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85式 杨氏太极拳85式身法感悟

2016-03-26 03:00 204 1 收藏

杨氏太极拳85式 杨氏太极拳85式身法感悟,在现阶段,大家的生活已离不开运动,正所谓生命在于运动,太极拳不仅是一门武功,同样也是一项运动,一项有益于身心的运动,目前学习太极拳的人比较多,初学太极拳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一讲杨氏太极拳85式的相关学习方法。

【 tulaoshi.com - 杨氏太极拳85式 】

杨氏太极拳85式 杨氏太极拳85式身法感悟

  在现阶段,大家的生活已离不开运动,正所谓生命在于运动,太极拳不仅是一门武功,同样也是一项运动,一项有益于身心的运动,目前学习太极拳的人比较多,初学太极拳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下面图老师小编就为大家讲一讲杨氏太极拳85式的相关学习方法。

  目录

  1、杨氏太极拳85式 2、杨氏太极拳85式身法感悟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

  3、杨氏太极拳85式的特点 4、杨氏太极拳85式的发劲

  5、杨氏太极拳85式的步法 6、杨氏太极拳85式松沉劲的运用

  7、学习杨氏太极拳85式的四个步骤 8、杨氏太极拳85式三大要领

  杨氏太极拳85式

  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前辈们的努力与智慧,太极拳的形成,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杨氏太极拳85式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碌禅(1799-1872)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其孙杨澄甫(1883-1936)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杨氏太极拳85式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

  杨氏太极拳85式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正因为这些特点,吸引了广大的杨氏太极拳爱好者,当然图老师小编也是其中之一。

  由于杨氏太极拳85式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它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氏太极拳85式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初学者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

  因此,它既适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用于体弱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

  可见,学习杨氏太极拳85式,对于我们的身体具有良好的作用,可以促进我们身体各项机能的改善。

  杨氏太极拳85式的基本特点是自然、柔和、优美、,因而使人在运动中感到舒适。练拳时,要注意体会松、稳、慢、匀的运动特点就,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内气,达到松、散、通、空。

  松,就是全身放松,从神态到动作都不能紧张,要注意克服拙力,恢复自然,而且始终如一。

  松的先决条件是心静,就是要把心气放松,同时全身的关节和肌肉都要随之放松,一直松到脚心。注意不要把全身的重量压在下肢上,膝盖和小腿不要过分用力,小腹一直要松软的鼓着而不能紧张地绷挺。

  稳,就是行动沉稳,从精神到体态都要保持平稳。上身要自然调直不能前俯后仰,左摇右摆。下身进退旋转轻灵圆活,平稳地支撑着垂直的上身。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要心绪稳定,防止精神散乱。

杨氏太极拳85式 杨氏太极拳85式身法感悟(2)

  慢,就是运身缓慢。在练拳的过程中,维持适当缓慢的速度,仔细地按照拳术原则要求塑造自己的姿势和动作,纠正偏差,体会收获。

  如果动作过快,就很难达到这种目的。要求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意向,适当的控制练拳的速度。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

  条件发生变化,就应适当加以调整,这样才能做到慢而不僵。在缓慢的动作运行过程中仍能保持轻灵,才不致产生憋气和呆滞等有碍健康的毛病。

  匀,就是动态均匀。无论动作、姿势、呼吸都要求均匀。在均匀的动态中体现松、稳、慢的特点。

  练拳要一势接一势,要连绵不断。同时呼吸要配合动作和姿势,保持均匀而自然。这样才能使人感到和谐,并表明练习者的功夫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

  杨氏太极拳85式身法感悟

  身法”是太极拳的五法”之一,手、眼、身、法、步这五法中,身法被排在第三位,这是因为练拳时如果没有端正的身法,后面的用法和步法便无从谈起。

  各式太极拳都十分重视对身法的要求,如武式太极拳对身法的要求就有:提顶、吊裆、含胸、拔背、护肫、裹裆、松肩、垂肘、尾闾中正、虚实分明、气沉丹田、腾挪、闪战等十三条要领。

