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孕 孕期 分娩 月子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快速怀孕 怀孕初期症状 怀孕同房 宝宝起名 孕妇食谱 孕妇水果 孕妇感冒 孕妇便秘 月子餐 宝宝食谱 宝宝发烧 宝宝咳嗽 宝宝腹泻 疫苗 产后同房 幼儿早教 生男生女 婴儿湿疹

留意宝宝的“生长痛”

2015-12-11 12:36 71 1 收藏

小婴儿大脑的发育虽然优先于其它器官的发育,但神经细胞上下左右之间的横向联系缺乏,表现为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完善,尤其是大脑皮层对下级中枢神经的兴奋控制协调能力较差,肌肉紧张度较高,故正常3个月左右

【 tulaoshi.com - 育儿 】

2个月小婴儿的肢体抖动是抽痉吗

    小婴儿大脑的发育虽然优先于其它器官的发育,但神经细胞上下左右之间的横向联系缺乏,表现为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完善,尤其是大脑皮层对下级中枢神经的兴奋控制协调能力较差,肌肉紧张度较高,故正常3个月左右婴儿下肢常呈屈曲状,一旦遇冷、热、痛等刺激,肌肉就可出现过度的反射性收缩或抖动,这常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倘若临床出现小婴儿频繁的肢体抖动,则属于异常的兴奋状态,很可能是疾病所造成的。

    出生时重度窒息的婴儿常常会有抽痉发生,又称惊厥。惊厥与抖动是有区别的。惊厥常表现为面部、肢体有不规则、节律不固定的抽动,伴有两眼凝视、震颤、甚至出现呼吸暂停,面色青紫,可持续几秒到几分钟的时间,这常常是神经系统疾病所造成的,必须及时去医院就诊。

    综上所述,即使对于小婴儿偶发的肢体抖动,临床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出生时有窒息史,做家长的应早期给予干预,例如听听音乐,作全身抚摸,坚持做婴儿操及感知觉Tulaoshi.Com的训练。通过这些干预最大限度地挖掘婴儿脑功能的潜力,使婴儿在各方面能尽快地赶上正常小儿的生长发育的水平。

关注宝宝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小儿髋关节脱位,又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出生时就已形成。主要原因是母亲在怀孕2~3个月时,正逢胎儿髋关节形成时期,因孕妈妈的感冒、发烧或其他疾病导致胎儿生长停顿了一下,关节未正常发育,就出现了脱位。该病男女比例约为1:5,女孩儿出生时,年轻的爸爸妈妈必须注意检查一下。

  有一个简单的检查方法:宝宝躺着,将她的双髋朝两边展开(膝盖呈直角,大腿与身体垂直)。如果宝宝的双腿硬硬的,不能展开,基本可肯定是此病;如果宝宝两条大腿的条纹不对称、腿有长短,也往往是此病。但由于有些轻度脱位、半脱位的很难靠手法检查确诊,而且宝宝腿上脂肪多、腿的长短也较难明确。因此,6个月以下的婴儿可做超声波检查确诊。要注意的是,由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骨骼未钙化、骨化中心尚未出现,拍X光片只有一片空白,因此不要让宝宝白白遭受X光的伤害。10个月以上的宝宝可用X光确诊。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3~6个月的宝宝诊断明确后,可用专用吊带固定,3个月后95%以上可治愈,这种治疗方法不损伤关节、并发症少。1岁左右、开始走路的宝宝,则需要先将脱位的关节整复,然后上3个月的蛙式石膏,再用蛙式支架固定9~12个月,才能恢复正常。2岁以上的孩子则要动手术、再上石膏。4~7岁的孩子必须通过手术才能痊愈。做同样的手术,宝宝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年龄越大,手术创伤越大且效果越差。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yuer/)

  如果髋关节脱位不予治疗,就会导致腿部残疾,走路瘸腿,长大后腿部不能受力,走路时就会感觉酸痛难忍。

宝宝斜颈要及早重视和治疗

  当您发现小宝宝平躺时总将头倾向同一侧,坐姿时头也固定转向一边,并且发现小宝宝头颈部转动有困难时,那么您的宝宝可能有斜颈症!若没有把握住6个月大之前的治疗关键时刻,不对称的头脸部将影响一辈子的外观,不可不慎!以下列出11项关于斜颈常见的疑问,让您家宝贝免除斜颈的威胁!

