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批

石韦

石韦(拉丁文名:Pyrrosia lingua (Thunb.) Farwell).水龙骨科、石韦属中型附生蕨类植物,植株可达30厘米。横走根状茎,鳞片披针形,叶远生,干后革质,上面灰绿色,孢子囊群近椭圆形,初时为星状淡棕色,成熟呈砖红色。附生于低海拔林下树干上,或稍干的岩石上,海拔100~1800米。分布于中国、印度、越南、朝鲜和日本。

经验文章 概述

石韦(拉丁文名:Pyrrosia lingua (Thunb.) Farwell).水龙骨科、石韦属中型附生蕨类植物,植株可达30厘米。横走根状茎,鳞片披针形,叶远生,干后革质,上面灰绿色,孢子囊群近椭圆形,初时为星状淡棕色,成熟呈砖红色。附生于低海拔林下树干上,或稍干的岩石上,海拔100~1800米。分布于中国、印度、越南、朝鲜和日本。

石韦别名:石樜(《本经》),石皮(《别录》),石苇(《滇南本草》),金星草、石兰(《纲目》),生扯拢(《分类草药性》),虹霓剑草、石剑、潭剑(《福建民间草药》),金汤匙、石背柳(《中药材手册》),

石韦,其性味甘、苦,微寒。入肺、膀胱经。有利水通淋、清肺泄热等作用。能清湿热、利尿通琳、治刀伤、烫伤、脱力虚损。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石韦

拉丁学名

Pyrrosia lingua (Thunb.) Farwell

二名法

Pyrrosia lingua

植物界

蕨类植物门

蕨纲

亚纲

薄囊蕨亚纲

真蕨目

水龙骨科

亚科

石韦亚科

石韦属

石韦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中国、印度、越南、朝鲜和日本。

扩展阅读

本草纲目-石韦 更多>>

「释名」石 (音蔗)、石皮(《别录》)、石兰。
弘景曰∶蔓延石上,生叶如皮,故名石韦。
时珍曰∶柔皮曰韦, 亦皮也。

「集解」《别录》曰∶石韦生华阴山谷石上,不闻水声及人声者良。二月采叶,阴干 弘景曰∶处处有之。出建平者,叶长大而浓。
恭曰∶此物丛生石旁阴处,亦不作蔓。其生古瓦屋上者名瓦韦,疗淋亦好。
颂曰∶今晋、绛、滁、海、福州,江宁皆有之。丛生石上,叶如柳,背有毛,而斑点如 皮。福州别有一种石皮,三月有花,采叶作浴汤,治风。
时珍曰∶多生阴崖险罅处。其叶长者近尺,阔寸余,柔韧如皮,背有黄毛。亦有金星者, 名金星草。叶凌冬不凋。又一种如杏叶者,亦生石上,其性相同。

「修治」《别录》曰∶凡用去黄毛。毛射人肺,令人咳,不可疗。
大明曰∶入药去梗,须微炙用。一法∶以羊脂炒干用。

「气味」苦,平,无毒。《别录》曰∶甘。权曰∶微寒。
之才曰∶滑石、杏仁、射干为之使,得菖蒲良。制丹砂、矾石。

「主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本经》)。止烦下气,通膀胱满,补五 劳,安五脏,去恶风,益精气(《别录》)。治淋沥遗溺(《日华》)。炒末,冷酒调服,治发 背(颂)。主崩漏金疮,清肺气(时珍)。

「附方」新五。
小便淋痛∶石韦、滑石等分,为末。每饮服刀圭,最快。(《圣惠》)。
小便转脬∶石韦(去毛)、车前子各二钱半,水二盏,煎一盏,食前服。(《指迷方》)。
崩中漏下∶石韦为末。每服三钱,温酒服,甚效。
便前有血∶石皮为末。茄子枝煎汤下二钱。(《普济方》)。
气热咳嗽∶石韦、槟榔等分,为末。姜汤服二钱。(《圣济录》)。

