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岁小孩也有心理问题?

2015-10-13 21:59 18 1 收藏

父母们都想为孩子好,早教也因此不容忽视。今日图老师小编给大家精心准备了些早教小知识,详解介绍九岁小孩也有心理问题?。

【 tulaoshi.com - 分娩 】

考前“病倒”的小状元

  九岁的女孩婷婷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别看她性格内向,却是个要强的孩子,尤其是在学习方面。从上小学开始,每次期末考试,婷婷都是班里的第一名。爸爸妈妈为有这样的乖女儿而感到特别自豪,老师也经常在班上表扬她,同学们更是羡慕不已。马上就要进行期末考试了,爸爸妈妈都希望婷婷能拿三连冠。可令人难过又心焦的是,在这关键时候,婷婷却病倒了。

  数学课上,老师发现一向专心的婷婷,好像有点心不在焉,便关切地问她是不是不舒服,婷婷摇头。可两节课还没上完,婷婷便喊肚子痛,她弯着腰捂着肚子,痛得眼泪都流出来了。老师急忙把她送到校医室。校医处理后,过了一会儿,婷婷便说不痛了。婷婷爸妈觉得,小孩子偶尔闹一下肚子痛也是正常的,没什么大事,也就没在意。可接下来,婷婷又出现了几次这样的肚子痛。

  看到婷婷一次又一次闹肚子痛,校医建议最好仔细检查一下,别耽搁了病情,还列举了很多可以引起肚子痛的病。这下,可把婷婷爸妈急坏了,带婷婷往返医院,做各种检查。可每次都是治疗后就会好转,好转才一天又会再发作,且发作时的表现越来越复杂,一开始只是肚子痛,后来又出现拉肚子、呕吐、小便次数增多,最后还出现了严重咳嗽。

  检查做了不少,根源仍没找到,也没有一个医生可以让婷婷的病不再复发。婷婷爸妈一筹莫展,寝食难安。再次看病时,有位医生提出可能是心理问题。婷婷爸妈觉得不可能,理由是孩子小,症状表现又是这么严重和复杂,不像是心理问题。但看到婷婷又是咳嗽又是呕吐的遭罪样,他们心痛极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婷婷带到了心理诊所。心理医生听了婷婷爸妈的叙述,又经过仔细检查,最后诊断婷婷是儿童期癔症发作,建议做心理治疗。

心病起于转学来的“竞争对手”

  原来,婷婷的发病事出有因。就在她头次发病的那天,婷婷听到同学在小声交谈,说班里前几天转学来的女生肖莉,学习成绩特好,以前总拿第一名。还说这次考试,不知道婷婷跟肖莉谁会拿到第一名……要知道婷婷多么想再考一次第一啊,爸爸妈妈一直想让她拿三连冠的。如果考不了第一名,同学肯定会笑话她,老师会不再宠她,爸妈会失望……想啊想的,婷婷觉得不用考试就好了,那样就分不出到底谁考得好了,她就是永远的第一了。所以,在老师的不良暗示下,婷婷出现了肚子痛。后来到各个医院就诊,每个医生都会问婷婷,有没有感到恶心,有没有拉肚子等,这些对婷婷无疑都是一种暗示,再加上父母的过分关心,以及婷婷的自我暗示,使得症状变化多端且复杂化。

  儿童期癔症,是由明显精神因素导致的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感觉或运动障碍(如失语、瘫痪等),或意识状态改变,症状无器质性基础。儿童期癔症常由情绪因素诱发,如委屈、气愤、紧张、恐惧、不如意等,若加上父母教育不当,更易促发。这类儿童大多存在性格方面的幼稚特征,易受暗示。凡导致前次发作的类同情景、事物、谈话内容等因素均具暗示作用,可诱导患儿的癔症再次发作。有时,首次发作后,再次发病时不一定有明显的情绪诱因。有些儿童期癔症以发作性腹痛为唯一表现,又称癔症性腹痛,是儿童期癔症的特征之一。其特点是发病突然,腹痛剧烈,常常弯腰捂腹,表情十分痛苦,难以自控,有时伴有呕吐,并有一定程度的躯体痉挛发作。这种腹痛的发作具有较明显的不良诱因,当孩子被指责、训斥或不如意时好发。

