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的症状和预防

2016-03-29 06:04 18 1 收藏

出血热的症状和预防,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很多的人都非常的重视自己的健康状况!但还是有很多的疾病会影响人们的健康,你们知道流行性出血热症状有哪些吗?现代医学对于流行性出血热治疗又有哪些方法呢,流行性出血热传染吗,一起来看看下文的详细介绍吧!

【 tulaoshi.com - 流行性出血热治疗 】

流行性出血热治疗 出血热的症状和预防

  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很多的人都非常的重视自己的健康状况!但还是有很多的疾病会影响人们的健康,你们知道流行性出血热症状有哪些吗?现代医学对于流行性出血热治疗又有哪些方法呢,流行性出血热传染吗,一起来看看下文的详细介绍吧!

  目录

  1、流行性出血热的介绍 2、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

  3、流行性出血热要做哪些实验室检查 4、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和鉴别

  5、流行性出血热有何临床表现 6、流行性出血热有何症状表现

  7、流行性出血热有哪些并发症 8、怎样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的介绍

  出血热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因

  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

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

  1.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野鼠及家鼠。

  2.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

  3.人群易感性

  一般认为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较低,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临床表现

  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2~3周。典型临床经过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

  1.发热期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流行性出血热治疗 出血热的症状和预防(2)

  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2.低血压休克期

  多在发热4~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

  3.少尿期

  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

  4.多尿期

  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第8~12日多见,持续7~14天,尿量每天4000~6000ml左右,极易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5、恢复期

  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量、症状逐渐恢复正常,复原需数月。

  检查

  1.常规检查

  (1)血常规

  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3~4日后即明显增高,多在(15~30)×109/L,异型淋巴细胞在1~2病日即可出现,且逐日增多,一般为10~20%,部分达30%以上;血小板明显减少,低血压及少尿期最低,并有异型、巨核血小板出现,多尿后期始恢复。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发热期开始上升,低血压期逐渐增高,休克期患者明显上升,至少尿期下降,其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血液浓缩与血液稀释的重要指标。

流行性出血热治疗 出血热的症状和预防(3)

  (2)尿常规

  显著的尿蛋白是本病的重要特点,也是肾损害的最早表现。尿中还可有红细胞、管型或膜状物(是凝血块、蛋白质与坏死脱落上皮细胞的混合凝聚物)。

  2.血液生化检查

  (1)尿素氮及肌酐

  低血压休克期轻、中度增高。少尿期至多尿期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升高程度及幅度与病情成正比。

  (2)电解质

  血钾在发热期可有降低,休克期仍低,少尿期上升为高血钾,多尿期又降低。但少尿期亦有呈低血钾者。血钠及氯在全病程均降低,以休克及少尿期最显著。血钙在全病程中亦多降低。

  (3)二氧化碳结合力

  发热后期即下降,低血压休克期明显,少尿期亦有下降,多尿期逐渐恢复至正常。

  3.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因子大量消耗,血小板下降,凝血酶原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继发性纤溶亢进表现为凝血酶凝固时间延长,纤维蛋白降解物增加及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阳性。

  4.特异性抗原、抗体和病原学检查

  早期用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法在血清、尿沉渣细胞可查特异性抗原。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IgM1:20以上和IgG抗体1:40为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者也可诊断。RT-PCR法检测血清中病毒RNA,可用于早期诊断。

流行性出血热治疗 出血热的症状和预防(4)

  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

  一般依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诊断,对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但在非疫区,非流行季节,以及对不典型病例确诊较难,必须经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方法确诊。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

  治疗

  1.一般原则

  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地隔离治疗。按乙类传染病上报,密观生命体征,针对五期的临床情况进行相应综合治疗。

  发热期可用物理降温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发生低血压休克时应补充血容量,常用的有低分子右旋糖酐、平衡盐液和葡萄糖盐水、血浆、蛋白等。如有少尿可用利尿剂(如速尿等)静脉注射。无尿者可用20%甘露醇、硫酸镁、大黄口服导泻。多尿时应补充足够液体和电解质(钾盐),以口服为主。进入恢复期后注意防止并发症,加强营养,逐步恢复活动。

