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认知世界身教胜过言教

2015-10-13 21:33 9 1 收藏

早教如今非常受青睐,是的,孩子的早期教育要从小抓起,这不可忽视。接下来图老师小编向各父母分享些早教小知识,详解宝宝的认知世界身教胜过言教。

【 tulaoshi.com - 分娩 】

  宝宝的认知世界

  三岁以内的宝宝处在心智发展的感觉运动阶段,他们是通过各种动作以及视、听、触、味、嗅等感党能力来认识和了解世界的,而对于各种概念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慢慢知觉和理解。比如父母给几个月大的宝宝喂糖水,以后他可能就不喝白开水了。白水和糖水看起来没有差别,但宝宝只需用嘴一尝就知道是哪个,假如我们给他的是黄色的橙汁糖水,宝宝则看到无色的饮料就要拒绝了。

  宝宝对于事物的理解也需要有亲身感受。比如告诉宝宝,小白兔的特征是“白白的身子红眼睛,长长的耳朵三瓣嘴”,他若是没有亲眼见过,还无法理解这小白兔指的是什么。父母应该拿着画片一边讲一边指给宝宝看,等他再见了小白兔就自然能叫出名字了。

  宝宝要想懂得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关系同样需要不断亲身经历。比如宝宝闻到刚出锅的鸡蛋羹的香味,馋得立刻想吃,此时妈妈跟宝宝说“烫,不能动”是无效的,宝宝伸手摸了碗挨了烫才能真正明白妈妈的意思。再比如宝宝要够高处的玩具,会自然地爬到旁边的椅子上。但椅子如果不在旁边。他就不懂得可以搬一个过来,只有经过父母的不断示范才能逐渐学会。

  孩子在生命的最初几年,需要不断地积累动作和感知的经验。从切身感受的成功或失败中获得知识,逐渐了解自己、了解世界以及他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地发展生存的能力和学习的能力。

  身教胜过言教

  孩子在具体形象地认识着世界,也在用心观察和模仿着父母的一言一行。我们需要教给宝宝很多知识,告诉他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每一件东西是做什么用的,又有什么特征;我们还需要教给宝宝很多能力,如何去发现、去观察,如何去比较、去记忆,如何去使用、去驾驭;我们更需要教给宝宝如何去表达自己,如何同别人协调关系。在培养宝宝的过程中,说教是最枯燥最低效的办法,而形象的示范则是最生动最有效的手段。

  父母常有这样的疑惑,说我教他说话他不学,我叫他搭积木他不搭……可换个环境,宝宝可以在老师的陪同下用积木搭起高高的塔。如此看来,问题并非出在孩子身上,而是与父母的教育方法有关。

  教育专家还会发现,父母不曾有意教给宝宝的东西,他竟也照葫芦画瓢地表演给你看。比如,模仿妈妈的习惯动作,重复电视里的几句话,表演周围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等,往往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宝宝常会“露一手”,让你惊讶不已。

  孩子并非不听大人的话,而是难以理解抽象的概念,但只要父母说宝宝就会听,只是孩子是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演绎罢了,因此出现张冠李戴角囫囵吞枣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相对而言,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东西宝宝才真正能学习,也更容易把它们变成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

