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孕 孕期 分娩 月子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快速怀孕 怀孕初期症状 怀孕同房 宝宝起名 孕妇食谱 孕妇水果 孕妇感冒 孕妇便秘 月子餐 宝宝食谱 宝宝发烧 宝宝咳嗽 宝宝腹泻 疫苗 产后同房 幼儿早教 生男生女 婴儿湿疹

幼儿打人咬人或是进入“心理反抗期”

2015-12-05 19:02 18 1 收藏

【 tulaoshi.com - 产后心理 】

任性是孩子的心理需求

  生活中,经常见到一些孩子特别任性,为达到某种目的甚至会哭闹不止,把家长搞得Tulaoshi.Com精疲力竭仍不罢休。人们往往把这种任性归咎于独生子女太娇惯,其实这种结论过于简单、武断。

  据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幼儿随生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他们对待周围事物,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瞻前顾后的分析,而仅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尽管一些事物往往是对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比如,一个3岁的孩子正兴高采烈地玩气球,妈妈不小心给碰破了,孩子会顿足大哭,怎么哄都哭闹不止。妈妈会认为孩子任性,无理取闹,可妈妈没有从心理角度去分析,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伤心?这是因为孩子已经把这个彩色气球“拟人化”,把它当做自己的“玩伴”,气球破了,“玩伴死了”,自然会使他“伤心欲绝”。婴幼儿的这种心理得不到理解和安抚时,无奈中只得以哭来抗议。

产后妈妈吃孩子的醋?

  宝宝出生后,新妈妈就开始不断的吃醋,吃老公的醋、吃同事的醋、吃别人宝宝的醋……新妈妈吃得的醋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让妈妈们陷入了复杂的吃醋怪圈呢?

  宝宝还在肚子里的时候,准妈妈一直享受着多方面的照顾,产后难免引起心理落差,而导致情绪波动。很多新妈妈产后的脾气变大,动不动就有些“火”。

  吃醋妈妈:“老公对我没以前那么浪漫了!”

  “没有昊昊以前,每天下班回家后他都会习惯性在我的脸上轻吻几下,让邻居看到时我都会窃喜,总贪心让全世界都知道。

  可自从昊昊出生后,老公再也没有亲吻过我的脸;每天下班后老公都只顾着抱着昊昊亲个没完,然后和他玩个不亦乐乎,完全忽视我的存在,我白天不但要照顾宝宝,还要操持家务,难道他都看不到吗?为什么生完宝宝以后,他的变化那么大,为什么宝宝在他心中似乎地位比我还要高!”

  心理顾问:

  “没错,新妈妈很容易吃宝宝的醋,尤其是在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的时候。宝宝的降生很容易让她产生老公的爱都转移到宝宝身上的错觉,对她在老公心理的地位产生颠覆冲击,新妈妈会在很长时间对此郁闷不已。其实这是正常的心理变化,新妈妈无需紧张,但也不能说这种醋吃的就正确。对于这种心理压力,作为家人或同事察觉后应警觉,并给予适当的治疗,避免某些不必要的家庭纠纷。”

  对策:

  1.提醒老公关注自己:新妈妈可以提醒老公不要有了宝宝忘记了自己,让他在爱宝宝的同时也要维持自己的爱。而对于这点要求,新妈妈也不要埋在心里,大胆的和爸爸说出来吧。

  2.耐心的等待:宝宝出生后老公对宝宝的爱表现得非常的明显,但妈妈不要嫉妒,要相信自己在老公心中的地位从来不曾因为宝宝的出现而改变,因为宝宝是爱情的见证,正是出于对自己的爱才有了对宝宝的爱。聪明妈妈的做法是多给老公一点过渡的时间,让他充分体会初为人父的快乐。

  3.共度浪漫节日:双方可以抽出时间共同度过结婚纪念日、情人节等重要节日。这些行动表明:老Tulaoshi.Com公的爱并没有被宝宝完全夺走,你仍然是他心目中的“大宝宝”。

  吃醋妈妈:“同事们喜欢宝宝不喜欢我了!”