  2.对症和并发症治疗

  有明显出血者应输新鲜血,以提供大量正常功能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血小板数明显减少者,应输血小板;对合并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可用肝素等抗凝药物治疗。心功能不全者应用强心药物;肾性少尿者,可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限制入液量,应用利尿剂,保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必要时采取透析疗法;肝功能受损者可给予保肝治疗。重症患者可酌情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预后

  病死率高达20%~90%。体内病毒量高、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损害严重者预后差。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

  预防

  防鼠、灭鼠是消灭本病的关键。做好食品、环境、个人卫生,必要时可用出血热疫苗预防注射。

流行性出血热治疗 出血热的症状和预防(5)

  流行性出血热要做哪些实验室检查

  一、常规检查

  1、血象不同病期中变化不同,对诊断、预后判定均重要。

  (1)白细胞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3~4日后即明显增高,多在(15~30)×109/L,中性粒细胞明显左移,并可出现幼稚细胞,重型、危重型可出现晚幼粒,中幼粒,甚至早幼粒细胞,呈现类白血病反应。异型淋巴细胞在1~2病日即可出现,且逐日增多,一般为10~20%,部分达30%以上,对诊断有参考价值。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发热期开始上升,低血压期逐渐增高,休克期患者明显上升,至少尿期下降,其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血液浓缩与血液稀释的重要指标。

  (3)血小板全病程均有不同程度降低,2病日即降低,低血压及少尿期最低,并有异型、巨核血小板出现,多尿后期始恢复。血小板显著减少是本病一项特征性表现。下降迅速原因,除病毒直接损害外,提示有DIC存在。

  2、尿常规显著的尿蛋白是本病的重要特点,也是肾损害的最早表现。其主要特征为:出现早、进展快、时间长。多在2--3病日尿中即开始出现蛋白,并发展迅速,可在1天内由+”突然增至+++”或++++”。少尿期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尿中还可有红细胞、管型或膜状物(是凝血块、蛋白质与坏死脱落上皮细胞的混合凝聚物),故必须强调多次查尿、有助于诊断。

  二、血液生化检查

  1、尿素氮及肌酐

  低血压休克期轻、中度增高。少尿期至多尿期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升高程度及幅度与病情成正比。

  2、二氧化碳结合力

  发热后期即下降,低血压休克期明显,少尿期亦有下降,多尿期逐渐恢复至正常。

  3、电解质

  血钾在发热期可有降低,休克期仍低,少尿期上升为高血钾,多尿期又降低。但少尿期亦有呈低血钾者。血钠及氯在全病程均降低,以休克及少尿期最显著。血钙在全病程中亦多降低。

流行性出血热治疗 出血热的症状和预防(6)

  三、凝血功能检查

  一般血小板均减少,有DIC者,开始为高凝阶段,凝血时间缩短,但为时较短,不易观察。其后转为低凝血阶段和继发性纤溶亢进。低凝阶段,表现为凝血因子大量消耗,血小板下降,凝血酶原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继发性纤溶亢进表现为凝血酶凝固时间延长,纤维蛋白降解物增加及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阳性说明有纤维蛋白单体存在,证明有较多凝血酶及纤溶存在。

  四、免疫功能检查

  普遍有免疫功能异常。在急性期细胞免疫功能普遍低下,尤以休克期为甚,其下降幅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平行,至多尿期渐回升。在EHF患者病程中存在着调节性T细胞数量和功能失常,表现为病初自发性抑制性T细胞(STs)活性即明显低下,CD8细胞百分数增加,CD4/CD8比值倒置,增加的CD8细胞属于细胞毒性T细胞。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可见IgM和IgA增高,早期尤其以IgM增高为著。急性期补体水平下降,血清总补体及补体C3、C4含量,在发热期即开始下降,低血压及少尿期尤著,病情危重者明显降低。免疫复合物检出率增高,早期即出现循环免疫复合物,肾组织作电镜或免疫荧光检查,在肾小球基底膜见有免疫复合物沉积。

