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孕 孕期 分娩 月子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快速怀孕 怀孕初期症状 怀孕同房 宝宝起名 孕妇食谱 孕妇水果 孕妇感冒 孕妇便秘 月子餐 宝宝食谱 宝宝发烧 宝宝咳嗽 宝宝腹泻 疫苗 产后同房 幼儿早教 生男生女 婴儿湿疹

细数立夏时节的九大习俗

2015-12-04 00:12 95 1 收藏

立秋这天吃什么好呢?台湾立秋习俗是什么?台湾立秋这日吃什么呢?

【 tulaoshi.com - 台湾立秋习俗 】

台湾立秋习俗

  《tulaoShi.com台湾通史·风俗志》中记载,台湾旧时“立秋之前一日,有司豫塑春牛,置于东郊之外,至日往迓,谓之迎春。男女盛服观,衣香扇影,杂喧满道。春牛过处,儿童争摸其耳,或鞭其身,谓可得福。迎春如在岁首,尤形闹热,宛然太平景象也。”

  立秋时是台湾周围海域的立翅旗鱼、小串、乌贼、鰆、虾的产期。

  立秋节气也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2014年立秋时间 立秋的习俗介绍

   立秋,从字面上的意思我们就知道,这是意味着夏季的过去、秋季的到来,是由热转凉的季节,但就算到来立秋天气还是很热,秋老虎是最好的说明,立秋也有很多习俗,比如秋膘、咬秋等,那么,2014年立秋是什么时候、立秋的习俗还有哪些?

  2014年立秋时间

  2014年立秋时间是:8月7日 22:02:28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8日或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

  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立秋的习俗

  秋社、咬秋、贴秋膘五花八门 各地立秋习俗大比拼

  作为夏天最重要的节气,“立秋贴秋膘”可是老习俗了。

  1、京冀:何来贴秋膘?

  北京人一说立秋这个词,必然是和“贴秋膘”连在一起的。什么是“贴秋膘”呢?实际上,在炎热的夏季,人们什么都吃不下去,有厌食之感。

  一旦立秋,虽仍然很热,人们的身上却再无湿黏不适之感,毕竟凉爽的秋天快要到了。于是就开始萌发了要做点好吃的的想法,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

  所以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伏天人们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清朝时,民间流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当然大多是称小孩,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胖瘦,体重减轻叫“苦夏”。

  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

  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2、山东:来点豆腐 为何吃渣

  立秋也要讲究营养平衡。吃罢了大肉,也得来点素的。

  山东莱西地区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

  3、东北立秋吃饺子

  沈阳立秋当然要“抢秋膘”包饺子(吃黄瓜会越来越瘦,吃茄子会越来越胖)沈阳人自古就有好吃的习惯,并且是什么季节吃什么,在这方面东北沈阳人特别的在意和讲究。比如说立春那天吃春饼;头伏饺子二伏那天煮面条;端午时节包粽子;立秋包饺子,(意为抢秋膘、贴秋膘)。

  在东北有句俗语:坐子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立秋一般是吃饺子或者包子,习惯叫“抢秋膘”。我抢你碗里的一个饺子,秋天就能体格健壮,补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东北立秋的民俗与北京、河北等地区类似,都是关注立秋进补,模式也与东北人豪爽的性格有关,用“抢”的方式补秋膘。

  4、四川:正刻喝杯水 有啥讲究

  吃罢了饭和水果,夏日因为流汗多,还是要多喝水

  四川东、西部,立秋就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5、津杭:西瓜和桃 咬秋咋回事

  吃罢了正餐,饭后也得来点水果作结。立秋除了“贴秋膘”,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就是吃瓜。

  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春天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江南一带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6、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2014年立秋的时间及立秋的习俗,大家对立秋有多一点的了解了吗。

www.tulaoshi.com

立秋的由来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其实,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我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

细数立夏时节的九大习俗

  立夏的习俗

  1、吃蛋

  在民间,有“立夏吃蛋,石头踩烂”的说法,意思是立夏吃蛋,人就会劲头足。孩子们脖子上挂着用丝线编成的蛋套,里面装入煮熟的鸡蛋、鸭蛋,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相互用力比试,称为撞蛋。

  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看,有一定的科学道理。鸡蛋相当于一个“微型营养库”,是夏天快速补充身体所需营养成分的首选食物。夏天人们由于大量出汗,体力消耗大,容易疲乏,食欲减退,这时吃上一个鸡蛋,可以快速补充体力,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对安然地度过盛夏酷暑是非常有利的。

