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教程 解说陈氏太极拳的五层功夫

2016-03-26 02:17 15 1 收藏

太极拳教程 解说陈氏太极拳的五层功夫,现如今有很多人喜爱太极拳,不过能够将太极拳练精的人却不多,想要练好太极拳就必须要练好扎实的基础功,然后再循序渐进,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学习陈氏太极拳的五层功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 tulaoshi.com - 陈氏太极拳 】

太极拳教程 解说陈氏太极拳的五层功夫

  现如今有很多人喜爱太极拳,不过能够将太极拳练精的人却不多,想要练好太极拳就必须要练好扎实的基础功,然后再循序渐进,今天图老师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学习陈氏太极拳的五层功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陈氏太极拳的五层功夫

  第一层功夫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chenshitaijiquan/)

  学习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虚灵顶劲,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开髋屈膝,达到 心气下降,气沉丹田。而初学者不可能一下掌握这些要领,但应按照逐式要求 的方向、角度、位置、手足运行的路线等进行练习。因此,这一阶段对身体各 部位的要求不必过于强调,适当地简化。如对头和上体要求虚灵顶劲、含胸塌 腰,第一层功夫只要求头自然端正,立身中正,不前俯后仰、左右歪斜即可, 这和初学写字一样,只要笔划对就行。但练拳时,从肢体上看,动作僵硬,外 刚内空,有猛打、猛冲、猛起、猛落,有断劲、顶劲,系正常现象,只要坚持 每天认真练习,一般有半年时间即可熟练拳架,并且随着动作质量的提高,将 会逐渐引起内气在肢体内的活动,即达到外形引内气的阶段。有招熟而逐渐懂 劲的过程,为第一层功夫。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chenshitaijiquan/)

第一层功夫在技击方面达到的效果是很有限的

  第一层功夫在技击方面达到的效果是很有限的。由于动作不够协调,运动不成 体系,姿势达不到标准,存在着僵劲、丢劲、顶劲、拳架上有凹凸缺陷处,内 气仅有感觉,不能一气贯通,发出来的劲,不是起于脚跟行于腿,主宰于腰, 而是一节飞跃到另一节的零断劲。所以第一层功夫练拳适应不了技击。如与不 会练武者较量,尚有一定灵活性,虽用不巧,但知道引进落空,有时偶然把对 方发出,自己却难以保持身体的平衡。所以称为一阴九阳根头棍”。何为阴 阳?按练习太极拳来说:虚为阴,实为阳。阴与阳,是对立的统一、缺一不可, 二者又可以互相转化,把二者按十份计算,练到阴阳相等,即为伍阴五阳,这 也是练习太极拳的成功标准。第一层功夫一阴九阳”,刚多柔少,阴阳很不 平衡,不能做到刚柔相济,运用自如。所以,在第一层功夫期间,对逐式的技 击含义不必追求。

  第二层功夫

  从第一层功夫末期,有内气活动的感觉开始至第三层功夫的初期,为第二层功 夫。第二层功夫是进一步克服练拳时身体内外产生的僵劲、丢劲、顶劲和动作 不协调的现象,使内气按照拳架动作的要求有规律地在体内运行,达到一气贯 通,内外协调一致。

  完成第一层功夫,已经能够熟练地按逐式动作初步的要求来练习,有了内气活 动的感觉,但还不能掌握内气在体内运行,其原因主要有二:

  其一,对身体各 个部位的具体要求和相互配合的关系皆未准确地掌握,如:含胸过度则弯腰弓 背,塌腰过度则挺胸凸臀,因此必须进一步严格地要求,准确地掌握身体各个 部位的要求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解决矛盾,使之统一起来,达到周身相合(即 内合和外合。内合--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外合--手与足合、肘与 膝合、肩与髋合),内外俱开,同时开中寓合,合中寓开,一开一合,开合相 承。

