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孩子克服学校恐怖症

2015-10-13 21:33 46 1 收藏

父母们都想为孩子好,早教也因此不容忽视。今日图老师小编给大家精心准备了些早教小知识,详解介绍怎样让孩子克服学校恐怖症。

【 tulaoshi.com - 分娩 】

  学校恐怖症

  学校恐怖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多见于7-12岁的小学生。由于存在各种不良心理因素,使学生害怕上上学,害怕学习,具有恐怖心理,故又称“恐学症”。

  学校恐怖症的三个特征

  1.害怕上学,甚至公开表示拒绝上学。

  2.发病期间,如果父母强迫患儿去上学,会使其焦虑加重,倘若父母同意暂时不去上学,则孩子焦虑马上缓解。

  3.焦虑的症状表现为:心神不安,惶惶不安,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甚至有呕吐、腹疼、尿频、便急等。

  学校恐怖症的病因

  1.内因。这类孩子均有以下的性格特点:胆小、仔细、敏感、多疑特别爱面子,经不起批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fm/)

  2.外因。这类孩子的家长、老师及本人常期望过高,往往超过患儿心理所能承受的程度,导致孩子心理失衡,逐渐形成焦虑感。

  怎样治疗学校恐怖症

  首先,要寻找孩子不肯上学的原因。当发现孩子有不肯上学的现象时,家长应该与他们谈心,尽可能了解所有与他们上学有关的情况。要注意开导,不要采用简单的恐吓的办法,迫使孩子去上学,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创伤。要正面诱导,讲清目前上学和将来工作之间的关系,让孩子在认识上有所提高,切忌各种强迫性、惩罚性的言行。

  当不肯上学的原因找到后,父母、老师、医生应共同制定一个治疗计划。这个计划应包括以下下两点:

  1.尽快设法使孩子回到学校去假如不肯上学的孩子焦虑症状明显,父母不要性急,应通知学校取得老师的配合。然后,家长要耐心等待,并陪伴孩子,以消除或减轻其焦虑症状。开始时让孩子在学校呆一个小时也好,如果这步成功了,可将时间延长至2小时,然后再延长至半天。逐渐过渡到不陪孩子上学和让孩子独自去学校。每当孩子有进步时,即应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2.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患学校恐怖症的孩子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在找到原因后,要有针对性地请儿童心理医师进行心理治疗。

  肌肉松弛疗法是帮助这类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解除焦虑症状行之有效的方法。即当孩子接近学校门口时,反复做深呼吸,待全身肌肉渐渐放松之后,再进校门,以克服上学时产生的恐惧感和焦虑症状。

  采用上述方法效果不明显时,可在医师的指导下,在短期内应用抗忧郁剂,如氯丙咪嗪、阿米替林、麦普替林,同时并用抗焦虑剂,如佳静安定、舒乐安定,以消除或减轻患儿的症状。

  如何防止学校恐怖症

  1.注意对孩子的性格培养。家长和老师对胆小、细心、忧郁的孩子,不宜要求过于

  严格。相反,宜劝导这些孩子处事不要过分认真,要让他们了解生活必然有成功,也有失败的道理。

  2.对孩子期望不应太高。家长切勿对这类孩子期望太高,由于这类孩子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们经受失败和挫折能力较差,因此,期望太高易使这些孩子在不良的性格基础上增加心理压力,促发学校恐怖症。

  3.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一旦发现孩子有学校恐怖症的迹象,即应立即去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师进行心理治疗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家长们更应注意防范这些孩子可能发生的离家出走等不良行为。

玲玲参加升中考试时,离重点中学录取的分数线只差了两分。本来,父母和学校老师都没有料到玲玲会考不上重点中学的。其实,这也怪不得玲玲,考试那天,玲玲刚好感冒,发高烧。但她还是坚持去参加考试,在迷迷糊糊的状态下,考出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在公布成绩那天,虽然大家都有点失望,玲玲亦哭得非常伤心,但爸妈和老师都没有责怪她,反而尽量安慰她。