  新生儿

  对明暗和图案有视觉反应;对强光、声音反应灵敏。对不同的味道会有不同的反应;看新事物时会摒住呼吸。

  1个月

  偏爱色彩鲜艳的物体;能立即注意在眼前晃动的玩具。当你对宝宝说话时他会两眼紧盯着你的眼睛,挥手蹬脚,甚至咿咿呀呀发出声音和微笑。

  2个月

  能注视、追随移动物体;开始识别家庭成员;长时间观察手、脚;会不断重复能引起肢体快感的动作,如吮拇指和挥动手臂。

  3个月

  喜欢听音乐和儿歌;能自言自语、经常咿呀不停;会出声的笑;对周围各种物品都感兴趣。

  4个月

  能寻找声源;喜欢看电视;能摸、握、转、摇、咬某些东西,在桌边时很活跃;能认出熟悉的东西。

  5个月

  会咯咯大笑;喜欢玩游戏,如藏猫猫;会发脾气。能区别自己和镜中自我。

  6个月

  能发出“baba”和“mama”等音节。害怕陌生人。注意力集中。

  7个月

  会四处寻找不见的玩具;能辨别人的脸;会摆弄一个物体,如小木块等;认识某一身体部位。

  8个月

  喜欢玩与人合作的游戏;会对别的婴儿抱有敌意;别的婴儿哭时他也会哭;会做拍手的游戏、再见等动作。

  9个月

  除会说“爸爸”、“妈妈”外,还会说别的一两个词;开始有性别差异;会把单个的物体与别的物体区别开来。

  10个月

  对父母表示依恋之情,和父母一起看画书、找图片;将物体与其特性相联系,“喵”一生就代表猫,看见鸟,就朝上指;能听名称指物。

  11~12个月

  反复练习他所知道的单词;爱看图画、念儿歌、听故事并模仿动作;会盖瓶盖;会指身体2~3个部位。

  3个月

  引导宝贝看运动的物体;不同的家庭成员抱他(她)时,告知宝贝家庭成员的称呼,如“宝贝,我是妈妈哦”“他是你的爸爸哦。”

  4个月

  可以和宝宝玩声音的游戏,如拨浪鼓;多带宝宝到户外,引导其看各种不同的物品,如用手指着气球,告诉他“宝贝,气球,这是气球。”

  5个月

  和宝宝玩藏猫猫的游戏;可以带宝宝照镜子,认识“镜中我”。

  6个月

  给宝贝反复练习各种发音,如“baba”“mama”等。

  7个月

  拿不同的物体给宝宝摆弄,锻炼宝宝的手的触摸觉,让宝贝感知不同物体。

  8个月

  父母离开家要上班时可以教宝宝做“再见”的手势;碰到熟悉的人教宝宝做挥手打招呼的动作;可以经常和宝贝玩拍手的游戏。

  9个月

  经常给宝贝说话,让宝贝感知语言;让宝贝从很多物品中辨认某一物体。

  10个月

  在给宝贝看不同的物体时,要用准确的名称告知宝宝,次数多了后宝宝就能把该物体及其名称建立联系。

  11个月

  和宝宝玩听名称指物体游戏,引导宝宝认识家里的一些常见物品,如灯、冰箱、空调等物体;和宝宝一起看常见小动物的图片,父母同时辅以模仿小动物的发音,慢慢的宝贝就能将动物的图片和发音建立联系。

  12个月

  经常给宝宝念儿歌,看图画书;跟宝宝玩五官的游戏,引导宝宝认识自己的五官。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fm/)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fm/)

  科学家研究发现:通过活动手指来刺激大脑,远比死记硬背更能增强大脑的活力。因此,这对人类智力的开发尤其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十分重要。

  专家表示:对孩子而言,手的动作,代表着他的智慧,因为大脑用来处理来自手的感觉信息和指挥手的运动占的比例最大。大脑有许多细胞专门处理手指、手心、手背、腕关节的感觉和运动信息。所以手的动作,特别是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从而使大脑变得更聪明。可见,训练孩子手的技能,对于开发智力十分重要。

  专家建议父母采用以下训练方法:

  ·锻炼手的皮肤感觉

  经常给予孩子手部皮肤以有力的刺激,如把手交替伸进冷、热水中(温度要适宜);或让孩子多接触一些不同性质的物品,如玩沙子,玩石子,玩豆豆等。这样,可以锻炼孩子手的神经反射,促进大脑的发育。