  其二,在练拳当中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即某个部位动作较快,过了,产 生顶劲;某个部位动作较慢,不及,产生丢劲,二者皆违背了太极拳的运动规 律。陈式太极拳要求一举一动都不离缠丝劲。拳论中说:缠丝劲发源于肾, 处处皆有,无时不然”。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严格掌握缠丝法(即缠绕螺 旋的运动方法)和缠丝劲(即用缠丝法练出来的劲),需在松肩沉肘、含胸塌 腰、开髋屈膝等要求下,以腰为轴,节节贯穿。手往里旋转,以手领肘,以肘 领肩,以肩领腰(指的是该侧的腰,实质上还是以腰为轴);手往外旋转,以 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表现在上肢是旋腕转膀,表现在下肢是旋踝转 腿,表现在躯干是旋腰转背,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条根在脚、主宰于腰而行 于手指的空间旋转曲线。在练拳的过程中,如果感到某一动作有不得势或不得 劲之处,就可以依据缠丝劲顺遂调整一下腰腿,以求动作协调,这样即可使动 作得到纠正。所以,在注意身体各部位的要求,使之周身相合的同时、掌握缠 丝法和缠丝劲的运动规律,是第二层功夫练习过程中解决矛盾的手段和自我纠 正的方法。

  在第一层功夫期间,练拳者开始学拳架,架子熟练就能感觉到内气在身体内活 动,于是很感兴趣,不会有厌倦之感。但有的进入第二层功夫,却感到没有什 么新鲜之处,同时往往对要领产生误解,掌握不准确,练起来很别扭,或者有 时候练得非常顺遂,发劲也是呼呼带风,但推手时却用不上,因此容易产生烦 闷情绪,失去信心而中断。只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处处循规蹈矩,刻苦盘架 子,把周身练成一体,一动全动,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达到在运动中不 丢不顶,任其变化、园转自如。常言道:理不明,延名师,路不清,访良友; 理明路通,持之以恒,终将成功。拳论中说:人人各具一太极,但看用功不 用功”。又说:只要用功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矣!”一般需四年即可完成 第二层功夫。达到一气贯通的程度,便会恍然大悟,此时练拳信心百倍,越练 兴趣越高,欲罢不能。

  第二层功夫初期的技击表现与第一层功夫的技击表现一样,实用价值不大。第 二层功夫末期已经接近第三层功夫,尚有一定的技击作用。下面按照第二层功 夫中期阶段的技击表现进行介绍(以下第三、四、五层功夫都按中期阶段的技 击表现进行介绍)。

太极拳教程 解说陈氏太极拳的五层功夫(2)

  第三层功夫

  要想拳练好,比把圈练小”。练习陈式太极拳的步骤,即由大圈到中圈,由 中圈到小圈,由小圈而无圈。所谓圈”并非指手脚运行的轨迹,而指内气疏 通。第三层功夫是由大圈而至中圈的阶段。

  拳论中说意气君来骨肉臣”,即练习太极拳时要着重用意。在第一层功夫中, 思想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学习和掌握太极拳的外形姿势,第二层功夫时注意力主 要是发现运动中身手内外产生的矛盾,调整身法,达到内气贯通。进入第三层 功夫,已经疏通了内气,要求用意不用力,动作轻而不浮,沉而不僵,即外柔 内刚,柔中寓刚,周身相随,禁忌妄动。但不可只顾想气在体内如何运行,而 忽视动作,否则,就会产生神态呆滞,致使气不仅不能畅通,反而会造成气势 涣散的病象。所以说在神不再气,在气则滞”。

  在第一层和第二层功夫中,虽已掌握了外形动作,但内外尚未合一。有时应该 吸气,由于动作僵滞,吸不满;应该呼气,由于内外不合,呼不净。所以,练 拳时要求自然呼吸。而进入第三层功夫,动作比较协调,内外基本上合一,一 般的动作与呼吸能自然准确地配合,但对一些比较细致、复杂、疾速的动作, 还需有意识地注意与呼吸的配合,进一步使动作与呼吸协调一致,逐步达到顺 其自然。