展开

形态特征

石韦

石韦中型附生蕨类,植株通常高10-3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渐尖头,淡棕色,边缘有睫毛。叶远生,近二型;叶柄与叶片大小和长短变化很大,能育叶通常远比不育叶长得高而较狭窄,两者的叶片略比叶柄长,少为等长,罕有短过叶柄的。不育叶片近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下部1/3处为最宽,向上渐狭,短渐尖头,基部楔形,宽一般为1.5-5厘米,长(5)10-(20)厘米,全缘,干后革质,上面灰绿色,近光滑无毛,下面淡棕色或砖红色,被星状毛;能育叶约长过不育叶1/3,而较狭1/3-2/3。主脉下面稍隆起,上面不明显下凹,侧脉在下面明显隆起,清晰可见,小脉不显。

孢子囊群近椭圆形,在侧脉间整齐成多行排列,布满整个叶片下面,或聚生于叶片的大上半部,初时为星状毛覆盖而呈淡棕色,成熟后孢子囊开裂外露而呈砖红色。

生长环境

附生于低海拔林下树干上,或稍干的岩石上,海拔100~1800米。喜阴凉干燥的气候。

地理分布

产长江以南各省区,北至甘肃(文县)、西到西藏(墨脱)、东至台湾。印度(阿萨姆)、越南、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安徽、江苏、浙江、河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技术

分株繁殖

3月栽种,栽前选营养叶片较多的老株,连根挖起,每3~4节剪成1段,放水中浸1昼夜,吸足水分后栽种。应选树下岩石有苔藓植物的地主才易栽活。栽时按行株距23~27cm,把苔藓植物刨开,放入1~2段根茎,用湿润的腐殖质土压紧。亦可利用石坎壁栽种,将种苗放在缝隙里,用湿润的腐殖质土塞稳。

田间管理

栽后每年冬季撒1次腐殖质土,厚约1cm。干旱时应适当浇水。

医药价值

性味归经

【性味】苦甘,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甘,无毒。

③《药性论》:微寒。

④《贵州草药》:味辛,性平。

【归经】入肺、膀胱经。

①《滇南本草》:入小肠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膀胱二经。

功能主治

利水通淋,清肺泄热。治淋痛,尿血,尿路结石,肾炎,崩漏,痢疾,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金疮,痈疽。

①《本经》: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

②《别录》:止烦下气,通膀胱满,补五劳,安五藏,去恶风,益精气。

③《日华子本草》:治淋沥遗溺。

④《本草图经》:炒末,冷酒调服,疗发背。

⑤《滇南本草》:止玉茎痛。

⑥《纲目》:主崩漏,金疮,清肺气。

⑦《植物名实图考》:治痰火,同瘦肉蒸服。

⑧《闽东本草》:治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散剂。

用药宜忌

阴虚及无湿热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滑石、杏仁为之使。得昌蒲良。"

②《本草从新》:"无湿热者勿与。"

③《得配本草》:"真阴虚者禁用。"

临床应用

①治疗支气管哮喘:4~9岁每日用石韦全草5钱,10~15岁1两,16岁以上1.5两。每两加水1000毫升,煎成300毫升,趁热加入冰糖1两,分3次服,3天为一疗程。观察11例,服药后喘息消失者7例,减轻者2例,无改变者2例。多数在服药的当天哮喘症状即开始平息,其他症状于次日或第3天消失,但停药后往往仍有复发,复发时间最短者为2周。复发时再用同法治疗,仍然有效。

石韦相册

石韦相册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曾采用庐山石韦单味煎剂、冲剂、提纯石韦"410"糖浆及复方庐山石韦冲剂进行临床观察,均取得不同程度疗效,其中以石韦"410"糖浆的效果较为满意。

⑴煎剂:鲜庐山石韦全草每天1.6两(第一疗程用全草,第二疗程去毛、叶柄及主脉),头煎加水300毫升,沸后再煎20分钟;二煎加水150毫升,沸后煎20分钟。混合2次煎液,以8层纱布过滤,分2次服。疗效:第1疗程服药人数计21例,有效率为47.6%,其中显效1例。服药2个疗程的16例,有效率为87.5%,其中显效1例。副作用主要有心馆,胸骨后不适,饥饿感,尿量增多及头晕,停药后症状即消失。