  1、什么是宝宝斜颈?

  斜颈俗称“歪脖子”,是小宝宝颇为常见的外科疾病。此症通常发生在幼儿,有四个症状:
  (1)头倾向一侧,下巴朝对侧肩膀;
  (2)颈部出现硬块;
  (3)脸部左右大小不对称;
  (4)颈部活动受限制。这些症状可能一出生就有,也可能在后来才慢慢出现,有些症状也可能不经治疗而自己消失。

  2、斜颈的原因?

  造成斜颈的原因很多,像肌肉、骨胳、神经等的异常都会使颈部歪到一侧。不过,在儿童最常见的斜颈原因颈部最大的肌肉“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化所致。“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的两侧,当一侧的肌肉发生纤维化,这一侧的肌肉即变硬、变短,会使头部往该侧歪斜,而下巴则斜向另一侧。

  例如左侧的斜颈,即表示其左侧的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化,此时可在其左侧的脖子,摸到坚硬如骨头的肌肉硬块,将其头部会倾向左侧,而下巴则斜向右侧。这一种肌肉纤维化的现象,早在胎儿时期就已经发生了。由于妈妈有相当高的比例,有胎位不正,甚或臀位生产的情形,使得有些父母误会以为是因为在生产的过程中,妇产科医师用力不当,把婴儿的脖子扭伤所致。其实归罪妇产科的医师是不公平的,因为根据病理切片检查,纤维化的肌肉都是一些成熟的纤维细胞,并没有受伤出血的现象。

  其它造成斜颈的原因也是有的,但在幼儿比较少见,包括:
  (1)颈部组织发炎,例如急性淋巴腺发炎,因为肿痛的关系,也会使头歪到一边去;
  (2)运动伤害、睡姿不良等也可能引起一侧颈部肌肉痉挛,使颈部活动不对称;
  (3)视力不对称也会造成头歪歪的;
  (4)神经方面疾病如脑性麻痹,也可能有颈部肌肉收缩异常情形出现。这些原因使颈部活动受限,症状与斜颈相似,但都不是本文要谈的斜颈。

  3、什么是“胸锁乳突肌”?

  “胸锁乳突肌”是颈部众多肌肉中最大最粗的一条肌肉,负责头颈各方向的运动。此肌肉左右各一条,从耳朵后面凸凸的骨头(称为乳突)开始到前颈部的胸骨及锁骨处,所以称为胸锁乳突肌。如果我们用力把头转到一侧,就可以看到或摸到那条肌肉了。假如我们要向右看,左边的胸锁乳突肌就会被拉紧,而变得硬硬的。当我们不用力时,这些肌肉都是软的。

  4、颈部肌肉为何会纤维化?

  身体的组织变成纤维组织叫“纤维化”。纤维组织通常是身体在修补受伤部位用的,例如结疤就是纤维组织。如果正常的组织变成纤维化就会出问题,因为失去了正常的功能。纤维组织比较硬,所以颈部肌肉纤维化后会出现硬块。尽管很多人在研究,但目前引起颈部肌肉的纤维化原因尚不明,有人推测可能是肌肉生长时血管栓塞或感染病毒引起的。奇怪的是,斜颈症只有胸锁乳突肌会纤维化,其它颈部肌肉则不会。

  5、如何判断宝宝可能有斜颈?