  孙式太极拳对身法有九要”的要求,即:一要塌(塌腰、塌腕);二要扣(扣肩、扣膝、扣趾);三要提(提肛);四要顶(舌顶上腭、顶头、顶手、顶膝);五要裹(裹肘、裹胯、裹膝);六要松(松肩、松胯);七要垂(垂肩、垂肘);八要缩(缩肩、缩胯);九要起、钻、落、翻分明(头顶而钻、头缩而翻、手起而钻、手落而翻、腰起而钻、腰落而翻、脚起而钻、脚落而翻)。

  陈式太极拳又有刚柔相济、开合相寓、快慢相间、顺逆缠丝、拳起螺旋、虚实互换、节节贯串的共同特征,而且特别强调上身中正安舒,劲力对称平衡,逢上寓下,逢左必右,前发后塌,八面支撑;强调走低架子,重视腰胸折叠和丹田内转,发劲松活弹抖,轻沉兼备,倒换虚实,强调裆走下弧,运劲注重呼气,大小动作讲求技击含义,体用兼备。

  那么,杨氏太极拳85式传统套路,在身法上更有着自己的严格要求,这些特殊的要求,体现在由杨澄甫先师口述,陈微明笔录的《太极拳说十要》之中,即: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这些身法要领,条条都很重要,都要贯穿于整个套路之中。

  下面,我想根据自己练杨氏太极拳85式传统套路四十年的粗浅感受,谈谈对杨氏太极拳85式如何练习身法的认识,求得与同门的交流和学习。

  我自己体会,行拳时要使身法中正,支撑八面,重点应该抓住以下七句话,二十一个字,即:百会顶,大椎领,肩井沉,背脊拔,腰胯松,尾闾收,命门撑。

  一、百会顶

  头为六阳之首,百脉之宗,周身之主,全身之纲领,人的五官七窍、四肢百骸,无不以此为向背。

  虚灵顶劲,也叫提顶”或者叫顶头悬”,行拳走架时,身法是否稳定,颈椎是否松竖,背脊是否中正,眼法是否平准,呼吸是否顺畅,步法是否灵活,腰胯是否松沉,无不与头有关。

  从生理上来说,百会上顶,可使颈椎中的神经中枢延髓以及脊柱中脊髓不受压迫,从而能够保证周围神经与脑神经的经络不受挤压,畅通无阻。

  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全身各大系统及器官的机能保持正常运转,于发挥对人体的整体平衡作用至关重要。

  百会如何上顶?如何做到顶头悬”?赵幼斌先生在《中华武术》杂志举办的名家讲堂谈太极拳身法问题”专栏中讲的非常清楚。

杨氏太极拳85式 杨氏太极拳85式身法感悟(3)

  顶头悬”的具体做法是:喉头微后收,下颌稍收提,头顶(百会穴)虚虚上领,使颈椎拔起、拔展、松竖,有胸前锁骨与脖后大椎连带向后上移提的感觉。

  百会上顶不是用力去顶,而是用神去顶,用意念去顶,绝非冲头昴首,拔头提气,要意在神而不在形,在虚而不在实,在形、在实容易用力,用力则易神露于外,也易产生僵劲。

  因此,百会上顶,竖头虚灵,神敛于内,全在用意,绝非用力。

  二、大椎领

  太极拳界讲身法时,有一领百沉”的说法,一领”指的就是大椎向上领劲,百沉”指的是太极拳的其它锻炼要领。

  如沉肩坠肘,坐腕舒指,含胸拔背,气沉丹田,松腰落胯,敛臀收腹,尾闾中正等四肢百骸都要求向下沉垂,即谓之一领百沉”。

  大椎领劲的具体办法,就是收颌直项,下颌微收,脖颈自然轻轻竖起,第三、四节颈椎向后退贴到衬衣后领上去,这样下颌自然内收,颈椎就会自然竖直松开。

  但在实践中应注意,一定要注意先把头部竖直松开,然后第三、第四节颈椎再向后退贴,否则容易造成头部后仰之病,也就是要先竖后退”,而不是先退后竖”。

  三、肩井沉

  肩为气之门,上抬则气升,下沉则气降,两肩如能松开,上肢之气自沉,肩在上肢的肘、腕、掌关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突出地位,而松肩的关键又在于沉肩井。

