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不同时期分离焦虑如何处理?

2015-10-13 20:34 30 1 收藏

早教如今非常受青睐,是的,孩子的早期教育要从小抓起,这不可忽视。接下来图老师小编向各父母分享些早教小知识,详解儿童不同时期分离焦虑如何处理?。

【 tulaoshi.com - 分娩 】

宝宝出现分离焦虑怎么办?并不是只有入园前才会出现分离焦虑哦,在孩子的不同时期,甚至是婴儿期都会容易出现分离焦虑。那么,家长遇到宝宝分离焦虑,要怎样处理呢?不如先来看看小编出的主意吧。

儿童分离焦虑怎么办

婴儿期(5~12个月)。5个月大的宝宝会缠着妈妈要奶喝、求陪伴,一离开妈妈便哭闹不停,因为这时的宝宝认为妈妈离开久了等于完全消失,所以在此阶段,妈妈要尽量按时上下班,最好不要长时间离开孩子,如连续出差、晚上经常应酬等。其次,及时回应孩子,让宝宝知道妈妈一直在,没有消失。比如在浴室洗澡,可将宝宝放在门口,他会来来回回地看你是否消失,直到他确认妈妈一直都在。最后,多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沟通,比如玩耍时对孩子微笑、哺乳时眼睛看着他等。

幼儿期(1~3岁)。这个阶段的孩子依恋父母,会因害怕独处而拒绝睡觉,甚至做恶梦。出现在看不见父母的时候不能把学习和玩耍进行下去,害怕陌生人、不喜欢跟同龄孩子玩等现象。首先,在有事不得不离开时跟孩子说明白“妈妈出去一下,马上就回来”,并且很坚定地边走边说。其次,对孩子害怕的某些人、事、物或情境进行教育,渐进式引导,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进而敢去接近或做尝试。

幼儿园时期(3岁以上)。孩子的一般反应为:反抗阶段,嚎陶大哭,又踢又闹;失望阶段,继续哭泣,吵闹减少,不理他人,表情迟钝;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照料,开始正常活动,但看见母亲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在此阶段,家长首先要相信和肯定孩子的能力,努力做到“成熟分离”。其次,有意识地和孩子玩捉迷藏游戏,让孩子体会大人消失的感觉,训练其独立能力。再次,分离最好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入园前半年就要有计划地逐渐拉长离开时间,让孩子可以慢慢适应,实现自然过渡。

那么,分离焦虑对孩子有哪些危害呢?

儿童分离焦虑的危害

分离焦虑症对儿童的身心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及早发现并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对其将来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如果比较严重的话,会降低孩子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在早期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对他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新入园的幼儿中,焦虑程度严重的幼儿数量在增加。

家长要科学应对孩子的分离焦虑,这样才不会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哦。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fm/)

  要送宝宝去幼儿园啦,但是走到幼儿园门口,宝宝开始哭闹,不愿和家长分离,这可怎么办呢?今天小编就来教你如何缓解儿童入园分离焦虑。

  一、儿童入园分离焦虑的原因

  1、对陌生环境的不安感和害怕。人格发展是和人与坏境相互作用,解决遇到的冲突或危机的能力相一致的。而人格发展的第一阶段是:信任与不信任。人需要发展对周围环境的可预测感,这样就能够产生信任,不惧怕,这是发展自我认同需要完成的第一步。在亲人离开后,幼儿开始哭闹时,若他的照看者能很亲切地对待他,使他受到良好的照顾,感受到安全,他就会对照看者产生信任感,从而减少害怕与怀疑。

  2、对环境的不良评估。人的情绪与个体对客观事物的评估是联系的,其中强调的是来自外界环境的影响须经过人的评价与评估才会产生情绪。而情绪是由评估引起的。

  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对这一环境若做出了不良的评估,则幼儿便会对此陌生环境感到不安全和害怕,这是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动因。那么这种动因是否会表现出来,则要看母亲是否离去。

  3、倒退。在处境困难的时候,儿童时常会倒退,显现出一些早年所具有的行为,这就是倒退。据上所说,幼儿入园时已达到并超过了,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应当知道妈妈走了,还会回来,并且很多妈妈子啊离开时会明确地说“妈妈下班来接你”,但为什么幼儿在母亲离开的瞬间就哭了呢?我们认为一种很好的解释就是幼儿在陌生的环境中产生了倒退,担心妈妈走了也许就不会回来了,再也看不见了,自己要呆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与这些陌生的人相处。

  那么,要如何做才能有效缓解孩子入园分离焦虑呢?