  斜颈的症状就是头歪歪的。在平躺时,小宝宝倾向睡同一侧;在坐姿时,头固定转向一边。父母可尝试吸引宝宝左右看,会发现宝宝头颈部转动有困难。有些小朋友因在子宫内就斜颈,所以出生后脸部发育就不大对称了。出生后仔细检查,颈部常会有硬块(66﹪),大小约1~3公分,好象颈部长了一个瘤!如未痊愈,年龄较大的儿童颈部硬块会变为一条很紧的筋。

  6、医师如何诊断斜颈症?

  通常医师会观察宝宝的头部及脸部发育,用手触诊颈部。如颈部有明显硬块或肌肉纤维化的现象,诊断就可以确定了,通常不必使用其它诊断工具。比较困扰的是有斜颈症状但颈部肌肉检查却正常的小朋友,这时可能需要安排一些检查去寻找其它原因,例如X光、超音波检查等。

  7、斜颈与生产有关吗?

  斜颈症的小朋友,很多是在母亲子宫中就头歪歪的了,造成胎位不正或生产困难,产科医生可能必须费九牛二虎之力、动用到各种产钳才能把宝宝娩出,有时甚至要剖腹才能生产。如果生出来的小宝宝有斜颈,父母也许会误会是产科医生在生产时把宝宝弄伤了,其实是把因果颠倒了!

  8、斜颈症有何影响?

  纤维化的肌肉不能正常收缩放松,除了失去功能以外,还限制了颈部的运动,使两侧肌肉发育不对称。另外,因为一直睡同一边,头、脸会被压成左右不对称。因婴幼儿的头骨仍在成长中,在6个月大之前的不对称仍有机会恢复,6个月以后就定型了!

  9、治疗的最佳时机?

  脸部及头部的对称性是很重要的指针,越不对称表示斜颈的影响越大,越需要积极、及早的治疗。6个月是治疗的关键时刻,因为6个月后头脸的不对称就不容易恢复,足以影响一辈子的外观,不可不慎!

  10、斜颈的治疗方法?

  小儿斜颈应根据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①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早期发现颈部肿块,很难预料肿块是否能自行消散,可指导父母用手法牵伸锁乳突肌,使颈部向对侧倾斜(即推拿)。也可以去医院康复科做理疗。还有些学者主张在局部肿块内注射激素。小儿1~4岁适合手术松解,5岁以上手术松解效果差,并且面部的不对称不容易纠正。

  ②颈椎引起斜颈。除了松解胸锁乳突肌外,应作颈椎畸形正术。

  ③第一、二颈椎之间半脱位或齿状突骨折。一般只做伸展位头部牵引使椎体稳定2~4周,绝大多数患儿均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如果合并有炎症者应加用抗菌素。少数保守治疗无效的患儿应考虑手术方法。

  ④眼科疾病,及时纠正斜视。

  ⑤习惯性斜颈。排除以上各种原因后,应纠正不端正的姿势,时间久后能自动纠正。

  11、婴儿斜颈家庭矫治法

  ①用玩具吸引婴儿将头部转向与畸形相反的方向。
  ②睡觉、喂奶时,采用与畸形相反的体位。
  ③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斜颈部位,每天30分钟。
  ④每天给婴儿做与畸形方向相反的颈部活动5次,每次维持2秒钟,重复10~20遍。
  ⑤捏揉局部肿块。让婴儿侧卧,患侧在上,背朝施术者,施术者用拇指与中指、食指捏住局部肿块,顺着胸锁乳突肌的走向,由上向下,然后由下向上反复捏揉20~30次,并逐渐加大指力,捏揉约10分钟,手法及指力适当时肿块会变软,再捏住包块,向其垂直方向左右拨动,每日1次,每次约20分钟。1周岁内治疗斜颈效果较好。

  此外,经过一段时间的物理治疗仍无效、1岁以后仍有明显硬化的颈部肌肉,也应手术。手术通常是把硬化的肌肉切开,使它不再妨害运动。手术后颈部大多能恢复正常运动,越早手术效果越好。太晚开刀,除了头脸变形外,术后还要再配合一些复健才有较好的效果。手术后再复发的机会在5﹪以下。

  12、手术危险吗?

