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相关文章 大陵穴位位置图

大陵穴位位置图

大陵穴位位置图

大陵穴,位于人体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大陵穴的位置及图片_大陵穴的功效与作用_按摩手法


大陵穴的名词解释

大陵穴,经穴名。出《灵枢。本输》。《针灸甲乙经》作太陵。属手厥阴心包经。 输(土)、原穴。

别名:鬼心、心主。

第1步“大陵穴...[ 查看全文 ]

2016-04-13 标签:

大陵穴位位置图的相关文章

  • 胆囊穴位位置图 胆囊穴属于经外奇穴,胆囊穴的准确位置位于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胆囊穴的名词解释 胆囊穴可以诊断出胆囊疾病,对胆囊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故名“胆囊”。 胆囊穴的功效与作用 按摩胆囊穴,可以缓解治疗胆囊炎、胆结石、胆绞痛等。 按摩胆囊穴可以疏肝利胆。 功效: 清热,利胆通腑。 胆囊穴的疗法注意事项 : 用艾条温和灸治胆囊...[ 查看全文 ]
  • 建里穴位位置图 建里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3寸。 建里穴的名词解释 建里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任脉。建里穴能够强壮腹内器官功能,而防病治病,故名建里。 “建里穴”: “建”,建设也;“里”,与表相对,此指肚腹内部也。 该穴名意指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注入肚腹内部。本穴物质为中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体内,注入体内的经...[ 查看全文 ]
  • 髋骨穴位位置图 髋骨穴属于经外奇穴,髋骨穴的准确位置位于大腿,梁丘穴两旁各1.5寸,一侧两穴。 髋骨穴的功效与作用 按摩髋骨穴缓解治疗膝关节痛、中风偏瘫、脚气等。 按摩髋骨穴位的功效: 按摩髋骨穴具有祛风湿、清热的功效。 髋骨穴的配伍功效 治膝关节炎∶ 髋骨穴,阳陵泉,足三里,犊鼻。 治下肢瘫痪∶ 髋骨穴,髀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太冲。 髋骨穴的文献...[ 查看全文 ]
  • 强间穴位位置图 强间穴的位置,位于人体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 强间穴的名词解释 强间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别名大羽。 “强间穴”: “强”,强盛也。“间”,二者之中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的上行阳气。本穴物质为脑户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因受颅脑的外散之热,水湿之气吸热而化为天部强劲的阳气并循督脉上行,故名“强...[ 查看全文 ]
  • 曲泽穴位位置图 曲泽穴的位置,位于人体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曲泽穴的名词解释 曲泽穴,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手厥阴心包经。合(水)穴。 曲泽: 曲,隐秘也;泽,沼泽也。该穴名意指心包经气血在此汇合。本穴为心包经之穴,所处为南方之地,虽然心包经上、下二部经脉的经气在此汇合并散热冷降,表现出水的润下特征,但天泉穴下传本穴的经水仍大量气化水湿,本穴如同热...[ 查看全文 ]
  • 头临泣穴位位置图 头临泣穴的位置:位于人体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中点处。(按身体对称轴对称,左右各一个) 头临泣穴的名词解释 1、头临泣穴: 经穴名。《针灸甲乙经》名临泣;《圣济总录》名目临泣;《针灸资生经》:“临泣二穴,在目上直入发际五分陷中。”名头临泣。属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足少阳、阳维之会。别名:临池。 2、穴义: 胆经经气在此冷降为寒湿水...[ 查看全文 ]
  • 外陵穴位位置图 外陵穴的位置: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 外陵穴的名词解释 1、外陵穴: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 2、穴义: 胃风吹扬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 3、名解: 外,指本穴气血作用的部位在经脉之外;陵,陵墓也、土丘也。 4、 该穴名意指胃经的脾土微粒输送胃经之外。 5、 本穴物质为胃经上部太乙穴、滑肉门穴、天枢穴 诸穴,胃经下部气冲穴等穴...[ 查看全文 ]
  • 胃仓穴位位置图 胃仓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胃仓穴的名词解释 1、胃仓穴: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2、穴位含义: 胃腑的湿热阳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3、名解: “胃仓穴 ”,“胃”,胃腑也;“仓”,存贮聚散之所也。 4、 胃仓名意指胃腑的湿热阳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5、 本穴物质为来自于胃腑的湿热阳气,至本穴后,因受人体重力场的作用...[ 查看全文 ]
  • 阴包穴位位置图 阴包穴的位置:在大腿内侧,当股骨内上髁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布有股前皮神经及闭孔神经前支,深层外侧有股动、静脉,旋股内侧动脉浅支。 阴包穴的名词解释 1、阴包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厥阴肝经。 2、别名:阴胞。 3、名解:阴包:阴,水也。包,收也。阴包名意指肝经的水湿之气在此为云集之状。 4、本穴物质为曲泉穴传来的弱小阴湿水气及足五里穴外...[ 查看全文 ]
  • 间使穴位位置图 间使穴的位置,位于人体前臂掌侧,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间使穴的名词解释 间使穴,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手厥阴心包经。经(金)穴:五输穴之经穴,五行属金。心包经经水在此蒸发凉性水气。 别名: 鬼路、鬼营穴。 间使: 间,间接也。使,指使、派遣也。该穴名意指心包经经水在此蒸发凉性水气。本穴物质为郄门穴传...[ 查看全文 ]
