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积极关注儿童的心理偏差

2015-10-13 20:48 24 1 收藏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早教要从婴幼儿时期就要重视。接下来图老师小编给大家讲解下父母应积极关注儿童的心理偏差,懵懂的父母们赶紧看过来!

【 tulaoshi.com - 分娩 】

  我从小充满了忧虑。有一天,我正在帮助妈妈摘樱桃,不知怎么的,忽然就哭了起来。妈妈问我哭什么,我哽咽着告诉她:“我怕被活埋了。”我总是忧虑,暴风雨来了,我怕被雷电击死;家境不佳时,我怕会饿死;到学校去,我怕被大孩子割掉耳朵…,孩子身体健康是父母日夜关心的事,孩子的心理健康却往往被父母忽略。通常他们说“我的孩子多健康啊”,自然是指身体健康而不是心理健康。然而,孩子的心理更容易出现偏差。父母如不及时发现和纠正,孩子的心理偏差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的心理偏差有以下一些类型和表现:

  恐惧。遇事遇人恐惧,畏缩不前,父母劝导无效。

  说谎。说谎成为一种习惯,即便真相大白,也要坚持说谎。

  郁。无缘无故忧郁,总担心发生不测之事。

  暴怒。遇有不顺心的小事也大发雷霆、恣意妄为。

  嫉妒。对人对事一味不满,心理阴暗,处事小气。

  心烦意乱。无所适从,晕头转向,乱发脾气。

  情绪波动强烈。做事不顾后果,采取极端方式来处理事情。

  懒散。没精打采,有气无力。

  破坏欲。有意捣乱,有意破坏东西,缺乏自控能力。

  违拗症。大人让做的事情偏偏不做,无论什么事,开口就说“不”。

  孩子的心理偏差也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恐惧、愤怒使孩子的胃液分泌量和胃酸上升,抑郁、烦躁则可使胃液分泌量和胃酸下降,这反映在孩子的胃口上则表现为厌食、挑食。情绪波动强烈的孩子容易得心脏病,说谎的孩子容易患脑部的疾病,嫉妒的孩子容易内分泌失调。心理偏差还可能发展为变态的心理行为,甚至成为精神病诱因。有些走上离家出走和自杀的道路。

  既然孩子心理偏差不能小觑,父母就应担当起保护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责任。

  大多数孩子心理偏差的产生与父母有关。

  一个女孩老爱撒谎,专家询问这个女孩:“你为什么撒谎?”女孩吐露实情:“我怕挨打。”原来,只要女孩子做错事就要挨父母的打,女孩不得不撒谎以避免挨打——是孩子的父母在逼孩子撒谎。

  有个孩子学习成绩本来就不错,父母却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得了98分就算你不及格”。孩子生怕自己有所失误,便终日抑郁、恐惧。父母期望值过高,孩子望而生畏。还有孩子被父母逼着练琴、学画,孩子神经高度紧张,不能自由玩耍,苦不堪言,最后不得不爆发出破坏欲,把气发泄在钢琴、画笔上。有些孩子的破坏欲则是从父母那里继承的。父母一吵架便摔东西,弄得惊天动地,孩子很快把这些举止学过来,甚至体会到破坏才是快乐。

  孩子的心理偏差总有与之相应的环境,比如压抑的环境、焦虑的环境、恐惧的环境、懒散的环境、唠叨的环境。孩子无法把握自己同环境的距离,不知该怎样反抗环境,就会产生心理偏差。

  孩子交际能力低下也会带来心理偏差,不善于和人相处的孩子很容易有嫉妒、胆怯、猜疑心理。

  家庭中的重大事件也会影响孩子心理,比如父母离异、亲人死亡、父母的工作变动、继父(母)进入家庭等。

  当发现孩子存在心理偏差时,父母应该尽力帮肋孩子摆脱困扰,提高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避免会给孩子带来伤害的行为,创造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环境:热情、乐观、上进、友爱。父母可以这样做:

  了解孩子存在心理偏差的原因,尽可能改变环境。

  消除孩子的某种心理偏差,寻找多种解决方案。

  要给孩子提供发泄情绪的机会,这对孩子很有好处。


读者徐先生来电:我儿子今年4岁半,半年前他犯了个小错,我让他自己打自己,自我惩罚一下,当时我也是无意识,就想让他知道自己不对。结果之后,碰到一点点事情,他就马上打自己。和小朋友玩的时候也会这样,稍微犯了点小错就自我惩罚。今天,他和一个小女孩骑自行车,不小心碰倒了小女孩,小女孩哭了,我们让他道个歉,结果他又开始打自己的脸。我看了烦都烦死了。请快报帮帮忙,能不能找个儿童心理专家给我们指点一下,孩子再这样我们该怎么办?