  二、缓解儿童入园分离焦虑的方法

  1、提前熟悉环境。在宝宝入园前,爸爸妈妈可以先带宝宝到幼儿园玩,提前让宝宝熟悉环境。先不要提上幼儿园的事,让宝宝尽情地玩,同时引导宝宝观察幼儿园的小朋友如何快乐地生活。

  2、讲故事。宝宝们都很爱听故事,因此爸爸妈妈可以把幼儿园编成故事讲给宝宝听,让宝宝感觉到幼儿园是一个有好多小伙伴在一起快乐成长的地方。

  3、与同龄小朋友玩。在家里,宝宝得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呵护,这种关系是不平等的,宝宝较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多提供宝宝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机会,既可以请其他小朋友来家里玩,也要经常带宝宝去其他小朋友家里玩。让小朋友们自己在一起玩,即使发生像抢玩具这样的争执,也尽量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家长可以进行引导,让宝宝学会与人分享,并逐渐体会和同龄小伙伴在一起玩的乐趣。

  4、提前学会规则。进了幼儿园,宝宝就要开始过集体生活,对于一些顽皮的宝宝来说,提前熟悉幼儿园的规则也是很重要的。爸爸妈妈可以先和老师沟通,了解幼儿园的一些规则,然后对宝宝进行引导,告诉宝宝什么是可以做,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通过以上四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有效缓解入园分离焦虑哦。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fm/)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孩子的分离焦虑是很正常的,需要别的“爱”去取代。如果他们因此而哭,也千万不能责骂或甚至取笑;责骂或取笑,往往会伤害他的自尊心,或甚至打击他的信心。

  任何一个baby都曾经历“分离焦虑”的过程。  

  和妈妈温暖的怀抱、熟悉的体味和轻柔的话语分开,任谁也难以忍受,更何况是对这世界完全陌生的小娃娃呢?  

  皮皮一岁十个月前,皮爸、皮妈若外出,皮皮已显现紧扒不放的情形,他多么希望整天绕在爸妈身旁玩耍。  

  “爸爸,byebye!妈妈,byebye!”当我或皮爷抱着皮皮靠在二楼窗台,向楼下的皮爸、皮妈摇手,一开始皮皮把这个举动当做游戏,所以开心地晃着小手,等到皮爸、皮妈转身离去时,皮皮就哇哇大哭了。  

  这时,为了安抚他的情绪,皮嬷、皮爷就会使出浑身解数,一下子抱着他看鱼缸的鱼儿游来游去,一下子抱他打开房门或拉开衣橱,然后逗趣地说:“哇!没有,没有看到!”但一岁十个月后,以上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就不管用了。

  两段EQ带动过程

  由于皮妈在小学任教,担任高年级导师,往往清晨就得出门,待皮皮睡醒,见不到妈妈踪影时,他常三步并两步,蹬蹬地跑向门口,然后对着木板门,伸开双臂说:“妈妈,抱抱!”这时,用哄骗、用吓阻都不宜。  

  好吧!这是学习“面对”的好时机,让阿嬷陪你处理分离焦虑的情绪吧!  