  上肢三大关节肩、肘、腕,以及整个上肢的放松,肩关节的放松起绝对主导作用,没有肩关节的放松,整个上肢其它各关节就不可能放松。

  在太极拳的走架中,上肢的两手始终处于从动的状态,不能自动做出各种动作,而是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全靠腰身来引动。

  也不光上肢的两手,还包括下肢的两腿也都是靠腰身来弓丨动,所以才有太极不动手,动手非太极”之说,要做到腰带四肢,身使四肢”。

  所以腰带上肢,关键在于松开肩关节,因为在上肢三大节中,肩为根节,肘为中节,腕为梢节,根节动,梢节随。要在意念的引导下,让臂与肩象松脱开了一样。

  这样,当腰身转动时,让左右转动所产生的离心力去牵动手的左右旋转;当身躯下沉时,让地心引力去引动手向下沉降。

  当腰身前进后退时,让前进和后退所产生的惯性带动手的向前和移后。

  如此等等,都是完全由腰身来带动,身势的进退、升降、旋转均应如此。所以沉肩井是上肢放松的关键所在。

  四、脊柱拔

  杨氏太极拳85式特别强调行拳走架时脊柱的上下伸展,对拉拔长,形成一个百会连接会阴的身体中轴线,也叫中垂线。

  四肢在中轴线的带动下运动,起于中轴线,终于中轴线,这个中轴线其实就是脊柱,太极拳就是以腰脊为主动,以手脚为从动的脊柱行拳”。

杨氏太极拳85式 杨氏太极拳85式身法感悟(4)

  全身的放松关键在于上肢的根节肩”和下肢根节胯”的放松,肩胯放松之后脊柱的上下拉抻,左右转动,前后张弛三种变化,才能活动自如。

  脊柱的上下拉抻可使人体脊柱的S型曲线得到适当的调直和拉开,既可以纠正头颈不端和向后突臀的毛病,又有利于做到身法中正。

  脊柱的左右转动,是太极拳形成圆弧动作的主要动力源,是以脊柱带动四肢运动的主要方式。

  脊柱的前后张弛(也叫前后折叠)是说脊柱如同弓箭的弓背一样,随着拳势的蓄、发、开、合而含、送、张、弛,蓄势时脊柱随吸气微微后弓,称为吞身”,发势时脊柱随着呼气微微前弛,称为吐身”。

  行拳走架时,脊柱随着拳势的起、落、开、合和拳势的呼和吸呈现出节律性张弛。脊柱的上下拉抻,左右转动、前后折叠,实际上就是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的对拉拔长劲。

  虚领顶劲”与气沉丹田”是上下对拉劲,沉肩坠肘”与含胸拔背”体现左右对拉劲。

  胯膝与两足之间形成的外曲内直和前弓、后坐的一张一弛,就是前后之间的对拉拔长劲,而且都是以脊柱为轴心”的运动。

  五、腰胯松

  腰为一身之主宰”,杨澄甫的《太极拳说十要》中,一语道破了腰在人体中和在太极拳习练中的主宰地位和统领作用。

  认为:能松腰才能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行拳走架中身体的虚实变化皆由腰来转动。

  吴式太极拳大家李和生也说过:腰不松,气难通,气不盈,意难行。”强调了松腰和意气的关系。

  腰跨位于人体上肢与下肢的交界部位,是身体运动的枢纽,是太极拳运动中劲力虚实转换的调控器。

  太极拳架从头到尾都是以腰为轴,身使四肢”的整体运动,抓住腰带四肢这一根本要领,就抓住了太极拳运动的总纲,就能够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腰胯松和百会顶,大椎领,脊背拔几者共同配合,才能发挥脊柱上下对拉的整体效果。

  因此,松腰胯就成为习拳身法”上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而练腰胯松,首先应该弄明白,何为腰?何为胯?腰与胯之间又是何等关系?