  “自打有了宝宝以后,我发现同事们对我的态度也大为转变!以前她们都对我嘘寒问暖,关怀备至的,可自从有了小宝宝以后,她们再也不谈论我了,每次话题都是围绕着宝宝,而我仿佛被人遗忘一般,让我好不适应啊,难道以前她们对我的关心只是单纯的因为我肚子里的宝宝吗,虽然我知道这种念头不太好,可是我也很辛苦啊,不要总宝宝前,宝宝后的啊让我感觉像被打入冷宫一般!”

  心理顾问:

  “新妈妈因为同事注意的目标都转移到宝宝身上而吃醋是完全不必要的。宝宝出生后,同事们经常会认为新妈妈只要适当的休息就可以了,新生命的诞生则更容易引起人们的爱心,同事们对宝宝的关爱会自然的流露出来,把所有的关爱都集中在小宝宝身上也是自然的事。”

  对策:

  1.自我平衡:新妈妈学会自我平衡很重要。比如新妈妈可以进行换位思考:为什么同事那么呵护,那么关心宝宝呀,那还不是因为爱屋及乌的关系,正是出于对自己的喜爱,才会有了对宝宝的爱,吃宝宝醋还不是吃自己的醋阿。

怎样让孩子走出心理脆弱的怪圈?

  在生活、学习条件日益改善的情况下,心理脆弱却成为当今孩子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案例一:一个5岁孩子,由于妈妈是她所在幼儿园的教师,上幼儿园时一直被老师“特殊照顾”,可上学前班以后,没有了“特殊照顾”,她便有一种失落感。在一次被老师批评之后,竟闹着不再上学。

  案例二:一个7岁的孩子,一次跟同学讨论问题时,同学说:“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知道啊www.Tulaoshi.com!”从那以后,他拒绝与同学和老师交流,独来独往。

  案例三:有位小学一年级学生总是迟到,被老师请家长到校解释。这位学生回到家后终日郁郁寡欢。

  据调查,目前我国有46%的孩子在家庭和学校表现出脆弱倾向,到底是什么让孩子们变得如此脆弱?

  家长的不当做法形成了孩子胆怯的个性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生怕委屈了孩子,在很多事情上都小心翼翼。孩子能做的事不让做,孩子能参加的活动不让参加,长此以往,孩子好奇、好玩、敢于冒险的天性慢慢被泯灭,养成了胆小的习惯和懦弱的个性。

  优越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孩子自私的性格

  随着如今的家庭生活环境越来越优越,孩子养成了养尊处优、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轻而易举、顺手拈来的侥幸思想。一旦在某件事情上得不到满足,就会感到很失落,做出异常的举动。

  家长的纵容娇惯磨灭了孩子的坚强意志

  孩子摔倒了,妈妈赶紧把孩子抱起来使劲怨天怨地;孩子在学校摔破了皮,有的家长会不惜一切代价去“讨个说法”……家长的娇惯使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苦、累,什么是挫折,斗志在慢慢消磨。稍遇到一点挫折,就不知所措,甚至意志消沉。

  过重的学习负担毁坏了孩子天真的童心

  家长在生活上迁就、溺爱孩子的同时,在智力尤其是学习方面却格外较真,一厢情愿为孩子选择大量的家教和名目繁多的兴趣班。一旦孩子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家长动辄训斥甚至打骂,面对家长的压力,孩子就有可能做出偏激行为。

  单亲家庭丧失对孩子健康的爱

  在离异单亲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其情感世界会变得残缺不全。也正是这样的家庭,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怜爱,常常溺爱孩子,因此也造成了孩子脆弱的心理。

  如何让孩子走出心理脆弱的怪圈,专家建议:

  第一,改变家教观念,提升家长素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给孩子的不应只是优越的生活条件,更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自立自强,如何乐 观向上等良好品质。同时,培养孩子拥有的特长,必须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兴趣出发,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在广博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

  第二,有意设置障碍,培养抗挫能力

儿童11种行为属于心理问题 家长你造吗?

