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会恐惧的几个可爱理由 你知道吗?

2015-10-13 21:33 7 1 收藏

早教如今非常受青睐,是的,孩子的早期教育要从小抓起,这不可忽视。接下来图老师小编向各父母分享些早教小知识,详解宝宝会恐惧的几个可爱理由,你知道吗?。

【 tulaoshi.com - 分娩 】

  

如果说有一只“野兽”徘徊在你的卧室,你会不会莫名惊诧?当然,那个发出怪声的东西实际上只是你家的吸尘器。但对于一个1岁的小宝贝而言,它可能就是一个要随时会跳起来捉住他、咬他的怪物。至少,14个月的嘟嘟就应该是这么想的。嘟嘟的妈妈觉得又好笑又无奈:“每当我用吸尘器给家里的地毯吸尘时,嘟嘟就会声嘶力竭地大叫,跺脚,那恐怖的样子真是让我不知道该怎么劝他!”

  动物、惊雷乃至哪怕是相貌最和善的陌生人,都可能让1岁的宝宝受到惊吓,甚至大哭。不过家长们也不必因此而过度担心,这时候的孩子对满是新鲜、稀奇“怪物”的世界产生恐惧(有时候还伴随着猎奇)的心理,是很普遍的,这是孩子认知发展的一个健康标志:这意味着小宝贝从此可以从记忆里获取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判断,以预测未来的动向——比如预知曾经向他咆哮过的狗可能再次向他吠叫,从而产生相应的心理活动。“(能感知恐怖)意味着孩子已开始能对他所不熟悉的东西产生知觉。当被暴露在与以往不同的或奇怪的事物面前时,1岁多的小宝贝心里会感到脆弱和不安全。”明尼苏达大学婴幼儿发展训练中心的副主任,阿米·苏斯曼-斯蒂尔曼博士这样说道。

  

  孩子因恐怖而焦虑的程度部分地取决于他天生的气质与脾性。但是,不管你的宝贝是一个勇敢的小探索者,还是一个羞怯的小乖乖,家长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正视孩子的忧虑,并且给他提供足够的保证,让他感觉安全。下面是一些经常会遇到的状况,希望这些化解的方法能够帮得上你的忙。

  恐惧之一:妈妈不见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fm/)

  “妈妈!妈妈!”苗苗终于还是发现妈妈不见了!尽管家人在妈妈上班准备离开的时候,拼命分散他的注意力,逗他玩耍,敏感的苗苗还是发现了妈妈的离去。叫“妈妈”对于一个1岁的孩子来说已经是熟练之功,于是苗苗伤心地大哭,嘴里一直喊着:“妈妈……”

  1岁左右的宝宝最为恐怖的事情,莫过于妈妈从身边离开。

  如何化解:所幸,这种在孩子15~18个月时将达到极致的“分离焦虑”不会永远存在。此前,你要让孩子学着适应你的暂时离开并与你平和地道别。临走的时候,不妨亲亲他,告诉他你要去哪儿、什么时候会回来,不要因为觉得可能孩子不懂就省略这些“仪式”。美国天佩市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助理教授,凯瑟琳·赖麦里博士建议说:“与孩子分手的时候,让孩子拿着他最喜欢的玩具,并保证说你会想他。或者答应他,你回来时会和他一起搭积木

  恐怖之二:巨大的声响

  轰隆隆……又一声响雷!闷了好几天的暴雨也哗哗地下起来。果果从前一次闪电就开始变得有些惊惶了,他指着窗外,拼命向大家“诉说”,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或要发生什么。雷声巨响,果果一下扑进了妈妈的怀里,还好奇心不减,偷偷看着巨响后的暴雨。