  • 鱼腰穴位位置图 鱼腰穴:位于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间的位置。 鱼腰穴的名词解释 1、鱼腰穴:经外穴名。出《医经小学》。《奇效良方》云“在眉中间是穴”,与《银海精微》所云之光明穴同。别名:光明;眉中;吊睛。注:鱼腰穴位首见于元代《银海精微》;明代《医学小经》始用本穴名。 2、名解:眼眉形状如鱼,鱼中央的部分叫鱼腰,本穴位于其中点,故名“鱼腰穴”。 鱼腰穴的功效与作用 1...[ 查看全文 ]
  • 阳溪穴位位置图 阳溪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 阳溪穴位于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处于拇指伸肌腱与拇指短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阳溪穴的名词解释 1、阳溪穴:经穴名。属手阳明大肠经。出《灵枢。本输》。经(火)穴。 2、别名:中魁穴。 3、“阳”:即热,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溪”,路径。形似小溪,故名“阳溪”。 4、“中”,与旁相对,正也,指本穴气血运行的路线是大肠之正经。“...[ 查看全文 ]
  • 中都穴位位置图 中都穴的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胫骨后缘处。布有隐神经的分支及大隐静脉。 中都穴的名词解释 1、中都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厥阴肝经。足厥阴之郄穴。别名:中郄、太阴。 2、穴位含义:肝经水气在此云集天之下部。 3、“中都穴”。“中”,与外相对,指穴之内部。“都”,都市之意。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气在此云集天之下部。本穴物...[ 查看全文 ]
  • 支沟穴位位置图 支沟穴的位置:位于人体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支沟穴的名词解释 1、支沟穴: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别名飞虎。属手少阳三焦经。经(火)穴。 2、名解:“支沟穴”。“支”,树枝的分叉也。“沟”,沟渠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扩散。本穴物质为外关穴传来的阳热之气,水湿较少,至本穴后又因进一步的吸热而胀散为高压之气...[ 查看全文 ]
  • 冲阳穴位位置图 冲阳穴,位于人体的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冲阳穴的名词解释 冲阳穴,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胃经原穴。 别名: 会原、会骨、趺阳。 冲阳: 冲,穴内物质运动之状。阳,阳气。冲阳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气化冲行天部。本穴物质为解溪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有解溪穴的分流,传至本穴的经水较为稀少,经水受脾土之热而大...[ 查看全文 ]
  • 跗阳穴位位置图 跗阳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 跗阳穴的名词解释 跗阳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作付阳;《素问.气穴论》王冰注作附阳。属足太阳膀胱经。阳蹻之郄穴(阳跷脉郄穴)。 别名: 外阳、阳蹻。付阳,附阳穴。 穴位含义: 足少阳、足阳明经的阳气在此带动足太阳经的气血上行。 跗阳: 跗,脚背也。阳,阳气也。该穴名意指足少阳...[ 查看全文 ]
  • 缺盆穴位位置图 缺盆穴位于人体的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缺盆穴的名词解释 缺盆穴,经穴名。出《素问。气府论》。属足阳明胃经。穴位含义为,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溃缺流散并输布人体各部。 别名: 天盖穴,尺盖穴。 1、“缺盆穴”: “缺”,破散也。“盆”,受盛之器也。该穴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溃缺破散并输布人体各部。本穴物质为气舍穴外溢而来的地部经水及外散的天部之气,...[ 查看全文 ]
  • 魄户穴位位置图 魄户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魄户穴的名词解释 魄户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肩膊间急,……魄户主之”。属足太阳膀胱经。 别名: 魂户穴。 魄户: 魄,肺之精也,气也。户,出入的门户也。魄户名意指本穴出入的气血为来自肺脏的阳热之气。本穴物质和肺俞穴一样,皆为来自肺脏的外输之气,但因本穴与肺俞穴相比处于更外更高处,气...[ 查看全文 ]
  • 商丘穴位位置图 商丘穴位于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脚面翘起,脚面连接小腿的筋内侧第一个凹陷处) 商丘穴的名词解释 商丘穴,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五输穴之经穴,五行属金。穴位含义为,脾经的热散之气由此上行。 1、“商丘穴”: “商”,古指漏刻,计时之气也。“丘”,废墟也。商丘名意指脾经的热散之气由此快速通过。该穴物质为公孙穴传...[ 查看全文 ]
  • 天冲穴位位置图 天冲穴属于足少阳胆经。天冲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率谷穴后0.5寸。 天冲穴的名词解释 1、天冲穴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作天衢。属足少阳胆经。足太阳、少阳之会。别名:天衢穴。 2、“天冲穴”:“天”,天部气血也。“冲”,气血运行为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气吸热后胀散并由本穴冲射于天之各部。本穴物质为率谷穴传来的水湿之...[ 查看全文 ]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