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父母养育孩子应避免的心理

2015-10-13 21:06 29 1 收藏

与其浪费钱把宝宝送去早教机构学习,不如父母们自家在家手把手教,图老师小编下面给大家讲解讲解新父母养育孩子应避免的心理。

【 tulaoshi.com - 分娩 】

  养育孩子不应有的五种心理。
  1。把孩子当作私产
  有句俗话叫“养儿防老”,这是我们古老的生育观。就像春天种下一亩庄稼,到秋天等着享用粮食,用现在的比喻就是买一份“养老保险”。
  问题是人有独立意志和丰富的感情系统,作为别人的保险单而存在谁都不会感觉舒服。
  2。把孩子当作材料
  很多父母有“成才焦虑症”,一心想把孩子“塑造”、“打造”、“锤炼”成自己认可的样子。其实并不一定是为孩子着想,而是把孩子当成了任意揉制的材料,来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甚至把孩子当成未来荣耀、名利的来源。
  这些孩子大多面临“过度塑造”问题,压力大,不开心,对未来没有信心和乐观期待。而且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他们习惯于被安排的生活,能动性缺失。一旦外界的压力消失,往往无所作为。
  3。把孩子当作宠物
  高兴的时候抱在怀里亲亲,不高兴的时候踹到一边。闲的时候和他逗逗乐,忙的时候顾不上理睬。
  4。把孩子当出气筒
  孩子成了大人意志的附属品,无条件接受家长的言行。如果孩子有异议,可能招来严厉的责骂或惩罚。但凡这种情况,大抵因为父母有心理问题—他们没解决好自己的人生境况,只能从约束和训责孩子的过程中寻找权威感。
  5。没感觉。
  有的人可能会说:没想那么多。怀上了,就生呗。生下来,就养着呗。
  以上的种种心理都是要不得的。摆脱了功利目的的生养,应该是纯粹出于自我愉悦的一件事。婚姻源自男女感情的愉悦,生育应该是幸福婚姻的自然延伸。也就是说:养育孩子不是为名不是为利,只是一种自愿选择的新体验。再辛苦再劳累也要甘之如饴。想要孩子的夫妻应调整心态,尊重生命,对孩子负责的,爱护自己的下一代。

无条件地爱和接受孩子,但对孩子没有要求,不加控制,或者即便提了要求,也不坚持让孩子做到,大有尽量让孩子自我管理的味道。

要培养孩子有爱心、懂得照顾别人、善于与人交往,什么方法最有效?

是讲道理、培养习惯,还是为孩子做出榜样?

为什么同样的方法有的人用有效,有的人用却无效?

其实,一种教育方法是否有效,关键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在什么样的亲子关系中运用。

将近半个世纪前,心理学家就发现:父母的养育风格,直接决定了亲子交往的质量,是影响教育效果的神奇“开关”,对于孩子的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影响深远。

父母的养育风格,可以分为4种类型:

◎权威型

父母的特点:

关心孩子,倾听孩子,对孩子的需要能作出敏感的反应,给孩子贴心的帮助,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对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是一个人适应社会所必需的,而不是从父母自身的好或者情绪出发的,因此也是理性的、一贯的。

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要对他提出这些要求,同时鼓励孩子与自己交流。

家庭的气氛:

父母和孩子很亲密,情感和思想的交流都很充分。

孩子觉得父母可亲可敬,信赖父母,对父母的教育持开放和接受的态度,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

孩子的发展:

孩子易于形成友善、真诚、合作、自立的品质,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社会适应良好,能愉快而自信地学习。

◎专制型

父母的特点:

对孩子控制得很严,并且要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的各种要求,一旦孩子违反,会严厉地惩罚孩子。

与权威型父母相比,他们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更多从自己的好出发,很少跟孩子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使孩子几乎无法独立选择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不关心孩子,孩子感受不到他们的温暖和支持。

孩子的发展:

在这类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容易形成行为上的两面性,而且焦虑、退缩、不满、对人缺乏信任,同时也缺乏自信,心情不开朗,容易产生报复心理和攻击行为。

◎纵容型

父母的特点:

无条件地爱和接受孩子,但对孩子没有要求,不加控制,或者即便提了要求,也不坚持让孩子做到,大有尽量让孩子自我管理的味道。

孩子的发展:

由于缺乏指引,孩子常常不知道一件事情自己该不该做、做得对不对。

这些孩子看上去是家里的“小皇帝”,但是内心常常焦虑不安,而且心理发展不成熟,自控能力很差,缺乏进取心和探索精神。

◎忽略型

父母的特点:

更多地沉浸在自己的需要中,既不关心孩子,也不对孩子提要求。

对孩子漠然、拒绝,亲子之间缺乏交往和沟通。

孩子的发展:

产生很多行为问题,身心都得不到健康发展。

◎小贴士

判断父母的养育风格可以依据两个标准:一是父母是否关爱孩子,二是父母对孩子是否提出要求。

既关爱孩子,又对孩子有要求的父母,是权威型(或称民主型)父母;

对孩子缺乏关爱,但严格要求的是专制型父母;

关爱孩子,但对孩子没有要求的是纵容型父母;

对孩子既无关爱,也无要求的是忽略型父母。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养育双胞胎女儿的细节有哪些?