  2、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有秤人的习俗。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人们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秤人,一面讲着吉利话。秤人这一风俗的由来,民间的传说虽有不同的版本,但都与刘备的儿子——阿斗有关。

  立秋的时候再称一次,看看夏季长了多少,能说明我们的(身体)情况的。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传说当然不可全信,但立夏“秤人”习俗在古时的一些地区很是兴盛却是无疑。

  3、喝粥

  根据当地史料记载,我国古时每年“立夏”节气,民间形成了吃粥、挂蛋等习俗。民间传说立夏这天喝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无病无灾,虽然只是传说,但这种习俗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养生方式来说,在夏季养护脾胃,最好能多进稀食,吃粥喝汤,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煮粥时加些荷叶,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4、吃立夏饭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

  立夏这一天,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要变着花样吃各种饭,乌米饭、豌豆糯米饭……主料都是最最平常的米饭,但因为加进了各种时令的料,变换出不同的颜色,也会引得人们食欲大开。

  立夏这天,南方人喜欢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俗称吃“立夏饭”。乌米饭也是立夏一大美食。(图老师整理)乌米饭做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先把乌树叶子捣烂,在冷水中浸泡,然后去渣,再将洗净的糯米浸入乌树叶子汁内,把糯米浸透,变成黑色,再放入铁锅里蒸熟,最后再撒上些白糖,这就搞定啦。据说,这个风俗源于战国时期着名军事家孙膑。

  5、尝新

  很多地方有“立夏尝鲜”之俗。人们品尝时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诸如吃樱桃、芽笋、青蚕豆、蒜苗、苋菜、青梅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各种各样的蔬果都应该多吃点。

  营养学界有句话认为,“每天五蔬果,你的生命是彩色的”,吃多种颜色的蔬菜水果,所摄取的营养更为均衡。另外,新鲜蔬果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维生素C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同时也有美白,抗紫外线,防止晒黑的作用。而膳食纤维则可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

  6、做夏

  立夏季节,福州风俗流行煮鼎边“做夏”。鼎边糊(又称锅边糊),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配以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蚬子,或少量香菇、蛏干等海鲜清汤,其味极为荤美可口。凡在福州生长或长期客居福州的人无不爱吃。

  立夏煮鼎边“做夏”,盛行于明末清初。立夏已进入农忙旺季。这一天煮鼎边,不光是一家人吃饱吃好然后下田劳动,还要互赠左邻右舍一起品味。像涮鼎边一样,“一纹(涮)就熟”,藉以联络感情。体现福州人“金厝边银乡里”的传统美德。

  7、食面食

  我国北方多种植小麦,立夏正是小麦上场时节,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

  夏饼又称麻饼,形状各异,有状元骑马、观音送子、猴子抱桃等;面饼,有甜、咸两种,咸面饼的用料有肉丝、韭菜等,蘸蒜泥食用,甜面饼则多加砂糖;春卷,用精制的薄面饼,包着炒熟的豆芽菜、韭菜和肉丝等馅料,封口处用面粉拌蛋清粘住,然后放在热油锅里炸到微黄时捞起食用。

  8、喝茶

  我国江西、扬州等地有立夏饮茶的习俗。夏天酷暑炎热,经常喝茶,尤其是偏凉性的绿茶,可以让暑气顿消,起到清热解暑、利尿排毒的作用。另外,夏季气温高,人体丢失的水分多,常喝茶可以及时补充水分。

  不过,茶叶中含有的茶碱是一种中枢神经的兴奋剂,夏天喝茶消暑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出现“醉茶”的现象,不喝浓茶。不空腹喝茶、不大量喝茶,如果出现“醉茶”,可及时吃点东西,喝点白开水来缓解。

  9、迎夏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据载,立夏这天,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郊外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且马匹、车旗一律朱红,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还有习俗说立夏日不迎夏,会有病灾缠身。

  立夏日有忌坐门槛的说法,特别是孩子。俗传立夏坐门坎,夏天里会疲倦多病,且一年精神不振。如果孩童不小心坐到门槛了,就必须要坐满七根门槛,才可解除这种禁忌。

24节气之立春习俗

  今天是2015年2月4日,是立春,立春的“立”就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意味着春天来了,立春在古代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关于这个节日有很多习俗,下面我们来看看立春习俗都有哪些?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明清官方历书中被归入正月节气;到达时间点在公历每年2月3-5日(农历正月初一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时。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叫春节(到民国后被易名)。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节气详解: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立春这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平静书斋

