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打人怎么办?家长改正孩子爱打人习惯的技巧

2015-10-13 20:59 62 1 收藏

父母们都想为孩子好,早教也因此不容忽视。今日图老师小编给大家精心准备了些早教小知识,详解介绍孩子爱打人怎么办?家长改正孩子爱打人习惯的技巧。

【 tulaoshi.com - 分娩 】

  其实小孩子爱打人并不代表其本质就是这样,有的时候仅仅是因为他们感到好奇或是其他的一些因素,改变这一种现状更多的还需要靠一些技巧与方法,所以希望家长们多多的关注正确的方法!

  正常情况———麻烦的2岁

  家长态度:对孩子的暴力倾向不用太紧张

  原因:很多孩子在1岁半左右就学会了打人、咬人、砸东西,有的延续到两岁多,这个阶段总体被归纳为“麻烦的两岁”。孩子这时之所以会出现攻击性行为,主要有几个原因———

  1、他不知道打人是不被接受的,也不知道被打的人会痛。因为孩子正处在一个“自我”形成的年龄段,他是用自己唯一知道的方法在解决问题,好像抢玩具、推人等,这是很正常的表现。

  2、他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情绪。当他不高兴或很沮丧的时候,他只能用身体语言来表达情绪,这也是正常的,但父母可以引导。

  3、他在寻求探索因果关系,这是这个年龄阶段学习或成长的一个特点。比如打小红,她哭了,再打一下,看她还哭不哭,或者打小红旁边的小兵,看小兵会不会也哭。另外,孩子的学习交往很多时候就是从争夺、抢夺开始的。

  4、家庭环境的影响。有些家长对孩子说话、提要求,总是语气急促,不耐烦,要么拎着就走,不听就打骂。这种粗暴的行为方式会被孩子模仿,并当成理所当然、可以接受。

  5、家长无意中的暗示。比如一个妈妈很自豪地说“我家孩子不打人”,结果宝贝听到以后立刻把身边的小朋友推倒了,这种行为往往是出于孩子的试探:你说我不打人,那我偏打人,看你有什么反应?会怎么对我?

  6、有的孩子很凶,可能是因为想引起关注。因为父母忙工作、忙赚钱,疏忽了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甚至于对孩子好的行为鼓励不够,总是关注不好的行为,也会恶化攻击行为。

  对策: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一般会维持几个月时间,家长首先不要太紧张。越是唠叨和提醒孩子“不要打人”,三番四次地强调它,反而会强化打人的行为和习惯。家长应该在理解孩子的前提下帮助孩子去适当地表达情绪。比如在宝贝和其他小朋友抢玩具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说:“你的玩具被抢了,我知道你很不高兴,你愿意和小朋友分享吗?”如果孩子不愿意,家长就要带孩子去把玩具要回来,教孩子礼貌地对对方说:“对不起,我现在不想和你分享我的玩具,请还给我。”或者适时地引导孩子交换分享:“我们再找一个玩具,你们可以一个人拿一个。”或者转移注意力:“那边有什么东西,我们去看看。”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他不会干坏事”,以免形成提示。

  家长要注意言传身教,一味批评指责反而不利于改正,在教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坚持原则,又要态度柔和。比如,1岁多的孩子打了人,要坚定地告诉他这个行为是不好的,妈妈不喜欢,而且你打别人,别人会痛。说话的时候语气要很严肃,但声音不用提得很高,像平常一样就好。为了让孩子明白“痛的感觉”,还可以轻轻捏一下孩子,让他体会“痛”是什么感觉。对于两岁多的孩子,父母的态度要更加坚定,孩子打人要及时制止他,同时警告他再有同样的行为就要有惩罚,比如再打人就不能在游乐场玩了。如果孩子再打人,就要马上把他带离游乐场作为惩罚。如果只是随口说说,不坚决执行,孩子不引以为戒,今后就会继续这种行为。

  非正常情况———讨厌的3岁

  家长态度:对孩子的暴力倾向要严肃认真地处理

  原因: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懂道理了,若这个时候还是动不动就打人,说明坏习惯已经形成,必须要果断地纠正它。

