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孕 孕期 分娩 月子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快速怀孕 怀孕初期症状 怀孕同房 宝宝起名 孕妇食谱 孕妇水果 孕妇感冒 孕妇便秘 月子餐 宝宝食谱 宝宝发烧 宝宝咳嗽 宝宝腹泻 疫苗 产后同房 幼儿早教 生男生女 婴儿湿疹

把握孩子智力发展的黄金期

2015-12-14 23:53 14 1 收藏

乐乐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剧院听了两个小时的音乐会──第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幕式。小提琴主奏是莎拉·张。让一个5岁零3个月的孩子听高雅的音乐,不仅坚持听下来,而且是快乐地听,其难度是可以想象的。我事前做了点

【 tulaoshi.com - 玩具 】

为图老师什么提倡接受孩子的情感

父母的疑问

请问,当孩子伤心的时候,当孩子生气的时候,当孩子觉得委屈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

当我们学会识别孩子的情绪后,还要进一步学会接受孩子的情感。所谓接受,就是不加指责地承认孩子情感的真实性,不加指责地承认孩子有产生和表达这种情感的权利。虽然,孩子的某些情绪产生的原因是不当的,某些消极性情绪是不值得肯定或赞同的,但我们成人首先应该接受它。因为只有接受孩子的情感,才能让他们把内心的情绪充分发泄出来,才能冲淡他们的消极情绪,减轻他们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使孩子感到成人是理解他们的,从而消除他们内心的防御机制,最终有利于孩子的情绪重建和情感表达,形成积极的情感状态。

例如,当你不同意孩子外出而导致孩子生气时,你可以对他说:“我知道你在生我的气,因为我没让你出去玩。”这样讲,就是对孩子情感的一种接受,它有助于亲子之间的继续交流,有助于让孩子进一步理解你之所以不让他出去玩的用意,这对孩子是有好处的。有时,孩子因生气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你可以对他说:“你生气是因为他碰倒了你的积木,对吧?”表示对他生气的接受,然后,再去帮助他认识到,其他小朋友只是无意地碰翻了他的积木,而且已经说过对不起了,应该原谅,不应该去打闹等等。这样做有助于孩子平息自己的情绪和承认自己的过错。

所以,要理解和培养孩子的情感,首先应接受孩子的情感。

不信任就是不尊重孩子

就你那破锣嗓子,还想当歌星?做梦吧!

别逞能了,你哪会做这个。

这么简单的都不会,看你将来怎么办!

小孩子懂什么,一边玩去。

你怎么知道孩子不行?

“奇奇,你将来想去做什么呀?”爸爸问。

“我要当中国最好的大学校长!”奇奇很认真地回答。

一旁的妈妈冷笑一声插话了:“切!你那五门有三门不及格的成绩还想当校长?”

奇奇想起这次期末考试的成绩,不禁低下了头。

拿破仑说过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世上的事,只要肯努力,就有做到的可能。重要的是,首先你要有这样的理想。

你能想象的到上面的事例中,妈妈的话会怎样打击奇奇的自信心吗?孩子要当大学的校长,跟他现在的成绩有必然的联系吗?理想和现实,肯定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倘若连个理想也没有,又何来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呢?本来应该受到鼓励的孩子,却遭到妈妈的一顿抢白,他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改变。用静止不变的眼光来看待孩子,是很不科学的。作为父母,哪怕你了解孩子的性格、能力、天赋,也无法断定孩子将来一定能做什么,一定不能做什么。

与其打击孩子的自信,不如给他一份希望。

你就那么吝啬自己对孩子的信任吗?

通常地,父母对孩子的不信任,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一是嘲讽孩子的幼稚。经常对孩子说:“小孩子不懂事,瞎掺和什么?”

二是嘲笑孩子相貌、能力等缺点。如对孩子说:“你个子小,就别做篮球明星的梦了。”

三是打击孩子对未来所萌生的希望。如开头举到的例子。

想想,父母对孩子连这种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还如何能教育好孩子呢?经常被父母如此“打击”的孩子,又怎么能够健康成长?无论什么年龄的孩子,被父母否定未来,都会感到难过、沮丧,严重的,还可能从此消极下去。

如果父母换一种完全相反的态度,结果就会大不相同了。

信任,是一种很巨大的力量,它能使人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充分发挥潜能,克服重重阻力,到达成功的顶点。获得信任的人,会觉得身后有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自己,虽然是无形的,但却是精神上的莫大安慰。

同时,信任也是一种尊重。如果你对孩子说“你当然可以的,妈妈相信你”,那么这就是对他的价值和能力的肯定。虽然他可能还无法意识到这一点,但是他肯定明白自己是受到了“重视”。而这,往往可以激励孩子为他的目标付诸努力。一旦孩子有了“今后总会有成就”这种希望,他就会产生主动做事情的积极性。

在信任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充满自信,信任的力量正在于让孩子觉得“我能行”。你每天早上总是不忘提醒孩子带这带那,结果他反倒丢三落四。孩子本来有能力自理,你的唠叨却使他失去了自信。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一句话,好与坏,都会成为他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话。所以,即使开玩笑,也要避免说具有负面影响的话。

用孩子的心灵激活想象力

乐乐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剧院听了两个小时的音乐会──第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幕式。小提琴主奏是莎拉·张。

让一个5岁零3个月的孩子听高雅的音乐,不仅坚持听下来,而且是快乐地听,其难度是可以想象的。

我事前做了点准备工作:为了给孩子一个不同的感觉,我让乐乐穿上了去年过年时买的唐装(平时上幼儿园没有机会穿)。我也穿了一件唐装上衣和长裙。爸爸因为没有tulaoshi唐装,只好穿西服了。谁不喜欢漂亮衣服呀?乐乐换衣服的时候,动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麻利。