  手术本身相当简单,只是将纤维化的肌肉切开或部份切除,小病人只需住一个晚上,隔天即可出院。基本上,一岁以内的心病人手术后之恢复相当快速,头部马上就可以转来转去,而且不再需要特别的治疗,几个月内即不再有头部歪斜的现象,脸部及头部的变形也会完全回复正常。如果拖得很晚才开刀治疗的话,则手术之后,头部仍会有习惯性的歪斜,此时还需要物理治疗,以及四到五个月颈圈的矫正,头才会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上:然而头部及脸颊的变形,有时还是无法回复到正常,因此父母们千万不要轻忽,以免太慢的治疗而遗憾终生。

  斜颈(www.tulaoshi.com)症是儿童颇为常见的疾病,通常诊断及治疗并不困难。最重要是必须了解此症对头脸发育的影响,采取何种治疗方法、何时治疗都与头脸的发育有关。处理太晚或方法不对,会有不可恢复的影响。

髋部问题,影响宝宝一生

  以前,并不知道宝宝可能会发生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后来听说,如果宝宝患上后没及时治疗,不仅会影响宝宝外形美观,将来还会在很多方面引起各种困扰。

  宝宝出生后就应检查髋关节

  同事的女儿到初二的时候,因为发觉她走路怪怪的,而且还是内八字,就带她到医院检查,一查发现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医生说如果能在新生儿期或婴幼儿时期确诊治疗的话就好了,年龄大了,治疗效果就比较差啦,可能会影响走路仪态,家里人都觉得满遗憾的。

  听儿骨科的医生说,在新生儿的时候,如果髋关节有问题可以由产科医生检查出来,不过在这个阶段诊断较为困难;另外,就是在宝宝参加例行体检的时候,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比较容易发现宝宝髋部的问题,他们会建议爸妈带宝宝去专科医院查一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yuer/)

  难发现将会错过最佳治疗期

  没有这方面知识的爸妈,恐怕就不大会注意这方面的事情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和外伤引起的脱位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即宝宝并不会感到疼痛,而且蹲、站都没什么困难,这个时候是治疗的很好时机,因为病理改变最轻,易于矫正。出生后第一年宝宝的骨盆发育最快,随着宝宝的逐渐长大,发育定型之后就比较难治了。

  髋关节病对生活影响非常大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的话,宝宝长大后,脱位侧的下肢会显得比较短,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就算情况比较轻,脱位不是很严重的话,宝宝的大腿皮肤纹理也会出现不对称的情况,总之是非常影响美观的。除此之外,因为长期受力不正常,宝宝长大以后很可能就没办法像正常人一样的跑、跳了,还会容易有腰酸背痛的情形,而且上述症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重。

  据统计,上海地区髋关节脱位的发病率为0.95‰,爸妈只要发现宝宝有如下附表中的情况,就要怀疑宝宝是否有髋关节方面的问题了。

  髋关节脱位疑似表现

  ·宝宝的臀纹不对称
  ·宝宝不太愿意做要把两腿分开才能做的事情
  ·给宝宝换尿布时,听到关节有响弹声
  ·到了学步期,宝宝却不太爱走路
  ·宝宝走路时,老是一只脚叠在另一只脚上
  ·宝宝走路时,一摇一摆像只小鸭子
  ·宝宝的两下肢不等长

  根据宝宝的月龄,如果有1-2项情况发生在自己宝宝的身上,就要考虑他是不是髋关节脱位了,爸妈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还是带宝宝到专科医院检查一下吧。

  另外,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发病率以女宝宝居多,臀位产的发病率比头位产高,剖腹产的发病率比顺产高。特别是剖腹产中体重较重的宝宝,这些资料爸妈也可以参考一下。