  可能是第一巴掌打坏了

  徐先生的儿子周岁4岁半,上幼儿园中班。半年前上小班时,爱上了少儿频道,每天放学回家看2小时左右。

  有天放学回家,徐先生和孩子妈做饭,儿子在客厅看少儿频道;饭吃好,接着还是少儿频道。妈妈叫儿子换成新闻频道,儿子不想换,把遥控器往地上一摔。徐先生火了,批评儿子后罚他站在墙边,随口说了一句:“知道错了,你就自己打自己一下!”

  这一打坏了。过了一段时间,有天早上儿子不想上学,被徐先生批评后感觉犯了错误,抬手打了自己一巴掌。徐先生被吓到了,赶紧制止,告诉他不能这样打自己,爸爸妈妈看了会伤心的。

  那以后,只要徐先生批评严厉点、语气重点,儿子就会打自己,制止很多遍都不听。徐先生变得担心起来。

  还不算心理问题只是行为偏差

  省儿保儿童心理科主任李荣医生说,这位小朋友的问题不一定就是心理问题。学龄前儿童,在心理结构不断成熟的过程中,会有一些行为表现偏离正常,这种暂时的心理偏差是比较普遍的。李医生说家长很在意纠正孩子暂时性错误,其实是反应过度了。

  杭州市第七医院儿童心理研究室主任朱晓华医生说,四岁多的小朋友正处于模仿年龄段,没有正确判断力,容易听从别人。家长开始的行为误导了他,使他养成习惯性动作。小朋友如果再打自己,家长不要大声训斥,可以把他的手轻轻拿下,慢慢淡化他的意识。

  “这是行为习惯,不能说就是心理问题。”省立同德医院的徐方忠博士说。小朋友知错后,引起了焦虑反应,所以会自我惩罚。这时候,父子应当好好沟通,父亲帮孩子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

  幼儿园孩子的心理问题多是“分离焦虑”

  杭州市第七医院周一到周六都有儿童门诊,每天都有二三十个孩子就诊。省立同德医院的徐方忠博士,每周六的门诊专看儿童,一个月也有三四十个孩子就诊。

  前来就诊的小学生最多,其中中年级比例最大,还有一些三四岁、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

  小学生主要有注意力障碍、多动障碍等行为问题,幼儿园的孩子多是情绪问题,不愿离开亲人、不愿意上学、焦虑等。

  杭州市第七医院的朱晓华医生提供的几个典型案例

  案例一:3岁女孩,入托半年,平时爷爷奶奶带,周末妈妈才来接。小姑娘离开妈妈就哭闹,上课、睡觉和吃饭都不能安静下来,老师怎么安抚都没用。哭累了,小姑娘停下来,注意力也难以转移到别处,别的小朋友在玩游戏,她也从不加入。

  解析:这是典型的分离性焦虑。

  妈妈平时上班,母女之间交往少,孩子自然依恋妈妈,妈妈一离开,孩子就焦虑,表现为哭闹。这是亲子接触太少,要赶紧弥补。而且妈妈有轻微焦虑症,孩子也因此受到影响。

  妈妈要和孩子多做“亲子接触”,多抱抱孩子,亲亲孩子,赞赏孩子。有条件的话,妈妈最好经常带孩子一起睡觉,这样,孩子会慢慢克服焦虑。

  案例二:7岁男孩,一年级,上课时老发呆,眼睛盯着黑板,脑袋不知道在想什么。说话不经大脑思考,随口而出。小手东摸西摸,拉拉男生衣角,揪揪女生辫子。下课很冲动,冲撞同学,抢别人玩具。

  解析:了解后得知,男孩幼儿园时已有这些症状,属于注意障碍和多动障碍。

  因为时间持续很长,必须介入药物治疗。据医生了解,男孩父母的教养方式不良,有时过分溺爱,有时过分粗暴,这些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影响会慢慢显现。

  家长要用适合孩子的语言,给孩子讲正确的行为方式,和孩子多做亲子交流。最后是游戏治疗,在对应的游戏培训中,锻炼孩子相关行为能力等。

  案例三:三年级女孩,每次走到校门口就紧张、心慌,全身发抖,开始哭闹。不能进校门,家长送不进去,老师也接不进去,但这些症状一回家就没了。女孩内向、敏感,喜欢胡思乱想:明天出去玩,东西收拾好没有?妈妈还没回来,是不是出事了?