  我通常是采取两段EQ带动过程:  

  一、接受宝宝的情绪。哭啦、闹啦、害怕啦,这些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所以,不阻止他掉泪,也不制止他出声。  

  二、重建宝宝的安全感。有时抱着他,以同理心的言词响应他的需求。如:“好想找妈妈哦!”或“皮皮爱妈妈哦!”接着告诉他:“还有阿公、阿嬷陪你玩!”让他感受到身旁仍有可信靠的大人围绕着。  

  像这样处理了约三五分钟,皮皮就可以安心地喝牛奶或跑到录音机旁听儿歌了。

  皮妈生了皮弟,除了需要做产后调养,多多休息,还需要半夜哺乳皮弟,所以让皮皮轮流和我或和皮爷睡觉。有一段时间,睡前常听到皮皮站在爸妈房门口,面对着紧闭的门板,小心翼翼地问:“妈妈,可以进来吗?可以吗?”  

  后来当我们把他抱开,他立刻放声大哭。为了让皮弟有恬静的睡眠,变成有时皮妈和他在另一房间的床上聊天讲故事,有时就更早带入另外的卧室谈天说地,让他忘了找妈妈。

  可是,妙得很,隔天一早,皮皮睁开眼睛立刻又跑到爸妈房门,对着门板问:“妈妈,可以进来吗?可以吗?”有时连半夜睡梦中,我也听过他喃喃呓语:“妈妈,可以吗?”  

  在坐月子到尾声时,皮妈已调养得差不多,爸妈的房门又可以为皮皮随时打开了,这种害怕分离、渴望亲密的呼唤就减少了。

  有妈妈味道的棉被和录音机

  “我要妈妈的棉被!”皮皮不论晚上睡觉或午睡,他最珍贵和亲近的棉被是一条彩色被单。  

  所谓“妈妈的棉被”,应该是指“有妈妈味道的棉被”,对我而言,并没有闻出什么名堂,可是对一个稚龄的宝宝,那可是“人生美味”,因为其中糅杂了妈妈的各种气味,对宝宝有安定情绪、建立联系的妙用。  

  因此,每当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妈妈的棉被”就成了皮皮最好的朋友,皮皮往往抓紧着它睡得满身大汗,这时,只能轻轻松开他的手心,才能把棉被慢慢移开。  

  尽管皮皮不知道“妈妈的棉被”不在手中,然而,还不能挪到嗅觉的范围之外,因为那充满安全、亲近、熟悉的气味,仍不知不觉传递着一份安全感,让一个宝宝适时享受了甜美的午睡时光。

  皮皮约两岁半,经历暑假期间和妈妈亲密粘腻的日夜相处后,他很不能适应开学后,妈妈一早就去学校,直到下课才回来。  

  对他而言,早上睡醒找不到妈妈是生命里的一个冲突,任凭大人如何解释和劝告,都不能补足他因“找不到”所产生的害怕。后来有一天,皮妈把小型录音机摆在她和皮皮之间,一边对话一边录音。“皮皮早上起床看不到妈妈,妈妈去哪里呢?”“学校。”“上次妈妈带你去学校,你有没有看到许多大哥哥、大姐姐?对,妈妈就是他们的老师,以后你长更大一点,要不要去学校上课?”  

  就在这样共同经验的回想和“妈妈究竟去哪里?做什么?”的清楚表明后,每当皮皮问起妈妈的去向,录音机就成了贴心的保姆,只要妈妈耐心分享的声音放出来,皮皮通常听完一遍,就笑嘻嘻地去找玩具玩了。

  他的感觉没有发泄完毕

  皮弟从小和皮妈的黏结很深,他常像小猴子一样紧抓着妈妈的背膀,也像小袋鼠一样紧贴着妈妈的胸部。

  由于黏得紧,皮弟的“分离焦虑”比皮皮拉的时间还长,皮皮从小就适应身边有皮爸、皮妈、皮爷、皮嬷、皮舅们,如果一时找不到妈妈,至少还有其他大人。

  然而皮弟就不一样了。

  皮弟就是习惯只找皮妈,认定妈妈是他唯一的“最爱”。所以,从小他的眼神就是紧追着妈妈不放,也像跟屁虫一般,妈妈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

  因为如此黏人,皮妈有时必须赶时间出门,只好在其他大人的遮掩下,才能顺利脱身。

  然而卡通总有时间到的时刻,玩具总有玩腻的时刻,这时,往往听到皮弟焦虑地询问:“妈妈呢?”