  指导专家: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理科主任医师查彩慧

  经常有家长反映孩子难管教,比如有的孩子冲动易怒爱打人,有的孩子胆小怯懦不爱上学,有的孩子很大了还爱吸手指头……孩子出现这些情况到底是先天性格,还是后天教育不当导致?家长应该如何干预纠正不良行为?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理科主任医师查彩慧提醒,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通常属于心理问题,家长应该正视孩子的心理问题,并通过科学的手段来帮助孩子纠正不良行为。

  1、爱吸吮手指

  表现:一些较大的宝宝经常吸吮手指或脚趾,以吸吮大拇指多见,严重时还会导致大拇指变形,有些孩子不吸吮手指睡不着觉。

  主要原因:1岁以内的宝宝爱吸吮手指属于正常现象,这是因为宝宝通过嘴巴认识世界,而手对于大脑还没有完全发育的宝宝来说,只是一个外在的东西,而不是自己身体的一个器官,即所谓的自我分化不良。

  随着大脑发育的完善,多数宝宝会逐渐改变吸吮手指的行为,但是较大的宝宝仍有吸吮行为就属于心理问题,如曾经受到较大的心理创伤,吸吮手指可以起到抚慰作用。查彩慧举了一个案例:一位妈妈为了给6个月的宝宝断奶,狠心将孩子寄放在老家,孩子哭了几天,这个孩子后来有严重的吸吮行为。

  干预技巧:分散宝宝的注意力

  父母应多跟孩子沟通,找出孩子的心理问题,此外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多陪孩子玩,用有趣的玩具逗孩子开心,或是让孩子帮忙做些小事,增加手的活动,逐渐纠正吃手指的习惯。

  2、喜欢咬指甲、撕手皮

  表现:有些孩子特别喜欢咬指甲,以至于撕裂指甲床或指尖咬出了血,而且明知道咬指甲不对还是控制不了。有的孩子还喜欢撕手皮,一看到有一点手皮就要去撕。

  主要原因:孩子爱咬指甲,可能是缺乏微量元素等身体原因,但更多的是心理原因,包括家长关心不够,家庭关系不和谐造成孩子压抑、情绪紧张,父母期望过高或学习压力大等。

  干预技巧tulaoShi.com:寻找心理焦虑原因,转移注意力

  对于爱咬指甲的孩子,父母平时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游戏或外出活动,对减少孩子焦虑,纠正咬指甲有好处。另外要注意正面引导孩子纠正咬指甲行为,比如可以订立亲子合约,切忌斥责孩子的不良行为,否则可能会加重心理问题。

  除了心理治疗,对于爱撕手皮的孩子,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减少皮肤起皮的现象,有利于减少孩子撕手皮的机会。

  3、容易冲动发脾气或暴怒发作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

  表现:有些孩子非常冲动易怒,稍有不顺心就大发脾气,而且攻击性非常强,有些家长以为这是天生的性格,或是低情商的表情,其实很多时候是心理问题。

胎教能影响宝宝的心理

  很多孕妇很早给肚子里的宝宝做胎教,则宝宝出生后将不愿向母亲敞开心扉,还会有不愿学习、爱哭以及不愿与人接触等不良表现;如果母亲在孕期能够注意心情舒畅,不断地对胎宝宝讲话,经常关心并爱抚他,这样的宝宝出生后会具备以下6个特征。