  生活里充满了各色1岁宝贝闻所未闻、惊心动魄的巨大声响。这些小不点儿可不明白这些可怕的怪声是从何而来的。

  如何化解:这时你要告诉宝宝噪音不会伤害到他。同时,简单地向他解释这“怪声”的来源。如果孩子讨厌或恐怖的是家庭用具,比如吸尘器所发出的声音,那么,你不妨展示给孩子如何开和关这些东西,让他觉得自己可以控制这个发出怪声的“怪物”。平时,你也可以用噪音来与孩子玩些游戏,比如和宝宝一起用敲锅或罐的方式来模仿雷声,同时告诉他下雨的时候就会出现这种声响。

  恐怖之三:可怕的陌生人

  聪聪可是个调皮的小男孩儿呢,可爸爸一带他出门,他可就成了腼腆、害羞的“小姑娘”了。叔叔想抱抱他,他缩着个头,阿姨想亲亲他,他拼命往爸爸身后藏,大哥哥冲他做了个鬼脸,聪聪却一下就被吓哭了!

  一个留着络腮胡子的男人、一个促销“小丑”乃至一个戴着古怪帽子的朋友,都有可能使宝宝进入恐怖的心态。

  如何化解:不要贸然让孩子去拥抱一个陌生人或被陌生人抱,如果孩子不愿意这么做的话。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先坐在你的怀里,慢慢让他去熟悉和适应一张陌生的脸。同时,鼓励你的朋友们在把注意力转向宝宝之前,先与大人聊一会儿天儿,以给孩子适应的时间。这种“陌生人焦虑症”通常会在孩子1岁半到两岁的时候得到缓解或消失。

  恐怖之四:会“吸人”的下水道

  尽管豆豆和其他小宝宝一样都是喜欢玩儿水的,可他还是讨厌去洗澡,因为他一看见浴缸的下水孔旋转着“吸走”了所有的水,他就会叫着张开双水要妈妈抱,因为他总认为他也会被吸走的。

  正如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母婴项目临时总监卡迪亚·约翰斯顿说的:“这么大的孩子往往还分不清究竟什么是危险,而什么不是。”

  如何化解:这种“下水道恐惧”还会出现在宝宝对于抽水马桶的厌恶上(相应地也就成了讨厌坐上马桶)。家长可以暂时中止惯常的洗浴,而代之以海绵搓澡的方式。持续约一至两个星期。在父母监护的情况下,让孩子爬进无水的澡盆或浴缸玩耍,也是降低孩子对下水道恐惧的好方式。当重新开始让孩子在浴缸里洗澡时,可以在浴后排水之前,先将宝宝抱出来。当然,在给宝宝洗澡时,同时加进些游戏项目,会转移他的注意,并让他逐渐放松在浴缸里的感受的。

  恐怖之五:会叫会要人的小动物

  看着阿姨家的小狗,甜甜真是好奇得要命!但是小狗突然冲着她“汪汪”了两声,甜甜吓得一下就哭了。害得阿姨还把小狗骂了一顿。以后甜甜在家听见外面的狗叫,都会怕得不行。

  猫、狗以及鸟类总会让孩子们好奇。但它们那些意想不到的行为,也可能会使孩子惊吓不已。

  如何化解:首先,家长需要明白,具备对于动物的某种健康的警觉意识是一件好事,不要立刻就说孩子胆小。然而,假如一个孩子特别害怕动物,那么,对于动物了解得越多,就越会让他消减恐惧。比如,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动物世界》,边看边给他讲解,让他慢慢了解动物是怎么回事。平日里,带着孩子一起接近一些温驯的动物,鼓励他摸摸它们,喂它们食物,看它们玩耍(但切记要注意安全)。家长们不必心急,随着孩子长大,他会慢慢消除对于小动物的恐惧的。

  来看看,是不是你的宝宝也怕过这些东西?

