。一旦孩子出色地进行了独自游戏,一定要给予表扬,孩子体味到独自游戏的愉快和父母的表扬就会更加积极地进行独自游戏了。

如何教育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让孩子把学习“玩”起来

  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包括: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还有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交往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应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学习计划,并且应该有按计划进行学习的习惯。计划可以调整,但不可放弃。计划应该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明确了,这样的学习就会有的放矢。

  第二包括: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有些同学,学习“磨(洋工)” 磨得厉害,平时看书作业,心不在焉,算算时间到是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真正要做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学们应该记住,一旦你坐到书桌前,就应该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每次学习之后,要评价自己做得如何,必要时要得到老师及家长的督促。坚持下去,就能形成专时专用的好习惯。做到该学时学,该玩时玩。

  第三包括:独立钻研、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独立钻研、善于思考、务求甚解的习惯。首先,应该学会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注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其次,应该学会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最忌死记硬背,弄清楚道理更重要,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了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再次,应该学会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

  第四包括:自学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主动查阅工具书和资料,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第五包括:合理把握学习过程的习惯。

  学习过程包括听课,预习,复习,作业等多个环节,只有合理把握,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要养成专心听课的习惯。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力求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力求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重的重要原因。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上课时如果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要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期预习的重要性。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课前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

  要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要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知识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抄作业是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杜绝。作业可以使思维能力在解答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

  学习中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细致观察的习惯,积极探究的习惯、练后反思的习惯等等。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才会变得轻松,学习的效率才会不断提高。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地作一次反思,看看自己的学习习惯究竟如何。>>妈妈分享:孩子学英语需要多交流

  图老师育儿网育儿问答:

  图老师育儿网友果果兰问:怎么让孩子学爱学习又不会变成书呆子?

  图老师育儿网特聘专家Apple(向她提问)解答:在她感兴趣的问题上,加深其研究的程度。 告诉她,专心学习并不是书呆子。想不做书呆子就要游刃有余,才能在课业之余,做许多自己的事情,唱歌跳舞等自己的兴趣所在,才不是书呆子,才更优秀。每天回到家,家长经常读书看报,讨论知识,给孩子一个表率。不要一边要求她学习,一边家长看电视去了。带孩子去去科技馆这样的地方,引发孩子求学的愿望。>>看全文

来源:https://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37651.html

延伸阅读
标签: 育儿知识
拥有健全的人格和性格才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为了孩子在成长路上能够拥有健康的心理,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如下方面的人格和性格特征,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愉快的童年中度过,将来出身社会以后也会一帆风顺。 那么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品格应该注意哪几点呢? 1、悦纳自我 一个性格健康的人能够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他们了解自我,有自...
标签: 孩子
孩子会“夸坏”吗? 小金: 昨天宝贝女儿从幼儿园得了一颗红五星回来,她得意得不得了,又唱又跳的。 小路: 你一定也很开心吧。 小金: 那当然。我答应她星期天去吃披萨,买芭比娃娃。 小路: 哇,大出血嘛。不用那么夸张吧,不过是得了颗五角星。 老高: 小金,对孩子的奖励也要适度TuLaoShi.com,不然会有负面作用的。 父母究竟应该...
标签: 分娩
在孩子面前,还可以像现在这样用亲吻送丈夫上班吗?到底要怎样处理呢? 家长看法面面观 传统派:孩子面前应该不一样 很多中国的夫妻在孩子面前都相当的拘谨,不用说“亲亲”了,就连一般的表示亲密都很犹豫。 被问到这个话题,当公务员的小董说:“一般来讲我和老公不会在孩子面前有什么的,也许我们是属于比较...
标签: 亲子早教
孩子说谎了父母应该怎么办 孩子们经常会在身不由己、别无良策的情况下说谎。孩子和大人们完全不同,大人们通常是用一种客观的、逻辑性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的,而孩子们的想法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非现实性,这是他们的一大特征。因此,如果周围的环境使孩子们感到非常不安、甚至无法忍受的话,他们就会编造一些与现实完全不同的故事。最后,连他们...
需要培养孩子哪些品质 培养5种重要品质 ⑴ 信任: 培养孩子对人的信任感,可从日常的小事做起。例如,搂抱孩子的时候让他有强烈的安全感,使他对陌生的世界产生信任,渐渐在内心建立起对人的信任。对 婴儿 来说,产生信任感的最好方法就是满足他的基本需求,饿了给他奶吃,尿了就换尿布,经常跟他...

经验教程

276

收藏

25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