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批

千金子

千金子,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泻下逐水,破血消癥之功效,外用具有疗癣蚀疣之功效。一般常用于二便不通,水肿,痰饮,积滞胀满,血瘀经闭;外治顽癣,赘疣等病症的治疗。

经验文章 概述

千金子,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 L.的干燥成熟种子。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新疆、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泻下逐水,破血消症之功效,外用具有疗癣蚀疣之功效。常用于二便不通,水肿,痰饮,积滞胀满,血瘀经闭;外治顽癣,赘疣等病症的治疗。

基本信息

分布区域

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新疆、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被子植物门

中药名称

千金子

续随子

植物界

别名

千两金、菩萨豆、续随子、联步、滩板救

大戟目

大戟科

双子叶植物纲

用量

1~2g;外用适量

毒性

有毒

采收时间

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

大戟属

​植物属性

植物形态

二年生草本,有乳汁,全株被白粉。茎直立,圆柱形。茎下部叶密生,线状披针形,上部叶对生,广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近心形。总花序顶生,呈伞状,伞梗2~4,基部有2~4叶轮生;每梗再叉状分枝,有三角状卵形苞片2,每分叉间生1杯状聚伞花序;总苞杯状,先端4~5裂,腺体4,新月形。蒴果球形。花期6~7月,果期8月。

生于向阳山坡;多为栽培。主产河南、浙江。采制 秋季种子成熟后,割取植株,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晒干。千金子2

性状 种子椭圆形或卵圆形,长3~4mm,直径2~4mm。表面灰棕色,有网状皱纹,皱纹凹下部灰黑色,形成细斑点,一侧具有沟状种脊,顶端有圆形微突起的合点,基部有类白色突起的种脊。味辛。

生物学特性

一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秆丛生,上部直立,基部膝曲,具3~6节,光滑无毛。千金子(5张)叶鞘大多短于节间,无毛;叶舌膜质,多撕裂,具小纤毛;叶片条状披针形,无毛,常卷折。花序圆锥状,分枝长,由多数穗形总状花序组成;小穗含3-7花,成2行着生于穗轴的一侧,常带紫色;颖具1脉,第二颖稍短于第一外稃;外稃具3脉,无毛或下部被微毛。颖果长圆形。幼苗淡绿色;第一叶长2-2.5毫米,椭圆形,有明显的叶脉,第二叶长5~6毫米;7~8叶出现分蘖和匍匐茎及不定根。为害作物:危害水稻、豆类、棉花等多种作物

分布区域

在中国多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及陕西等地。生于水田、低湿旱田及地边。千金子1Semen Euphorbiae Lathyridis (英)Caper Euphorbia Seed别名 小巴豆、续随子。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 L.的种子。

中药属性

基本信息

千金子-原植物千金子始载于《蜀本草》,原名续随子。《开宝本草》云:“生蜀郡(今四川)及处处有之。苗如大戟。”《本草图经》云:“今南中多有,北土差少,苗如大戟,初生一茎,茎端生叶,叶中复出数茎相续。花亦类大戟,自叶中抽干而生,实青有壳。人家园亭中多种以为饰。秋种冬长,春秀夏实。”《纲目》将其入本部毒草类。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云:“苗如大戟,初生一茎,叶在茎端,叶复生茎,茎复生叶,转辗叠加,宛如十字。作花也类大戟,但从叶中抽干,井结实耳。”经考证以上所述,与现大戟科植物续随子相符。

药品简述

【药名】:千金子

【英文名】:SEMEN EUPHORBIAE

【拉丁学名】:Leptochloa chinensis (L.)Nees

【科属分类】:大戟科。

【别名】:续随子、打鼓子、一把伞、小巴豆、看园老。

【性味】:辛、温;有毒。千金子-药用部分分析

【归经】:归肝经、肾经、大肠经。[1]

【功效主治】:逐水消肿,破血消癥。用于水肿,痰饮,积滞胀满,二便不通,血瘀经闭;外治顽癣,疣赘。

【用法用量】:1~2克;去壳,去油用,多入丸散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药材基源:该品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的干燥成熟种子。

【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山坡。野生或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河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收和储藏】: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筛去泥沙,洗净,捞出,晒干,用时打碎。

千金子霜:《斗门方》:“去壳研,以纸裹,用物压出油,重研末。”《证治准绳》;“用纸包裹,换纸研数十次,去尽油,以色白,再研纸无油成霜为度。”现行,取净千金子,搓去种皮,碾如泥状,用布包严,置笼屉内蒸热,压榨去油,如此反复操作,至药物不再粘结成饼,碾细。千金子霜用于水肿胀满,痰饮,宿滞。贮干燥密器内,千金子霜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用药禁忌】:孕妇及体弱便溏者忌服。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种子椭圆形或倒卵形,长约5mm,直径约4mm。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具不规则网状皱纹,网孔凹陷处灰黑色,形成细斑点。一侧有纵沟状种脊,顶端为突起的合点,下端为线形种脐,基部有类白色突起的种阜或脱落后的痕迹。种皮薄脆,种仁白色或黄白色,富油质。气微,味辛。以粒饱满、种仁白色、油性足者为佳。