幸好玲玲的爸爸获得朋友的帮助,通过缴交赞助费这一途径,使得玲玲最终如愿进入市重点中学。

开学头两天,新班同学聚在一起,除了互相熟悉姓名外,就是互相了解各自毕业的学校啦,谁和谁小学的时候是同班同学啦,这次入学考试谁的成绩最高啦,等等。后来,他们又了解到班里共有三名同学是分数不够,通过缴交赞助费进来的“差生”。

玲玲读小学时,成绩在班里基本能保持前三名内。她性格文静温和,很守纪律,在老师和爸妈的眼中绝对是一个听话的乖孩子。因此,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玲玲总是受表扬多,受批评少之又少。几乎是在一片赞扬声中长大的玲玲,上初中后,一下被人划进“差生”之列,这个落差给玲玲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玲玲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本来就不爱说话的她,这时更沉默了。

开学第二周,班主任进行了坐位调整。老师安排冬冬和玲玲坐在一起。冬冬是一个很聪明但又很淘气的孩子。这次他是以很高的分数被录取进来的。他很好动,上课时喜欢和旁边的同学说话,做小动作。刚开学时,他和同样喜欢讲话的玫玫坐在一块,上课时两人总是唧唧喳喳说个不停,影响了周围的同学。这次老师是特意把他调到玲玲的旁边,希望他上课能安静些。

起初,上课时冬冬总要和玲玲说话,但玲玲没有答理他,冬冬觉得很没劲。于是,冬冬又变着法子搞一些小动作去招惹玲玲:趁老师不注意时故意踩她一脚;写字时故意撞她一下或把桌子摇晃一下;趁玲玲不觉时,把胶纸贴在她的衣服上……面对这些,玲玲虽然很不开心,但还是忍了。冬冬见玲玲没反应,他的小动作更变本加厉,升级为恶作剧。例如,他有时会偷偷地把玲玲的课本画花、撕破,把她的作业本或笔藏起来;有时又故意把她的笔盒打翻,让东西撒满一地;或故意用笔画脏她的白衬衣;用香口胶黏在她的凳子上;有一次,还把在树下捉到的一条毛毛虫偷偷放进玲玲的笔盒里……

玲玲终于忍无可忍,对冬冬提出警告说:“你再这样,我就要报告老师了!”冬冬见终于激怒玲玲,反而觉得很开心。冬冬自恃是一个高分考进来的尖子生,老师一定会另眼相待,因为据他的经验,老师通常都是比较喜欢成绩好的学生。他带着无所谓的口气挑衅说:“我才不怕哩!你这个走后门进来的差生,先把自己的成绩搞好再来教训我吧!”玲玲一听,就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不敢再吭声了。

好不容易挨到了周末。玲玲试探着跟妈妈提出,想转到普通中学去。妈妈听后很意外,又很生气:“你这个孩子怎么啦?你不是一向都表示非要到重点中学读书不可的吗?你知不知道你这次考试差了两分,为了进这所学校,爸爸费了多大的劲才找到人帮忙,还交了赞助费哩!现在倒好,又想转普通中学了,你脑子里究竟在想什么?”玲玲觉得妈妈说得有道理,不敢继续坚持自己的要求。

两天的时间很快便过去。这两天玲玲在家里休息、看书、做作业,还跟爸妈一起去探望了外婆、舅舅、舅妈,和小表妹玩得挺开心。到了星期天晚上,想到明天又要上学,冬冬不知道又会耍什么新花样,想到冬冬那副得意的样子,玲玲心里就忐忑不安,有点寒心,晚上也睡不安稳。

星期一早上,玲玲一反常态——以往都是她早早就做好准备,等着妈妈送她去上学的,她怕迟到,往往一个劲地催妈妈快点。这天却拖拖拉拉,尽量拖延时间,妈妈催了她好几次,她才勉强背起书包,坐上妈妈的摩托车上学去了。