预防,关键是健全人格

  预防儿童期癔症,关键是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家长平时要多与孩子沟通,特别是对学龄期儿童。在当代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家长不要过分强调名次。培养孩子良好的竞争意识,帮助孩子树立健康的心理。若遇到孩子发病时症状变化迅速且多样,但检查不出器质性病变,则要考虑是否存在心理因素。若确为癔病发作,主要采用心理治疗。首先要消除周围人们的语言、行为等不良暗示作用。其次,消除紧张和焦虑气氛,家长不表现过分的关切和照顾,不做没必要的医学检查,以免强化其症状的发作。同时注意,十岁以下患儿一般不使用药物,因药物反而会增加负性暗示作用,使病症发作习惯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婷婷的症状消失,也不再反复发作了。婷婷又回到了学校,开始认真复习功课,婷婷爸妈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以上内容仅授权图老师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在沙盘里做动物造型,通过绘画展现内心的向往……一项针对身材矮小儿童开展的心理培训课上,心理医生发现八成矮小儿童有心理问题。专家认为,家长在寻找帮助小孩长高的办法时,却常常忽略了矮小儿童们的心理发育。据心理专家称,大多数矮小儿童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则容易导致自闭、抑郁、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差等较为严重的心理疾病。

  矮小儿童选择攻击型动物

  “我们最近为30名矮小儿童做过一次团体心理辅导,发现多数孩子的性格内向、自卑、语言表达能力差等特点。”日前,心理咨询师王颖披露,也有少数儿童会表现出一定的外向性格,但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程度较高的焦虑,这也是自我弱小感的情绪表达。

  “在辅导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沙盘游戏和绘画游戏的方法,这两种非言语的方法能够让孩子自由地表达无意识层面上的真实状态和感受。而一个6岁的小男孩则选择的全是富有攻击型的动物或是特别大型的物件。这个小男孩恰恰是30个小孩中身材最为矮小的。王颖称这恰恰表现出男孩心中极为弱小的心理状态,弱小与缺乏安全感紧密相关,既表达了对外在世界潜在威胁的感受,同时也表达了渴望强大的愿望。

  因为身材矮小的原因,孩子在心理与身体发育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失衡的发展。他们大多数缺乏自信,显得极为敏感。而随着年龄的增大,当他们开始逐渐同社会接触,可能会被同龄人嘲笑,会因为外人在意的眼光使得他们变得怕与外界交往,从而形成孤立、自卑、内向的性格,注意力无法集中、社交能力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父母关爱好比“催长剂”

  “孩子矮小易引起心理上的疾病,但精神上长期的压抑或爱抚的缺乏,同样也可能使孩子生长发育产生障碍。”王颖说,在缺乏关爱的环境中生长的孩子,易出现生长发育缓慢的现象,这是由于缺乏父母和亲人的关爱可能会导致内分泌、神经等功能紊乱,致使生长激素、甲状腺等分泌减少,从而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所以,良好的生长环境是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而父母的关爱则是最好的“催长剂”。在发现孩子矮小后,除关注疾病排查、营养搭配等因素外,父母更需要的是与孩子进行交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情绪与情感,鼓励并接纳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情感,可通过心理辅导、充分的关爱等让矮小症逐步得到好转。

  儿童矮小症应及早治疗

  引起儿童矮小的原因有很多,除家族遗传、心理等原因外,大多是因内分泌疾病所引起的。其中最为常见的为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障碍,生长激素是人出生以后促进骨骼和器官生长的最主要激素,它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而由于营养过剩引起性早熟所导致身材矮小的儿童也越来越多。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钱幼琼教授提醒,一旦家长发现孩子相比同龄人个头小,生长发育缓慢,都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专家说,家长在平时应注意饮食搭配及适量的运动。饮食方面多食用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蛋类、鱼类、豆制品类和乳制品类;另外,多吃含钙食物也有助于长高。适量的运动不仅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同时,还能增进孩子的食欲,对孩子增高有帮助。其中慢跑、跳绳、跳舞、打篮球、打排球、游泳等均是有益运动。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fm/)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fm/)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又逢秋季开学。兴奋的是孩子,担忧的是家长。听一些家长诉说,目前孩子长高、长大不成问题;令人不安的是孩子心理上看不见的问题……如何避免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或者怎样将不良后果扼杀在萌芽状态?