显微鉴别

【横切面】:种皮表皮细胞波齿状,外壁较厚,细胞内含棕色物质;下方为1-3列续随子下皮薄壁细胞;内表皮为1列类方形栅状细胞,其侧壁内方及内壁明显增厚。内种皮栅状细胞1列,棕色,细长柱状,壁厚,木化,有时可见壁孔。外胚乳为数列类方形薄壁细胞;内胚乳细胞类圆形;子叶细胞方形或长方形;均含淀粉粒。

【粉末特征】:深棕色。

1.种皮厚壁栅状细胞1列,棕色或深棕色。细胞细长柱状,排列紧密,稍弧状偏弯,下段渐细,末端平整或钝圆,长(径向)72-288μm,宽(切向)9-22μm,壁厚3-9μm,孔沟纤细而稀疏,胞腔较宽,充满红棕色或深棕色物。

2.种皮薄壁栅状细胞(外种皮内表皮)1列,淡棕色。呈长方形或类方形,宽(切向)9-20μm,排列成短栅状,外侧径向薄壁而稍弯曲,向内瓦内壁增厚,约1.5μm。表面观呈多角形,排列紧密,壁稍厚,无细胞间隙。

3.种皮表皮细胞(外种皮外表皮)椭圆形或半圆形,略呈乳头状或绒毛状突起,外壁稍厚,胞腔常充满黄棕色或红棕色物。

4.种皮下皮细胞类多角形,稍皱缩,壁稍厚,有大的椭圆形或类圆形的纹孔。

5.内胚乳细胞类圆形,直径36-63μm,壁薄,胞腔内充满圆形或细粒状糊粉粒,并合脂肪油滴。

6.子叶细胞淡黄绿色,含颗粒状糊粉粒脂肪油滴。

7.外胚乳细胞类多角形,壁稍厚。

理化鉴别

取该品5g,研碎,加石油醚(60-90℃)适量,加热回流30min,滤过。药渣加乙醇50ml,加热回流2h,回收乙醇至20ml,备用。

1.取石油醚溶液2ml置试管中,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冰醋酸1ml使溶解,再沿管壁加醋酐一硫酸19:1)的混合液1ml,两液接界面由淡棕色变为暗褐色或棕色。(检查甾萜类)

2.取乙醇溶液1ml,加3%碳酸钠溶液1ml,置水浴上加热10min,加20%4-氨基安替比林80%乙醇溶液和铁氰化钾试液各2滴,溶液显黄棕色或红棕色。(检查香豆精类)

现代研究主要成分

种子含脂肪油48%-50%,油中含多种脂肪酸,主要有油酸89.2%,棕榈酸5.千金子-中药材5%,亚油酸0.4%,亚麻酸0.3%等,油中还含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7-豆甾醇,6,20-环氧千金藤醇-5,15-二乙酸-3-苯乙酸酯即酯L1,曾命名为千金子甾醇,巨大戟萜醇-20-棕榈酸酯,7-羟基-千金藤醇-二乙酸-二苯甲酸酯即酯L2,巨大戟萜醇-1-H-3,4,5,8,9,13,14-七去氢-3-十四酸酯、千金藤醇-3,15-二乙酸-5-苯甲酸酯即酯L3、千金藤醇-3,15-二乙酸-5-烟酸酯即酯L8,巨大戟萜醇-3-棕榈酸酯即酯L5,17-羟基岩大戟-15,17-二乙酸-3-O-桂皮酸酯即酯L7a,17-羟基-异千金藤醇-5,15,17-三-O-乙酸-3-O-苯甲酸酯即酯L7b,7-羟基千金藤醇-5,15-二乙酸-13-苯甲酸酸-7-烟酸酯即酯L9及三十一烷等。种子还含瑞香素,马栗树皮甙,千金子素及异千金子素。

药理作用

1、致泻作用

种子含固定油,新鲜时无色、无味;俱可很快变恶臭而有强辛辣味,致续随子泻成分为千金子甾醇、种子脂肪油中所含的环氧干金二萜醇苯乙酸酯二乙酸酯,对胃肠刺激,可产生峻泻,作用强度为蓖麻油的三倍。山羊食此植物后,在其乳汁中亦含有此种毒性物质。

2.抗肿瘤作用

据初步筛选试验(美蓝法、瓦伯呼吸仪),鲜草对急性淋巴细胞性及粒细胞型、慢性粒细胞型、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白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同属植物E.Amygdaloides含鬼臼树脂,有抗肿瘤作用,但毒性较大。

3、抗菌作用

该品所含的瑞香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及绿脓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4、抗炎、镇痛作用

瑞香素具有镇痛作用,其治疗指数为20.9,磷酸可待因为24.7,瑞香素虽略低,但较安全。临床用于外科手术麻醉,效果与杜冷丁对照无明显差异。其镇静作用表现在与巴比妥类药物续随子有非常显著的协同作用,促进注射阈下催眠剂量的小鼠入睡快而持久。有抗炎作用,强度比相同剂量的水杨酸钠稍强。该品所含的七叶树甙给于大鼠ip10mg/kg,对角叉菜胶性、右旋糖酐性、5-羟色胺性及组胺性关节炎均有抑制作用,抑制强度分别为35,28,20,8%。对大鼠肉芽肿的形成(棉球法)、豚鼠紫外线照射背部形起的红斑反应、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抑制作用。