  “我儿子第一次看见电扇转起来的时候,吓得倒退着就躲到了我的怀里。我们当时觉得他太逗了!” (丁丁妈)

  “贝尔怕洗头!她害怕洗头时喷头的水淋到头上。每次要洗澡,她就说‘能不洗头吗?’直到现在还这样。”(贝尔妈妈)

  “有一回我捡了一条柳枝,拿它逗孩子。没想到,宝宝居然摸了一下柳枝,就把手往回缩,好像很害怕的样子,我不解,试了好几次他都这样。”

  

  恐惧事件之一:怕较大的噪音

  “这么响的声音,一定是很可怕的东西发出来的……”

  恐惧背后:

  婴儿在早期会比较害怕听到噪音。如果听到打雷声、鞭炮声、警笛声等,婴儿会被惊醒甚至哭泣。这是因为1-6 个月的婴儿对声音是比较敏感的,较大的噪音会使婴儿产生恐惧。

  赶走恐惧:

  婴儿因为噪音刺激而哭泣时,父母应马上抱起他(她),给予足够的安抚,而且要避免连续让婴儿接受令他们恐惧的噪音继续强化。当宝宝长大一些后,为了消除宝宝对较大噪音的恐惧,可以一一给宝宝解释各种 较大强度的声音,如雷声、汽车警报声等等,并用温柔的话语安抚宝宝,鼓励他,并不时让宝宝接触这些声音,消除因为陌生感而引发的恐惧。

  恐惧事件之二:怕打针

  “那冰凉的、尖尖的东西会咬我,咬得好疼啊! ”

  恐惧背后:

  对宝宝而言,打针算是一件最实实在在的痛苦事。那小小的针头戳进皮肤的一刹那,几乎所有的宝宝都会放声大哭。从此他只要一看到针管、针头,甚至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和护士,都会感到无比恐惧。其实这种恐惧的根源一方面来源于肉体的疼痛,一方面来源于对冰冷的针管和陌生事物的恐惧。

  赶走恐惧:

  宝宝害怕疼痛害怕打针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父母可以适当减少宝宝的这种恐惧。比如可以买一套医生的玩具送给宝宝,玩具里有听诊器、体温计、针头、针管,然后告诉宝宝,当他心爱的玩具娃娃生病时,他可以自己动手给娃娃量体温,听心跳,打针。让宝宝在游戏中接受和熟悉这些医疗器械,减少因陌生而加剧疼痛的恐惧感。

  恐惧事件之三:怕和妈妈分离

  “妈咪走了,她是不是不要我了?她是不是再也不回来了?”

  恐惧事件:

  妈咪第一次外出上班的时候,壮壮正跟姥姥玩得高兴呢,所以妈咪悄悄地出门,他居然一点都没有哭闹。等他想起要找妈咪才发现她突然不见了,壮壮好一阵哭闹,最后哭累了,居然迷迷糊糊倒在姥姥怀里睡着了。从此,壮壮每天都把妈咪盯得死死的,只要她一准备出门,壮壮一双小手便铁钩似地揪着妈咪的衣服,死活不肯松手。

  赶走恐惧:

  在宝贝分离焦虑开始形成之前就开始训练他学习适应和妈咪之间短暂的分离,每次妈咪离开时都要教他和妈咪道别。每次外出的时候,要明确地告诉宝贝,妈咪要去哪,并以宝贝能够理解的方式告诉他什么时候回来,比如到下一次吃饭的时候。不管他懂不懂,都要坚持这样做。和宝贝玩分离的游戏,在跟宝贝告别时给他一个喜爱的玩具,给他一些他感兴趣的许诺等等,让这些带给他一些愉快的情绪体验,可以有效地减少甚至消除与妈咪分离给他带来的恐惧感。

  恐惧事件之四:怕陌生人

  “一个不认识我的人非要抱我亲我,他一定是想把我从妈咪手里抢走吧?”