  当他一发现妈妈不在身边,屋子里又四处找不到妈妈的身影,于是就放声大哭。

  皮弟的放声大哭不像哥哥一般,皮皮在三分钟内发现“事实就是如此”,往往在大人转移注意的引导下,就挂着眼泪跑去玩耍了。而皮弟的哭就不一样了,简直可以用“惊天动地”来形容。

  皮弟的哭声里有着紧张、有着焦虑,还有着深沉的愤怒。

  有一回皮弟转身见不到妈妈,他很生气地跑来对着皮爷和我说:“我不要妈妈了。”

  过去,我们可能会限制他不准讲批评妈妈的话,后来发现越是阻止,他越是愤怒,因为他的感觉还没有发泄完毕,这时怎么引导都无效。

  所以,当皮弟生气地说“我不要妈妈”时,皮爷和我对望一眼,我们很有默契地回问他:“为什么不要妈妈呢?”

  “我不要妈妈去上课。”皮弟发出了小朋友最自然的心声,但是接着他有了“暴力”字眼。他说:“我要打妈妈。”

  听到“打”字,我不免心生惊吓,但是这就是大人要适度引导小朋友的重要时刻。他们可能不知道“打”这种字眼的负面感觉,但想要消弭这种字词的威力,至少不是“以暴制暴”,又把他们骂回去。所以只有耐心聆听和正面引导。

  “我们不打妈妈,我们要爱妈妈。那你跟阿公、阿嬷玩,好不好?”我们又追问。

  “不要。”皮弟回答得斩钉截铁。尽管他“拒绝”了我们,但是我们明了这是他正在发泄情绪,并不是真的“不要”我们。所以,接着又问他:“那你现在最想做什么?”

  “我去跟哥哥玩变形金刚大战!”说完,他转身跑到客厅找哥哥,手上还捏着他最爱的“柯博文”(他的好人变形金刚)。

  情绪发泄完了,引导的过程也完成了,只见他又开开心心跑去跟哥哥玩了。

  用别的“爱”去取代

  孩子的分离焦虑是很正常的,需要用别的“爱”去取代。如果他们因此而哭,也千万不能责骂或甚至取笑,例如:“你都长这么大了,还为这种事在哭,会笑死人了!”这一类的话;这一类的话,往往会伤害他的自尊心,或甚至打击他的信心。

  【吴娟瑜老师的温馨叮咛】

  孩子为什么有“分离焦虑”?

  出生后的宝宝几乎和妈妈朝夕相处,“妈妈”等于是宝宝的“全世界”,睁开眼睛就看得到妈妈慈爱的微笑;尿布湿了,就看得到妈妈耐心的协助;肚子饿了,就看得到妈妈来喂他……

  长久之后,孩子和妈妈形成了情感的依附关系;妈妈是带给他快乐的源泉,妈妈是带给他安全感的保障;但是,从一岁多开始,妈妈需要逐渐培养孩子“短暂分开也很安全”的经验。

  例如,在同一屋内,但在不同房间,由别的大人来陪伴孩子,从两三分钟、到约五分钟、到约十分钟,渐渐地,孩子习惯不在妈妈身边也很安全的感觉时,他才有能力处理妈妈不在同一个屋子里的“分离焦虑”。

  家中如果大人多,孩子也习惯和不同的大人有互动,那么,和妈妈依附的情形会减弱,自然就比较少有“分离焦虑”现象。

  适应“分离焦虑”的孩子,长大成人后比较能适应离家去念书,或爱人移情别恋的情形。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宝宝分离焦虑怎么办呢?孩子到了幼儿时期就会出现分离焦虑,不愿与爸爸妈妈分开,这可怎么办呢?家长不可强行和孩子分离哦,不如试试小编介绍的方法来应对孩子的分离焦虑吧。