5、对尿量及尿酸排泄的影响

以各种途径给于大鼠及兔七叶树甙均能增进尿酸排泄。亦有报道对小鼠有显著的利尿作用。

6、其它作用

七叶树甙有抗血凝以及抑制大鼠眼晶状体的醛糖还原酶等作用。[1-2]

临床应用

1、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腹水

取新鲜千金子去壳捣泥装入胶囊,根据腹围大小决定用量。腹围较大者,每次续随子2~3钱,早晨空腹服;5天服药1次。服药后30分钟有头晕、恶心或呕吐,继而有肠鸣腹泻,随之腹水渐退,腹围缩小。治疗21例,逐水效果显著,但服药后腹泻者达100%,呕吐者占45%左右,有的甚至吐出少量血液。为了减轻呕吐反应,曾制成肠溶胶囊内服,每次3~8粒(0.48~1.28钱),每日或隔日或隔几日服1次。

使用结果,呕吐反应大大减少,且用药少,易吞服,药效快而猛,逐水效果不减。如腹痛及腹泻过剧时,可行对症治疗。千金子胶囊对肝,肾功能均无损害,但服药后应忌食碱、盐及不消化食物;症状改善后,应抓紧时机使用锑剂以根治血吸虫病。

2、治疗毒蛇咬伤

取千金子20~30粒(小儿L酌减)捣烂,用米泔水调服。治疗160例,一般服1次,重者服3次即效。神昏者加龙胆草1两煎服。

中医传承

文献论述

1.《纲目》:续随子与大戟、泽漆、甘遂茎叶相似,主疗亦相似,其功皆长于利水,惟在用之得法,亦皆要药也。

2.《本草经疏》:续随子,味辛气温,而其性有毒,实攻击克伐之药也。长于解蛊毒,以致腹痛胀满,攻积聚,下恶滞物,及散痰饮。至于妇人月闭、症瘕、痃癖、瘀血,大小肠不利诸病,则各有成病之由,当求其本而治,不宜概施。盖此药之为用,乃以毒攻毒之功也。

3.《蜀本草》:治积聚痰饮,不下食,呕逆及腹内诸疾。

4.《日华子本草》:宣一切宿滞,治肺气水气,敷一切恶疮疥癣。

5.《开宝本草》:主妇人血结月闭,症瘕痃癖,瘀血蛊毒,心腹痛,冷气胀满;利大小肠。

6.《本草正》:逐水杀虫。

7.江西《草药手册》:治晚期血吸虫病,肝脾肿大。

常用配方

1、治水气:用联步50克,去壳研,以纸裹,用物压出油,重研末,分作七服。每治一人,每日只可一服,丈夫生饼子酒下,妇人荆芥汤下。凡五更服之,至晚间自止,后以厚朴补续随子之,频吃益善。仍不用吃盐、醋一百日。(《斗门方》)

2、治阳水肿胀:续随子(炒,去油)100克,大黄50克。为末,酒、水丸绿豆大,每服以白汤送下五十丸,以去陈莝。(《摘玄方》)

3、治小便不通,脐腹胀痛不可忍:续随子(去皮)一两,铅丹半两。上二味,先研续随细,次入铅丹同研匀,用少蜜和作团,盛瓷罐内密封,于阴处掘地坑埋之,上堆冰雪,惟多是妙,腊月合,至春末取出,研匀,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至二十丸,煎木通汤下,不拘时,甚者不过再服,要效速即化破服。病急旋合亦得。(《圣济总录》续随子丸)

4、治积聚症块及涎积等:续随子三十枚(去皮),腻粉二钱,青黛(炒)一钱匕(研)。上三味,先研续随子令烂,次下二味,合研匀细,以烧糯米软饭和丸,如鸡头大。每服先烧大枣一枚,剥去皮核,烂嚼,取药一丸椎破,并枣同用,冷腊茶清下。服后便卧,至中夜后,取下积聚恶物为效。(《圣济总录》续随子丸)

5、治血瘀经闭:千金子3g,丹参、制香附各9g,煎服。(《安徽中草药》)

6、治血黄,病人三日鼻中出血,大小便亦下血,心间烦闷,腹中有块,痛如虫咬,吐逆喘粗:先烙丹田穴,次烙后心上囟,如不瘥者续随子十四粒(细研)。上一味,用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放冷顿服,当吐泻愈。着鼻衄及下血,其血鲜者堪医,如齿及鼻黑,发直者死。(《圣济总录》续随汤)

7、治黑子,去疣赘:续随子熟时坏破之,以徐其上,便落。(《普济方》)

8、治蛇咬肿毒闷欲死:重台六分,续随子七颗(去皮)。二物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兼唾和少许,敷咬处。(《海上集验方》)

相关文章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