  恐惧事件:

  当当在家活泼调皮,常常惹得一家子笑个不停。这个在家活跃非凡的小家伙,出了门可就蔫了。奶奶想抱抱他,他赶紧把头藏妈咪怀里,双手紧紧地拽着妈咪的衣服,生怕被抢了走。叔叔想摸摸他的小脑袋,他哇一声就哭了。家里来个客人,他一定拽着妈咪不松手,碰到长得强悍点的叔叔,他还吓得不停地哭闹,不把人哭走绝不善罢甘休。

  赶走恐惧:

  怕生是大多数宝贝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一般到2岁左右,这种现象会得到缓解直至最后消失。对待怕生的宝贝,千万要尊重他的选择。他不想让陌生人抱,就不要勉强他。父母可以将宝贝抱在怀里,在他离陌生人有一定距离的情况下和陌生人聊聊天,让他慢慢适应那些陌生的面孔,一点点地接受陌生人。平时可以多带宝贝外出玩耍,每次出去都主动跟邻居朋友打个招呼,让他有更多机会接触陌生人,帮助他逐渐消除对陌生人的恐惧心理。

  恐惧事件之五:怕动物

  “小狗快走开,别靠近我,你会咬我,会吃掉我的……”

  恐惧背后:

  对动物的恐惧是因人而异的。有的宝宝可能因为成长经历中有过被动物玩具或真实动物伤害的经历,所以会特别害怕某一种动物或几种动物。而有的宝宝则是因为被父母平日的恐吓“宝宝不乖乖吃饭就会被隔壁的猫咪叼走”等产生对动物的恐惧。这时的宝宝正处于智力迅速发育阶段,思维很活跃,想象力也很丰富。在他们看来,可爱而友善的小动物随时可能变成吃人的怪兽,他们在面对动物时会有种威胁感。

  赶走恐惧:

  首先父母在教育中不要有任何威胁恐吓宝宝的话,避免让宝宝遐想出动物的凶残。其次,可以给宝宝买一些小动物的绒毛玩具,比如小狗、小猫等,让宝宝先接触玩具,然后再接触活生生的小动物。等宝宝胆子大些后,可以和宝宝一起尝试给小动物喂食,观察小动物玩耍、睡觉等习性,在宝宝感觉足够安全的情况下让他试着去抚摸(不要强迫,如果宝宝不愿意不必勉强)。还可以买一些关于动物的碟片和宝宝一起欣赏,说不定从此会激发宝宝对小动物的热爱和兴趣哦。

  恐惧事件之六:怕黑

  “别丢下我一个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了,黑暗里有什么?会不会有凶猛的野兽,可怕的怪物?”

  恐惧背后: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宝宝怕黑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三岁前的宝宝普遍存在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泛灵心理,即会把所有的事物都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这种心理现象的负面表现就是宝宝会对黑暗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惧怕。他们很难区分现实与虚构,于是往往把画册、影视、故事里经常在黑暗中出现的鬼怪、猛兽、机器人的情节或形象与现实生活混淆。再加上有的父母采用了一些不正确的教育手段,如“宝宝不听话,晚上就让鬼怪捉去”等威吓的语言吓唬宝宝,甚至把宝宝关在黑房间里作为惩罚的手段,结果导致宝宝对黑暗产生恐惧。

  赶走恐惧:

  如果宝宝怕黑的程度很深,父母就在晚上陪伴在宝宝身边,直到他睡着,并在宝宝的房间里亮一盏小灯。等宝宝稍微胆大一点了,父母可以帮助宝宝克服害怕的心理。比如晚上领着宝宝在黑暗的房间里做找东西游戏,这样可以让宝宝在游戏中忘记黑暗带给他的恐惧,让他在黑暗中逐渐壮胆。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恐惧事件之一:怕较大的噪音

  “这么响的声音,一定是很可怕的东西发出来的……”

  恐惧背后:

  婴儿在早期会比较害怕听到噪音。如果听到打雷声、鞭炮声、警笛声等,婴儿会被惊醒甚至哭泣。这是因为1-6 个月的婴儿对声音是比较敏感的,较大的噪音会使婴儿产生恐惧。

  赶走恐惧:

  婴儿因为噪音刺激而哭泣时,父母应马上抱起他(她),给予足够的安抚,而且要避免连续让婴儿接受令他们恐惧的噪音继续强化。当宝宝长大一些后,为了消除宝宝对较大噪音的恐惧,可以一一给宝宝解释各种 较大强度的声音,如雷声、汽车警报声等等,并用温柔的话语安抚宝宝,鼓励他,并不时让宝宝接触这些声音,消除因为陌生感而引发的恐惧。