  古代有这样一个传说:立春快到来的时候,县官会带着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里挖一个坑,然后把羽毛、鸡毛等轻物质放在坑里,等到了某个时辰,坑里的羽毛和鸡毛会从坑里飘上来,这个时刻就是立春时辰,开始放鞭炮庆祝,预祝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

  立春是一个时间点,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和太岁

  拜太岁

  中国有迎太岁的习俗,把太岁想象成了值班的神,迎太岁就能平安富足。“拜太岁”是中国道教文化的一个内容,也是我国民间一种化煞消灾、祈福纳吉的传统习俗。早在元、明时代,拜太岁活动便被列入国家祀典。

  道教文化丛书中称太岁为岁星,也指木星。这一命名的得来,主要是因为我国古代干支纪年的方式是根据木星的公转时间而制定。干支纪年是由岁星纪年发展而来,从相关天文知识可知,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它沿黄道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十二年。干支纪年每个单位代指一年,每十二年为一个小循环,六十年为一个大循环,如此循环反复。干支六十个记录符号都分别被冠以太岁之名,如甲子太岁、乙丑太岁、丙寅太岁、丁卯太岁等等。中国道教以多神崇拜为主要特征,其所尊奉的对象为主管岁星的神灵,称太岁神。相传这六十位太岁神都曾经在中国的不同历史朝代托世人间,他们有的是守护疆土、有功于国的将军,有的是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地方官员,每个人都是中国伦理道德的楷模和备受世人推崇的学习典范。

  六十位太岁神轮流值年,因而人的一生随时随地都存在着两位太岁神,一位是本命太岁,也就是人的出生之年的太岁;另一位是值年太岁,也称流年太岁。因为干支纪年有刑、冲、破、害等说法,故此太岁神之间也相应存在这种情况。因而每个人的本命太岁每隔一定时间便会出现与值年太岁相刑、相冲、相破、相害等情况,这是需要避忌的。所以民间有“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太岁头上不动土”、“太岁来值年,福祸也缠绵”等说法。

  作为一种传统习俗,目前“拜太岁”这一活动在我国的北京、广州、台湾、香港等地以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十分盛行。那么什么时候是太岁当值之时呢?从古代传统的干支纪年规则上来讲,那就是立春之时就是新旧太岁进行交接之时。

  此外,在道家的资料里,如果在立春这一天,大家开开心心的过,就象是过年一样,则象征着在未来的这一年内,将会有非常好的喜事出现;如果在这一天内,家中比较乱,口舌事非较多,则代表这一年内是非常不顺利的。特别是从命理的角度来讲,某一属相在这一年内有什么病灾的话,那么,如果在立春这一天里的这个时辰,自己躲起来,不要见任何人和动物,只可看书或静,方可避过未来一年内的病灾、口舌事非。

  躲春

  在传统民俗学上,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就出现了。在民间,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与忌讳,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样的躲春方法与习俗。传统留下来的习俗,每到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必须要和和睦睦、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更有一些地方习俗里面,躲春这一天不宜搬迁、看望病重患者及参加丧事等,以免招惹晦气,影响一整年的运气。

  “躲春”其实就是“躲太岁”,多数是当年犯太岁之人需要躲春。比如2015年立春这一天上午11点59分,正式进入乙未羊年,以神话色彩来讲,就是2014马年太岁星君章词大将军正式卸任,以及2015羊年太岁星君杨仙大将军正式上任的交替时间。民俗认为,比如羊年生肖属羊、牛、鼠、狗等犯太岁之人,就是必需“躲春”之列,就是为了躲开与羊年太岁正面的冲突,缓和与太岁星君的关系,于是年运更有利。

  官方和民俗活动

  简介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那么,为什么要到东郊去迎春呢?这是因为迎春活动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东方。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比如宋代的《粱录》中就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这就证明,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

  到了清代,迎春仪式更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清人所著的《清嘉录》则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

  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迎春设春官,该职由乞丐担任,或者由娼妓充当,并预告立春之时。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清末《点石斋画报》上的“龟子报春”、“铜鼓驱疫”,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

  祭祀祖先

  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在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河南《汝阳县志》载:”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临颖县志把立春祭祀称为“咬春”。

  咬春

  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实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用葱、蒜、椒、姜、芥等调和而成,作为就餐的调味品。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从乡村抬进城后,人们夹道聚观,争掷五谷,谓之看迎春。山东迎春祭句芒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示春雨少。其他地区则贴“春风得意”等年画。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另外还有采茶祭春牛活动,湖北地区还举行龟子报春活动。除了皇历上有春牛图外,各地年画中也普遍刻印春牛图,作为春节期间的吉祥图。