临近学校时,玲玲突然说肚子疼,看到她脸青唇白的样子,妈妈只好调转车头,先带她回家。回到家里,玲玲说已经好多了。妈妈怕她疼痛还会发作,就让她留在家里休息,让奶奶多关照她,又给学校老师打了电话,替她请了假。傍晚妈妈下班回家,得知玲玲整天在家精神很好,也能自觉看书学习,没有再嚷肚子痛了,大便也完全正常。

可是,星期二、星期三接连两天情况却重蹈覆辙:临近学校时,玲玲就嚷肚子疼,妈妈只好带她回家。待在家时却很好,也不再嚷肚子疼了。父母开始考虑,玲玲是否为了逃学而装出来的,问她学校是否发生了什么事,她又说没有。而且看她当时的表情又确实很痛苦,不像假装的。于是把她带到医院检查,医生详细检查过后,证实玲玲身体完全正常,没有不妥。

其实,玲玲身体的确没什么毛病,也不是逃学,而是患上了“学校恐怖症”。

在医生的建议下,玲玲的妈妈和学校老师加强了联系,通过耐心的诱导,终于让玲玲说出了她害怕上学的原因。针对原因,老师严肃地批评冬冬,并重新调整了坐位。在班里也强调了团结同学、互助互爱的教育,以各种形式开展班集体活动,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此后,玲玲逐渐解除了思想顾虑,全心全意投入学习。

玲玲本来成绩就不错,对她的进步,老师又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玲玲很快重拾自信,终于又成为一个爱学习、爱学校的好学生。

专家点评:学校恐怖症是恐怖症的一种类型。是儿童对学校产生了恐惧、害怕、继而躲避的心理,不愿再继续上学。患儿表现为:上学时感到很难受,因而提出种种理由拒绝上学。如果勉强到校,则会出现强烈的情感反应——焦虑不安、恐惧、痛苦或喊叫、哭闹,发脾气或呆滞不语。有的在上学时或当日早晨,诉说心痛、头晕、腹痛、恶心、呕吐等,有的在上学头一天晚上就表现出腹痛。如果不去上学,这些症状也随即消失。在假日或上学日不去上学时,也没有这些症状出现。到医院检查,往往查不出身体有毛病。

学校恐怖症多发生在较小的学龄儿童,女孩多于男孩。在刚入幼儿园或升上初中时较为多见。其直接诱因常常是学习出现问题,或在学校遭到某些挫折和侮辱。如儿童在入学、转学或升学中,环境改变,加上学习或其他活动上遭遇失败、挫折,受到老师过分严厉的批评和惩罚,受到同学的耻笑或羞辱,因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以及焦虑不安的心理。害怕再面对或重新尝试这种痛苦的情境,为了逃避这种情况而想待在家中。如果这种行为得到父母的同情,会强化患儿的恐怖情绪。

另外,平时独立性差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患学校恐怖症。如平时在家娇生惯养的孩子,入读全寄宿学校后,不但睡觉没有家长陪伴,还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会自己洗澡,不会整理床铺,更不会洗自己的衣服。往往遭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而诱发学校恐怖症。

学校恐怖症与普通的逃学不同。患有学校恐怖症的儿童,有公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不愿上学的情绪。对一些品行一向比较端正,突然出现不愿上学的消极情绪的儿童,要特别注意。而一般逃学的儿童,往往在父母面前装做去上学,实际上却中途到别的地方玩去了,晚上回来还欺骗父母说他放学了。这种逃学纯粹是儿童贪玩、偷懒而不愿学习,属于儿童品行不端的表现。

(以上内容仅授权图老师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都说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不过过早“开跑”也未必是件好事。据澳大利亚“新快网”9月22日报道澳大利亚专家警告称,孩子在5岁以前不应接受正式教育,因为太早进入学校可能会导致孩子学业表现落后。专家也呼吁定立一个全国入学年龄标准。