  宝宝分离焦虑的原因

  宝宝自理能力不强。年幼的宝宝欠缺独立自理能力,如不能独自吃饭、不会自己穿脱衣物等,离开主要照顾者后难以独自面对碰到的生活问题,从而产生不安和焦虑。

  宝宝自身性格所致。有些性格内向的宝宝,不太愿意与周围的人亲近,不愿参加各种活动,对父母的依恋更强烈,焦虑的表现也更为剧烈。

  宝宝对父母的依赖性强。由于一直受到父母的关怀和保护,什么事都依赖父母,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弱,对父母有很深的依恋,所以不愿意与父母分离。

  父母对宝宝干涉太多。父母对宝宝过度严厉和干涉,使宝宝失去了与人交往的各种机会,这样会导致宝宝社会性发展缓慢而产生焦虑。

  父母给孩子的心理暗示。有时,父母的言行会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从而增加其焦虑的程度,例如和宝宝分开时,看到宝宝哭,自己不忍心离去,依依不舍,这种行为会感染宝宝,诱发其伤心、忧郁的不良情绪产生。

  周围环境的变化。如果宝宝突然换了一个新环境,例如上幼儿园,陌生的环境和人会让宝宝缺乏安全感,感受到离开父母的痛苦,也会在心理上出现不适应的症状。

  找到了原因,下面就来看看要如何应对宝宝分离焦虑吧。

  宝宝分离焦虑怎么办

  降低亲子依恋强度。因为孩子将父母作为自己安全的港湾,所有的事情都依靠父母来完成,所以在父母离开时便会产生这种分离焦虑,因而降低亲子依恋程度,是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在生活中要适当地放手,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使其感受到成就感,知道自己能独立完成,自己是可以的。

  积极的引导。在孩子入园之前要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个有趣的地方,家长可以不断地跟宝宝说:老师像妈妈一样地爱你,老师就像是你的朋友,你有什么不高兴的事,都可以和老师说等等。首先要让宝宝在心理上不排斥老师,这样老师才可以接近宝宝并加以引导。同时放低对老师的排斥心理。有很多小伙伴在一起玩游戏,老师阿姨还会和大家一起做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学本领,也可以玩游戏,使孩子对幼儿园留下一个好印象,并且产生向往与期待。

  形成新的依恋关系。分离焦虑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恋的人,出现了不安全感。要让孩子不产生焦虑,适应父母不在场的环境,就要让孩子与老师建立新的依恋关系。家长平时要对孩子多夸奖老师的和气、漂亮;告诉孩子老师会讲很多故事,会唱歌,会带你们做游戏;在送孩子入园和接孩子回家时,可以刻意的在孩子面前与老师友好的交流,让孩子觉得老师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每天入园的时候,在家里就应该说好,妈妈送到教室就会去上班,并且实际上也坚持这样做,不要表现出不舍,否则聪明的宝宝一看到你的不舍,马上就会以哭来要挟你。

  回到家里,爸妈要问一问宝宝在幼儿园是怎么玩的,不要带任何的暗示,就让宝宝凭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叙述出来,爸妈再以很夸张和惊讶的表情说:幼儿园这么好玩,有那么多小朋友和玩具,还有老师爱你们、和你们做游戏,妈妈都想上幼儿园了。这样就可以激发宝宝上幼儿园的兴趣。

  增强幼儿园的吸引力。家长来接孩子时,不要接了孩子马上就回家。幼儿园一般允许家长陪幼儿在户外活动场地的活动器械上玩一会儿,但要注意安全。当孩子玩得高兴时,家长要表示应该结束了,并答应他明天再来玩。这样,幼儿可能会“怀念”在幼儿园玩耍的情景,明天有了到幼儿园更强的动力。