  恐惧事件之二:怕打针

  “那冰凉的、尖尖的东西会咬我,咬得好疼啊! ”

  恐惧背后:

  对宝宝而言,打针算是一件最实实在在的痛苦事。那小小的针头戳进皮肤的一刹那,几乎所有的宝宝都会放声大哭。从此他只要一看到针管、针头,甚至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和护士,都会感到无比恐惧。其实这种恐惧的根源一方面来源于肉体的疼痛,一方面来源于对冰冷的针管和陌生事物的恐惧。

  赶走恐惧:

  宝宝害怕疼痛害怕打针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父母可以适当减少宝宝的这种恐惧。比如可以买一套医生的玩具送给宝宝,玩具里有听诊器、体温计、针头、针管,然后告诉宝宝,当他心爱的玩具娃娃生病时,他可以自己动手给娃娃量体温,听心跳,打针。让宝宝在游戏中接受和熟悉这些医疗器械,减少因陌生而加剧疼痛的恐惧感。

  恐惧事件之三:怕和妈妈分离

  “妈咪走了,她是不是不要我了?她是不是再也不回来了?”

  恐惧事件:

  妈咪第一次外出上班的时候,壮壮正跟姥姥玩得高兴呢,所以妈咪悄悄地出门,他居然一点都没有哭闹。等他想起要找妈咪才发现她突然不见了,壮壮好一阵哭闹,最后哭累了,居然迷迷糊糊倒在姥姥怀里睡着了。从此,壮壮每天都把妈咪盯得死死的,只要她一准备出门,壮壮一双小手便铁钩似地揪着妈咪的衣服,死活不肯松手。

  赶走恐惧:

  在宝贝分离焦虑开始形成之前就开始训练他学习适应和妈咪之间短暂的分离,每次妈咪离开时都要教他和妈咪道别。每次外出的时候,要明确地告诉宝贝,妈咪要去哪,并以宝贝能够理解的方式告诉他什么时候回来,比如到下一次吃饭的时候。不管他懂不懂,都要坚持这样做。和宝贝玩分离的游戏,在跟宝贝告别时给他一个喜爱的玩具,给他一些他感兴趣的许诺等等,让这些带给他一些愉快的情绪体验,可以有效地减少甚至消除与妈咪分离给他带来的恐惧感。

  恐惧事件之四:怕陌生人

  “一个不认识我的人非要抱我亲我,他一定是想把我从妈咪手里抢走吧?”

  恐惧事件:

  当当在家活泼调皮,常常惹得一家子笑个不停。这个在家活跃非凡的小家伙,出了门可就蔫了。奶奶想抱抱他,他赶紧把头藏妈咪怀里,双手紧紧地拽着妈咪的衣服,生怕被抢了走。叔叔想摸摸他的小脑袋,他哇一声就哭了。家里来个客人,他一定拽着妈咪不松手,碰到长得强悍点的叔叔,他还吓得不停地哭闹,不把人哭走绝不善罢甘休。

  赶走恐惧:

  怕生是大多数宝贝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一般到2岁左右,这种现象会得到缓解直至最后消失。对待怕生的宝贝,千万要尊重他的选择。他不想让陌生人抱,就不要勉强他。父母可以将宝贝抱在怀里,在他离陌生人有一定距离的情况下和陌生人聊聊天,让他慢慢适应那些陌生的面孔,一点点地接受陌生人。平时可以多带宝贝外出玩耍,每次出去都主动跟邻居朋友打个招呼,让他有更多机会接触陌生人,帮助他逐渐消除对陌生人的恐惧心理。

  恐惧事件之五:怕动物

  “小狗快走开,别靠近我,你会咬我,会吃掉我的……”

  恐惧背后:

  对动物的恐惧是因人而异的。有的宝宝可能因为成长经历中有过被动物玩具或真实动物伤害的经历,所以会特别害怕某一种动物或几种动物。而有的宝宝则是因为被父母平日的恐吓“宝宝不乖乖吃饭就会被隔壁的猫咪叼走”等产生对动物的恐惧。这时的宝宝正处于智力迅速发育阶段,思维很活跃,想象力也很丰富。在他们看来,可爱而友善的小动物随时可能变成吃人的怪兽,他们在面对动物时会有种威胁感。

  赶走恐惧:

  首先父母在教育中不要有任何威胁恐吓宝宝的话,避免让宝宝遐想出动物的凶残。其次,可以给宝宝买一些小动物的绒毛玩具,比如小狗、小猫等,让宝宝先接触玩具,然后再接触活生生的小动物。等宝宝胆子大些后,可以和宝宝一起尝试给小动物喂食,观察小动物玩耍、睡觉等习性,在宝宝感觉足够安全的情况下让他试着去抚摸(不要强迫,如果宝宝不愿意不必勉强)。还可以买一些关于动物的碟片和宝宝一起欣赏,说不定从此会激发宝宝对小动物的热爱和兴趣哦。

  恐惧事件之六:怕黑

  “别丢下我一个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了,黑暗里有什么?会不会有凶猛的野兽,可怕的怪物?”

  恐惧背后: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宝宝怕黑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三岁前的宝宝普遍存在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泛灵心理,即会把所有的事物都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这种心理现象的负面表现就是宝宝会对黑暗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惧怕。他们很难区分现实与虚构,于是往往把画册、影视、故事里经常在黑暗中出现的鬼怪、猛兽、机器人的情节或形象与现实生活混淆。再加上有的父母采用了一些不正确的教育手段,如“宝宝不听话,晚上就让鬼怪捉去”等威吓的语言吓唬宝宝,甚至把宝宝关在黑房间里作为惩罚的手段,结果导致宝宝对黑暗产生恐惧。

  赶走恐惧:

  如果宝宝怕黑的程度很深,父母就在晚上陪伴在宝宝身边,直到他睡着,并在宝宝的房间里亮一盏小灯。等宝宝稍微胆大一点了,父母可以帮助宝宝克服害怕的心理。比如晚上领着宝宝在黑暗的房间里做找东西游戏,这样可以让宝宝在游戏中忘记黑暗带给他的恐惧,让他在黑暗中逐渐壮胆。

怎么帮胆小宝宝练胆量

解决这个问题更成功的方法是使孩子不要那么敏感。例如:父母假如知道孩子被米老鼠吓坏了,就需要在游玩之前,跟孩子玩一个捉老鼠的游戏,给孩子翻阅有米老鼠的画册或杂志,并对孩子说:“找一下米老鼠。你找到了。

让宝宝克服怕黑心理的方法

你的宝贝怕黑吗?为什么会怕黑?是因为与生俱来的恐惧,还是缺少必要的生存锻炼?或许,孩子特别需要爸爸妈妈的鼓励,需要你们和他一起适应黑暗的世界,与黑暗和平共处。

关注孩子们的恐惧心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fm/)

一份调查资料表明:正常儿童中,90%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40%左右2~4岁儿童至少有一种害怕;43%的6~12岁儿童则有7种以上的害怕。怕,已经成了现代孩子的一种心理疾患。

  

给宝宝洗澡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做的准备工作可多呢,否则可是手忙脚乱不得要领!一到酷暑,大人总是恨不得一天到晚泡在水里,然而宝宝可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无所顾忌的洗澡?爸爸妈妈知道什么情况下宝宝不宜洗澡么?不了解吧?那么,下面就让小编带着大家去了解宝宝不宜洗澡的五种情况吧!