来自墨尔本大学教育学院的玛格斯教授称:“有大量的国际调查显示,越晚上学越好。但却没有证据说明儿童在5岁以前上学有什么好处。”

据报道,在澳大利亚,州政府和领地政府控制儿童入学的年龄,但每个地方的标准都不一样。在某些州,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年龄会相差17个月。新州儿童在4岁半就能开始接受教育,但上学一定要等到6岁以后。塔州学生则要到5岁能上小学一年级。

玛格斯教授称,儿童在5岁之前最好别开始上学。“有研究显示,就算是相差12个月,年龄大的学生表现也倾向于优于年幼的学生。”

据悉,澳大利亚大学校长联盟(Australian Primary Principals Association)建议在全澳应推广一个统一的上学年龄。

现在孩子不愿上学的现象非常普遍,有的孩子甚至一到学校就出现头痛、肚子痛等症状,很多家长以为孩子是装病从而逃避上学,其实,孩子真的有可能是病了,是心病——学校恐惧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余金龙副教授指出,学校恐惧症(简称恐学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通过明显的焦虑和躯体症状的结合,而体现出来的对上学的非理性紧张和恐惧。

学校恐惧症的三个“特征”

患了学校恐惧症的孩子,家长不应以为他是在装病,因为孩子不是故意的,他确有躯体不适感,而且是用躯体的不适来表达心理的异常,在心理学上叫“躯体化”。这类孩子通常表现出三个特征———

1、害怕上学,常因头痛、腹痛、浑身无力等不上学,但留在家里则症状减轻或表现正常。每当上学(幼儿园)就哭泣、吵闹和焦虑不安,甚至拒绝上学。

2、发病期间,如果父母强迫其去上学,孩子会表现出上课时紧张,不敢正视老师,怕被提问;若被提问,则手心出汗,心慌意乱。到了学校的孩子常因恐惧而不断给父母打电话,哀求哭诉,要求回家。倘若父母同意暂时不去上学,孩子的焦虑则马上缓解。

3、焦虑可表现为头痛、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尿频、遗尿等症状,这些症状多在周一加重,周末缓解。也有的孩子为了不上学而采取极端行为,如毁物、攻击父母、自伤,整天上网等;有一些孩子则情绪低落消沉、嗜睡,也可出现抑郁和幻听幻觉等一过性精神病性症状。

学校恐惧症的形成 或因父母溺爱太过

学校恐惧症是社交恐惧症的一种,余金龙主任解释说,一是因为现在的孩子从小被父母溺爱太过,养尊处优,在父母的保护中成长,后果是孩子真我中的力量和自主性被抑制,人格得不到健康发展;过度溺爱的孩子耐不得烦,过度保护的孩子内心缺乏力量、对外缺乏安全感。二是现在的家庭人口较少,孩子多半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家庭中形成的关系也很少,不外乎父亲母亲、父子、母子等几种。孩子从小没有养成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当来到学校,突然面对那么多的人和那么多的关系,有些孩子不适应是难免的。

学校是一个小型社会的缩影,内心没有力量、外部没有安全感的孩子面对比家庭复杂的竞争环境时,他们往往感觉很辛苦,很无助,出现厌学、逃学,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见到甚至想到学习或学校就心烦紧张恐惧,这个时候就要警惕是否有学校恐惧症了。

治疗学校恐惧症 父母要懂得放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fm/)

孩子出现学校恐惧症应该怎么治疗呢?这是很多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余金龙主任表示,学校恐惧症需要进行系统的治疗,从心理和药物两方面来着手,当然更少不了父母的协助。家长要学会对孩子放手,训练孩子去独立,让孩子的内心力量得到提升。“我们希望父母能成为孩子的心理医生,帮助提高孩子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将心理学知识教给孩子的家长

余金龙主任认为孩子的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常来自家庭的一些不利因素,尤其是与童年早期的家庭成长环境密切相关,如父母对孩子过度严格苛刻,或过度保护、溺爱、纵容孩子,或长期跟孩子分离,或父母有外遇、闹离婚等。