  a.总是爱笑。

  b.夜间不常哭闹。

  c.学习语言的速度快。

  d.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强。

  e.性格开朗活泼,喜欢与人接触。

  f.右脑的发育良好,即儿童的想象能力、直觉、创造能力、空间感都比较好,这样的宝宝长大后个人能力会很强,具有开拓性、创造性,易于成为人才。

  此外,孕妈妈还可多接触琴棋书画,阅读一些文字优美的文学作品,多看一些花展、画展、科技展,学习插花、摄影和刺绣等知识,不但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还可更好地与胎宝宝交流。胎教实际上是对胎宝宝进行良性刺激,主要是通过感觉的刺激发展胎宝宝的视觉,TuLaoShi.com以培养其观察力;刺激胎宝宝的听觉,以培养其对事物反应的敏感性;刺激胎宝宝的动作,以培养其动作协调,反应敏捷。因为胎宝宝处在子宫这一特殊环境中,胎教必须通过母体来施行,对胎宝宝进行感官刺激,通过神经传达到胎宝宝未成熟的大脑,对其发育成熟会起到良性效应。而一些良性刺激可以长久地保存在大脑的某个功能区域中。一旦遇到合适的机会,就会发挥出惊人的才能。

宝宝爱“打岔” 或是心理焦虑

  我们从小就知道,在别人说话的时候随便打断,是非常无礼的表现。尽管如此,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还是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很热衷交谈,当别人阐述自己观点时,他们喜欢打断别人,谈论自己的看法。这样的人往往会遭人厌烦,不愿与其交流。但你越是不想和他们说,他们越喜欢加入到你们的谈话中来。那么像这种行为,其背后的机制是什么?遇到这样的人,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经历了一个从青春期的自我中心阶段到成人期的人际――自我互动阶段。在自我www.Tulaoshi.com中心阶段,青少年感觉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每个人都在观察自己的表演,自己的感受永远是第一位的,最值得关注。他们过分关注自我内心的感受而误以为周围的人都不大理解自己,所以也就不大能去照顾别人的真实感受,并且他们往往会曲解别人,以为大家都在对自己指手画脚、品头论足,所以,自我中心化的说话方式成了他们的一种自我防御与保护机制。

解读孩子5种行为心理

  孩子哭闹,此刻,我们恼怒、大吼、威胁的举措让我们看不见孩子内心的无助和失望。为什么我们总是单纯的看待孩子“不恰当”的行为而忽视他真实的心理呢?为什么我们遇到这样问题常常关心孩子的“故事”而没有理解孩子本身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孩子五种行为的密码吧!

  行为一:打人、咬人

  原因1: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

  办法:妈妈应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帮孩子交些好朋友。如做冰淇淋、煮了毛豆、花生,有了水果等都分成几份,带着孩子送到小朋友家,有好吃的也叫到家里一起吃,或拿到别人家吃。礼尚往来,别人也会有好吃的想着我们。

  原因2:打是排除的意思。

  有时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小朋友们总是做些他不喜欢的事情,他想把这个事实排除掉。如:他拿个小碗,用土来做饭。小朋友过来就往他的碗里放土,但他不想这样,因为破坏了他原有的计划和目标。他对小朋友嚷,但人家不听,他嚷了几次,发现不管用,就会动手打人了。他的想法本没有错误,只是不想被打扰。但他的举动是不好的。所以我觉得更多时候,孩子打人是排除的意思。

  办法:加强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他用语言来和别人表达思想。如人家往他碗里放土打人这件事,妈妈可以告诉他:“如果你不喜欢人家这么做,你可以直接教他对别人说‘不喜欢你往碗里放土,我正在做饭!’”然后告诉他,打人无法解决问题,打人是不好的行为。他就明白了。当然要达到完全用语言表达还需要一个过程,妈妈要耐心等待他心智成长到这个程度。

  原因3:家人可能有打人(或以轻打屁股来逗着孩子玩)的行为。孩子会把所以的待遇反加到别人身上。

  办法:家长要反思自己是否有这种形为,如有应即时改正。

  感想:当孩子打了人后,要及时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分析原因,然后告诉他如何用语言来解决。再告诉他打人是野蛮的行为。然后告诉他妈妈爱他(以免他有种做错事不被爱的担忧)。这样,他既知道自己打人不对,也知道下次该怎么解决,还知道妈妈无论何时都是爱他的。孩子感觉被爱包围着,他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无论怎样,妈妈都应把握一个原则,就是一定让孩子知道妈妈是爱他的,他永远都是好孩子,对事不对人,一时行为不对,不能说孩子就坏呀。