  ·增强手指的柔韧性

  如让孩子经常伸、屈手指,闭上眼扣扣,练习写字绘画,这些锻炼有利于提高孩子大脑的活动效率。

  ·锻炼手指的灵活性

  让孩子的手指做一些比较精细的活动,如摆弄智力玩具、拍球投篮、学打算盘、做手指操等;要手脑并用,边做边思考,以增强大脑和手指间的信息传递,提高健脑效果。

  ·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习惯

  为孩子选择玩具时,要从培养孩子自己动手习惯出发,比如高级自动化玩具就不如积木、橡皮泥或能拆能拼的玩具更有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

  ·交替使用左、右手

  左手受右侧大脑支配,右手受左侧大脑支配;交替使用和锻炼左、右手,可以更好地开发大脑两半球的智力。

  训练宝宝听力的方法有很多,使用最多、最广的是和宝宝“交谈”,让他听些悦耳的音乐。

  具体来说,宝宝新生的第一天,即使他听不懂,也要对他讲话,让他感受声音的刺激。

  一个月后,宝宝的听觉集中了,就可将响铃玩具挂在床头,因为铃声可以引起他听觉的集中。

  两、三个月后,当宝宝能倾听并感受不同方位声音的时候,就故意多从几个方向发出声音,如口哨声、琴声等声音。

  四、五个月时,宝宝已能分辨不同人的声音,这时除了家里的每个人都和他说话以外,还可把宝宝抱到户外,让他听陌生人讲话,听自然界里的其他声音。

  六、七个月时,宝宝能对不同的声调进行分辨并有不同的反应。这时,父母可将自己平时说话的声调、笑声等声音录在磁带上,放给宝宝听。

  八至十二个月的宝宝,已能分辨词音,理解成人的词意,并作出相应的如点头、摇头的动作。这时,爸爸妈妈可以用玩具电话和宝宝做打电话的游戏,说说话或是模仿一些声音,来训练宝宝的听力。

  总之,训练宝宝的听力,是越早越好,要以“听”促“说”,加以训练。



延伸阅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fm/)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来源:https://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5218.html

延伸阅读
认知发育是孩子成长发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因此家长需要了解相关知识,以便帮助孩子更好的发育成长。那么,什么是认知发育?认知发育的四个阶段分别是什么呢?睡眠对认知发育的影响有哪些呢? 什么是认知发育 认...
宝宝5岁5月,对钱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并且能够判断哪件物品更贵重一些。宝宝现在逐渐长大,很多家长们都开始给宝宝报兴趣班,但是家长们在报兴趣班时,最好可以尊重宝宝的意见。这月宝宝的饮食只要达到平衡膳食即可,不必进补太多营养。 宝宝5岁5月认知能力 宝宝5岁5月对钱已经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了,虽然还不知道多少钱到底能买...
标签: 分娩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 新生儿 对明暗和图案有视觉反应;对强光、声音反应灵敏。对不同的味道会有不同的反应;看新事物时会摒住呼吸。 1个月 偏爱色彩鲜艳的物体;能立即注意在眼前晃动的玩具。当你对宝宝说话时他会两眼紧盯着你的眼睛,挥手蹬脚,甚至咿咿呀呀发出声音...
训练宝宝观察认知能力方法 父母要多从生活中要引导孩子多观察,让孩子多看、多听、多嗅、多摸,促进孩子观察力的发展,家长如何训练宝宝的观察认知能力呢? 1.锻炼感官功能。 把孩子带进大自然,使他们视野开阔,博览多闻。接触感性事物,是观察力发展的基本前提。 家长要尽量利用业余时间带孩子去公园玩一玩、...
标签: 分娩
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陪宝宝用餐,还是陪宝宝做游戏……只要爸妈用心,随时都可以利用一些方法提高宝宝的智力。下面给你介绍42种日常生活中提高宝宝智力的方法,不妨也和你的宝宝试一试。 1、认方向 路上教孩子注意认路、辨别方向,如以建筑物为识别标记等。尤其到十字路口等复杂地形,可让孩子观察上、下、左、右、前、...

经验教程

824

收藏

9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