  对策:1、严厉地告诉孩子:“这种行为不被人接受,是不对的。妈妈爱你,你是一个好孩子,但这种行为不好,妈妈希望你做得更好。”家长要强调这种“行为”不能接受,不要因此而上升到对人的不喜欢,不要说“妈妈不喜欢你”、“妈妈不要你了”,这可能会加深孩子的不安全感,使他们更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2、要有惩罚,并且惩罚一定要即刻执行。

  ①打:打是可行的,但要借助用具,比如尺子或杖打,而不是直接用手打。这个尺相当于“法”、“理”,避免孩子认为父母不爱他。同时用尺子打孩子时,家长不应该怒气冲冲,要心平气和,告诉他是因为某个行为而受到惩罚。

  ②隔离:平时让孩子明白犯错是要被隔离的,在犯错误之前告诉他隔离会是怎样的。每次隔离的时间和年龄相同,3岁的孩子每次就隔离3分钟,家长要提前讲解,还要有计时器,孩子能听到滴答声,时间到了才能动。但要是耍赖不愿隔离,每耍赖一次加一分钟,加到十分钟不能再加了,可以追罚,比如“这一周都不能吃糖”。让孩子明白行为的结果。家长要“言出必行”,从说“现在去隔离”到正式隔离之间不能超过10秒钟,不要让孩子认为有回旋余地。拖得时间长了,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惩罚的地方最好是一个空地,如果孩子隔离还有东西玩,说明隔离失败,要是没有东西玩,但孩子自个在一边笑,家长不要理他更不要看他,因为会流露出不忍心,也会降低隔离的效果。

  3、对孩子要多鼓励,可以采取表现好“打勾”、“打五星”的方式,和孩子一起来制定规则,约定积满多少个勾或五星,再奖励糖果、玩具等。和孩子一起讨论制定的过程很重要,如果没有征得孩子的同意,就这样做,效果也是不尽人意的。

  对家长的四个忠告

  1、父母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不要孩子一哭闹就妥协,也不要期望过高,希望孩子一下子全改好,要逐个问题地改正。

  2、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在生气的时候不断提醒自己“他是个孩子,他是个好孩子,孩子没有错,是家庭教育的错”。

  3、要尊重孩子,如果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地打孩子,事后一定要道歉。

  4、不要一味讲自己的感受,多听听孩子的心声。

  不知道是不是父母们宠得太厉害了,如今孩子们的脾气越来越大,不少孩子甚至动不动就拳脚相向,打人、咬人、抓起东西就砸,这种暴力倾向不但吓跑了同龄的小朋友,也让父母头疼不已。哄过、劝过、打过、骂过,“十八般武艺”通通用上了,却还是不奏效。“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好了。”有不少妈妈如是说。可是,在儿童早期教育专家尚杰的眼里,等待孩子自动去纠正他们的坏脾气,无疑是不太靠谱的。

  正常情况———麻烦的2岁

  家长态度:对孩子的暴力倾向不用太紧张

  原因:很多孩子在1岁半左右就学会了打人、咬人、砸东西,有的延续到两岁多,这个阶段总体被归纳为“麻烦的两岁”。孩子这时之所以会出现攻击性行为,主要有几个原因:   1、他不知道打人是不被接受的,也不知道被打的人会痛。因为孩子正处在一个“自我”形成的年龄段,他是用自己唯一知道的方法在解决问题,好像抢玩具、推人等,这是很正常的表现。

  2、他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情绪。当他不高兴或很沮丧的时候,他只能用身体语言来表达情绪,这也是正常的,但父母可以引导。

  3、他在寻求探索因果关系,这是这个年龄阶段学习或成长的一个特点。比如打小红,她哭了,再打一下,看她还哭不哭,或者打小红旁边的小兵,看小兵会不会也哭。另外,孩子的学习交往很多时候就是从争夺、抢夺开始的。

  4、家庭环境的影响。有些家长对孩子说话、提要求,总是语气急促,不耐烦,要么拎着就走,不听就打骂。这种粗暴的行为方式会被孩子模仿,并当成理所当然、可以接受。

  5、家长无意中的暗示。比如一个妈妈很自豪地说“我家孩子不打人”,结果宝贝听到以后立刻把身边的小朋友推倒了,这种行为往往是出于孩子的试探:你说我不打人,那我偏打人,看你有什么反应?会怎么对我?