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等找好座位,我们首先观察音乐厅,包括屏幕上的字幕提示、安全出口、座椅能够合起来等特征。

其次观察乐池里乐器的摆放特点,比如主奏小提琴在左边,其他小提琴和中提琴、大提琴在右边,还有大鼓、圆号、小号、笛子等在后排。

再者观察服装:指挥穿的是燕尾服;男演员都穿一样的服装;女演员则不同,有穿裙子的,有穿裤子的,但都是黑色的。主奏穿的裙子最漂亮,是红色的晚礼服。顺便就告诉孩子什么是晚礼服、燕尾服。

观察到主奏独奏时,指挥就等待。于是讲讲指挥的作用。(乐乐说:我只能看到指挥的屁股。)

一起欣赏音乐的旋律。有一个乐章开始时节奏慢、旋律轻,我提醒孩子是不是小鸟起床了。孩子随后的想象力在延伸,随着旋律,我们感觉到老鹰来了,它们在战斗……又一个乐章,开始有鼓的演奏,好像有动物从远处走来,很慢,渐渐靠近我们。我问孩子是骆驼还是狮子,孩子说是骆驼……又一个乐章开始,气势宏大,我感觉它们打起来了,可是孩子说,奥特曼来了,他是最强大的。

因为到场晚了些,没有看到节目单,虽然我们不知道演奏的曲子名称,但我们用自己的感受来理解音乐,也就达到了享受音乐的目的。我们一直是交头接耳,极小声地说话,学会了照顾周围的人。但孩子在听到他认为的奥特曼那个乐章的时候,随着旋律手舞足蹈空手“演奏”起来。他一定会感染我们后排的观众的。我想,如果后排这个观众也理解了音乐的含义,一定和我们一样投入,而不会责怪孩子挡了他的视线。

其间,我观察到乐乐常偷眼看我的表情或者情绪,我立刻在他的小脸上亲了一下,或许孩子正需要我的支持和鼓励呢!

我发现,欣赏音乐就像欣赏一幅画一样。同一幅画,不同的人看,会有不同的感受;同一个乐章,不同的人听,应该也有不同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享受音乐。这是我今天悟出的“道理”。

我想,如果没有乐乐在旁边,我不会有这样的感受,我可能也会“睡着”了,因为我不再具有他那样的想象力(尽管我能听出小鸟来,但后面的我就听不出来了)。

我又想,无论我们带领孩子走进哪一个“领域”,只要我们用心安排或者说策划,孩子就能够根据他当时所具有的能力去感悟、去探索、去体验快乐,就会对这个“领域”感兴趣。虽然这个用心的安排以后很难或者很久才会再现,但在孩子大脑里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的,这会对他的生活产生一定的良好影响(因为我自己就有了很多的感受)。

那一晚我睡得很香,因为我用心工作,很累了;更因为我的努力使孩子带领我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真正听懂了一场音乐会!

我们应该心存感激

我们吃进嘴里的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感激那些让我们有米吃的人。我们应该感谢他们才对,你看,正是他们每天辛苦劳动,我们才能住上美丽的房子呀。

父母和孩子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看到这个题目,也许做父母的会有不同的想法。是啊,我们都是靠自己的双手,靠劳动来获取报酬,为什么要对别人心存感激?我自己挣钱养活我自己,难道还要对别人说谢谢?听起来,的确有道理。但是,事实真的那么简单吗?谁能说自己活在世上,不需要他人呢?我们时刻都不能脱离了他人而生存。哪怕你整天一个人待着,你住的房子,你吃的米,你穿的衣服,你用的家具等等,哪一样不是由别人提供给你的?是的,你为使用这些东西而支付了报酬,但是,请想一想,假如它们不被制造出来,你即便有钱也买不来呀。

每个人的生活都渗透了他人的劳动,这一点无庸置疑。而我们,正是要对这样的劳动表示出我们的感激与敬佩。当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我们的心底才会产生爱,才会对于我们享受到的一切予以尊重和珍惜,才能体会到幸福的来之不易,才会明白,之所以有好的生活,正是拜许多人所赐。没有爱的世界是可怕的。

无视他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是可耻的。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心存感激,才会心中有爱,心中有爱,才会真诚地去关心别人。而社会的和平、美好恰恰需要每个人都付出一点自己的爱心。父母必须把这样的思想传达给孩子。美好的品德是需要代代相传的。当然了,父母要求孩子如此,他们自己首先得有这样的认识。

如果你的孩子嘲笑那些灰头土脸的建筑工人,请你一定要对他说:“孩子,我们应该感激他们才对。”品格的教育一样很重要在培养孩子的能力、兴趣等方面,家长很重视,也花了不少心思。品格的教育却成了一个缺口。这种无形的东西最重要,却往往被忽略了。父母关心最多的,是孩子考试得了多少分,有些什么特长,能做什么事情,至于他是否正直,是否善良,是否自私,是否虚伪,是否有一颗爱心,都无所谓。大人总觉得这是一个很虚的东西,不实在,孩子将来在社会上也用不到。

一个人的人品与才能,都很重要,缺一不可。父母只注重孩子的才能,而忽视他的品格培养,将来孩子由着性子,乱用才能,那一定会闯出祸来。拥有爱心,是良好品格的一个方面。爱是很神奇的一种情感,它能够衍生出许多美好的事物和现象,能够让一个人感染另一个人。当一个社会遍布着爱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无边的幸福与快乐。

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应该不失时机地将良好的品格传递给孩子。这往往也取决于父母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来说,什么样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就是什么样的。所以,如果你想教育出一个德才兼备的孩子,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则。老师说过,歌德的书跟砖头一样厚!