  浙江地区迎春牛有其特点。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叩头。拜毕,百姓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抢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栏内。由此看出,鞭春牛还是一种繁殖巫术,即经过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栏内就可以促进牛的繁殖。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立春的习俗,虽然是同一个节日,但是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习俗,立春吃春卷、萝卜则是比较常见的。 

盘点立冬各地的习俗

 

  立冬,从字面意思上来了解,就是冬天要到了的意思,立冬后天气会变的更加寒冷,而关于立冬各地有不同的习俗,比如北方吃饺子,南方吃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立冬各地的习俗都有哪些。

  20时07分将迎立冬

  冬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时,即为立冬,而我们也将在11月7日20时07分正式迎来这一节气。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

  立冬习俗

  北方立冬吃饺子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我国河东水西“老天津卫”聚居地,立冬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倭瓜又称窝瓜、番瓜、饭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种常见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买的,存放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在冬至这天做成饺子馅,味道即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藮醋加蒜吃,别有一番滋味。

  南方立冬爱吃肉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人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期,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在冬季应少食生冷,尤其不宜过量的补。一般人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特别是北方,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立冬的其他习俗

  1、补冬

  立冬节气的到来,是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人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期,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在冬季应少食生冷,尤其不宜过量的补。一般人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特别是北方,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2、冬泳

  有意思的是,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哈尔滨,立冬之日,黑龙江省冬泳协会的健儿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3、烧香

  满族有烧香的习俗。立冬,秋粮一入库,这个季节便是满族八旗和汉军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季节。汉八旗的祭祀称“烧旗香跳虎神”,满八旗称“烧荤香”。“烧荤香”5—7天,在操办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一连十天吃斋,不吃荤腥。

  4、喝羊肉汤

  在山东滕州,立冬时节,有喝羊肉汤的习俗。在寒冷的天气,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绝对是一种享受。而且,羊肉中还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以及丰富的热量,御寒效果极佳。www.Tulaoshi.com

  5、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建议不要吃狗肉~狗狗是人类最好的伙伴)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6、吃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7、冬泳

  有意思的是,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哈尔滨,立冬之日,黑龙江省冬泳协会的健儿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立冬各地的习俗,有些小地方的习俗可能我们还不知道,今天立冬,你家有什么习俗呢? 

来源:https://www.tulaoshi.com/n/20151204/959606.html

延伸阅读
标签: 夏季养生
立夏是一年中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夏来了就标志着正式进入夏季。夏季来后,气温会不断的升高,人们的食欲就逐渐下降。特殊的夏季一定要及时补充营养及水分,今天就为大家推荐立夏时节养生的饮食原则。 立夏饮食原则 一、注意增加一些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热天适当吃...
标签: 夏季养生
炎炎夏日,阳光炙烤,酷暑难当,胃口不好怎么办?可以选择那些开胃消暑的食品呢?下面的十种常见的消暑食物,各自有各自的特点。自己喜欢哪一款,赶紧吃起来吧。 消暑食物之一:绿茶 夏天午后,喝杯绿茶,不仅清热消暑,还能解毒、止渴。喝绿茶具有坚固牙齿、保护毛细血管及提神作用。另外,大量出汗后喝绿茶可以帮助身体补充流失的钾元素...
标签: 瑜伽 养生 健康
瑜伽不但能健身、减肥而且还能防止衰老,保住你的青春。这边向你介绍一种抗衰老瑜伽:提神瑜伽。提神瑜伽是通过对面部皮肤轻轻地按摩,刺激面部经络穴位,从而使面部神经兴奋起来,在清早有提神功效,而且轻轻地按摩穴位能够加速面部血液流动,改善皮肤肤质,减缓纹理的生成,很大程度上防止皮肤衰老。 每天早晨起来后,用温水沾湿双...
立夏时节蚕豆香:葱香蚕豆 1. 新鲜蚕豆剥去壳,冲洗一下备用 2. 炒锅烧热后放油 3. 下葱花煸香 4. 下蚕豆快速翻炒 5....
标签: 夏季养生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它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在古代,立夏是一个重要节日,有许多的风俗,而且各地的风俗都有所不同,别有情趣。   福建闽东地区吃“光饼” 福建闽东地区立夏以吃“光饼”(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为主。闽...

经验教程

73

收藏

30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