  行为二:撒谎

  “你听我说,我们家有三个电视机。”“哎呀,太棒了!”“一个是爸爸的,一个是哥哥的,还有一个是我的。”“那你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动画片啦。”“当然啦。一吃完饭,就可以一直看到上床。”“你多美呀!”TuLaoShi.com

  当这个孩子的谎话被揭穿时,他受到了母亲的斥责。妈妈责备他“撒谎就是当小偷儿的开始。”

  儿童的心理分析:

  儿童根本不懂撒谎和小偷儿究竟有什么必然联系。对孩子来说,与其说不懂,还不如说这两者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

  “有三个电视机”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话不能单从表面意思去理解,更重要的是正确理解它的真正含意。

  讲这句话的孩子当时的心情就是希望“如果我家能有三个电视机该有多好呀!”“如果有了三个电视机,爸爸就不会因为要看夜间棒球比赛而霸占电视机了;哥哥也不会因喜欢足球赛节目而独占电视机了;当然我也就可以独自看我所喜欢看的动画片了!”

  他把这个愿望和空想联系在一起了,因此,采取了“有三个电视机”的语言表达形式。幼儿的心理结构,往往是主观与客观融为一体,这种现象称为“主客观未分化心理”,是幼儿心理的一个特征。

  妈妈的高招:

  儿童“说谎话”的种类繁多,想像谎话、愿望谎话、无知谎话、游戏谎话、辩解谎话、方便谎话、友情谎话、吸引注意力谎话、复仇谎话、以及欺骗谎话,等等。

  幼儿的大部分谎言来自想象、愿望、游戏和无知,偶尔有出自辩解或引人注目的目的。无论哪一种都不属于真正的谎言,更不至于发展成性质恶劣的小偷行为。

  如果不能充分理解这一点,就谈不上正确的处理办法。我们应该认清隐藏在谎话背后的儿童心理,采取与其心理状态相符的办法解决。

  例如,当你听到孩子说“我家里有三个电视机”的时候,你就应该接着说:“哦,是吗!那太棒啦!”表示理解孩子的愿望和心情,然后再说:“真的,如果能有三个电视机,那该有多好啊!”

  行为三:嫉妒

  孩子的嫉妒,是对小伙伴中在智能、名誉、地位、成就及其他条件比自己强或比自己优越的孩子怀有的一种不安、痛苦或怨恨的情感。孩子嫉妒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不许爸爸妈妈亲近或爱别的孩子。

  2、别的孩子取得了成功,学习上有了进步,或受到教师的表扬时,认为自己不比他差,不服气,对别的孩子中伤、讽刺、排斥等。

  3、别的孩子比自己穿得好,或玩具啵或小伙伴多,就打击、嘲弄、疏远,甚至怨恨?

  4、别的孩子没有满足自己的欲望,就产生对立情绪,或怨恨,或采用另外的形式补偿和替代,如别的孩子不借水彩笔给他,他就向别的孩子炫耀自己的玩具,且不借给那个孩子玩,以借此压倒对方。

  一般来说,对孩子的嫉妒只要很好地教育引导,便可以变压力为动力,激发孩子发奋上进,养成健康的性格和良好的品德。相反,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就会影响健康成长。

  对于好嫉妒的孩子,家长应采取心理疏通并辅之以思想教育来消除。

  1、对孩子严格要求。鼓励孩子勤奋踏实、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对于浮躁、损人利己的不足的行为要予以处罚、教育。

  2、对孩子的赞许、表扬要恰当。既要实事求是,又要使孩子承认自己的成功之中,有周围伙伴的贡献和帮助,而不可趾高气扬,藐视别的孩子。

  3、激发孩子把嫉妒转化为竞争意识。使孩子在赶、超先进中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从而使压力转变为动力,超越嫉妒。