别让小人成了“小大人”

著名儿童文学女作家秦文君曾说过:“大自然不需要早熟的果子,因为那是生涩的,不甜美的。人类需要渐渐长大的儿童,揣着童心的儿童样子的儿童,那才是长久的、健康的、醇美无比的。”天真烂漫、可爱无邪,这样的词汇通常令人想到儿童。然而,如今的儿童越来越不像儿童了,他们言语和行动之成熟,时常吓大人一跳。

“成人话”充斥校园

“愿‘钱’程似锦”、“祝早日住豪宅、娶靓女!”……诸如此类的话,是记者在本市某中学采访时,在一张生日贺卡上见到的。一位从事20年教育事业的老师感叹:从未见过现在孩子的语言风格,活脱脱像个“小大人”。在天津的部分中小学校园里,这样的“小大人”并不鲜见。记者近日在河北区一所小学采访,刚走进学校的会客厅,就听到一声稚气而“成熟”的问候:“先生,贵姓?”接待记者的是一位学生小干部,接下来的攀谈中,孩子的谈吐更令人吃惊:“请问贵庚多少?”、“能否赐一张名片?”成人客套话使用之“老练”,几乎令人难以相信眼前的孩子只有10岁!多数老师对此表示都有同感:以前“学生话语”特有的自然清新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成人式的“套话”“空话”。

在天津的中小学校园里,这样的“小大人”并不鲜见。在学生座谈会、演讲比赛、评优发言等场合,老师们发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能说”,一上来就是长篇大论,仔细听听,却充满了成人惯用的空话、套话。在大人面前,孩子们总是想尽力表现出自己的“成熟”,却丢掉了“学生语言”。当记者偶尔问到一个孩子你们现在的减负情况怎么样的时候,孩子也像教好了一样,答得是有板有眼,不由得让人产生很多的疑问。

一位家长也曾对记者谈起尚在读小学的女儿参加作文竞赛的经历。最初,语文老师对参赛作文评价甚高: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童趣,字里行间流露出孩子的真情实感,是一篇佳作。但作文被推荐到区里参评时,第一轮就被淘汰,原因很简单:“立意不高”。“自那以后孩子作文里的空话、套话渐渐多起来了”。“教育部门用成人标准来评价孩子的优劣,教育出来的孩子容易模式化、成人化。”南开大学的蒋建荣教授说,目前,校园里“成人化”的孩子占很大比例。小孩语言成人化的现象,与学校、家庭教育的浮躁有关,与带有功利色彩的各种评优攀比有关。

“成人化”突显“人格早熟”

小小年纪说起官话,小小年纪感叹人生,小小年纪也有了更多的算计,而有关未成年人成年化的现象,还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这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未成年人身上。记者在采访时,某中学的一个男同学说:“现在学校里有这样一类人,在同学面前总是有意无意地暗示自己‘在家不学习’,可老师家访时却发现他每天晚上‘加班’到深夜,找来谈心,才知道他‘言行不一’是为了‘麻痹竞争对手’”。

单亲父母要帮助孩子疗伤

离婚对大人是一种伤害,对孩子更是一种伤害,而这种伤害往往不容易发现,但影响却很深远。因此,大人在自我疗伤之际,同时也要帮助孩子疗伤。唯有对孩子伸出手才能使你觉得好过些。要成为一位胜任愉快的单亲父母,必须要察觉到孩子的感受,担负起与孩子沟通的责任。

同理了解支持

当父母中的一人离开,不再生活在一起,孩子可能害怕另一个也会离开,因此要肯定的告诉孩子,即使父母不再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双方都深爱着他。当你要出门时,清楚告诉孩子要去的地方,尽可能留下连络电话,而且在约定好的时间回来。

鼓励孩子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帮助孩子接受父母的婚姻已结束的事实。你可以问:“你是担心我出去,可能不会回来?”之类的问题,让你的孩子知道你了解他的害怕,给他有机会分享内心的感受。

孩子必须知道父母两人都爱他,即使离婚后,不在一起的爸爸(或妈妈)仍然关爱着他,也许你的前夫(妻)失去音讯,没有给孩子电话、信件或探望,仍要让孩tuLaoShi.com子知道:“你爸爸(或妈妈)最近可能很忙,不过他(她)仍关心(想念)你的。”

你的孩子可能对今后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感到困惑,因为父母离婚可能使他以为要选择一方。孩子应该被允许自由地表达他对你前夫(妻)的爱和思念,你可以问:“你是不是想念你妈妈?”“你还是爱着你爸爸,对吗?”之类的问题,让孩子知道把对父亲(或母亲)的情感说出来是正常的,而且可以为你所接纳。

你的孩子可能对于父母的离婚感到生气或愤怒,因为这个事件干扰了他的生活,甚至伤了他的心;同时,他又可能会有不应该憎恨自己父母的矛盾。因此,他的内心是很冲突的,而且表现于外的是不快乐。帮助孩子表达出他的怒气,你可以问:“你对爸妈的分手很生气,是吗?”“你很不快乐,你愿意说给我听吗?”之类的问话,让孩子知道你察觉到他的情绪,而且接纳他和他说出来的话。但是,千万不要把你自己的怨恨投射在孩子身上,因为那可能会误导孩子的情绪表达,如在孩子面前数落前夫(妻)的不是等。

爱心耐心沟通

有时,孩子会以为自己是造成父母离婚的主要原因,幼小的孩子也许会想起自己曾经打翻过牛奶,而误以为爸爸(或妈妈)因而离开;较大一点的孩子可能认为自己能考试考好一点,爸妈可能就会复合。尤其是任何年龄的孩子都可能会想:“是不是上次爸妈为我的事吵架,所以他们要离婚?”之类的疑惑。因此,你应该清楚和肯定地告诉孩子,父母离婚的原因不是他造成的,而是大人之间的问题,以及父母两人不能再生活在一起。以简单、客观的话来解释主要的原因,但千万不可指责对方,而破坏了孩子心目中爸爸(妈妈)的形象。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于父母的离婚也会产生不同的反应问题,如果我们能够体会了解、分辨并感受,则我们也较能有适切地应对问题行为的做法。以下是美国小儿科学会所研究归纳的一些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于父母离婚后所可能产生的反应,以及父母的理想应对方式,提供您参考。