  6、有的孩子很凶,可能是因为想引起关注。因为父母忙工作、忙赚钱,疏忽了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甚至于对孩子好的行为鼓励不够,总是关注不好的行为,也会恶化攻击行为。

  对策:尚杰说,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一般会维持几个月时间,家长首先不要太紧张。越是唠叨和提醒孩子“不要打人”,三番四次地强调它,反而会强化打人的行为和习惯。家长应该在理解孩子的前提下帮助孩子去适当地表达情绪。比如在宝贝和其他小朋友抢玩具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说:“你的玩具被抢了,我知道你很不高兴,你愿意和小朋友分享吗?”如果孩子不愿意,家长就要带孩子去把玩具要回来,教孩子礼貌地对对方说:“对不起,我现在不想和你分享我的玩具,请还给我。”或者适时地引导孩子交换分享:“我们再找一个玩具,你们可以一个人拿一个。”或者转移注意力:“那边有什么东西,我们去看看。”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他不会干坏事”,以免形成提示。

  家长要注意言传身教,一味批评指责反而不利于改正,在教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坚持原则,又要态度柔和。比如,1岁多的孩子打了人,要坚定地告诉他这个行为是不好的,妈妈不喜欢,而且你打别人,别人会痛。说话的时候语气要很严肃,但声音不用提得很高,像平常一样就好。为了让孩子明白“痛的感觉”,还可以轻轻捏一下孩子,让他体会“痛”是什么感觉。对于两岁多的孩子,父母的态度要更加坚定,孩子打人要及时制止他,同时警告他再有同样的行为就要有惩罚,比如再打人就不能在游乐场玩了。如果孩子再打人,就要马上把他带离游乐场作为惩罚。如果只是随口说说,不坚决执行,孩子不引以为戒,今后就会继续这种行为。

  非正常情况———讨厌的3岁

  家长态度:对孩子的暴力倾向要严肃认真地处理

  原因: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懂道理了,若这个时候还是动不动就打人,说明坏习惯已经形成,必须要果断地纠正它。

  对策:

  1、严厉地告诉孩子:“这种行为不被人接受,是不对的。妈妈爱你,你是一个好孩子,但这种行为不好,妈妈希望你做得更好。”家长要强调这种“行为”不能接受,不要因此而上升到对人的不喜欢,不要说“妈妈不喜欢你”、“妈妈不要你了”,这可能会加深孩子的不安全感,使他们更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2、要有惩罚,并且惩罚一定要即刻执行。

  ①打:哈佛教育学博士王涛认为,打是可行的,但要借助用具,比如尺子或杖打,而不是直接用手打。这个尺相当于“法”、“理”,避免孩子认为父母不爱他。同时用尺子打孩子时,家长不应该怒气冲冲,要心平气和,告诉他是因为某个行为而受到惩罚。

  ②隔离:平时让孩子明白犯错是要被隔离的,在犯错误之前告诉他隔离会是怎样的。每次隔离的时间和年龄相同,3岁的孩子每次就隔离3分钟,家长要提前讲解,还要有计时器,孩子能听到滴答声,时间到了才能动。但要是耍赖不愿隔离,每耍赖一次加一分钟,加到十分钟不能再加了,可以追罚,比如“这一周都不能吃糖”。让孩子明白行为的结果。家长要“言出必行”,从说“现在去隔离”到正式隔离之间不能超过10秒钟,不要让孩子认为有回旋余地。拖得时间长了,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惩罚的地方最好是一个空地,如果孩子隔离还有东西玩,说明隔离失败,要是没有东西玩,但孩子自个在一边笑,家长不要理他更不要看他,因为会流露出不忍心,也会降低隔离的效果。