  1、双胞生下之初,比预期的难区别。有些人会在孪生儿腕上、结上写下“孪生一号”、“孪生二号”的布条来区别,这是浪费时间的。最好是用不同色的床罩和穿不同色的衣服,妈妈一看便知道小床上睡眠的是哪一个。

  2、用母乳喂养孪生儿,难处大。对妈妈来说,同时用母乳喂养,会不知所措。但是,假若能采取适当的姿势,也可成功同时给孪生儿授乳,或者可采取一次喂一个的方法。当然,用奶粉喂养,方便得多。

  3、照顾双胞胎既困难又疲倦,疲倦使得你在最初不能立即喜爱上他们。一些研究也显示,初次生双胞胎的母亲比初次生单胞胎的母亲,较易发生轻微的产后抑郁症。争取家人、朋友的帮助,或雇请保姆,通常有助消除产后抑郁症。

  4、孪生儿通常都是互相依恋的。他们时常互相吮吸拇指,当其中之一受到伤害,另一个会哭叫。孪生儿又比单胞儿说话迟,原因之一是,母亲对他们说话的时间少。与其模仿成人的语言形式,他们不如互相学习语言。他们的共同努力,创造了他们之间的“秘密语言”。然而,它保持的时间不会长久,如果两个有外在的刺激,他们会放弃而学习普通的语言。

  5、从出生起,社会常将孪生儿视为整体,期望他们的行为一样,喜恶一样,被“混淆”会使孪生儿成长后产生不满的回忆。同卵的双胞,问题更大,年幼的孪生儿照镜,他们也会对自己的外貌混淆。

  6、给双胞胎起发音明显不同的名字,穿不同的衣服,作不同的发型,可避免或减轻这类问题。要尽量将他们当不同的个人对待。如果孪生儿分别定期到外婆家住一住,会很有用。

  7、孪生儿虽习惯分享,但是,他们也会发生激烈的竞争。从出生起,他们须分享母爱,到了两岁,不少的孪生儿会以非常规的方法获得注意。跟他们分别共处多一些时间,可减少他们的竞争。

  8、多数孪生儿的质素都是一样的,如果其中一个有优势,很可能是身体或智力的不同。但是,大多数时候,是周围的人对待他们不同而造成的。

  9、孪生儿和非孪生的哥哥或姐姐的关系是紧张的,互相竞争剧烈。不过,也不用太担心,待他们长大,单胞的哥哥或妹妹会和他们合群。孪生儿的弟弟或妹妹,则不会和他们有紧张的关系,然而,孪生儿极少有弟弟或妹妹。

  10、养育孪生儿,头一年是最困难的。不过,有些父母认为,头二十年都是困难的。

  11、双胞胎在长大时,特别是到达青春期,便会碰到新的问题。除了要学会不依赖父母外,孪生儿还要学会彼此独立。由于独立,会使他们感到不安全。

  12、孪生儿的成长速度也会不同。当一个成长较快时,便会发生问题。尽管成长慢的以后会赶上,但是,青春期是敏感期,他们会作比较。如果一个被异性吸引,另一个便会感到痛苦。

离婚是社会常见现象,大家司空见惯,现在社会没有传统婚姻观念的舒服,我们拥有了情感自由的权利,随着物质社会人们精神世界的丰富。婚姻自由带来的离婚率增高不得不说是有意无意的一个现实结果,离婚对婚姻双方或许是解脱,但对孩子却是罪过,今天我们看看到底离婚会给孩子心理造成哪些伤害!

父母离婚对孩子心理的影响 避免三大影响导致心理阴影

父母离婚对孩子心理的影响1、他们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被遗弃感、怨恨感等消极情绪。

这些消极情绪必将作用于他们与同伴的交往活动,最终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同伴关系,造成他们与人交往相处能力的下降,结伴难度的增大。在我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多起因家庭父母离异,子女在情绪、情感上发生大的变化的事例。他们在父母离异的过程中以及离异后,表现出:胆小怕事、孤僻、易怒、走极端、不相信人等,这些行为和性格表现直接影响到他们与周围的同学、师长、朋友的交往。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fm/)