零到二岁的孩子,在反应上可能会改变饮食和睡眠的习惯;而且情绪较不稳定,常常会没有来由的哭泣。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父母可以多抚摸和拥抱孩子;对于孩子行为上的任何改变要有耐性。

二到六岁的孩子,有的孩子会想用已经断奶的奶瓶喝东西;晚上开始会做恶梦;甚至会出现攻击性行为。

这时候父母所要做的,就是要经常告诉孩子你爱他;对于孩子行为上的任何改变要有耐性;当他需要时,你要毫不吝惜的抚摸、拥抱他;如果他做恶梦,最好能在睡前陪陪孩子,如唱歌、说故事等,给他一段快乐时光;如果孩子口味奇差,可以允许孩子吃一些健康的零食,直到他恢复吃正餐为止;至于孩子的攻击行为,则最好能体谅他的情绪,并温柔的制止孩子所发生的攻击行为。

六到十三岁的孩子,由于在心理成长上更趋成熟,因此在心理上,会产生较大的冲击,例如会感到悲伤;害怕被抛弃;可能会认为自己是造成父母离婚的原因;学校成绩会显出退步的现象;偶尔会憎恨父母双方,可是又常幻想父母复合。

这个阶段的单亲父母能多了解孩子的感受;经常告诉他你多爱他;向他保证另一方(他的爸爸或妈妈)仍然爱他;多给一些拥抱;经常向他解释,他不是造成父母离婚的原因;温和而坚定地告诉他父母的婚姻已结束;有耐性地帮助孩子学校的功课;建立清楚合理的家庭规范,并让孩子明白道理。

十三到十八岁的孩子,由于在生理上已迈向另一个成熟的阶段,因此在反应上将比其他时期的小孩更为深刻。他们所可能发生的行为反应,诸如对于父母的离婚,感到被出卖或丢脸;过度担忧自己的未来;学业成绩低落等。

此时,单亲父母能做的事是向孩子保证自己和另一方的爱;了解他的害怕和帮助他说出来;有耐心地帮助孩子面对学校的问题;建立清楚、合理的家庭规范,并让孩子明白道理,而且愿意与大人沟通。

接纳分享情感

你的孩子需要了解你的和他自己的内在感受,当你表达自己的情感时,也能帮助孩子自由表达情感。你的孩子在注视你,你的表现是他表达内在感受的标准,假如你否认自己的愤怒和痛苦,也会让孩子无法表达自己的愤怒和痛苦,压抑情感或掩饰(如强颜欢笑)只有造成亲子关系的更大伤害。

接纳自己的情感,首先必须说真话,这有助于澄清亲子间的猜疑;其次,利用机会让孩子能没有困难地把内心感受说出来。以下一些客观表达情感的话提供你参考:

★我很难过,因为你爸爸妈妈的婚姻不能再维持下去。

★我很生气,因为你爸爸(或妈妈)要离开我们了。

★自从你爸爸(或妈妈)离开我们,有时我会感到害怕(孤独)。

★有时我来看你,真不知道要和你说什么,以前我们住在一起时,好像什么话都可以谈。

★我很想念你,有时很难抽出时间来看你,我心里也很难过。

跟孩子分享自己内心的情感,不是发牢骚或吐苦水,千万不要把自己的重担加诸孩子身上,因为孩子不能承受过多的负荷。最不好的事是赋予孩子过多的期望或压力,如对孩子说:“好了,你爸爸走了,妈妈现在只有指望你了!”“妈妈不要我们了,今后只有我们两个相依为命了!”之类的话。表达自己的情感重要的是引导孩子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进而增进亲子的情感交流,假如你能耐下性子,明智地选择良好的分享时机和气氛,亲子之间的情感会更融洽,而且会使家庭气氛愈来愈快乐开朗。

你可以先观察孩子的表情动作或言行,再假设你是他的话,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感受,然后把他的想法和感受反映出来。重要的步骤是,先描述他的情形,然后邀请或引导他说出来,如果孩子一时沉默不答或不愿意说,不要急切的逼迫他说,因为只要你经常以如此的“同理心”表现,孩子知道你是一直持续地关心着他,到时侯他会说出来的。即使是哭出来,你可以放宽心,这是雨过天晴的前兆。你的孩子不见得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感受,因此以下有一些引导的句子提供你参考:

★你今天看起来很悲伤(生气、害怕、担忧、挫折等)的样子,我能帮助你吗?

★我现在很悲伤(生气、害怕、担忧、挫折等),你呢?

★自从你爸爸(或妈妈)走了以后,你最常想的事是什么?

★你的同学(或朋友)知不知道你爸妈的离婚,他们说了些什么?

★你很想念你爸爸(或妈妈),是吗?没关系,把它说出来。

寻找快乐欢笑

不要忽视和孩子相处的快乐时光,要开放心胸和孩子去寻找生活的乐趣,而不是陷入问题重重的阴影中。你和孩子仍拥有欢笑和良好的交谈,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一些正向的事。帮助你的孩子,也让孩子帮助你,一同走过这段黎明前黑暗的日子。别忘了你仍拥有幽默,打翻茶水或事情不顺没什么大不了。何妨多笑一笑!让你的家庭再欢笑起来吧!