  4、教育孩子诚实待人。要教育孩子心胸豁达,不斤斤计较;学会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理解小伙伴,交流和沟通感情,增强与小伙伴团结共进的气氛。

  行为四:哭

  “哇……哇……”“好啦,好啦,别哭了。”“哇……哇……”“叫你别哭了,有什么可哭的,你说呀!亏你还是个男孩子呢。”“哇……哇……”

  母亲拚命想办法不让孩子哭,可是孩子却越哭越起劲。母亲认为,首先应该使孩子停止哭,一切问题要等停止了哭以后再说。可越这样孩子越委屈,哭哭啼啼就是停止不了。

  儿童心理分析:

  哭的行为是一种结果,是某些问题表面化的结果。既然有哭的行为表现出来,内心里一定有某种“感情”在活动。

  把着眼点放在这一方面,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比如,有时是悲伤的感情在起作用,有时因为寂寞的心情,或者感觉到痛或热而哭泣。特别是爱哭的孩子,哭,基本上是由于想让父母安慰自己、同情自己等依赖心理所致。

  此外,爱哭的孩子都是胆怯的孩子,当受到小朋友的欺负,不和他玩,不适应朋友关系或集体生活时,就会哭起来。

  总之,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要忘记爱哭的孩子,多半是为了希望父母理解自己的心情才哭的。因此,仅仅劝他停止哭泣的行为,而不解决他内心的感情问题,是止不住哭的。

  妈妈的高招:

  当孩子哭的时候,不要只说:“别哭了。”而首先应该关心的是了解他为什么哭,哭的原因和心情。

  然后,对孩子的悲伤心情或气愤心情,总之是对孩子当时的感情,表示同情、理解,并把这个信息传达给孩子,也就是说,把孩子的感情反馈过去。

  切记莫用大道理去批评,而无视孩子的感情。你接受了孩子的感情,孩子的心情感到舒畅了,其结果,不仅停止了哭泣,而且爱哭的毛病也会逐渐得到克服。

  行为五:撒娇

  我女儿特别爱撒娇,家中的老人说:孩子哪有不撒娇的?大了就好了;但我姐又不时地告诫我:撒娇过度就是任性,一定要纠正。我该听谁的?

  儿童心理分析:

幼儿打人咬人或是进入“心理反抗期”

  一向爱打麻将的白女士很久没有出去和老友们活动,子女们觉得奇怪。追问才知,她和多年的好友兼“麻友”56岁的樊女士“闹翻”了,起因是:她在老友家挨了5岁小孩一巴掌。

  朋友家挨小孩一巴掌 她与朋友“反目”

  白女士53岁,家住西安城南友谊小区。每周三下午两点,是她和老友们打牌的日子。9月10日轮到樊女士“坐庄”,牌局还没开始,白女士和朋友就提早赶到樊女士家,边等边聊天。

  大家聊得正开心,樊女士5岁的小孙女路路满脸通红地回到家里,白女士特别喜欢路路,放下手里的麻将,把孩子叫到身边说:“来,给奶奶唱首儿歌。”小路路把头转向一旁说“不。”白女士以为路路害羞,就捏了捏路路的小脸说:“唱个歌,奶奶给你一块钱。”路路边挣脱边说,“不嘛!放开我!”

  突然,“啪”的一声,路路扬起右手,在白女士的脸上打了一下。

  挨这么一下,白女士愣住了,很久没回过神,“当时屋里有9个人,看见这情景,大家都安静了片刻,紧接着大家哄堂大笑起来。尤其是路路的奶奶,不但没有责备孩子,反而笑得前仰后合。我当时特别生气,感觉脸和耳根子火辣辣的。”

  白女士觉得非常没有面子,牌没打完就回家了。“我越想越气愤,就算她疼爱孙子,也不能由着孙子胡来吧。这种不礼貌的行为家长就应立即制止。”白女士说。

  而樊女士说起这事儿则显得很平静。“最近她不理我,想也是这事儿。当时我孙女可能是口渴了,但她还一直逗孩子,孩子生气很正常。”樊女士说,“事后想想,也觉得当时做法不妥当,没给老友面子,过两天等她气消了,我再带孙女道歉去。”