  1、打预防针后暂时不要洗澡。宝宝打过预防针后,皮肤上会暂时留有肉眼难见的针孔,这时洗澡容易使针孔受到污染。

  2、遇有频繁呕吐、腹泻时暂时不要洗澡。洗澡时难免搬动宝宝,这样会使呕吐加剧,不注意时还会造成呕吐物误吸。

  3、发热或热退48小时以内不建议洗澡。给发热的宝宝洗澡很容易使宝宝出现寒战,甚至有的还会发生惊厥;不恰当的洗澡有时会使皮肤毛孔关闭导致体温更高,有时又会使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致使宝宝身体的主要脏器供血不足。另外,发热后宝宝的抵抗力极差,马上洗澡很容易遭受风寒引起再次发热,故主张热退48小时后才给宝宝洗澡。

  4、当宝宝发生皮肤损害时不宜洗澡。宝宝有皮肤损害,诸如脓疱疮、疖肿、烫伤、外伤等,这时不宜洗澡。因为皮肤损害的局部会有创面,洗澡会使创面扩散或受污染。

  5、喂奶后不应马上洗澡。喂奶后马上洗澡,会使较多的血液流向被热水刺激后扩张的表皮血管,而腹腔血液供应相对减少,这样会影响宝宝的消化功能。其次由于喂奶后宝宝的胃呈扩张状态,马上洗澡也容易引起呕吐。所以洗澡通常应在喂奶后1~2小时进行为宜。

  6、低体重儿要慎重洗澡。低体重儿通常指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的宝宝。这类宝宝大多为早产儿,由于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皮下脂肪薄,体温调节功能差,很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变化出现体温波动。所以对这类特殊的宝宝要慎重决定是否给以洗澡。

  决定是否给宝宝洗澡除了宝宝本身的因素外,还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给宝宝洗澡时的环境温度以26~28℃为宜,水温在40~42℃。其实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可以洗的哈!有时间和宝宝一起来个亲子浴也不错的哦,嘿嘿,增加感情哈!

来源:https://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5205.html

延伸阅读
宝宝指甲的小秘密,你tuLaoShi.com知道吗 宝宝们的健康几乎是每个家长都万分关注的事情,平时宝宝打个喷嚏或是便便颜色稍有变化,妈妈都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看看宝宝是不是生病了。事实上很多疾病都是有预兆的,哪怕是小小的指甲,都会是宝宝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下指甲的变化带来的宝宝健康预警!  【长倒刺:营养...
标签: 育儿知识
其实宝宝的特长跟爱好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培养起来的,家长可以根据宝宝平时的表现性格来慢慢引导宝宝培养自己的天赋特长,那么具体的家长应该怎样引导才合适呢? 喜欢安静的宝宝:适合学围棋 识别的方法:一般喜欢安静的孩子,其实逻辑思维能力都很强,最强的就是喜欢比较,在比较中能发现事态的不一样,比如一个拼图游戏就能让安静的...
标签: 育儿知识
宝宝烦躁不安的原因是什么?几个月大的宝宝,夜里啼哭,让不少年轻妈妈措手不及,宝宝夜间啼哭不止,影响宝宝,与妈妈休息,对宝宝的健康很不利,宝宝夜里为什么会哭闹呢?也许有以下几种原因。 宝宝烦躁不安的原因一、饮食不当:睡前饱食、夜间频繁喂奶、新近添加辅食不适应、消化不良等。 宝宝烦躁不安的原因二、生理原因:出牙期、断奶期...
你知道吗?偏食会助长白发的生长 发色通常是由发根的黑色素细胞制造出黑色素,若黑色素细胞无法使头发正常上色就会形成白发。而黑色素细胞的运作不止喝老化有关系,和营养也有很大的关系,偏食导致营养不良,也会影响黑色素细胞的运作。 而某些食品的过量摄取会造成白头发增加,日常饮食中要多加注意。 1、泡面、速食产品 ...
标签: 营养价值
车前草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之一,为什么叫做车前草呢?这和它的生长地方有点关系,应为他都生长在马路两边。车前草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还有各种微量元素。那么你知道车前草有什么功效吗? 功效 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主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暑湿泻痢;衄血;尿血;肝热目赤;咽喉肿痛;痈肿疮毒。 ...

经验教程

69

收藏

90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