把握孩子智力发展的黄金期

孩子需要些什么?哪些事情对他是有害的?哪些事情对他是有益的?许多家长在教养过程中,容易被教养偏方及价值观所困惑,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告诉我们,用正确的科学知识看待、照顾孩子,才能为他营造一个优质的生活环境。

教养新知:

亲子相处保证质量

即时回应,孩子不再爱哭

年轻家长担心孩子哭了就抱会被宠坏。其实家长即时回应,孩子不但不会更爱哭,反而会因为自己所发出的讯号受到重视,懂得不必以大哭获取注意。1岁前的孩子,家长若能敏锐察觉他们的需求,并迅速做出反应,可帮助孩子建立信任感与安全感。但是,超过两岁的孩子表现出哭闹或其他负向行为(乱跑、乱抓),有时是在试探家长的容忍极限,有时用假哭表达情感需求,在安抚时要多了解孩子的意图,并让他认识规范。

亲密互动,孩子更有自信

家长可以用很多方式帮助孩子发展,但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才能有信心尽情探索。研究指出,有安全亲密关系的孩子,智商会比情绪上没有安全感的孩子高出一些。孩子越有自信,越能集中注意力,也会更有好奇心。

正常学习学得更好 家是最好的游戏场

遗传和环境决定了孩子的智慧。孩子需要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刺激,才会发展正常。一般家庭中的照顾与环境,已能提供足够的学习刺激。对孩子来说,家是最好的游戏场,而最能开发脑力的方式是从游戏中学习。

亲子活动 DIY

0~1岁:摸摸看

目标:孩子会用手触物品,感受各种触觉。

玩法:

1.准备一些不同触感的东西,如硬的、软的、毛茸茸等,由爸爸或妈妈带着孩子伸手摸摸看。

2.轮流拿起每一个东西,并且说:“盒子好硬,你摸摸看,。”“小兔子毛毛的、好舒服,你摸摸看。”

1~2岁:摇啊摇

目标:孩子会跟着节奏摆动,并主动要求再玩一次。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

玩法:

1.和孩子面对面,让孩子坐在大人腿上。双手拉着孩子的小手,轻轻地左右摇摆,口中唱着:摇到外婆桥。歌曲也可换成不同的节奏,如:火车快飞。

2.反复唱几次,偶尔中途停下来看看孩子的反应,再决定是否继续。

2~3岁:一起去散步

目标:享受亲子探索的乐趣。

玩法:

1.选一个孩子精神好的时候,和他一起去散步。

2.散步时,和孩子一起观察周围的事物,例如:摸摸树、闻闻小草的味道、捡一颗小石头。也可以和卖菜的爷爷打招呼,看看菜摊上有什么,有没有孩子喜欢的东西。

塑造摇篮里的科学家

孩子到底是怎么长大的?他能听见什么?看见什么?能感觉什么?思考什么?最新的科学研究不断告诉我们,孩子就像是摇篮里的小小科学家,无论在大脑认知、语言知觉、肢体动作、情绪表达与社会行为等方面,都有惊人的表现。

发展新知:

孩子如同超级电脑

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虽然有差异,但是他的种种能力,如:认人、学语、迈开脚步等,都是靠大脑发号施令,一步步进行的。孩子大脑的一万亿个细胞在妈妈怀孕7个月时就已经存在,但是细胞之间的联结必须透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官刺激,才会逐渐形成。刺激愈多,脑细胞间的联结就愈密集。孩子出生后,环境中的刺激愈多,脑细胞间的联结就愈密集,讯息也传达得愈快;当大脑反复获得相同的刺激,这些联结就会变得较牢固,而缺乏刺激、较少使用的细胞,就会逐渐被淘汰掉。

家长照顾孩子的方式会影响脑部的发展。虽然遗传基因也影响到脑部发展,但大部分的脑部发展是在出生后进行的,尤其是在出生后的第一年里,这是孩子发展的黄金岁月。

孩子在亲密中成长

刚出生的孩子只认得妈妈脸部和头的轮廓,看不清脸上的细微特征。直到两个月大时,才能分辨人脸的各个细节。透过喂奶、换尿布、洗澡、拥抱等日常照顾,不仅能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孩子在亲密接触中,学习家长丰富的脸部表情与行为所传达的意义。这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用亲密克服分离焦虑。小时候原本喜欢让任何人抱入怀里的孩子,大约从6个月大开始,就会对不熟悉的人表现出拒绝和警觉。而当家长离开身边时,孩子易表现出哭、尖叫、大喊、踢腿等行为;再度看到家长时,又非常兴奋,紧黏着家长,甚至再哭一会儿,等家长抱紧自己才安定下来。这些举动一方面显现了分离焦虑,另一方面也代表着孩子已经开始觉察及建立自己和周遭的关系。

孩子随时发展新智慧

科学家指出,孩子的头脑比成人的还要忙碌。婴儿时期所发展的脑神经细胞联结,比以后任何时期还要多,每看到一个新东西或听到一个新声音时,脑中就形成新的联结。联结越多他就越能快速而有效地行动和表达。

模仿是孩子心智成长的重要指标。模仿代表孩子对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有了新的了解。例如学妈妈遮脸,表示了解妈妈的手势,能重复妈妈的动作,并预测自己的行为也能引起妈妈的回应。孩子经由模仿,学习他还不会自然去做的行为,并学到新的知识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游戏中探索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喜欢不断地发现一些好玩的事,例如用嘴巴去感觉任何东西、洗澡时反复将塑胶制的玩具鸭子压到水里、把汤匙往地上扔且连续尝试捡起与掉落、用力敲打东西,这些看似调皮的动作,事实上都是孩子在尝试运用自己的智慧探索世界。

亲子活动 DIY

0~1岁:小手拉一拉

目标:孩子能拉动毛巾取物。

玩法:

1.家长和孩子一起坐在地板上,在孩子伸手可及的位置放一条毛巾,并在毛巾的一端上面放一件孩子喜爱的玩具。

2.先观察孩子用什么方式拿玩具。再由大人试着拉毛巾取玩具给孩子看,并对孩子说:“毛巾拉过来就可以拿到玩具了!”