  注意孩子生活技能的培养。焦虑的产生有时还因为孩子的生活能力差,在幼儿园需要自己动手的事情不会做。婷婷的哭闹就与生活技能的缺乏有关系,尤其是在吃饭和睡觉的时候,自然也就想起妈妈了。所以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应该给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导,如要求他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饭,不能在吃饭时随意走动等。指导孩子试着在大小便后自己脱、提裤子。自己洗手,自己睡觉,认识自己的物品等等。家长在指导时不要心急,因为你越着急,孩子就越紧张,越怕上幼儿园。

  为了保证幼儿心理健康,家长要科学应对宝宝分离焦虑哦。



延伸阅读:

早教小常识:父母情绪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

1.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避让的吵架动粗,或者家长与他人吵架动粗,都会让孩子产生紧张心理和恐惧感。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会让孩子精神高度不安, 心理会滋生不安全的感觉。因而,家长们必须谨记不要或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2.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父母是孩子的最大靠山,父母对生活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生活安全感和成长信心。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经常表露颓废的情绪,会使孩子过早接触到 社会或生活方面的压力,会让孩子心理产生不安全感,对生活怀疑或颓废的生活态度可能会因此伴随孩子的成长,会让孩子身心过早受到不该承受的压力。因而,特别需 要提醒家长朋友们,无论你暂时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为了孩子的健康发育,请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3.不要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

有些家长经常毫不避讳地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这些家长以为,孩子年幼不懂事,在他们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事实上,这不仅是一种非 常不好的处世方式,更是一种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不良教育方式。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对于家长日常正规教育产生怀疑,也会让孩子因此也学会这种不良的处世方式, 会扭曲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

4.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一些家长朋友性格比较极端,对于事物的看法也比较偏激,往往会在孩子无所避讳地发表过激的语言。心理专家认为,家长过激的言语和情绪会让孩子的心理也往偏 激的方向转化,会让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而,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fm/)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来源:https://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2215.html

延伸阅读
怀孕不同时期的胎教音乐?(1) 孕妇在不同的妊娠时期有不同的生理与心理需要,往往也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在不同的阶段听不同的音乐,会带给胎儿不同的影响。 一般在怀孕头3个月里,妊娠反应比较明显,忧郁和疲劳极为常见,在妊娠中期(即怀孕第4-7个月),孕妇的情绪大多是乐观的,这时的食欲较旺盛,精力也显得充沛:而到了妊娠晚期,孕妇...
标签: 婴儿
婴儿发育迟缓的具体表现     婴儿发育迟缓可以从他们的身高,体重等方面可以发现,但是宝宝们太小的时候,可能看不出来的。那么,具体婴儿发育迟缓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的呢?下面www.tulaoshi.com就随图老师小编一起了解下吧。         婴儿发育迟缓的16个具体表现:      ...
标签: 怀孕
不过,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的腰痛是有病因差异的,症状也有区别,只要先搞清病因,就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应付办法,减轻或解除腰痛。 孕妇腰酸腰痛的原因 妊早期 这一阶段的腰痛不会很严重,疼痛比较轻微,多为腰酸背痛。这一时期的腰痛往往是由子宫后倾、压迫直肠和韧带造成的,孕妈咪不必紧张。 聪明提醒 ...
不同时期私密地带的清洁之道 每个女人都有个私密花园,我们每天给它沐浴、更衣,让它保持清新、健康。但你知道吗,在我们一生中的不同时期该怎样关注它?生理期、孕期、新妈期,在这些非常时期它会有不同的脆弱点,爱自己的女人更应该给私地带最特别的呵护。 私地带是事故多发地带 私密处的阴道是月经出血和宫...
标签: 怀孕
受孕当月的胎教要点是什么? 妊娠第一个月,血液的运行尚滞涩,不要做超负荷的家务,睡卧须安静,不要有恐惧害怕的情绪。但由于妊娠产生的反应,孕妇容易出现情绪不快、精神疲倦、烦躁不安等状况,这时特别需要增加精神与饮食的营养。如丈夫或家人给以精神上的抚慰;努力调节好日常生活;给孕妇看些描述天伦之乐的图书;丈夫陪...

经验教程

791

收藏

55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