  幼儿推搡、打人、咬人家长别慌 孩子只是进入“心理反抗期”

  有带过小孩经验的家长会发现,孩子在幼儿阶段推搡、打人、咬人的现象并不少见,那么,这种行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西安文理学院幼儿师范学院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蔡军说,孩子出现这样的举动是成长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家长不要过分解读,不要将其理解为带有敌意的攻击行为。

  “从3岁起,孩子便会出现‘心理反抗期’,随着孩子身体发育,力量逐渐增强,孩子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他们内心的独立意识也越来越强,便会有肢体上的表现。这是成长中不可逾越的阶段。”蔡军说,进入幼儿园大班后,孩子的攻击性会大幅减少。

  如何让顽皮的孩子“懂规矩”家长的态度决定宝宝的行为

  孩子虽然顽皮,但打人的习惯不可养成,当孩子用拳头表达不良情绪时,家长tulaoShi.com又该咋办?

  胡女士对此颇有经验。“我是一对双胞胎男孩的母亲,他们小时候特别调皮,也有打人的毛病,现在他们10岁了,完全改了这些坏习惯。”

  胡女士分享说,首先,父母不能对宝宝的“暴力行为”视而不见。如果宝宝打人了,应立刻抓住打人的那只手,同时严肃、坚定地直视他的眼睛,让宝宝感到自己错了,千万不能用打宝宝的方式来惩罚他。最好是制止后再“冷处理”,等宝宝情绪平静后,再和他讲道理。

来源:https://www.tulaoshi.com/n/20151205/981185.html

延伸阅读
应对孩子反抗期 孩子一天天长大,他已经不能满足整日被关在家中,环境对孩子自立要求不合,孩子会出现反抗情绪,进入反抗期,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的反抗期呢? 如何应对“反抗期” 减少限制 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探索和玩乐的欲望都很强烈了,孩子的自我精神开始发展,父母要认识到家庭里那一点狭小的空间本身...
幼儿打人是很常见的现象,父母不要大惊小怪,但也不可置之不理。而应理性看待,并正确引导,帮助孩子纠正打人的习惯。那么,怎样改掉幼儿打人的毛病?缓解幼儿打人行为的方法有哪些?另外,幼儿打人可以预防吗? 幼儿打人的原因 ...
第一反抗期来了 晚上9点了,妈妈给恬儿讲完最后一个故事,要恬儿睡觉。恬儿在小床上翻来覆去折腾了半个小时,没睡着,她坐起来对妈妈说:“我睡完觉了,起床咯!” “你根本就没睡呢,快躺下。” “我睡好了!” …… 母女斗争了约十分钟,爸爸忍不住了,走过来板着脸说:“你给我躺下!” 恬儿稍微愣了一下,马上仰着脸说:“就不躺下!...
标签: 分娩
他不在乎这个东西能不能吃,味道好不好,只要他的小嘴能接触到,就会自然而然去舔食、吸吮。通过这种方式,他感受到了材质、软硬、粗糙与光滑、冷热、大小、厚薄等诸多的不同,尽管他无法用语言去描述。实际上,通过用嘴探索外部世界,孩子可以获得很多奇妙的体验。并且,正是这些体验刺激了他的大脑,使他的大脑快速发育。 然而,很...
标签: 宝宝 教育
帮宝宝度过人生第一反抗期 宝宝在3-4岁时,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他希望去探察一切。但由于自己还不能圆满应付问题,或父母怕出意外,因此经常限制他的活动,这会使独立个性正在形成,独立自由需求增加的宝宝大为恼火,常常表现出不服从,与父母违抗;常常因情绪激动而大发脾气,也常常与小朋友发生冲突。这些特征表明宝宝正处在反...

经验教程

439

收藏

44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