1~2岁:认识家人

目标:孩子能指认家里的人。

玩法:

1.把握自然方式和孩子交谈,问他:“爸爸在哪里?”“哥哥在哪里?”“奶奶在哪里?”也指着孩子说:“孩子在这里。”

2.如果孩子还不会指认就指给他看。被指的人可以摸摸孩子的手表示回应,或做个开心的表情逗逗他。 

2~3岁:为什么

目标:帮助孩子探索。

玩法:

1.随时准备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先不要想复杂的大道理,保持耐心,和孩子一来一往讨论,远比给答案重要。

2.通过孩子的“为什么”,与孩子一起做一些探索活动,例如:观察冰淇淋怎么融化?气球为什么飞?

阅读新知:

带领小小爱书人的诀窍

你知道孩子有能力看书吗?他的语言能力是如何发展的?他的阅读行为是怎么建立的?当孩子从小被家长搂在怀里听故事、看图画书时,他所获得的不只是知性的启发,更重要的是,孩子能感受家长的爱,并透过亲子共读的乐趣,建立起对阅读长久的习惯与喜爱。

语言与阅读发展关系密切

研究发现,孩子的语汇量和妈妈每天跟他说话的量有密切关系。孩子在自然的谈话情境中,经由成人的动作、表情、音调、语气等等,渐渐读懂了别人的意思,也了解了语词的意义。有些妈妈自认不是多话的人,不知该和孩子说什么,其实很简单的生活谈话都是好的,如:“妈妈帮孩子换尿布罗!好舒服呀。”另一个补充语汇的方法就是念故事书给孩子听。孩子在说话、听故事中学到了语音的意义,语汇丰富了,慢慢就会认识符号与语音的关系。语言是阅读的基础,而阅读则使语言更丰富。

孩子阅读有阶段性

孩子看书是从看图命名开始,能接受单幅、不连贯的图,但内容必须是他身边熟悉的事物,如:房子、动物、家人等。图画以大而写实为宜。

孩子会逐渐注意图画书中的前后变化,喜欢自己翻书、玩书或喃喃自语。大人还没念完一页,孩子已抢着翻下一页,这表示孩子已不只是想听大人说故事,他已经想要自己探索了。不过,他还是喜欢大人在一旁,当孩子看到认识的东西,例如小狗,会回头告诉大人,并等待回应:“对!是小狗。”当语言表达更丰富后,孩子先会看图说故事,然后慢慢认识一些熟悉的字,但会误认字形相似的字或把词语颠倒。

如何带领孩子进入阅读世界

为孩子选好书,除了内容符合孩子的年龄、兴趣,也要注意材质的安全性,如:纸张平滑不刮手、印刷清晰不伤眼。要常念书给孩子听,每一次的时间不一定很长,但必须是专心、愉快的。当孩子自己会读了,让他也说说看,更有参与感。孩子喜欢重复听同一个故事、重复看同一本书,每次都有新的发现与体会,这是孩子成为爱书人必经的历程。阅读不必局限于书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阅读的素材很多,例如:街上的广告招牌、广告单上有趣的东西、食物的包装盒等等,都可以帮助孩子丰富语汇及理解能力。

亲子活动 DIY

0~1岁:这是书

目标:孩子能知道每样东西都有名字。

玩法:

1.孩子背部贴着家长怀里坐着,家长拿出一本书放在孩子眼前翻给他看。

2.指着图片告诉孩子:“孩子你看!这是车子。”“这是花。”过一会儿,把整本书合上,告诉孩子:“这是一本书,孩子的书。”

1~2岁:小猫在哪里

目标:孩子能指认大人所说的东西。

玩法:

1.把孩子抱在腿上,两人一起看一本书。

2.读完以后,让孩子玩寻找的游戏,可以问孩子:“小猫在哪里?找找看。”如果孩子还不会指认就指给他看。同时也可以带着孩子学学书中小猫的动作,例如:拱起背、用爪子洗脸。

2~3岁:做一本孩子的书

目标:孩子喜欢读自己的书。

玩法:

1.随意用几张大小相同的图画纸,摺叠成孩子喜欢的尺寸。告诉孩子:“我们一起来做孩子的书。”

3.找几本旧杂志或广告图片,问孩子喜欢什么?例如:以车子、动物、房子、食物为主题,帮孩子剪下图片,让他自己粘贴。也可以让孩子画上几笔,并帮他写下他为每张图片取的名字。  

●文/王文婷 责任编辑:春 树

孩子在起跑线上输得起吗

不知从何时起,对于孩子,父母们开始崇尚这样一句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在父母的安排下,孩子们到处“加班”,为了保险起见,起跑线也被不断向前推移,有的准父母恨不得孩子在娘胎里就能识字。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

这不,前段时间,为了让孩子进最好的幼儿园,有些父母竟然在凌晨就去门口排队。而那些在“入学考试”中答不上题的孩子,被称作“首遭人生败绩”。幼儿园这条起跑线真的输不起吗?