  我认为:人们习惯上所说的腰,是指平常系皮带的那一圈部位,医家说的两肾之间的命门所在之处,包括人体的肋下胯上部位。

  而生理学上的胯,实际上是指股骨上节,大腿的折叠下陷处,胯关节是由髂骨、耻骨、坐骨三块共同组成为髋骨,通称为胯骨。

  人们通常把腰和大腿之间的部位叫做胯”。

  腰和胯之间的关系是主动和从动的关系,胯是随着腰的转动而转动的,两胯与腰脊处的左右转动,上下抽挫’以及竖向的前后卷曲开合,是最基本的腰胯动作。

杨氏太极拳85式 杨氏太极拳85式身法感悟(5)

  腰胯能松、能沉,脊柱上下拉抻的效果就明显,自身重心就能降低,下盘就能稳固,卸对方的力就能顺遂,就能周身协调,得机得势,妙不可言。

  松腰胯的质量,对于行功走架中保持和协调自身的灵活性、稳定性、整体性有着重要影响,并决定着劲力的方向、大小和速度等诸方面的运动质量,所以腰胯放松,实为太极拳身法”之一大关键。

  六、尾闾收

  人体的尾闾位于身躯骶骨下端,与脊椎骨有连带关系,为转动元气升降之要道。被称为阳脉之海的督脉长强穴也正在尾闾部位。

  在太极拳行功中,形体上尾闾如蛇,又如推进器、定向标,身体欲向何方,尾闾即从后面对向何方,尾闾中正则立身中正。

  太极名家郝少如先生对于尾闾中正有精辟见解,他说:尾闾正中须两股(大腿股骨)有力,臀部前收,脊骨根向前托起丹田,所谓尾闾中正即脊骨根向前也。”

  从整体上看,此即太极拳裹裆”、敛臀”或叫护臀”的技术规范,它就象用臀部把整个骨盆裹护起来,把小腹部承托起来。

  这样,再配合上虚领顶劲、松腰落胯、曲膝圆裆,就能使尾闾的舵向作用相对稳定,从而保证尾闾中正和立身中正,增强脊柱的灵活性和背脊的弹性。

  同时,敛臀也相对降低了身体的重心,有利于动作的平衡和蓄、化、引、拿,有助于专注一方,劲整力浑。

  这个身法要领从局部来看,就是吊裆,或谓提肛、缩谷道,就是会阴处虚虚上提,适度收缩会阴底肌和肛门括约肌,以促进下盘的稳定。

  陕西眉县一位跟随杨澄甫先生学过太极拳的老中医苏举贤大夫,曾总结了自己的两句练拳体会:一句真诀要牢记,坐提谷道是真丹。”可见,敛臀”的关键就在于提谷道”、收尾闾”。

  七、命门撑

  太极拳身法要领中十分重视和强调松腰、而松腰必然敛臀、收尾闾。

  既要尾闾前托,又要命门后撑,这是松腰能否到位的两个重要方面,缺一不可,没有命门后撑,松腰就不能松到位,腰以下部位的蓄劲就缺乏饱满,五弓之一的身体这张大弓就无法形成,更谈不上技击上的得机得势。

  所以说命门后撑是行拳走架中松腰塌胯的一个重要环节。

  百会顶与腰胯松是上下拉抻;尾闾前托与命门后撑是前后拉抻,二者一前一后,才能使小腹部位这个一身的重心所在始终保持稳定状态,也才能使脊柱竖直的力在躯干部位传导无阻,使身体自身之力与大地的反作用力毫无损失的传导出来,形成足够反弹力,全部施加给对方。

  太极名师张义敬在《太极拳拳理传真》一书中谈到气沉丹田时说过:所谓气沉丹田,松腰塌胯,开裆沉气等等说法,都不过是在强调降低重心而又灵活安稳。

  在髋关节灵活之后,再加上腰部的旋转自如才可能化解对方的来力,安稳不败。一般化劲功夫不好的人。大多是没有经过严格的塌胯训练,髋关节未能松柔灵活的结果。”

  可见,要想做到立身中正,脊柱竖直,松腰塌胯,稳定重心,与尾闾前托相呼应的命门后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基本要领。

杨氏太极拳85式 杨氏太极拳85式身法感悟(6)

  综上所述,我认为太极拳的身法”是一个带全局性的综合表现。

  身体这些部位的要领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不能顾此失彼,相互脱节,一定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才有可能达到《太极拳说十要》中对身法的要求。

  杨氏太极拳85式的特点

  一、立身中正安舒

  对于身法,太极拳各门各派都非常重视。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杨澄甫先生就提出太极拳说十要”主要是身法要求。