  心理专家为此呼吁,全社会应重视对学生心理的干预,就如医生记录病历一样,学校及家长要给每一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使学生心理有一个有效的监控体系,更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哪些症状属于有心理危机

  如今这一代中学生,处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里,家长及学校都很重视孩子的智力、身体发育,却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问题。近年来,一些中小学生由于焦虑、抑郁、偏执、自卑、孤僻、懦弱等心理障碍,造成出走、自残、自杀等事故,况且这一比例呈上升趋势。专家称,这属于出现心理危机。

  什么是心理危机?一般而言,危机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爆发、战争等;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进入一种失衡状态,即危机状态。表现在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

  一般危机反应会维持6~8周。在情绪方面,常出现焦虑、恐惧、怀疑、沮丧、忧郁、悲伤、易怒、绝望、无助、愤怒、过分敏感或警觉、持续担忧、害怕死去等。在认知方面,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等。在行为方面,害怕见人、暴饮暴食、容易自责或怪罪他人、不易信任他人等。

  身心处方

  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首先是家庭教育出现了误区。一些家长对孩子干涉过多,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引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其次是学校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不能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心理疾患。目前学校对学生以分数论“英雄”的做法盲目性、伤害性都很大,不仔细查诊学生的心理病因,是治不好他们的心理病的。

  考试焦虑是最大的学习障碍

  专家介绍,临床表明,大多数学生存在考试焦虑症。这种焦虑是以担忧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具体表现在:担心考糟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利;担心对个人的自我理想增加失望;担心未来的前途;担心对考试准备不足等。

  根据上面的原因,就应“对症下药”。对认知因素造成学习障碍的学生,应着眼于辅导,有针对性地补上知识链上的脱节,并指导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尽快走入正常的学习中。对于情感因素造成学习障碍的学生,应着眼于疏导,要沟通师生间的感情,在教学中老师要有热情,要用自己的感情诱发学生,引起学生共鸣。

  对观念因素造成学习障碍的学生,应着眼于训导,即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点燃他们心中理想的火花。而对因环境造成的学习不良,应结合家长、学校、家访、家校联系卡等多种形式,积极进行学校、家庭的交流,调整学生心理状态。

  身心处方

  对这些存在考试焦虑的学生,总的原则是均衡饮食、适当运动、优质睡眠、抗拒滥药。还可以结合冥想练习:闭上双眼,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保持轻松自然的呼吸;在吸气的时候数“1”,呼出的时候在心中说“好舒服”,每次练习15~20分钟。

  心理健康要体现在快乐成长

  尽管孩子们现在玩的花样越来越多,但“快乐”两个字,却似乎越来越远。尽管不少学校“操行评分”一项涉及到了心理课,但却是千人一面,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专家认为,建立中学生“心理档案”,有助于教师发现和诊断情况,如学生个人或班集体存在的心理障碍与行为困扰,能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使老师方便快捷地了解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特点、心理欲求、学习心理等,利于教学与成长。就比方,这份“心理成长记录册”相当于医生的“病历”,既有连贯性,又能很好地根据它对学生实行“对症下药”。

  青少年时期是孩子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把孩子引导好了,才会培养他们健全的心理素质,以后也才能健康地踏入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我们的学校和家庭,能为中学生建立起“心理档案”,并经常性开展心理检查、咨询服务,可说是填补了学校对学生心理成长管理的空白,是件令人欣慰的事。

  身心处方

  很多学生缺乏自信,专家推荐一种自信训练法,可通过两个步骤来进行:第一,觉察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找到自己头脑中已有的消极的潜意识,即自己对即将来临的新课题、朦朦胧胧浮现出来的某些担忧、害怕的念头,把这些担忧、念头逐条记在一张纸上,使自己清楚地知道这些担忧究竟有哪些。第二,自我挑战。对照纸条上的记录,训练自己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这是自信训练的关键性步骤。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1)学习焦虑