输赢无关起跑线 陈女士 29岁 文秘

我先生有个亲戚曾在一个当地的民办幼儿园做事,所以他家小孩顺利地报名入园,没想到因为小孩实在太调皮,过不了幼儿园里的生活,爷爷奶奶最后只得把他接出来自己带。当时父母就特别担心这孩子的“早期开发”要耽误了。可是现在孩子考上了重点高中,学得非常轻松,大家都说他聪明。如今父母为着“起跑线”在幼儿园就开始你争我夺,为什么对“后劲”没有认识和信心;其实与其给自己添烦恼,给孩子添压力,不如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孩子漫长的学习生活中处处是契机。

小心弄巧成拙 张女士 31岁 公务员

我觉得现在的父母太过于强调学前教育。可是早学习就真的好吗?我有个朋友的小孩,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开始在家里自己教他念英文,后来托人进了一所不错的幼儿园,也是每天有英语课,于是孩子小小年纪就已认得不少单词,朋友很是得意。可后来有一次大家聚会,恰好这个小孩也在,我们便让他表演讲英文故事,结果却发现他说起来虽然滔滔不绝,但发音并不准确,口齿也不是很清楚。小孩子初学外语,打基础时的发音最重要,否则一旦定型以后就很难纠正了,看来我那个朋友包括幼儿园的老师只注重了学英语的量而没有注意质。看着这个小孩子“流利”地说着并不地道的英语,我实在是羡慕不起来。

所以在我看来,一味地让孩子进好幼儿园,并不代表着就进了保险箱。因此,与其担心孩子被“揠苗助长”,我情愿他呆在普通幼儿园里做一张白纸,等进了学校再说。

后来居上更可贵 王先生 37岁 职员

由于地段和“能力”有限等原因,女儿只进了一所普通的幼儿园,当时我们也很担心,怕孩子因此在进学校前就差人一等。

不过后来进了小学后,才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即使是那些在好的幼儿园里事先教过的知识,进小学了老师也总得再讲一遍,这时那些学过的孩子可能就会不耐烦、开小差,相反没学过的反而是兴致勃勃的,充分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所以虽然一开始的时候孩子面对大量新知识似乎有些吃力,但做父母的立即加以帮助和鼓励,不久后她便适应了学校的环境,开始如鱼得水,学得很轻松,成绩也绝不比那些名牌幼儿园出来的差。

所以现在我觉得,进不进好的幼儿园对孩子的成长虽然有影响,但肯定不是决定性的,毕竟竞争是一辈子的事,只要孩子聪明肯学,到哪都能保持一贯的努力,就不会比别人差,而如果能后来居上的话就更宝贵了。

未到画轨迹的时候 朱家耀

如今连这么小的孩子都要面临拼搏的境地,真是太残酷了。我认为父母们没有必要非把孩子送进那所谓的“重点”,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只需要学一些简单的生活知识,还没有到达确立人生轨迹的时候,根本谈不上什么“人生起跑线”,所以,一般的幼儿园都能达到要求。还是让孩子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尽情地玩耍吧,童年的生活是最美好的。

不敢赌孩子的人生 王女士 32岁 银行主管

现在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要接受各种考试,父母为了让他们进好的幼儿园、重点小学也不惜拿出追星架势,在各个学校门口痴痴等待。去年我对这种现象嗤之以鼻,但事情真轮到自己头上,心态就完全不一样了。儿子今年也要读幼儿园了,我的忙碌也就开始了。看身边的朋友和同事,全都拿出了当年自己高考的那股紧张劲,忙着打听各个民办幼儿园的招生时间,在这种紧张气氛下,我能不被影响吗?

对工作忙碌的我们来说,要进行家庭教育是不可能的,只有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幼儿园里,这样才能让孩子在起跑线上有优势。因为现在幼儿园差别确实很大,差的幼儿园只负责把孩子管住,让他们吃吃睡睡玩玩闹闹,而好的幼儿园就可以进行启蒙教育,三年以后差别就出来了。而那时候又会面临读小学的竞争,第一步走得好不好对以后很关键。虽然从心底里我觉得这么早就让孩子加入竞争实在没什么必要,但是我没有勇气赌,毕竟这是在拿孩子的前途做赌注。

早点面对竞争非坏事 杨小姐

虽然幼儿园的“入学考试”对那么小的孩子而言残酷了些,但我觉得并非是坏事。如果孩子成功了,他将赢得更好的幼儿教育的“入场券”,有比别人更好的起跑环境,体验成功的喜悦。如果落选了,只要父母们对落选的孩子采取宽容的态度,就不会在其幼小的心灵留下不好的烙印。既然孩子们长大后总要经历“中考”、“高考”,迟早要在未来激烈的竞争洪流中跌打滚爬,那么早些经历竞争,早些习惯“优胜劣汰”的游戏规则,对将来不无益处。别

早期教育个案-skjandxlj(1)

主题:请张教授和各位学长妈妈解惑

版权所有:skjandxlj 原作 提交时间:10:45:10 12月06日

儿子3岁2个月了,发现他把什么事情都当真。

1, 带他看木偶戏,看到天昏地暗狂风乱作,他非常紧张;到后来巫婆出来,说要吃掉兄妹二人时,他都哭出了声音。那么多小观众,大一点的甚至还很投入地叫着要打死巫婆,没有听到、见到一个小朋友象他那样害怕。

2, 我和他的一个好朋友BB一起玩。BB对我说,你是个妖怪,我要打死你。在旁边玩的他不乐意了,走过来委屈地对BB说,“她不是妖怪,她是我妈妈。”BB坚持自己的说法,他就委屈地大哭起来,边哭边说,“BB你骗我,她不是妖怪,是我妈妈。”BB比他还小半岁呢。

3, BB生气地嚷嚷着不要自己的妈妈了,连带着说也不要儿子了,不跟儿子玩了。他着急了,“我要BB图老师,我要跟BB玩,妈妈我想BB了怎么办呢……?”边说边哭了起来。

4, 看他把自己心爱的被子攥来攥去,都脏得不成样子了。于是我说,你这被子改名好了,哪是什么天空被啊,分明是乌云被。于是,他又委屈地瘪了半天的嘴,临睡前还一直委屈念叨着,“我不想让你叫它乌云被……”

请张教授和各位学长妈妈解惑,为什么会这样呢?