  但立身中正安舒”这一特点,尤以杨氏太极拳85式最为见长,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练功时身法要正,大部分动作都要使上中下三个穴位(即百会穴、会阴穴、涌泉穴)基本能够保持上下垂直,中正不偏,形成一个重力垂直线,身体不能前俯后仰。

  二是尾闾要保持中正,从大椎穴到尾闾部位(长强穴)要保持脊椎的放松垂直,形成上下对拉拔长,而且尾闾要像船舵一样指引航向。

  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做到以上两个方面就能体现立身中正安舒的特点。杨式的这一特点,不少名家都有见教。

  杨澄甫的高足汪永泉先生形象地把人体喻为一口古钟,钟蒂为颈项,钟顶为肩圈,钟身为腰圈,钟口为胯圈,中心垂直线为钟绳,钟锤系于中心垂直线下端,即所谓铜钟五个点,十分强调立身中正。

  杨氏太极拳85式名家李迪生先生在自己客厅挂着一幅对联,其上联便是端正身法脊竖起”,也是强调身法中正安舒。

  二、拳架开展大方

  杨氏太极拳85式在拳架上的独特风格是开展大方,认为只有开展大方才有助于肢体上下左右的对拉拔长,拳架开展大方要求身体要内外放松,举手投足动作须到位。

  上下对拉拔长的典型拳势是白鹤亮翅”,左右对拉拔长的展大方。衡量拳架动作是否到位,是否开展大方是一个重要标准。

  三、动作松柔缓慢

  这是杨氏太极拳85式的一个最突出特点,也是杨氏太极拳85式之所以名扬海内外的最主要原因。

  杨禄禅到河南陈家沟向陈长兴学习拳艺数年,后自成一派。

  杨氏太极拳85式拳架中没有像陈式太极的弹抖、跳跃、震脚等明显的刚猛发力动作,形成了自己大松大柔的独特风格。

  这是增加功力由松入柔、运柔成刚的独特练法,也是老幼咸宜的强身健体之法。

来源:https://www.tulaoshi.com/n/20160326/1993551.html

延伸阅读
杨氏太极拳85式视频 太极拳教学教程 太极拳是一个体系,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的动作体式以及一些方法,所以是非常值得投资的,平时的时候多注意一下练习,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下面图老师小编就来给你讲解一下关于太极拳练习的一些方法以及技巧,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太极拳的拳架是太极拳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那对于拳架应...
太极拳视频 杨氏太极拳85式怎么打 杨式太极拳 是我国太极拳中重要的分支之一,杨式太极拳舒展优美、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并且练法简介深受大众喜爱,因此流传很广。你知道练好杨式太极拳有哪些要领么?赶快来看看吧! 十个要领 提顶、敛臀、吊裆、松肩、沉肘、含胸、拔背、塌腰、松胯、沉气。 提顶 虚灵...
太极拳视频 杨氏85式太极拳教学(六) 杨式 太极 拳是我国太极拳分支中的典型代表之一,由于拳式相对简单,所以流传最广,那么你知道杨式85式太极拳怎么练习么?不清楚的话就赶紧来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1.杨式太极拳架虽然经过长期演变,分支繁多,但其基本结构始终没有变。这从各分支传下来的拳谱、拳架名称和顺序可以看出,只是...
太极拳视频 杨氏85式太极拳教学(七) 杨式 太极 拳是我国太极拳分支中的典型代表之一,由于拳式相对简单,所以流传最广,那么你知道杨式85式太极拳怎么练习么?不清楚的话就赶紧来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1.杨式太极拳架虽然经过长期演变,分支繁多,但其基本结构始终没有变。这从各分支传下来的拳谱、拳架名称和顺序可以看出,只是...
太极拳视频 杨氏85式太极拳教学(十) 杨式 太极 拳是我国太极拳分支中的典型代表之一,由于拳式相对简单,所以流传最广,那么你知道杨式85式太极拳怎么练习么?不清楚的话就赶紧来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1.杨式太极拳架虽然经过长期演变,分支繁多,但其基本结构始终没有变。这从各分支传下来的拳谱、拳架名称和顺序可以看出,只是...

经验教程

187

收藏

58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