  3、对孩子要多鼓励,可以采取表现好“打勾”、“打五星”的方式,和孩子一起来制定规则,约定积满多少个勾或五星,再奖励糖果、玩具等。和孩子一起讨论制定的过程很重要,如果没有征得孩子的同意,就这样做,效果也是不尽人意的。

  Tips:

  对家长的四个忠告

  1、父母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不要孩子一哭闹就妥协,也不要期望过高,希望孩子一下子全改好,要逐个问题地改正。

  2、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在生气的时候不断提醒自己“他是个孩子,他是个好孩子,孩子没有错,是家庭教育的错”。

  3、要尊重孩子,如果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地打孩子,事后一定要道歉。

  4、不要一味讲自己的感受,多听听孩子的心声。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宝宝打人怎么办?出现这种现象,家长要冷静处理,不可以暴制暴。学龄前儿童爱打人多半是因为心理因素,所以家长要从根本入手,改变宝宝爱打人的坏习惯。

  宝宝打人的原因

  宝宝无意中看到暴力,有打斗场面的电视节目,包括某些进口的动画片,宝宝会模仿电视节目中的暴力场面。因此家长有必要帮宝宝挑选内容健康的动画片和其他电视节目,陪宝宝一起看电视,一边讲道理。

  家长有爱打人、动作粗鲁等不良的习惯,或者存在家庭暴力。父母亲应该用良好的行为规范来影响宝宝,不要让不良的行为习惯传给宝宝。例如粗鲁的言行、打情骂俏等。

  家长工作忙或耽于玩乐,很少照料宝宝,很少跟宝宝沟通,宝宝内心孤独,也会以打人行为来宣泄。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多花时间陪伴宝宝,好好重建孩子内心深处的安全感,就十分重要。

  铅中毒或其他重金属中毒,导致宝宝脾气暴躁和爱打人。由于汽车尾气污染和装修污染,因血铅超标引发的烦躁和打人行为越来越多发,有必要引起家长的关注。多饮牛奶,绿豆汤,少到交通干道边玩耍,可预防和治疗血铅偏高。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度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也很重要。

  宝宝打人怎么办?家长可以试试以下方法哦。

  宝宝打人怎么办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fm/)

  事先交给孩子如何和小朋友相处,如何打招呼、交朋友。

  当孩子与同伴发生纠纷时保持冷静,强制让孩子表示道歉并不可取。不如换一种做法:妈妈直接向被打的小朋友道歉,并且表示关心,效果就会很好。因为父母的行为给孩子做出了一个典范。

  当孩子有一定自省能力了,父母点到为止,不要多说,孩子自己也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反省。

  认可孩子的感受,简短地给孩子一些指导。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父母应该教孩子表达他的感受:“我知道你很想要那个玩具,那个小朋友还在玩,不想给你玩,所以你生气了,妈妈知道,但我们也不能打人。”要避免过长的训导和讲道理,这只会让孩子一头雾水。

  循环往复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父母在教导孩子的同时,还要培养自己的耐心。

  宝宝打人怎么办?家长不妨冷静下来处理这种情况吧。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fm/)

  

为什么小小年纪就喜欢打人呢?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两三岁宝宝的父母。有的宝宝生气时打人,有的宝宝高兴时打人,有的宝宝不仅打人还咬人,有的宝宝既打小朋友又打爷爷奶奶……如果养成习惯,他将来怎么与别人友好相处呢?父母真为宝宝的这种“暴力”行为担心呀!

