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孕 孕期 分娩 月子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快速怀孕 怀孕初期症状 怀孕同房 宝宝起名 孕妇食谱 孕妇水果 孕妇感冒 孕妇便秘 月子餐 宝宝食谱 宝宝发烧 宝宝咳嗽 宝宝腹泻 疫苗 产后同房 幼儿早教 生男生女 婴儿湿疹

用捏脊疗法可去小儿疳积

2015-12-04 03:00 11 1 收藏

小儿疳积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临床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面色不华,有明显的脾胃症状。如果小朋友常出现咬牙嚼指、烦躁不宁、揉眉捋眼的现象,可能是小儿疳积的表现。

【 tulaoshi.com - 小儿疳积 】

图老师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

用捏脊疗法可去小儿疳积

儿童如何预防甲型H1N1流感

  而捏脊疗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类病症。

  每天或隔天捏脊一次。

  注意:脊柱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者,不可使用本疗法。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饭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两小时后再进行。

  方法:两手沿脊柱两旁,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由下而上,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重复三遍至五遍后,再按揉肾俞穴两至三次,每次3至5分钟。

  适应症:消化不良、小儿疳积、厌食、腹泻便秘、咳喘、呕吐、夜啼等症。此外,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功效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整阴阳、改善脏腑功能,提高免疫力。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

如何有效治疗小儿疳积?

  小儿疳积的临床表现

  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证。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由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

  如果小朋友常出现烦躁不宁、咬牙嚼指、揉眉捋眼的现象,可能是小儿疳积的表现。小儿疳积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临床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面色不华,有明显的脾胃症状

  捏脊疗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类病症。

  方法:两手沿脊柱两旁,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由下而上,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重复三遍至五遍后,再按揉肾俞穴两至三次,每次3至5分钟。

  每天或隔天捏脊一次。

  适应症: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此外,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功效: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提高免疫力。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

  注意:脊柱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者,不可使用本疗法。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饭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两小时后再进行。

tulaoshi

三个方法 帮你轻松治疗宝宝疳积

  宝宝疳积怎么办之何为疳积

  疳积一般都是因为食物喂养不恰当,导致脾胃损伤,没有及时消化,导致营养供应不足引起的。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慢性腹泻、肠道长了寄生虫等疾病,很久都没痊愈,直接损害到脾胃而导致的。

  一般患有疳积的宝宝,就是不肯吃饭,体重也不会增加,看起来形体消瘦,晚上睡觉的时候睡不安稳,白天精神状态也不够好,而且大便不调。疳积一般在1~5岁的宝宝中常见,特别是一到了夏天,这种情况更加明显。

  另外,宝宝疳积的时候,有些妈妈会误以为是宝宝吃了上火的东西所致,然后又根据自身经验,给宝宝喝凉茶去火,这样就会好了。其实这样是不正常的,常给宝宝喝凉茶这种寒凉的食物,不仅不会去火,还更加伤害了宝宝的肠胃,致使疳积加重。这是需要妈妈们非常注意的,

  宝宝疳积怎么之治疗疳积方法:

  1、改变喂养方式

  宝宝胃口不好的时候,千万不能强迫宝宝吃,这样往往是很难消化的,更有的宝宝甚至还呕吐出来,这样就使宝宝更加讨厌吃饭了。最好的方法是少吃多餐,这样宝宝的肠胃也可以停下来调整。然后吃饭之前最好不要让宝宝吃零食,这样也会导致宝宝由于吃过多的零食而不吃正餐。

  2、给宝宝做按摩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

  脱去宝宝的上衣,沿着宝宝脊椎两旁,用两只手的拇指、食指以及中指,将宝宝后背的皮肤轻轻捏起,慢慢地向前推拿按摩,从尾骶骨开始,一直按摩到颈部大椎穴,由上至下,由下至上,来来回回按摩几次,记住,每捏三下就要将皮肤向上提起来,这种方法有效又舒服,坚持每天早上晚上各一次,效果更加。还可以按摩腹部,首先,妈妈一定要把手搓热了,这样才不会让宝宝感到冰冷,然后按照顺时针的方向,在宝宝的腹部轻轻按摩30次左右。

  3、饮食疗法

  喝健脾汤水。妈妈们可经常选用白术、土茯苓、云苓、茨实、淮山这些有助健脾的食材,煲汤或煲粥给宝宝食用,注意的是,以上食材每次使用的量不可过多,一般是10克左右,每次选用1~2种食用即可。还有一种就是喝山楂水,用山楂5克,麦芽10克泡水,一般是一周一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喝山楂水的前期,尽量少食肉类,比较难消化。(图老师健康网(图老师健康网)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防治宝宝疳积 改正不良喂养方式