⑵冲剂:日服3次,每次1包,相当于生药1两。治疗117例,服药一个疗程的有效率为47%,其中显效12例,好转43例,无效62例;两个疗程的有效率为57.6%,其中控制者3例,显效22例,好转39例,无效47例。继续服用到3、4个疗程时,有效率可增至87.5%与82%,显效率增为46.2~51%。说明延长疗程,可提高疗效。

⑶提纯石韦"410"糖浆:每天2次,每次15毫升(相当生药1.5两),10天为一疗程,共服二个疗程。治疗40例,第一疗程有效者31例(78.2%),其中显效16例(40%);继续服用第二疗程的36人,有效率为88.9%,显效率为55.6%。个别患者每天服3次,疗效更为显著。

⑷复方石韦冲剂:用庐山石韦15两,江剪刀草1两,煎成浓汁,焙干,制成粉末

石韦

石韦,加适量糖粉,每天分3次,开水冲服。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78例,有效者200例(72%);控制13例,显效51例(23%)。大多数患者在服药2~3天后见效。在使用石韦各种剂型,特别是提纯石韦"410"糖浆过程中看出,石韦具有良好的消痰作用,一般治疗1~2天后,痰量减少,粘稠度减低,咯痰转爽。这对改善通气功能,防止继发感染,从而减少对组织细胞的损害,促进病变的愈合创造了有利条件。复方石韦(与江剪刀草合用)镇咳作用较单味石韦为佳,平喘作用两者均较差,消炎效果也不佳。

用有柄石韦全草,压榨去毛及孢子,水煎制成糖浆。第1~4日,按每天含生药1两分3次服。第5~10日,每天剂量加倍。第11~15日照第1~4日剂量服。治疗50岁以上的重症患者12例,其中喘息型8例,有效5例,基本治愈2例,显效1例,进步2例;单纯型4例,仅有1例显效。说明石韦糖浆对喘息型患者疗效较好。

③治疗急、慢性肾炎及肾盂肾炎:

⑴煎剂:取有柄石韦叶20片左右(相当于2~3克),加水500~1000毫升,每日1剂,煎分2次服。亦可用开水浸泡,当茶饮。

⑵片剂:每片含生药0.5克,每次2~3片,日服3次。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39例,36例有效;肾盂肾炎20例,17例有效。据观察,服药2~3天后,尿量即增多,浮肿逐渐消退。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一般以3个月左右为一疗程,急性肾小球肾炎疗程为10天左右。

④石韦散(《千金方》)治血淋:石韦、当归、蒲黄、芍药各等分。上4味治下筛,酒服10g,每日3服。方中石韦凉血止血,为君药。

⑤石韦散(《圣济总录》)治咳嗽:石韦(去毛)、槟榔各等分。上2味,罗为细散,生姜汤调下4g。方中石韦清肺止咳,为君药。

⑥石韦散(《普济本事方》)治石淋,小腹隐痛,茎中痛,溲出砂石者,并治诸淋:石韦6g,木通4.5g,车前子9g,瞿麦6g,滑石9g,榆白皮6g,甘草3g,冬葵子6g,赤茯苓9g。水煎服。方中石韦利水通淋,为君药。

实用选方

石韦

石韦⑴ 治血淋:石韦、当归、蒲黄、芍药各等分。上四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千金方》石韦散)

⑵ 治淋浊尿血:石韦、猪鬃草、连钱草各25克,煨水服。(《贵州草药》)

⑶ 治石淋:石韦(去毛)、滑石各1.5克。上二味,捣筛为散,用米汁若蜜服一刀圭,日二服。(《古今录验》石韦散)

⑷ 治尿路结石:石韦、车前草各50克,生栀子25克,甘草15克。水煎二次,早、晚各服一次。(《南昌医药》(1):14,1972)

