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自我肯定的简单方法

2015-10-13 20:57 40 1 收藏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早教要从婴幼儿时期就要重视。接下来图老师小编给大家讲解下让孩子学会自我肯定的简单方法,懵懂的父母们赶紧看过来!

【 tulaoshi.com - 分娩 】

  孩子都需要从心理上不断的自我肯定来获取前进所必不可少的原动力。而对自卑的孩子来说,要摆脱自卑的阴影,并树立自尊和自信,自我肯定无疑更为重要。以下是专家提出的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肯定的几个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办法:

  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对待已有自卑心理的孩子,父母应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假如孩子画了一匹马,那么你最好不要过多地挑剔这里不好、那里不像,而应对孩子的每一成功之处予以发现并做出由衷的赞赏:“看,那马尾巴画得真好呀,好像是在风中飘舞一样!”或者“你为马涂的颜色真漂亮!我敢说这可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马儿!”

  需要强调的是,你应该让孩子觉得:你对孩子的赞赏完全是诚恳的,而不是应付的,客套的,更不应该是虚伪的,做作的。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你须在思想方法上做出调整,在表述上讲究艺术。

  其实,让自卑孩子学会自我肯定的首要目标即是:帮助孩子从自己的行为中获得满足和动力。我们应该让孩子懂得:做该做的事,并且把它做好。

  变更表扬的主语

  让孩子多作自我肯定的一个最简单方便的方法是变更你对孩子做出的所有的表扬的主语:只要把“我”改成“你”,把“我们”(父母)对你(孩子)的表扬改造成你(孩子)对自己的表扬。这种简单的变化能够更充分有力地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因而实际上起着一种增加对孩子赞赏的效果。如:“你今天用积木盖起了这么高的大楼,我真为你感到自豪!”可改为:“你今天用积木盖起了这么高的大楼,你一定为自己感到了自豪!”

  鼓励孩子确立主心骨

  父母可以对自卑的孩子多作表扬,但其他人(包括小伙伴们)却不一定能完全做到这一点。他们或许会“实话实说”,或许会故意挑剔,甚至讽刺挖苦。此外,孩子不可能永远地依赖别人的评语,而迟早要依靠自己内心的动力前进。有些孩子完全依赖成年人的赞许,连怎样认可自己都不知道了。这样的孩子如果长大了成了个球员,那就可能在比赛时每打出一个球就会回头看看教练的脸色——自然他就难以成为一个成熟的球员。不妨指出他的正确之处,然后提醒他不必过分看重别人的评论。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fm/)

  你的孩子由于做了一件错事而遭到了批评,一下子感到丧失了前进的方向。此时你应该告诉他,对待批评的最好办法便是承认并改正,当孩子主动承认了错误时,你完全可以告诉他:“你这样做很不容易,因为这可需要很大的勇气,你可以对自己说你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就是成功,也是对自己的最好的肯定。

  努力强化孩子的自我肯定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fm/)

  对自卑情绪严重的孩子来说,他心中的自我肯定往往是脆弱的,飘摇不定的,因而极需要得到外界经常不断的强化。强化孩子的自我肯定方法很多。如:可让孩子为自己记一本“功劳簿”,让孩子每周花几分钟时间写出(或画出)自己的“功劳”,并告诉孩子,所谓“功劳”,并不一定非得是了不起的成就,任何小小进步,以及为这种进步所做出的任何小小努力,都有资格记载入册;也可为孩子准备一些小小的奖品(如画片、玩具、小人书等)——每当孩子做出了一点成绩,或一件令他自己感到自豪的事,他就有可能获奖;你还可以教孩子学会以“自言自语”的方法不断对自己作出赞扬——当孩子遇到困难正踌躇畏缩时,你不妨鼓励他自己对自己鼓劲:“来吧,小朋友,你可是一个不怕失败的好孩子,再作一次努力吧!”