  宝宝疳积之原因解析

  疳积一般都是因为食物喂养不恰当,导致脾胃损伤,没有及时消化,导致营养供应不足引起的。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慢性腹泻、肠道长了寄生虫等疾病,很久都没痊愈,直接损害到脾胃而导致的。一般患有疳积的宝宝,就是不肯吃饭,体重也不会增加,看起来形体消瘦,晚上睡觉的时候睡不安稳,白天精神状态也不够好,而且大便不调。疳积一般在1~5岁的宝宝中常见,特别是一到夏天,这种情况会变的更加明显。

  宝宝疳积之治疗疳积的良方

  1、改变喂养方式

  宝宝胃口不好的时候,千万不能强迫宝宝吃,这样往往是很Tulaoshi.com难消化的,更有的宝宝甚至还呕吐出来,这样就使宝宝更加讨厌吃饭了。最好的方法是少吃多餐,这样宝宝的肠胃也可以停下来调整。然后吃饭之前最好不要让宝宝吃零食,因为这样也会导致宝宝由于吃过多的零食而不吃正餐。

  2、给宝宝做按摩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

  脱去宝宝的上衣,沿着宝宝脊椎两旁,用两只手的拇指、食指以及中指,将宝宝后背的皮肤轻轻捏起,慢慢地向前推拿按摩,从尾骶骨开始,一直按摩到颈部大椎穴,由上至下,由下至上,来来回回按摩几次,记住,每捏三下就要将皮肤向上提起来,这种方法有效又舒服,坚持每天早上晚上各一次,效果更加。还可以按摩腹部,首先,妈妈一定要把手搓热了,这样才不会让宝宝感到冰冷,然后按照顺时针的方向,在宝宝的腹部轻轻按摩30次左右。

  3、饮食疗法

  喝健脾汤水。妈妈们可经常选用白术、土茯苓、云苓、茨实、淮山这些有助健脾的食材,煲汤或煲粥给宝宝食用,注意的是,以上食材每次使用的量不可过多,一般是10克左右,每次选用1~2种食用即可。还有一种就是喝山楂水,用山楂5克,麦芽10克泡水,一般是一周一次,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喝山楂水的前期,尽量少食肉类,比较难消化。

  宝宝疳积之父母须知

  宝宝生积的时候,一般都表现出胃口差,口气重,便秘,睡不安稳,妈妈很有可能误以为是宝宝吃了上火的东西所致,然后又根据自身经验,给宝宝喝凉茶去火,这样就会好了。其实不然,常喝凉茶这种寒凉的食物,不仅不会去火,还更加伤害了宝宝的肠胃,疳积又加重了,那就不好了!(图老师健康网(图老师健康网)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https://www.tulaoshi.com/n/20151204/962099.html

延伸阅读
标签: 婴儿
宝宝面部常见穴位按摩诀窍     面部是人体经络分布最密集的部位之一,经常用手指按摩面部,可以促使皮肤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强,面部温度升高,使皮肤有效地吸收养分。下面,我们就为妈妈们详细介绍几个儿童面部常见穴位的具体按摩方法: 1.攒竹     儿童攒竹穴的位置与成人不同...
标签: 饮食养生
小儿贫血食疗法 “一岁以下的婴儿,血色素在11克以下算贫血;一岁以上的幼儿,血色素在11、5克以下的算贫血。但是婴儿在6-10个月之间会经历一段血色素下降的不稳定期,如果孩子没有出现精神萎靡、食欲降低、睡眠不安、脸色指甲苍白等症状,就不一定判断为贫血。”不要盲目给孩子吃补铁剂,因为它刺激肠胃。吃了铁剂的婴儿...
小儿腹泻,药治不如食疗 有很多3岁以下的小儿,经常发生腹泻,吃了不少抗生素都不见效。后来,医生建议把所有的药都停掉,改用饮食治疗。一段时间后,孩子的病情日渐好转,人也一天天胖了起来。为什么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通过饮食治疗却治愈了呢?原来,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很多,有时并不是由于吃了不洁食物引起的,只是一次吃了太多食物,或...
标签: 小儿腹泻
婴幼儿秋季腹泻应对症处理 近期在儿科门急诊里,因腹泻来就诊的2岁以下婴幼儿明显增加。多数患儿接受的处理是挂一次补液、配点药,却把全家人给折腾坏了。有些家长不停地“反省”,“没受凉、没吃过不洁食物,像平常一样好端端的,怎么就拉肚子了呢?” 这种专门发生在秋季和初冬的腹泻又称轮状病毒性肠炎,它是由轮状病毒所引起的消化道疾病...
标签: 推拿
防治小儿积食的推拿疗法 -推拿消食 “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进行积食推拿,帮助消食、清热。”黄繰介绍了三种方法,前两种有消食退积之功效,最后一法能清热、安神,对于发热的积食患儿可以三法联用,每天每种方法分别推拿10分钟。 ●退六俯沿患儿左上肢尺侧(即下方),从肘关节向腕关节推,每分钟推150~200次。 ●泻大肠沿患儿的食指,从虎口方...

经验教程

459

收藏

45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