  先天性髋关节的治疗和护理

  治疗:不同情况针对治疗

  怀疑自己的宝宝可能是髋关节脱位,就得快点带宝宝去医院做检查。越早确诊治疗,效果就越好。根据宝宝的月龄和脱位情况,专业医生会给出不同的治疗矫正方案。

  月龄较小的宝宝,可以用Pavlik吊带矫正,爸妈经常把宝宝背在身后,或让宝宝坐在爸爸的肩膀上做做骑马的游戏,都对宝宝的髋关节复位有好处;像洋洋那样的情况,脱位角度比较小,或者是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宝宝,用特制的金属支架固定一段时间就可以了;年龄相对来说比较大的宝宝,或者脱位情况比较严重的,就要进行内收肌腱松解的手术了,并且还要上3个月左右的蛙式石膏,再换用金属支架固定矫正。

  护理:保持小PP干净干燥是要点

  爸妈平时在照顾髋关节脱位的宝宝时,一定要保持宝宝小PP的干净和干燥。特别是上了石膏的宝宝,要石膏清洁干燥,不要让石膏被宝宝的大小便污染。

  使用金属支架矫正的宝宝,要注意使用支架的地方,因为宝宝的皮肤比较娇嫩,要小心因为摩擦而受伤。所以下肢皮肤要保持干净,爸妈可以用一些干净的纱布、棉花垫在宝宝的裤子和支架中间的部位。

  宝宝每次便便后,一定要及时更换尿片,可以用湿纸巾轻轻擦拭宝宝的小PP和周围的皮肤。涂些凡士林之类护肤品,预防皮肤湿疹及宝宝“红屁股”的发生。

  换尿片时,注意千万不要用手提起宝宝的两只脚,而应托起宝宝的小PP,从宝宝的胯部更换尿布。最好把尿片包成三角式,这种样式宝宝是最舒服的,垫的时候可以让宝宝的两腿保持外展蛙式位。一定不要把尿片包得太紧,包太紧的话,髋部处于伸直内收的状态,且无法活动,就更难复位了。另外,要把尿片比较厚的地方垫在宝宝小便的地方,男宝宝在前,女宝宝在后面。

  如果在给女宝宝把尿时,注意要把宝宝的臀部抬高,会阴部朝下,这样比较好。

  髋关节脱位可是件大事,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对宝宝的一生都会有影响。不过,只要治疗得当,护理得法,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留意宝宝的“生长痛”

  夏季,是宝宝生长旺盛的季节,许多孩子会在这段快速成长期出现下肢关节痛或不适的。不明原因的父母会很焦急地带孩子前去医院骨科就诊。可医生看后却说:“没什么大事,这是生长现象,过一阵就会好。”

  虽然医生这样说,可是许多父母却担心误诊。为此,骨科专家表示:大多数小儿腿痛都是生长痛,但也不能排除疾病的因素,例如:滑膜炎等也可导致孩子腿痛。这里,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孩子腿痛的原因,以便父母鉴别。

  生长痛:不是病的“痛”

  大部分小儿腿痛并非某种疾病造成,而是与小儿的骨骼生长特点和小儿日常活动方式有关。如果父母详细询问了解孩子的活动情况,就会做到心中有数,不慌不乱。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代谢旺盛,发育生长对骨膜刺激作用本身就能引起腿关节酸痛的不适感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长痛”。这是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主要与儿童活动量相对增多,长骨生长较快,局部肌肉筋腱生长发育不协调有关。

  生长痛主要表现:

  1、肢体的疼痛,多为双侧性,以大腿部位多见,但小孩子可能表达不清而会说全身到处都痛。

  2、生长痛一般痛感较轻,疼痛持续时间较长,有时可达数月或更久,疼痛时间多发生在下午和晚间,经一夜休息就消失。

  除疼痛外有无其他症状:

  除了腿部疼痛,父母还要了解如发热、皮肤斑疹、出血、肿胀、关节积液、触痛、畸形等情况十分重要,如果就是单纯腿痛,又找不到确切的疼痛部位,可暂不必急着上医院,观察两天,通过减少活动量,洗个热水澡,往往腿痛可自行缓解、消失。