  自我肯定也不宜过度滥用

  鼓励特别自卑的孩子多作自我肯定,并不意味着应该让他“滥用”自我肯定。不要鼓励孩子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使用自我肯定。自我肯定也应有个度,即要分时间、场合,更要有一定的原则、标准和尺度。再好的良药也不能下得过猛——孩子的自我肯定用过了头,那就可能变成了一个自负甚至惟我独尊的小霸王。

专家建议:把高校共青团工作纳入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干预体系中,体验式活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心态

  9月30日~10月11日,南京高校3名大学生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今年10月发布的数据表明,我国15~34岁的人群中,自杀是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占18.9%。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网络调查,对7080名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89.3%的大学生有过极度心理体验,比如极度失望、极度愤怒、极度孤独等,但仅有8%的大学生寻求过帮助。同时,55.1%的大学生认为高校应该加强生命教育。

  自杀是危机事件,目睹自杀现场的人同样会受到心灵创伤。受伤的心灵怎样修复?危机发生时,谁能伸出挽救的手?近日,记者走访了北大、清华、北师大、人大、中国农业大学等5所重点高校,试图揭开自杀危机背后,生命教育的神秘面纱。
下一页:悲伤辅导:把悲伤留在过去


悲伤辅导:把悲伤留在过去
  “听到有人自杀和在现场看到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某高校一名大四学生曾经亲眼看到一个女生坠楼,“很长一段时间心情都非常压抑。”
  2007年5月14日凌晨,北京某高校一名女生从34号学生宿舍楼7层坠下身亡。有住在该楼的女生回忆,那天晚上根本不敢一个人回宿舍,现场周围的自行车过了好多天都没人骑走。
  危机事件发生后第二天,该校心理协会召集20多名现场目击者进行“悲伤辅导”。同学们敞开心扉,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一个人的时候,经常会回想起人从高空坠落的惨象:粉身碎骨,遍地鲜血”。“有很多怪异的想法,特别容易想起恐怖片中的情节,幻想出鬼魂游荡的样子”。
  “互相交流,反而能消除恐惧心理。”心理协会的负责同学说,“悲伤辅导”首先是主持人引导大家讨论,再告知大家真实情况。
  谈开以后,他们又做了心理游戏叫“洞口余生”:同学们围坐一圈,在靠门的位置留下一个空位作为“洞口”。游戏模拟的情景是在一个即将倒塌的山洞里,有一群登山队员。逃生的洞口每次只能出去一个人,每个人都想早出去,越到后面越危险。大家依次陈述自己出去的理由,然后一起表决第一个出洞的人,剩下的人再讨论决定下一个出洞的人。
  经过对自杀事件原因分析、感情分享和游戏体验,同学们的情绪得到了舒缓,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选择自杀肯定是有难以承受的痛苦”、“自杀的代价是生命的结束和亲人的痛苦”、“自己对生命有权利做出选择,但是不能只想自己,要考虑生命中每一个人的利益”。
  “与自杀者越熟悉,危机之后的心理创伤越难以平复,对于不同的人群,要采用不同的辅导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胡邓说。
  2007年5月16日,北京某高校一名博士生坠楼身亡。事件发生后,该校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迅速赶到现场。当天下午,心理咨询室对其同班20余名同学进行了“悲伤辅导”。
  “团体辅导一个小时之后,我们进行分类。普通同学继续团体辅导;七八个和死者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到另外一间咨询室进行小组辅导;和她同宿舍的同学则做个案辅导。”该负责人介绍,个案辅导持续了两个月,每个星期安排一次咨询。
  北京协和医院博士生王昊天说,团体辅导主要是让大家获得团体支持的力量,在共同讨论中发现有道理的和有帮助的东西。小组辅导的针对性要强一些。个案辅导通常是“一对一”的,由心理咨询师直接提供心理疏导。
  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刘丹认为,危机事件发生后,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悲伤辅导”,处理事件的老师、辅导员也要接受心理辅导,只有老师心理健康了,才能帮助学生走出阴霾。
  事实上,学生自杀之后,辅导员要一次次上报材料给学院、学校,每上报一次都要重新面对一次死亡的事实,每一次都是对心理承受力的考验,有辅导员因此而离职。
  “一旦有危机事件,辅导员压力特别大,会对自己产生很大的怀疑。”清华大学的一名本科生辅导员说,班里曾经有个学生因为抑郁症离校出走,出事之后,他也去了心理咨询中心,“虽然咨询师说的我都懂,但是有个人说说,提提建议,可以缓解很多压力。”
下一页:危机干预:事关生死的心理救助