  第三层功夫基本掌握了陈式太极拳内外要求和运动规律,有了自我纠正的能力, 动作比较自如,内气比较充足。这是需进一步了解拳势的技击含义和使用方法, 要多练推手,检验拳架、内力和发劲,以及化劲的质量。如拳架能适应对抗性 的推手,则证明掌握了拳架要领,进一步下功夫就会更加充满信心。这时可加 大运动量,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如抖大杆子,以及刀、枪、剑、棍等器械和单 势发劲,这样练习两年时间,一般即可进入第四层功夫。

  第三层功夫虽然内气贯通,动作比较协调,在不受外界干扰,自己练习的情况 下,内外也能够合一,但内气还是比较薄弱,肌肉的活动与内脏器官之间建立 的协调关系还不够稳固。因此,在对抗性推手和技击时,遇到一般比较轻缓的 进攻能够舍己从人,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引进落空,避实击虚,运化自如。 而一遇劲敌,就会感到棚劲不足,有欲将身法压匾之意(有可能要破坏不偏不 倚、八面支撑、立于不败之地的身法),尚不能随心所欲,亦不能如拳论中所 说的那样出手不见手,见手不能走”。引进和发出对方,也往往生硬和勉强 。所以说:三阴七阳犹觉硬”。

  第四层功夫

  第四层功夫是由中圈而至小圈阶段,功夫已显高深造诣,接近成功。对具体练 习的方法、动作要领、逐势的技击含义、内气运行,以及注意事项、呼吸与动 作的配合等,都已完全掌握。但练习中还应注意,伸手迈步都须有临敌之意, 即假设周围都是敌人。一招一势,要连绵贯穿、周身相随,承上启下皆有中气 收放、宰乎其中,练拳时无人如有人”。其练习内容(如拳、器械等)与第 三层功夫相同,只要坚持不懈,一般三年时间即可进入五层功夫。

  第四层功夫在技击方面与第三层功夫差别很大。第三层功夫是化掉对方进攻的 力,解除本身的矛盾,使自己主动对方被动,而第四层功夫则可以连化带发。 其原因是,内劲已经非常充足,意气换得灵,周身组成的体系比较巩固。因此 在推手时,对方的进攻威胁不大,触着即便换身法,很容易地将其来力化掉, 表现出随人之动而不断改变方向,不丢不顶,内部调整,处处意在人先,动作 小,发劲干脆,落点准,威力大的特点。所以说:四阴六阳显好手”。

太极拳教程 解说陈氏太极拳的五层功夫(3)

  第五层功夫

  第五层功夫是由小圈而至无圈,有形归无迹阶段。拳论中说:"一气运来志无 停,乾坤正气运鸿蒙,运到有形归无迹,方知玄妙在天工"。第五层功夫期间, 动作已经非常活顺,内劲十分充足。但需要精益求精,仍然是费一日之功力, 即可得一日之成效,直至身体空灵,变化无端,内有虚实变换,外面看不见, 这才是完成了第五层功夫。

  在技击方面达到刚柔相济,松活弹抖,周身处处皆太极,一动一静俱浑然。身 体各部位都相当灵敏,周身无处不似手,挨着何处何处击,蓄发相变,八面支 撑。所以说: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妙手一着一太极,空空迎 化归无有。”

  总之,完成第五层功夫,大脑皮层中兴奋与抑制、肌肉收缩预防松、肌肉的活 动与内脏器官的活动已建立了巩固的协调关系,即偶然受到袭击,也不易使这 种协调动作受到破坏,而能随机应变。但是还应继续深造,精益求精。

  陈氏太极拳推手沾粘劲

  陈氏太极拳推手沾粘劲详细知识讲解,沾粘劲是陈氏太极拳推手中最基本的劲别,是经过长期苦练缠丝功夫达到一定程度后,在推手中的外在沾粘表现。这种外在表现是指由内行于外,达到肌肤毫毛的知觉和感觉。所以说练拳是知己功夫,推手是知彼功夫,只有知彼知己,才能百战百胜。换句话说,就是缠丝劲的沾粘相随达到使对方无法脱身的高精度功夫,就能百战百胜。故曰:练拳是培养沾粘的基础,推手是对沾粘功夫的检验。