  孩子腿痛,还可由疾病引起

  医生介绍:一些疾病,也可会使宝宝出现关节疼痛症状和跛行的现象,如: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骨肿瘤、股骨头坏死、血液病等。如果疼痛几天后仍不缓解,伴有局部肿胀、触痛、关节活动障碍或异常响声,全身发热、跛行等,就应带孩子上医院就诊。

  1、股骨头骨软骨炎:由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引起,多见于4-8岁小孩,男孩比女孩多见。

  早期会说膝关节内侧酸痛,继而发现跛行。晚期会有肌肉萎缩,下肢缩短的现象。X光线检查:髋关节正侧位拍片可发现股骨头的病理改变,如关节肿胀,关节间隙增宽,股骨头出现扁平,破碎成小块骨。

  2、结核性髋关节炎:多见于学龄前小儿,发病较缓慢,以单侧多见。疾病早期患侧肢体酸痛,因此小儿在走路时步态会发生改变,以后疼痛逐渐加重,尤其是夜间睡眠时被痛醒,这是此病的主要特征。

  3、风湿病:发病前多有咽喉炎、扁桃体炎、猩红热等病史。病变主要侵犯心脏、血管、关节等组织器官,关节疼痛多数为游走性的,以膝、踝等大关节为主,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全身情况有发热、疲倦无力、食欲不振等。

  4、类风湿病:病变常侵犯全身大、中、小关节,以指(趾)小关节肿胀疼痛为主,多数呈对称性。病程发展缓慢,呈渐进性反复发作。

  医生特别提醒:这种病的疼痛与生长痛有点类似,区别是此病早期多有全身发热,伴有皮疹或淋巴结、肝脾肿大等症状。

  5、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这种病的小儿出生后即有髋脱位的体征,只是不易被及早发现,到会行走时才被发现步态不正常。单侧脱位呈跛行步态,双侧脱位呈鸭步态。检查时发现双下肢不等长,髋关节外展受限、股骨头向外脱出,腰椎前凸,臀部后突。X光线髋关节拍片可证实有无脱位,脱位为单侧或双侧。此病早诊断早治疗,效果较好,2岁以内的可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

  6、急性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常见症状是疼痛与跛行,经休息后症状很快消失。起病的患TuLaoShi.com侧膝关节有轻微疼痛,24小时后疼痛转移至膝关节,并伴有跛行。躺下仰卧时两侧下肢长度不一致,如果一侧比另一侧长出3~5厘米,(医学上称为假性延长)。就要考虑这方面的病变了。

  7、化脓性关节炎:好发于幼儿的髋、膝等部位,患者多有关节肿胀、剧痛、活动障碍等症状。

  8、骨软骨瘤:多见于儿童,好发于四肢长骨的干骺附近。

  9、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疼痛为主要症状,局部可出现肿胀。

肥胖,过早走路易成扁平足

  儿童身体过于肥胖以及嗜吃零食,除了影响健康之外,也会妨碍足部发育导致扁平足。

  香港医学界的一项调查发现:4-12岁儿童中,三成患有扁平足或其它足部问题,影响走路姿态及学习。其中,4-8岁的小朋友更有超过六成患有不同程度的扁平足。

  扁平足是指足弓下塌,使得足部或小腿容易疲累,甚至引起痛楚,而扁平足可引致拇趾外翻、后足外翻和X形腿等问题。医学界指出,扁平足成因众多,大多是家族遗传;此外,4至10岁的小朋友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如果身体过于肥胖,会使足弓肌肉受压,而厚厚的脂肪也会覆盖足弓;如果再加上嗜吃零食或偏食,将导致身体没有足够的热量,使工作或学习无法集中精神,影响身体各部分成长。

  物理治疗师余颖章指出:小朋友过胖或过早学走路,都会令双足弓肌肉长期受压,导致扁平足。她说,小朋友走路、上下楼梯感到困难、容易跌倒等都可能是因为患有扁平足。她指出,如果孩子患上扁平足,可以通过运动或订制的鞋垫根治,及早医治,患者大多可在两年内根治,但如果患儿18岁后才求医,由于脚掌已大致发育完成,届时扁平足将不能根治。