  五、特异性血清学检查

  自病毒分离成功以来,对本病的特异性诊断技术迅速建立,检测对象已由血清抗体发展到尿液抗体,由检测抗体发展到细胞内抗原和尿中可溶性抗原,检测方法也日新月异。近来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斑点杂交、原位杂交及聚合酶链反应(PCR)已试用于EHF的诊断及发病机理研究。

  1、免疫荧光技术(IFAT)为常规方法之一。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清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前者在第1病日即可检出,第2病日阳性率88.2%,第3病日达100%;IgG在2病日即可检出,4~5病日阳性率达75%。直接免疫荧光法,可检出白细胞及尿沉渣细胞内病毒抗原,用于早期诊断。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可溶性抗原,用竟争法检测阻断抗体,特异、敏感,又可避免需要荧光显微镜。EHF-IgM捕获法ELISA(Mac-ELISA)以不同病日血清IgM检出率为97.7%,而IFAT法检出率为88.7%,是一敏感、特异的诊断方法。

  3、免疫粘附血凝法(IAHA) 用于检测抗体,其抗体滴度与免疫荧光抗体滴度相仿,又可区别不同类型病毒抗体。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

  李镐汪和日本学者合作制出检测EHF抗体的间接凝集试验方法,将汉坦病毒结合到硅化物颗粒上,制成直径为1.8μm的抗原致敏颗粒,与稀释的待检血清反应40分钟可观察结果,此法简便易行,非特异反应少,敏感性好。

来源:https://www.tulaoshi.com/n/20160329/2033676.html

延伸阅读
标签: 疾病预防
什么是硬皮病 硬皮病的症状和预防 最让人烦恼的疾病就是各种皮肤病和癌症,想要远离这些疾病平时就要首先了解疾病的常识,大家知道什么是硬皮病吗?硬皮病症状都有哪些呢,现代医学对于硬皮病的治疗有什么方法呢?还不了解的朋友们赶紧来看看下文详细的介绍吧! 目录 1、硬皮病的简单介绍 2、造成硬皮病的5大原因...
标签: 怀孕
怀孕 早期出血是一件令人担心害怕的事情,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怀孕早期出血呢? 一、怀孕早期出血的原因 1、流产 流产是指怀孕未满28周,胎儿出生离开妈妈身体后还不能存活,妊娠过程就终止的现象。妊娠初期最容易发生流产,这可能和受精卵染色体异常、胚胎发育不良等有关。 怀孕前3个月,阴道有轻微的出血或棕...
标签: 疾病预防
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消化道出血预防和护理 消化道出血相信大家都不是很陌生,它对患者的危害很大。但是对于消化道出血的具体症状大家了解吗?相信熟悉的人并不多。为了能让大家有所警醒,下面就由图老师小编来为大家介绍消化道出现的症状。 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1、呕血和黑便 出血后血液刺激会引起恶心呕吐...
标签: 分娩
早产 是每位准妈妈都不想遇到的事情,所以就要从 孕期 开始积极预防才行哦。不过,准妈妈不必过于慌张,只要做好日常的护理工作就可以有效预防早产发生啦。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早产的症状和预防方法吧。 早产的症状 下腹部变硬:在妊娠晚期,随着子宫的胀大,可出现不规则的子宫收缩,几乎不伴有疼痛,其特点是常在夜间频繁出现,翌日...
标签: 疾病预防
什么是白塞氏病 白塞氏病的症状和预防 想必大家对白塞氏病的了解不是很多,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得也很少,那到底什么是白塞氏病,白塞氏病症状有哪些呢?面对这种疾病,现代医学有哪些白塞氏症的治疗方法呢?现在就追随图老师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让我们对白塞氏病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更好的预防以及治疗。 目录 1、白...

经验教程

528

收藏

87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