危机干预:事关生死的心理救助
  “请问你觉得从6楼跳下去会死吗?”2007年12月的一天晚上,北京某高校学生心理互助热线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里的声音异常冷静、镇定。
  “当时非常紧张,我尽量保持声音不颤抖。”当时接线的博士生参加“接线”一年多了,根据他的经验,打电话来如果情绪比较激动的话危机还不是很严重,这样镇静的来电者却是最危险的。
  不到一分钟,电话挂断。情况紧急,通知完心理咨询中心所有在北京的老师后,这名博士生调动了一些接线员,两人一组骑着自行车分头寻找电话的位置。
  唯一的有效信息就是来电的号码,这是个公用电话,只能用人力搜索的方法,“一边用手机拨打来电号码,一边听周围有没有电话响。”后来他们锁定了电话所在的宿舍楼,联系了相关院系的辅导员,最终找到了那个打电话的学生。
  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副主任宋京晶告诉记者,心理危机干预的最佳时间,原则上是在事件发生的24小时内,最迟不超过72小时。
  据了解,目前北京各高校普遍建立了“班级——院系——学校”三级危机干预预警机制。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都会有大规模的心理普查,心理咨询中心根据评估结果约谈学生,做初步的危机心理甄别,对有严重心理障碍或者精神疾病的学生进行转介。
  大部分高校的心理普查是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通过探查学生的苦恼、焦虑、矛盾等症状,了解学生对自己身心健康状态的评价和咨询要求。
  “‘常常失眠’、‘想轻生’、‘对任何事都没兴趣’,这是问题人群的几个特征。”人大商学院某班级心理委员胡晶晶说,“心理普查发现了症状表现明显的学生后,心理咨询中心会组织约谈,确认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后,还会建议做进一步的心理咨询,同时反馈到各院系,我们心理委员平时会特别关注他们。”
  “2007年人大共发生33起心理危机事件,2万多人的学校,危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是很低的,这得益于平时的预防和干预体系。平均计算,人大每周有0.92次危机干预。”胡邓说。
  据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刘海骅介绍,2007年,北大各院系常规排查危机上报131人次,危机临时汇报25人次。
  宋京晶告诉记者,农大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按严重程度分成了红、橙、黄、蓝、绿5个级别。对于红色预警,需紧急启动心理危机干预,对当事学生实行24小时有效监护,确保学生生命安全。对自杀未遂和存在明显伤害他人企图的学生,由学院派专人陪同马上送到专业精神卫生机构进行专业救治。而对橙色和黄色预警,同样需立即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对当事学生实行有效监护,确保学生生命安全。蓝、绿2级危机事件,只需报学生工作部,及时对当事学生的心理危机开展预防工作。
下一页:危机识别: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危机识别: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你为什么要死?”“想好怎么死了吗?”“你死了爸爸妈妈怎么办?”某高校心理热线接线员说,在接到暗示自杀的电话时,接线员通常会问这三个问题,识别危机的等级,为干预争取时间和提供重要信息。如果来电者3个问题都回答得井井有条,危机就很严重了。
  “只要能及时发现自杀行为的前期征兆,并进行有效干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院长胡卫平说,80%的自杀者在自杀前都会有一些征兆,如突然与亲人、朋友告别,找出自己很早以前的错事,向同学道歉,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等,行为上有安排后事的迹象。
  农大某学院学生会心理部部长高英男告诉记者,他平时会特别注意同学的情绪、举动变化,比如某个同学几天不出门、不上课、突然易怒易哭等,他就会主动和他谈心,再向他周围的同学了解情况。每个月他都向学院老师上报心理危机排查情况,学院再上报给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约谈之后,再把结果反馈回来。
  “学校规定辅导员每个学期至少和每个学生谈两次话,总时长不少于两个小时。”据清华大学某学生辅导员介绍,他们上岗之前会有包括学生心理教育方面的培训,讲授危机识别和干预的方法。
  他还给班里的每个学生都建立了成长档案,对贫困学生和成绩稍差的学生特别关注,“真正有问题的学生防御心很强,不会主动谈起自己的心理感受,只能靠辅导员或者周围同学的细心观察。”
  “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是最火爆的,根本选不上!”今年北京市某高校网上选课系统开通的第一天,统计学院学生鲍金辉上午打开网页,没想到“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就显示名额已满。他很好奇去旁听,教室里200个座位竟然全坐满了,他和二十几个慕名而来的同学站着听完了两堂课。
  宋京晶说,高校第一课堂的主动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所谓“心理奴隶”,实际上是在形容一些人被某种死板认知或理念束缚后困顿不安的生存方式。他们背负着各式各样的精神负担,然后将自己陷入条条框框中举步维艰又茫然无措。