  据调查,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心理造成沉重压力引起的。

  (2)人际交往焦虑

  人际交往焦虑,主要指在与人交往中表现为焦燥不安,无所适从。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

  人际交往焦虑的产生,一方面是由小学生的家庭交往环境不利所致。另一方面,是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培养的结果。

  (3)自责倾向

  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

  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关爱与认可的不安。当学生感受到父母、教师、朋友不认可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

  (4)挫折感

  小学生的挫折感是来自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交往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延伸阅读:

早教小常识:父母情绪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

1.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避让的吵架动粗,或者家长与他人吵架动粗,都会让孩子产生紧张心理和恐惧感。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会让孩子精神高度不安, 心理会滋生不安全的感觉。因而,家长们必须谨记不要或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2.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父母是孩子的最大靠山,父母对生活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生活安全感和成长信心。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经常表露颓废的情绪,会使孩子过早接触到 社会或生活方面的压力,会让孩子心理产生不安全感,对生活怀疑或颓废的生活态度可能会因此伴随孩子的成长,会让孩子身心过早受到不该承受的压力。因而,特别需 要提醒家长朋友们,无论你暂时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为了孩子的健康发育,请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3.不要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

有些家长经常毫不避讳地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这些家长以为,孩子年幼不懂事,在他们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事实上,这不仅是一种非 常不好的处世方式,更是一种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不良教育方式。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对于家长日常正规教育产生怀疑,也会让孩子因此也学会这种不良的处世方式, 会扭曲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

4.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一些家长朋友性格比较极端,对于事物的看法也比较偏激,往往会在孩子无所避讳地发表过激的语言。心理专家认为,家长过激的言语和情绪会让孩子的心理也往偏 激的方向转化,会让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而,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fm/)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fm/)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来源:https://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6540.html

延伸阅读
标签: 心理健康
从古至今,人们对对幸福的探索就从未停止过。幸福到底是什么,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但从总体来讲,幸福都是个内心的想法,只要自己觉得过得舒心就好。但是幸福的前提是必须有个好的心态,如果心态不好,是没法感到幸福的。 美国心理学会前任主席、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曾提出一个幸福公式:幸福指数=先天遗传素质+后天环境...
孕妇一样要“面子” Cecile怀孕半年了,从怀孕开始起,以前比较讲究的她便开始“素面朝天”,每天洗了脸什么都不涂。因为她听说用了化妆品会影响到胎儿,所以只能“忍痛割爱”。但她感觉脸上什么不涂干巴巴的,肤质比以前差了很多。 和Cecile有同样困惑的孕妈妈还不少,很多的准妈妈都在为“擦还是不擦&rdq...
有心脏问题的老人怎么锻炼身体 现在的老人很注意健康问题,为了身体健康会经常去锻炼身体,一些不服老的老人还会挑战刺激运动,但要提醒大家,老人不适合做爆发性上肢运动,特别是有心脏问题的老人。那么,有心脏问题的老人怎么运动? 爆发性上肢运动易诱发心脏病 有报道称,部分心脏有问题的老人在做上肢性肌肉锻炼时,...
标签: 幼儿心理学
太小入园会不会有心理阴影 生活实例: 宣宣在日本出生,她出生3个月后就进了当地的幼儿园。与国内幼儿园不同,我们大多数收托3岁以上的宝贝,现在收托2岁宝贝的也渐渐多起来,但收托2岁以下的幼儿园还是很少。日本就业压力大,家庭的双职工比较多,有一半的日本幼儿园对3个月的宝贝就提供收托服务。因为工作关系,妈咪把宣宣送到了京都市伏...
标签: 职场 孕妇
职场孕妇常见四大心理压力 80%有心理焦虑抑郁 怀孕头3个月怕流产,怀孕7~8个月的时候又怕胎动不正常、胎死腹中,还怕有了宝宝影响升职,我老公都说我有孕期焦虑症了,我认识的那些孕妇也是这样。”怀孕4个多月的小C这样对记者说。心理学专家指出,八成孕妇有心理焦虑和抑郁,尤其是杜拉拉”式职场孕妇。要先调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