  打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往往是两岁左右的儿童,特别是男孩的常见行为,也可以说是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特点。但是它并不能预测这个儿童未来的行为,比如早期爱打人的孩子,将来一定很凶残,暴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为什么爱打人?原因是多方面的:

  * 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事事都是“我”字当头。凡是不合我意的,我都不要,不干,于是动手“排除”我不要,我不喜欢的东西,这就是打。

  * 与小朋友交往的技能很差。想要个东西人家不给,他又不会“要”,于是就打人。

  * 语言表达能力差。自己的想法、要求说不清楚、别人没有照做,情绪不好,就打人。

  * 喜欢看别的小朋友被人打以后哭的样子,缺少同情心。

  * 看电影、电视上有大人的镜头,很好玩,于是就模仿。

  * 父母娇惯。开始打人的时候没有严厉制止,形成了习惯。

  * 寻求注意。在孩子做好事的时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而他有很希望被注意。得不到注意的时候,只好做一些比较强烈的“动作”:打,来引起注意。

  * 一些生理因素导致烦躁,比如在饿了,累了,生病,出牙不舒服等情况下,大人就比较多。

  * 生活变化大,不适应。比如,搬迁、换保姆、上幼儿园等。不知怎么回事,又不会表达,于是挥动手臂,无目的地乱打。

  专家的建议:有了打人的毛病必须重视,一旦形成习惯改起来就困难了,而且还会伤人。

  * 立规矩。这并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但早立早好。告诉他打人不好,妈妈不喜欢打人的孩子,反复地讲,具体地讲,会有效果。

  * 避免自己出重拳,不要给他模仿的“榜样”。

  * 鼓励他说出打人的原因。也许他说不清楚,大人要帮助他表达清楚,然后帮他分析。比如:有的小朋友拿走他玩的积木,他要不回来,就打小朋友。这时打人可以和他一起有礼貌地向小朋友表示,请他还回来。

  * 关心他的病痛,疲倦,饥饿,尽量替他解决好。

  * 提高他的能力。由于能力差,做不好一件事,比如:拼图拼不上、踢球踢不准等。这时可以帮助他做好这些事情。并在以后着意训练。他能力强了,事情做好了,高兴了,自信心强了,也就不会去打人了。

  *提高自信。经常注意表扬他好的行为,提高他的自信心,让他感到被爱,被注意,这就好了。



延伸阅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来源:https://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3523.html

延伸阅读
标签: 育儿知识
两岁宝宝爱打人,如何纠正? 妈妈的烦恼:宝宝2岁3个月,只要大人不能及时满足他的要求就大哭大闹,还爱打人。兴奋了打人,生气了打人,有时候甚至毫无来由地也打人。不仅在家这样,在外面也这样,弄得妈妈成天给人家道歉。孩子9月份就要上幼儿园了,到时候还这个样子怎么办呢?真是愁死人。 专家分析原因:打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往往是两岁...
宝宝爱打人的三大根源 不满3岁的宝宝打人,其实是用这种攻击性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或感情,但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大了自然就会改”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幼儿期“打人”的习惯会影响宝宝一生!曾有心理学家对600名受试者进行了长达22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3岁半时的攻击性记录能有效地预测成年以后...
标签: 分娩
宝宝打人怎么办呢?在这个时候,家长不能打骂和体罚孩子,要找出 幼儿 打人的真正原因,然后进行疏导。在这里,小编就来告诉你,孩子打人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以及要如何应对孩子打人的现象。 宝宝打人的原因 他不知道打人是不被接受的,也不知道被打的人会痛。因为孩子正处在一个“自我”形成的年龄段,他是用自己唯一知道的方法在解决问题...
别人的孩子(亲戚篇) 问题: 我有个亲戚,他的孩子既粗鲁又不守规矩。我真不敢相信有人能够忍受如此混乱的家庭。我每次去他家都很不舒服,而我常常就快忍不住要爆发了。 思考:  记住这一点:他不是你的孩子,这不是你的问题。在你去他们家玩的时候牢记这一点。除非是他们到你家来玩,否则不要为这件事情所困扰(我看到你在发抖!看...
孩子老爱动手打人怎么办 妈妈 育儿 问题:我的孩子4岁多了,他经常动手打别的小朋友,别的小朋友家长常找到家里来,弄得我老向人家赔礼,然后回过头来再训孩子,可这小家伙似乎无动于衷,请问该怎么办? 育儿专家回答:孩子爱动手打人,这确实不是一种好的性格和习惯。心理学家通过对一组爱攻击人的孩子进行研究...

经验教程

57

收藏

12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