  生活中,总有些人会在不知不觉中沦为“心理奴隶”。所谓“心理奴隶”,实际上是在形容一些人被某种死板认知或理念束缚后困顿不安的生存方式。他们背负着各式各样的精神负担,然后将自己陷入条条框框中举步维艰又茫然无措。

  出身农村的凤凰女小雅一直很自卑,从上大学到如今进入职场五六年,她不明白为什么周围的人都那么乐观,就连做错了事也能“阿Q”一下,而自己总是想着“我肯定不行”这5个字:比如:公司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资金链出现问题。为了扭转局面,领导决定群策群力面向全公司征集有效方案,同事们都认为这是保住职位的好机会,一个个跃跃欲试,只有小雅无动于衷,她觉得这个报告就算写完了领导也一定不在意;新方案我肯定不适应;我干得再卖命也没人会表扬……

  心理分析

  像小雅这样的心理奴隶通常会认为自己缺乏机遇、缺乏赏识,以至于会“注定的”一事无成。本身定位过于消极,会使当事人由于缺乏对于“成功”的期待而倍加恐惧失败,从而在自怨自怜中无法竭尽全力,甚至拒绝努力。

  小雅一直很自卑的根源在于消极的自我评价。

  生活中,有不少人像小雅一样对自己的评价都是消极的,特别是在命运转折的关键时刻,这样的消极评价表现得更为突出。他们觉得自己有很多缺点,缺乏知识和能力;觉得自己不健全,不中用,无价值;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脑子里盘旋的总是“我不行”、“这件事我肯定要办砸了”、“我肯定不如别人”等等消极想法。这些消极的自我评价像一面魔镜,能把一丁点的错误或缺憾放大为巨大的人格失败的象征,使人陷于自卑而不能自拔。

  更为可怕的是,消极的自我评价一旦成为一种稳定的思维方式,就具有无意识性与自动性,它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你对它习以为常,它常常成为“自动的思想”,不费吹灰之力就自动灌注你的整个身心。因此,你会感到你的自卑与生俱来,难以克服。消极的自我评价在自己看来常常是现实的、合情合理的,要你发现引起你自暴自弃的不合理的思维模式非常困难。你坚信自己是一位真正的懦弱者或无价值者,别人对你提出任何相反意见,你都感到别人似乎在欺骗你。你会列举很多事例以表明你真的不如别人。

  其实,消极的自我评价总是错误的。心理学家将常见的认知错误列举如下:过分夸大与缩小的超概括化错误、夸大其词的“双目镜”错误、遂下短语式的“贴标签”、任意化推论、全或无的极端化思维。比如,你会因为一次小小的失败而整个否定自己:“上次的问题还未完全解决好,这次出问题肯定完了!”你犯的是以偏概全、以一当十的“超概括化”的错误。你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实际上是犯了过分地夸大缺点、过分地缩小优点的“双目镜”错误。你会给自己贴上莫名其妙的标签:“我是个笨人”。你会进行任意化的推论:“我一直是个失败者,因为我在单位从未评为先进或受到过奖励。”你会犯非此即彼、非白即黑的“极端化”错误:“这次公司走不出困境我就死定了!”

  当小雅在进行消极的自我评价时,你必定犯了以上认知错误中的一种或几种!

  心理处方

  小雅要挣脱这种消极枷锁的方法是培养出积极的思考方式。具体打消消极预期的方法就是将一件事拆分成具有若干步骤的“小事”,并且将这个过程落实成文字。比如小雅你面临一个“提交各人企划”的任务,则可以在纸上写出如下步骤:“收集信息-明确思路-确定基本框架-下班后找到空闲时间-撰写-修改-递交-等待反馈”。然后在任务的具体进行中,完成一步就在纸上划掉一步。这种“大变小”的处理方式会使你很容易把握未来方向。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心理辅导案例:大学生自杀?是什么原因让正处于青春年华的大学生走上了自杀这条不归路呢?情感的纠葛、生命中不能承受的压力之重、内心的脆弱、经济的贫困……种种的原因最终无情的吞噬掉了一个个年轻的生命。

  不过,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大学生自杀原因并不是这些经常提及的因素,而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已经忽略的因素。那好,就让我们从自杀的传染性说起,来展开今天的话题。