⑸ 治心经蕴热,传于小肠,始觉小便微涩赤黄,渐渐不通,小腹膨脝:石韦(去毛,锉)、车前子(车前叶亦可)等分。上浓煮汁饮之。(《全生指迷方》石韦汤)

⑹ 治痢疾:石韦全草一荫,水煎,调冰糖25克,饭前服。(《闽东本草》)

⑺ 治崩中漏下:石韦为末,每服15克,温酒服。(《纲目》)

⑻ 治咳嗽:石韦(去毛)、槟榔(锉)等分。上二味,罗为细散,生姜汤调下10克,(《圣济总录》石韦散)

⑼ 治慢性气管炎:石韦、蒲公英、佛耳草、一枝黄花各50克。水煎浓缩,分二次服。(中医研究院《攻克慢性气管炎资料选编》30,1971)

⑽ 小便淋痛。用石韦、滑石,等分为末,每取一小撮,水送服。

⑾ 便前有血。用石韦研为末,以茄子枝煎汤送服10克。

⑿ 气热咳嗽。用石韦、槟榔,等分为末,每服10克,姜汤送下。

⒀ 崩中漏下。用石韦研为末,每服15克,温酒送下。

⒁便前有血。石皮为末。茄子枝煎汤下10克。(《普济方》)

⒂气热咳嗽。石韦、槟榔等分,为末。姜汤服10克。(《圣济录》)

相关类群

贴生石韦Pyrrosia adnascens (Sw.) Ching

相近石韦Pyrrosia assimilis (Baker) Ching

波氏石韦Pyrrosia bonii (Christ ex Gies.) Ching

光石韦Pyrrosia calvata (Baker) Ching

尾叶石韦Pyrrosia caudifrons Ching

下延石韦Pyrrosia costata (C. Presl) Tagawa et K. Iwats.

华北石韦Pyrrosia davidii (Baker) Ching

毡毛石韦Pyrrosia drakeana (Franch.) Ching

琼崖石韦Pyrrosia eberhardtii (Christ) Ching

剑叶石韦Pyrrosia ensata Ching et Shing

冯氏石韦Pyrrosia fengiana Ching

卷毛石韦Pyrrosia flocculosa (D. Don) Ching

佛海石韦Pyrrosia fuohaiensis Ching et Shing

西南石韦Pyrrosia gralla (Gies.) Ching

戟叶石韦Pyrrosia hastata (Thunb. ex Houtt.) Ching

纸质石韦Pyrrosia heteractis (Mett. ex Kuhn) Ching

平滑石韦Pyrrosia laevis (J. Sm. ex Bedd.) Ching

披针叶石韦Pyrrosia lanceolata (L.) Farwell

线叶石韦Pyrrosia linearifolia (Hook.) Ching

石韦Pyrrosia lingua (Thunb.) Farwell

南洋石韦Pyrrosia longifolia (Burm. f.) Morton

蔓氏石韦Pyrrosia mannii (Gies.) Ching

裸叶石韦Pyrrosia nuda (Gies.) Ching

裸茎石韦Pyrrosia nudicaulis Ching

钱币石韦Pyrrosia nummulariifolia (Sw.) Ching

有柄石韦Pyrrosia petiolosa (Christ) Ching

槭叶石韦Pyrrosia polydactyla (Hance) Ching

柔软石韦Pyrrosia porosa (C. Presl) Hovenk

显脉石韦Pyrrosia princeps (Mett.) Morton

拟毡毛石韦Pyrrosia pseudodrakeana Shing

庐山石韦Pyrrosia sheareri (Baker) Ching

神农石韦Pyrrosia shennongensis Shing

相似石韦Pyrrosia similis Ching

狭叶石韦Pyrrosia stenophylla (Bedd.) Ching

柱状石韦Pyrrosia stigmosa (Sw.) Ching

绒毛石韦Pyrrosia subfurfuracea (Hook.) Ching

截基石韦Pyrrosia subtruncata Ching

中越石韦Pyrrosia tonkinensis (Gies.) Ching

相关文章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