张仲华教授回复:skjandxlj:你与孩子之间的依恋和孩子的独立性都存在问题!

你与孩子之间的依恋和孩子的独立性都存在问题!你最好详细讲讲孩子与你的情况。

过年了,让孩子亲近一回“老家”

春节到了,无论离老家有多远,许多家庭都会尽可能利用长假回一趟老家。

在共享天伦之乐的同时,爸爸妈妈不妨拟一个“寻根”计划,让在城市长大的孩子多多亲近“老家”——多感受一些传统文化、多体会一些温暖的亲情、多学一些人际交往的本领。

“我从哪里来?”

大多数孩子都对自己的“来历”非常好奇,问过“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样的问题,平时,很多家长觉得无从回答,这次的“寻根”计划就可以用这个问题作“开场白”。

借这个大团圆的机会,将所有亲戚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婶婶、堂兄堂妹(表兄表妹)等逐一介绍给孩子,说明他们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这时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画一张树形图,将这些关系用图形来表示,可取名为“我们是一家人”,这样孩子会觉得很有趣,既明白了自己的“来历”,也感受到了自己与这群人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同时直观的图形让孩子更快地记住每一位亲戚。

爸爸妈妈是这样长大的

家乡是你从小生活学习的地方,有着你太多的成长的足迹。你可以带孩子一起重回你以前就读的学校或其他有意思的地方,给他看爷爷奶奶珍藏的您小时候的奖状、奖杯和一些珍贵的老照片,给孩子讲述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有趣故事,与孩子一起分享您小时候的喜怒哀乐,没准孩子会从中获得些启发呢。

谁不说我家乡好

让爷爷奶奶告诉孩子:家乡历史上有过什么重大事件,出过什么英雄人物;爸爸妈妈可以带孩子寻觅古迹,看看博物馆、纪念碑和其他纪念意义的地方,告诉孩子这里当年发生了什么事情,什么英雄豪杰在这里留下过足迹。让孩子了解家乡过去发生的事件对今天生活的影响。

带孩子参观家乡的祠堂、寺庙,参加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活动,让孩子多了解一些家乡的历史、民俗。如有家谱之类的材料也不妨拿给孩子看看,让他对自己的家族、以至于整个家乡、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产生最亲近、最感性的“第一印象”。

我们都是大地的孩子

如果您的老家在乡村,可以带孩子去田野走走,看看田畴和阡陌,看看农民为春播做的种种准备,教孩子识别田里的农作物、山里的树苗、池塘里的鱼虾……培养孩子对土地、劳动和自然的朴素的感情,同时,也可以激发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了解家族病史

现代医学认为,相当一部分儿科疾病和遗传因素有关,如肥胖、高血压、偏头痛、近视等。趁这全家团圆的好机会,年轻父母不妨做个有心人,了解一下家族成员曾遇到过什么健康问题,对整个家族的病史作一个调查,并把所调查到的所有疾病信息做个记录(今后可传给后代),这不仅对你和你的孩子,甚至对孩子的孩子都非常有好处,它能提醒医生,协助诊断,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

把老家的记忆带回去

在假期结束之前,和老家的亲人一起拍一张全家福,回到城里以后,经常让孩子根据照片回忆老家的亲人,老家来信、来电,有什么新的信息,也请及时告诉孩子。

为孩子买一张家乡的地图,让孩子把去过的地方圈出来,加深印象。

让孩子用绘画、口头表达等方式描述自己的“老家”,如果幼儿园给孩子“演讲”的机会,让孩子把他可爱的“老家”介绍给小朋友。

●丫丫

来源:https://www.tulaoshi.com/n/20151214/1060814.html

延伸阅读
小儿智力测验的方法 Tulaoshi.Com 智力发育呈渐进性、阶段性规律,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一定的年龄有一定的智力水平。在特定年龄有智力的飞跃,称枢纽龄。通过成千上万正常儿童智力的长期系统观察与跟踪,建立了各年龄小儿的智力测验的方法,可用以测出智商。 小儿智力测验的方法很多,分为初筛测验与确诊测验两大类...
标签: 分娩
家长可以根据儿童的关键年龄,把它作为教育依据,稍微提前给儿童以不同的侧重教育。 如4岁前,可以让儿童多看一些彩色图片,以利手他们形象视觉的发展;准备让孩子学外语的家长,可以在孩子3、4岁时教他外语口语;想让孩子向文学方面发展的爸爸妈妈,可以在他5、6岁时多给他讲点故事、背些古诗词等等。 总之...
把握孩子长高的3个关键期 我国儿童的体格和青春发育年龄呈现年代提前的趋势,性早熟近年引起了儿科专家和社会的关注。 早发育就一定会引起成年矮身材吗?专家认为,正常人的成年身高取决于在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这三个阶段是否能按合理的速度生长。如果女孩在8岁之前,男孩9岁半之前就发育的话,应引起家长高度重视,并应及时找儿科内分泌...
什么是智力发展关键期 什么是智力发展关键期      德国幼儿早期教育家威特说:"对孩子的教育开始得那么早也不会过头"。正确的早期教育建立对智力发展关键期认识上。那么,什么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期,顾名思意,是指对人智力发展至关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候,如果给予适当的环境刺激,某些能力能够得以...
动物简笔画促进宝宝智力发展 所谓动物简笔画,就是用简单的线条画出动物主要的外形特征,要画得“简”,画得像。必须删掉细节,突出主要特征,把复杂的形象简单化。如画小鸭子,家长可拿出范画让孩子观察,启发孩子说出小鸭子的脑袋是什么形状?身体又是什么形状?家长还可以把小鸭子的外形用四句顺口溜来概括:“脑袋滴溜...

经验教程

836

收藏

15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