  陈氏太极拳推手沾粘劲所谓沾”,是在推手中如胶似漆的沾住对方,即用缠丝劲缠住对方,使其不能逃脱,亦有主进之意。陈氏太极拳推手沾粘劲所谓粘”,即有撵逼,随从之意,使其不能脱身离去。沾粘是以沾为主导,不能沾,就不能粘,只有沾劲由内行于外,并布满全身,在推手时才能紧紧沾粘住对方,随彼动而动,舍己从人”,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后发制人,体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沾粘不离,周身才无破绽,只有粘住对方,推手时才能使对方无机可乘,无懈可击,受到己顺人背的效果。

  陈氏太极拳推手沾,粘劲沾粘劲对初学者来说是不容易弄明白的,甚至练拳多年的人在实践上也未必完全明白此劲。因为初学者周身僵硬,筋骨、肌肉、关节都不松活,犹如木棍一根,即使久练者如果没有纯厚功夫,也不能达到沾粘程度。只有在理论上弄明白这个道理,并在时间上掌握具体方法之后,再多下功夫细心研练,才会渐渐明白此劲。

  陈氏太极拳推手沾粘劲,始于手,然后臂、肩、背直至周身,先有感觉而后有此劲生成。有知感而渐生沾粘,有沾粘而再下一番功夫可产生吸感。所以与人推手时,搭手即可知对方沾粘圆圈面积和化劲功夫的高低。瞬间就有胜败定论,这才是高级阶段。所以仅仅具有一般功夫的人是不易做到这一点的,必须通过名师指点,加上自己多下功夫苦练,方可逐渐掌握,由不知而渐知,由生疏而渐熟,由熟而巧而精。

  总结:通过上文的详细解说,相信大家对练习陈氏太极拳有点头绪了,不管做什么都是从基础抓起,太极拳也是同样的道理,图老师小编建议大家对这上文层层递进,相信在练习陈氏太极拳上会取得很大的进步哦!

来源:https://www.tulaoshi.com/n/20160326/1992248.html

延伸阅读
陈氏太极拳 38式太极拳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 陈氏三十八式太极拳 ,这套太极拳是陈小旺在新架83式和老架74的基础上简化创编的,共分四段38个动作。吸取了传统太极拳的精华,也保留陈氏太极的技击和缠丝劲的特点,很受人们的欢迎。 陈小旺简介 陈小旺是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校长,陈家沟陈氏第十...
陈氏小架太极拳 太极拳的特点 陈氏太极拳起源于河南陈家沟,是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学的经络学说等理论、以及导引、吐纳术,并综合百家拳术之长而创立的,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 陈氏小架太极拳 的演示视频,一起来看下。 陈氏太极拳是一支比较传统的太极拳流派,陈氏太极拳有老架、新架、大架、小架之分,是一...
陈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的特点有哪些 太极拳可以说是我国武术文化中的一大亮点,一直以来都是颇为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即可以作为一种武术功法,也可以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如果你觉得比较感兴趣的话,那么就不妨来学习一下吧。 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比较著名的一种,也是相对比较接近于传统太极拳的一种。因而今天我们就一起...
陈氏太极拳 太极拳十六式 太极拳 是一项复杂的运动项目,在太极拳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研究的地方,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在太极拳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图老师小编今天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腰胯在太极拳中作用,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腰胯的重要作用 腰在脊柱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由五节腰椎组成的,...
陈氏小架太极拳 太极拳教学 欢迎大家收看本期的太极拳教学视频,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 陈氏太极拳小架 的教学视频,陈氏太极拳是众多太极拳当中比较受欢迎的一支太极拳流派,很多人都很喜欢,下面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一、太极拳有养生作用被称为养生学 经常练习太极的人会发现,坚持锻炼,身体的一些慢性疾病慢...

经验教程

549

收藏

20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