解铃还需系铃人,余金龙说:“尽管医生也许能治好孩子的精神疾病,但是,只有那些和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鉴于此,余金龙主任每次给孩子看病都会留一些时间给家长讲解相关心理学知识,指导家长如何配合治疗,还常利用周末自己的业余时间为家长做免费讲座,讲授“亲子关系”、“儿童青少年情绪行为管理”等相关课程。



延伸阅读:

早教小常识:父母情绪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

1.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避让的吵架动粗,或者家长与他人吵架动粗,都会让孩子产生紧张心理和恐惧感。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会让孩子精神高度不安, 心理会滋生不安全的感觉。因而,家长们必须谨记不要或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2.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父母是孩子的最大靠山,父母对生活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生活安全感和成长信心。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经常表露颓废的情绪,会使孩子过早接触到 社会或生活方面的压力,会让孩子心理产生不安全感,对生活怀疑或颓废的生活态度可能会因此伴随孩子的成长,会让孩子身心过早受到不该承受的压力。因而,特别需 要提醒家长朋友们,无论你暂时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为了孩子的健康发育,请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3.不要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

有些家长经常毫不避讳地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这些家长以为,孩子年幼不懂事,在他们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事实上,这不仅是一种非 常不好的处世方式,更是一种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不良教育方式。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对于家长日常正规教育产生怀疑,也会让孩子因此也学会这种不良的处世方式, 会扭曲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

4.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一些家长朋友性格比较极端,对于事物的看法也比较偏激,往往会在孩子无所避讳地发表过激的语言。心理专家认为,家长过激的言语和情绪会让孩子的心理也往偏 激的方向转化,会让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而,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来源:https://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5197.html

延伸阅读
标签: 减肥 减肥方法
日前,10余种减肥药可能增加患病风险被要求召回,把很多爱美而服药减肥的女性吓了一大跳。许多女性为了快速减肥去脂,往往铤而走险服用各种减肥药,到头来却食欲不振、失眠心悸等,如果因此毁了自己的肠胃,那可是毁了一辈子的健康啊。这种事可万万做不得啊。所以选择减肥药的时候千万要小心。 减肥药中最常见的主要应用三类药物,一...
宝宝也有“星期一焦虑症” 细心的家长高先生最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8个月大的女儿平常很乖巧,一到星期一就哭闹不止。这是怎么回事? 据介绍,高先生夫妇工作忙,平时跟女儿很少见面,孩子基本由姥姥照看,但每个双休,夫妻俩都会陪女儿,女儿也表现得特别乖巧。可是,每到星期一他们要上班时,女儿就立马“变了脸”...
正确看待单身 单身并不说明你有缺陷或者低人一等,正相反,很有可能说明你不随波逐流,一直坚持心中所想所爱的人或事物。所以你就要摆正态度,正确看待单身,千万不要像自己做错事一样。 好好生活 单身贵族的生活在一般人眼里都是无序,混乱,孤独的。但不要让别人拿看这类人的眼光看你,每天尽自己最大努力让自己生活得更...
克服宝宝搬家焦虑症 终于买了朝思慕想的新house,急不可待的装修完,然后马不停蹄的帮孩子办好转新幼儿园的手续,一家三口高高兴兴的住进了新家。刚开始爸爸妈妈倒是很享受新家的生活空间,可是好日子没过几天,孩子却有了新问题,每天郁郁寡欢,不肯去幼儿园,也不愿意和小区的小朋友们一起玩,还经常向妈妈申请要回原来的家、要回原来的幼儿...
怎样帮助宝宝克服夜间惊恐?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外来的刺激能引起做梦,来自身体内部的刺激也能产生梦。一般来说,做梦不会影响健康。但是,有些孩子常会出现夜间惊恐的现象,弄得爸爸妈妈束手无策。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分析孩子白天有无受过什么刺激或身体有什么不适的地方,最近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