  在有关自杀的研究中,自杀的传染性是一个受重视的现象。不少研究都介绍过因影视、广播等媒体详尽报道一些自杀事件,而使社会上自杀或企图自杀者增加的事实。日本曾出现一位走红女演星跳楼自杀事件,此后的几个月中,连续不断出现采用类似方式而自杀的事件,其中女学生居多;筑波大学发生过一男性教师从理工大楼7层跳楼自杀,一年中在同一地方先后以同样的方式自杀3人。

  研究表明,自杀的模仿性现象及潜意识引导确实存在。对1973年~1979年美国电视报道自杀事件的研究报告指出,电视报道自杀事件确能导致青少年自杀率上升,越多媒体报道,内容越详尽,则引致自杀率上升幅度也越大。青少年女性自杀率上升约13%,男性上升5%。

  学者们认为最容易引发模仿性自杀的新闻报道有以下特征:详细报道自杀方法;对自杀而引致的身体伤残很少提及;忽略了自杀者生前长期有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将引发自杀的原因简单化;自杀者知名度高,社会影响大;使人误认为自杀会带来好处等。

  为减低自杀的传染现象,学者们强调大众传播媒介注意在报道自杀事件时应该持谨慎态度,应尽量指出自杀者实际有很多其他可以选择的途径,自杀不是唯一出路,以便尽量减少那些有自杀意念的人认为自杀是一种正确处理困难的方法,自杀是一种可以理解的选择。

  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自杀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个大学生自杀的成功,经过媒体的报道后,会才产生相当严重的连锁反应。很多已经有自杀的想法,或者正徘徊在是否自杀关口的学生可能会因为媒体报道其他人自杀成功的案例而强化自己自杀的想法。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本来已经准备自杀,但是还没有想好具体的自杀方式,通过媒体报道,知晓他人通过某种方式自杀成功后,便加速了自己自杀的进程。

  自杀作为一个新闻事件,媒体对其进行报道并没有错,但报道的时候,应该把握一个尺度,防止其他大学生因为自己的报道而从此走上不归路,同时,也让自己不致成为大学生自杀的幕后推手……

  最后,我们也衷心的希望当代的大学生珍爱自己宝贵的生命、增强自己抵抗压力的能力,不要让自己的生命再留下遗憾!



延伸阅读:

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二)

4、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5、鼓励他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鍊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纾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6、笑口常开

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来源:https://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3389.html

延伸阅读
标签: 分娩
家长的作用极其关键:家长自己的行为方式直接给孩子提供效仿的模式;家长的育儿风格对孩子自我规范的影响持续一生;家长的管束策略影响孩子能否及早树立自我约束的意识和愉快地学会自我规范的有效方法。 (1)家长的榜样 家长自身的行为方式对孩子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原则、注重自我约束,并体现在...
怎样教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方法一: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 要想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有了明确的意识,孩子才会自觉遵循,把自己的需要和自我管理结合起来,像对待吃饭睡觉那样,对待成长过程中的自我管理。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二战中和二战后,都是世界的风云人物,他的愿望...
标签: 瑜伽 养生 健康
每一位Office Lady都希望自己是办公室里备受瞩目的焦点,可长期与电脑面对面的结果是:脖子不适、肩背发紧、腰部酸痛、头昏脑胀……再新颖的衣着、再精致的妆容也不能弥补脊椎的小小故障给你带来的伤害。于是,当那些像捣蛋鬼一样的 症状 不断骚扰你时,你只能强颜欢笑。想知道解决的办法么?按照以下方法,坚持不懈地锻炼吧! 半莲花...
怎么样让孩子学会分享 一、榜样的力量 一直有这么一句话“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父母等家人无疑是他们的模仿对象。父母之间的分享行为,会让孩子直接去模仿,比如妈妈与爸爸分享一块蛋糕,爸爸说“谢谢哈”,孩子就有可能去模仿妈妈的行为,把自己的食物伸给爸爸或者与爸爸一起玩玩具,此时对于孩子的表扬也...
标签: 分娩
孩子都喜欢做游戏,往往还喜欢重复玩,这样孩子学起来又容易,记得又牢,远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很多。 牢记家人电话防走失 在孩子刚学会说话时,就要告诉他家庭地址、爸爸妈妈的姓名、自己的名字。再大一点,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电话和单位。一般说来,3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完全记住上述内容。教孩子辨别警察叔叔...

经验教程

672

收藏

23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