  解析:这是焦虑障碍。就像有些孩子一到考场就浑身出汗、肚子疼。

  父母要对孩子理解宽容,告诉孩子爸妈知道她不是故意的,同时鼓励她去学校。同时用脱敏疗法,比如今天在校门口待一会儿,和老师隔着栏杆说说话,明天就跨进大门,和老师拉拉手,逐步克服障碍。必要时,配合一点药物治疗。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fm/)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fm/)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心理健康会影响身体健康,性格也是影响疾病的重要因素,下面为大家详细解析一下。

孩子0~3岁时,在自由与自主的过程中发展着他自己独特的性格,通过他的意志、意识、行为、情感在表达与表现着。在这个过程中,受到遗传因素、生活环境以及父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影响,一些性格的偏差也会在孩子的身上出现。父母如果无视孩子这些性格偏差,在将来的发展过程中这些偏差可能会成为孩子性格的主要特征;如果父母有意识地去矫正这些偏差,那么孩子的成长会更健康、更顺利。

其实不仅是孩子,达人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专家指出性格偏差会与心血管病有关,因而生活中要注意纠正自己的性格,培养自己的良好性格。

性格偏差与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及生命的疾病。在以往脑出血发病率的统计中,性格内向的中老年人往往被临床医生忽视。

有关医学研究人员指出,内向型的中老年人,其脑出血发病率偏高与他们的职业性质分不开。在统计的内向型患者中,大多数是机关干部,由于这部分人的大脑皮层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人际关系复杂,生活缺乏规律,夜间工作较多,饮食不规律及嗜好饮酒等,特别是工作环境不宁,家庭邻里不和睦,子女教育失败等多方面因素,都是促成脑出血发生的重要原因。

内向性格的中老年人要防止脑出血的发病危险,积极的心理治疗非常重要。首先要学会经常、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调解,学会用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排除干扰(外因),战胜自我(内因)。除心理治疗外,最关键还要改变性格中不足之处,如忧郁、苦恼、孤僻以及自卑、小心眼等。

总之,对于内向性格的中老年人,既要进行生理上的治疗,如高血压、冠心病或高血脂症等,又要注意心理上的治疗,标本兼治。宋朝诗人苏轼的词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应为当今社会中老年人所借鉴。

根据今年3月至8月不完全统计,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完成心理体检的286个人中,心理亚健康人数为48人,其中6人经初步需到心理专科接受干预和治疗。从测评结果看,处于心理亚健康人数的男女比例为1:2。其中,30-40岁的女性处于心理亚健康的人数最多,为14人;其次是40-50岁的男性,有8人。

另外,随着职工体检的普及,每年的体检中可以筛查出身体疾病方面异常,而职工心理健康却往往未能得到注意,只有当问题变得严重,影响日常工作时才会引起单位的重视。特别长期处于高压行业的人群,比如公务员、媒体人、金融行业从业者等。曾经在某公安局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参加测评的48人中,有12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或焦虑。

其中一个案例表现为,80后的小张近半年感觉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总觉得身边的同事和家人好像不太能理解他说话的意思,偶尔自己也很恼火,时不时感觉忧愁,还会失眠。经心理体检初步筛查后,转到心理科进一步诊断,进行了有效干预。

心理亚健康是指在环境影响下由遗传和先天条件所决定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喜好、情感、智力、承受力等等)造成的健康问题,是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现代社会,人们逐渐意识到预防及早期发现疾病的重要性,其中一种手段便是通过健康体检筛查疾病。然而,传统体检项目中没有针对心理健康的评估,未能关注影响个体健康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心理体检不仅是一种健康行为,更是未来健康体检保健的发展方向。

为满足体检单位及客户需求,广东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今年3月起开展心理体检,提供不同的量表来初步测量体检者的近期心理状态,内容分为心理健康类、人格测验类、职业测评类、婚姻家庭类等。

因此,为了全面保障您的健康,请关注心理体检。

相关专题推荐:

2013世界精神卫生日:关注心理亚健康问题



延伸阅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四)

10.你唱红脸我唱白脸

有些父母总是在教育宝宝上不能达成一致,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有分歧。总是出现妈妈惩罚孩子,爸爸替他说情;或者爸爸对孩子发火,妈妈为孩子辩护。有的父母因为教育宝宝的问题,还会互相指责,长此以往,孩子对父母不尊重,并且孩子产生投机心理,谁护着他就找谁。

正确做法:作为夫妻双方,在教育宝宝上要一致,私下多沟通,不要当着宝宝的面争吵。当一个人教育宝宝时,即使说的不对,另一方也不要当着宝宝的面指责。

11.父母的冲突不会影响婴儿

大多数爸爸妈妈都知道,夫妻当着学龄期孩子的面吵架是一件令孩子紧张的事。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知道,当着初生婴儿或尚不会说话的婴儿争吵,也会影响到婴幼儿的思想或情绪。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当家庭中父母冲突升级时,8个月至2岁间的孩子都会变得非常着急,并懂得要努力去阻止父母间的冲突。2岁以上的孩子,在目睹父母之间或陌生人之间的吵架场面后,会很快地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模仿大人气势汹汹地说话和争斗,行为举止变得非常粗野。由此可见,父母应尽量避免在任何年龄的孩子面前争吵。

正确做法:当在宝宝面前时,父母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如果觉得克制不住,索性走出家门,当情绪平静了再回来。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大吵大闹。

12.物质奖励

奖励孩子本质上并不是坏事,但是,你必须明智地去选择何时何地用何种奖励。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期望获得物质奖励,那么没有得到物质奖励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灰心丧气,他们甚至会认为没有物质奖励的事情不值得去做。物质刺激的确能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孩子有高度的积极性,可是产生的效力却是短暂的。家长只考虑物质刺激给幼儿带来的短期效应,而未考虑给幼儿造成的危害。从长远来看,这种手段注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幼儿受到多次物质刺激后,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物质刺激,甚至做一点普通的事也是如此。因此,家长应当慎用物质刺激,而多用精神鼓励的方法,给幼儿以精神上的激励。

正确做法:当宝宝能按时起床,自己穿衣服时,父母要及时表扬,夸他:“你真棒!”或是亲一亲他。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fm/)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fm/)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来源:https://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2947.html

延伸阅读
标签: 性格 早教
当心儿童精神营养不良         很多家庭是祖孙三代住在一起,受各自观点及知识水平的影响,父母之间、祖父母与父母之间教育孩子的方式如果出现矛盾,如一方溺爱、一方严格;一方反对,一方支持,就会造成孩子无所适从,弄不清什么是正确的了。如孩子毁坏了玩具,母亲严厉训斥孩子,而奶奶则在一旁叮护着孩...
标签: 宝宝
儿童循环系统的主要生理特征   我们知道,血管是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循环系统则由血液、心脏和血管构成。其功能是供给人体各组织器官所必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并把各器官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输送到有关脏器排出体外。   儿童的循环系统的生理特征,其一是血液量与体重的比例大于成年人,如在新生儿约占...
如何引导孩子的竞争意识 时下的中国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竞争的压力从成年人的社会际遇层层渗透,从研究生到中小学、幼儿园,哪一个年龄都不轻松。拥有良好的竞争心态,是当代人必修的功课,那么,如何引导孩子竞争呢?我的理解如下: 1 父母作为引导者心态的调整 著名画家陈丹青说:“中国人总是一代代自己失败了,然后就去逼孩子,孩...
标签: 心理健康
我们常常会听到人们这样说,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总是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那么幸福其实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似乎决定的正确性常常依赖于我们对于未来的准确预测。而不幸的是,心理学家们发现我们在对未来的状态进行预测的时候通常会产生5中主要的偏差形式。 当然也有好消息,研究表明这些偏差也是可以进行防御的。理解并牢记这些偏差会有助于...
标签: 心理健康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高中时期拼命想考一所好大学,考上大学以后也不能清闲一会儿,要继续考证或者培养自己的职业技能以备战社会的需要。这样,有很多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大,在还没有出现心理疾病的时候是不是应该采取一定的心理防卫手段呢?积极的心理防卫手段有很多,在此选择介绍几种: 1.有机变换 (1)回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