父母离婚对孩子心理的影响2、他们容易缺失生活和学习上的自信心。

大多数离异家庭的子女有不同程度的行为障碍。由于家庭的破裂,导致家庭教育的残缺不全,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子女往往缺乏较好的生活教养和学习上的指导,同时由于破裂家庭给他们心灵蒙上一层阴影,致使他们丧失生活和学习上的信心,在行为上具有较多的逆常表现,如易怒;与父亲或母亲产生强烈的对抗情绪;由于感受不到家庭温暖而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行为的影响,行为的反社会倾向与对立情绪比较严重等。正因为如此,原是优等生的学生相当比例由于家庭的父母的离异,使他们在生活态度和学习状态上,出现明显的下滑,甚至结识不良的社会分子,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父母离婚对孩子心理的影响3、他们容易出现较严重的性格缺陷,个性形成和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fm/)

在个性塑造上,父母亲是子女的首任教师,而离异家庭带给子女的却是残缺不全的个性影响与教育,这样必将造成子女后天性格形成中的缺陷。有的离异父母各自抱着补偿子女或者视子女是今后生活的包袱等心理来处理与子女的关系,致使子女在性格形成中,出现多种性格缺陷。

离异或者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理上往往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时间一长在人际交往方面会有排斥的心理,他们渴望被接受,但是他们又害怕去接触外界。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除了学校关怀,家庭成员应该主动用情感交流去弥补孩子内心的创伤,帮助他走出心理阴影,让他的个性更加的健康!



延伸阅读:

早教必备小知识

1、早教需要适龄化

早教最忌讳的就是急于求成,每个月龄的宝宝都有不同的早教计划,这需要家长和早教中心都能够注意到,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早教班时,一定要选择那些把孩子年龄阶段细分,跨度不大的早教机构,比如悦宝园早教中心,他们的教育课程设计很完善科学,年龄阶段划分很科学,每个课程的递进关系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

2、早教目的不是培养天才宝宝

这是很多年轻家长的误区,诚然早教有着开发智商的作用,但是这只是一个旁支,早教过程就像是一颗大树,我们要做的是给宝宝提供丰富有益的教育营养,帮助他们打好根基,这样才能让孩子的成长之路走得更好,更稳。若是一些教育机构打出“培养神童宝宝”的口号,它本身就已经违背了幼儿的成长规律,其教学品质如何更是值得商榷了。

3、早教不是书面教育

寓教于乐是正确的早教理念,悦宝园早教中心也是秉承着这个教育理念,不剥夺孩子玩耍的乐趣,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早教应当以“情”为先,以养为主,重在品质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像是语言能力,乐观的情绪等而不是单纯知识的累积,如果早教都是书面教育,那就违背了早教的初衷。重视游戏与体验的结合,可能更容易达到学习的目的。

4、早教中心的教育不能替代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永远是孩子主要教育体系,因为孩子跟父母有着天性的吸引和依赖情绪,父母的行为处事对于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且孩子个性的养成与父母有着紧密的联系,现代父母工作压力大我们能够理解,但是再忙碌也不能忽视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多给孩子一点关注和信任,家长期许的目光正是他们进步的动力。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来源:https://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3870.html

延伸阅读
tuLaoShi.com 父母必知 养育孩子的十大禁忌   养育孩子是一项学问,有太多的知识需要父母去学习去发现,父母除了要学习如何更好的养育孩子外,还要注意避免养育孩子的禁忌,避免错误的养育方法。下面我们来看看养育孩子的禁忌都有哪些。 一忌暴食 孩子暴饮暴食容易引发消化不良以及 腹痛 、 腹...
标签: 分娩
首先,你跟儿子在一起应该很愉快。他们对待这件事情非常认真。但是在当前,书籍、杂志、新闻报道、研究报告、网站,以及博客,会给你提供海量的信息和意见,所以,自然所赋予你和你的宝宝的,并使你们得以在一起交流、学习、互爱,并成长的纽带很容易被遗失。 如果你在养育过程中过于严厉,你的孩子会感受到。孩子能体...
冬季保护宝宝皮肤的预防对策 冬季宝宝的皮肤很娇嫩,甚至会不时的发生一些症状,那么应该如何护理宝宝的皮肤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嘴唇干裂 嘴唇干裂是由于秋天干燥,嘴唇水分蒸发增多,又得不到及时补充。特别是小宝宝身体抵抗力较低,体内多种维生素缺乏时,嘴唇皮肤的细胞很容易凋亡,形成细碎...
标签: 分娩
很长时间以来,对孩子的智商、潜能、倾向等各种科学和不科学的测试层出不穷。许多父母对这些测试似乎深信不疑,趋之若鹜。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商家的大力宣传外,父母的心态很值得探讨。除了望子成龙心切,也可能是父母对孩子发展认识误区的表征。 误区1:潜能越大,成就也越大 其实人们取得的成就和潜能大小...
标签: 分娩
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情况。特别是调皮的孩子,在一些公共场所或者别人家可到碰到,就会看见许多家长往往会找管理员或者他人的不是,或者责怪他人没有长眼睛看着自己的孩子。事实上,这些孩子玩耍的注意事项,家长都应该在向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指出。而不是将责任推卸给他人。殊不知,潜移默化之中,您的孩子也许已经学习到。...

经验教程

583

收藏

92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