2个月小婴儿的肢体抖动是抽痉吗

    小婴儿大脑的发育虽然优先于其tulaoShi.com它器官的发育,但神经细胞上下左右之间的横向联系缺乏,表现为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完善,尤其是大脑皮层对下级中枢神经的兴奋控制协调能力较差,肌肉紧张度较高,故正常3个月左右婴儿下肢常呈屈曲状,一旦遇冷、热、痛等刺激,肌肉就可出现过度的反射性收缩或抖动,这常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倘若临床出现小婴儿频繁的肢体抖动,则属于异常的兴奋状态,很可能是疾病所造成的。

    出生时重度窒息的婴儿常常会有抽痉发生,又称惊厥。惊厥与抖动是有区别的。惊厥常表现为面部、肢体有不规则、节律不固定的抽动,伴有两眼凝视、震颤、甚至出现呼吸暂停,面色青紫,可持续几秒到几分钟的时间,这常常是神经系统疾病所造成的,必须及时去医院就诊。

    综上所述,即使对于小婴儿偶发的肢体抖动,临床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出生时有窒息史,做家长的应早期给予干预,例如听听音乐,作全身抚摸,坚持做婴儿操及感知觉的训练。通过这些干预最大限度地挖掘婴儿脑功能的潜力,使婴儿在各方面能尽快地赶上正常小儿的生长发育的水平。

来源:https://www.tulaoshi.com/n/20151211/1030616.html

延伸阅读
儿童生长痛的定义 生长痛是指儿童的膝关节周围或小腿前侧疼痛,这些部位没有任何外伤史,活动也正常,局部组织无红肿、压痛。检查之后,孩子患有其他疾病的可能性被排除了,即可以被认为是"生长痛"。 儿童生长痛发生的原因 1、骨骼生长迅速。 尤其是3~6岁的儿童,骨骼生长...
孩子生长痛是怎么回事 孩子在成长的阶段中往往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像是遇到生长痛方面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也不要过于的忧心,注意孩子的日常护理,然后找到合适的缓解方法,那么造成孩子生长痛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其中造成孩子生长痛的因素有孩子骨骼生长迅速 ,代谢产物堆积,胫骨内弯等等,下面请看具体分析。 1、骨骼生长迅速  ...
标签: 儿童 小孩
关注儿童生长痛 孩子经常喊腿疼”,可又找不出原因。这个时候,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孩子生长痛”了。生长痛是儿童生长期一种原因不明的、间歇性发作、可自行缓解的下肢疼痛,3岁~12岁之间的孩子在关节周围和小腿前侧发生的疼痛,局部组织无红肿压痛,活动正常,疼痛发生在黄昏前后,过度运动、疲劳时疼痛加重。 ...
标签: 生活常识
生长痛怎么办 生长痛怎么办 “生长痛”是指儿童的膝关节周围或小腿前侧疼痛,这些部位没有任何外伤史,活动也正常,局部组织无红肿、压痛。检查之后,孩子患有其他疾病的可能性被排除了,即可以被认为是“生长痛”。 生长痛的发生多因孩子活动量相对较大,长骨生长较快,与局部肌肉筋腱的生长发育不协调,导致了生理性疼痛的发生。 生...
小儿“生长痛”,如何调理 您的小孩正是幼儿园到小学二年级的年龄吗?您应该偶而会听到小孩常抱怨下肢肢体疼痛,每次疼痛约10~20分钟,仔细端详一番,也看不到有什么外伤、瘀血等明显的问题,送去医院检查,大部分查不出任何原因,这种情形、常被称为“生长痛”。 “生长痛”确切的病因,目前仍不是非常清楚,可能是骨头与肌肉生长的速度未...

经验教程

661

收藏

49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