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暴力”对孩子无形的伤害

2015-10-13 20:33 30 1 收藏

天才宝宝的由来也是从小教育得好,因此父母们要重视早教这个话题。今天图老师小编为大家介绍下“语言暴力”对孩子无形的伤害,累积更多的早教小知识尽在图老师育儿百科。

【 tulaoshi.com - 分娩 】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笨!""再不听话让大灰狼把你抓走!"……作为父母的您,不妨想想,有没有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或许您会觉得,自己的孩子,说一下没什么大不了,可是,您想过没有,父母的巴掌落到孩子小屁股上,这是能看得见得伤害。殊不知,经常性的"语言暴力"却像一把软刀子,会在孩子心灵上造成无形的伤害……

案例描述

沫沫今年2岁半,原本胆大又调皮,可是,最近不知道怎么了,沫沫变得胆小起来。天一黑就哭闹,还总闹着说有打怪兽要来吃它。大人们一个劲告诉他没有大怪兽,那都是他想出来了,可是,不管怎么说,沫沫还是哭闹不止。并且,他还形象地描述大怪兽长着像鳄鱼一样的皮,两只眼睛凸出来,吐着长长的绿舌头。

小孩子哭闹一下本以为没什么事,可是,沫沫的恐惧感却持续了很长时间。而且本来已经和爸妈分床睡的沫沫,非要和爸爸妈妈一起睡,晚上还不能关灯。

心理师来帮忙

沫沫的表现让爸爸妈妈很着急,也很担忧。无奈之下,只得找到一位儿童心理咨询师,请咨询师给帮帮忙。咨询师用游戏的方式与沫沫沟通,再加上和沫沫的父母进行访谈,终于弄清楚了原因。

沫沫妈妈是个急脾气,平时讲话也大大咧咧,在带沫沫的过程中,孩子只要不听话,沫沫妈妈就拿出惯有的伎俩吓唬孩子。比如,有一次,午睡时间到了,可是,沫沫在花园里正玩得尽兴,妈妈怎么劝说,沫沫也不肯回家。于是,沫沫妈妈急了,厉声对沫沫吼到:"再不听话把你关小黑屋里,没人理你!"沫沫妈妈话一出口,沫沫"哇"地一下哭了起来,乖乖地跟着妈妈回家睡觉了。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沫沫不好好吃饭,妈妈就说,如果他再不好好吃饭,就让大怪兽把沫沫带走。

沫沫妈妈自认为自己的"语言攻势"非常奏效,因为每一次沫沫都乖乖听话了。可是,没想到,这样的"教育攻势",本质上是对孩子的"语言暴力"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语言暴力"无形的伤害

"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是无形的。就像沫沫一样,或许最初,父母并意识不到说孩子几句,吓唬他一下,对孩子有什么不好,可是,时间长了,您会发现,这种伤害对孩子是无形且长远的,有时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特别是对0-3岁小宝宝来讲,"语言暴力"会更深地影响到孩子。

宝宝自我意识正处在发展过程中,对外界评价会特别敏感,因此,父母对孩子讲话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如何评价,对孩子来讲非常重要。除此之外,父母是一个权威形象,对于孩子来讲,这个身份无人能够取代,对于0-3岁的小宝宝来讲,接受能力会更强,心理上尚未发展出比较完善的自我评价意识,常常会全面接受他人的评价。因此,语言暴力,对小宝宝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粗暴的语言会在孩子心中形成这样的印象,即"我不被爸爸(妈妈)喜欢""我被人讨厌"继而发展成"我不好""我不值得爱"。在儿童生命的初期,良好的心理基础和自我意识便很难建立起来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fm/)

语言暴力在无形中会在孩子的内心埋下恐惧的种子。孩子对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探索阶段,他们只有经过不断触摸,感知,探索,慢慢才能形成对事物客观的评价。像沫沫妈妈一样,因为自己着急,而用恐吓的语言吓唬孩子,这会无形中在孩子心灵深处埋下恐惧的种子,甚至会影响到孩子正常的生活,对他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让孩子更叛逆。无论父母用什么样不好的语言和孩子讲话,都会给孩子形成这样一个信息即"你不喜欢外""不爱我"。继而,会发展处,你不喜欢我,我也讨厌你,你让我往东,我就偏往西等等和父母对着干的习惯。如此一来,父母会感觉和孩子的心越来越远,孩子也越来越不听话。

(摘录自合作杂志《聪明宝宝》2013年9月刊)

互相尊重父母首先应该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用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当父母具备了这样的心态,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就可以很自然地把握好分寸,"语言暴力"会在不知不觉中终止。

父母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火气"不只来自于孩子,孩子天性好动,再加上他们单纯的内心世界中并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和复杂规矩,他们的所谓"调皮""不听话"常常是这个年龄段孩子正常的举动。而做父母的工作忙,再加上要带孩子,有些时候心情会不由得烦躁,不经意间就让"粗话""脏话"冒出来。对孩子形成语言暴力。因此,父母首先要意识到这一点,当父母想说尖刻的话时,提醒自己"停一下",然后看一看自己的情绪是什么,这个过程也许你就冷静下来了。

读懂孩子行为背后表达含义你希望把饭赶紧给孩子喂完,可是这孩子却东跑西颠就是不肯好好吃饭,还和你抢勺子,结果弄得满脸都是饭,你希望孩子赶紧睡觉,可这小家伙就是玩得欢不肯睡。此时,父母不要急于用威胁或者是不好的语言来命令或吓唬孩子,而是要让自己先静下来,去感受孩子行为背后在表达什么。殊不知,这些看起来淘气和不听话的行为,其实正是宝宝在努力探索和学习呢。

学会表扬与批评不使用"语言暴力",并不代表不给孩子立规矩或者完全不批评,而是要学会合理的批评与合理的表扬。比如,当孩子做事情慢的时候,父母要发现,孩子有什么优点,比如他(她)很认真,他(她)在尝试新的方法。发现了这些,父母要及时表扬,再此基础上,如果有必要的话,也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他会做得更好。

(摘录自合作杂志《聪明宝宝》2013年9月刊)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fm/)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不打孩子,是不是就等于让孩子免受暴力侵害?不是这样的,这一代孩子被家长的规划、学校的考试、社会的欲望所挟持,几乎等于被强加于自身的各种价值观所绑架,软暴力几乎随处可见。生活在不平等、不尊重的环境中,软暴力带来的危害不可小觑。

  软暴力是指用语言、表情、神态、文字等形式对人的精神和内心造成伤害的行为。软暴力实际上是一种情感上的虐待,心灵上的摧残。

  谁把孩子从“弱者”变成“失败者”

  不少父母曾对子女说过这样的话:“我没有时间带你去玩,有玩的时间多学习一下行不行?”,“你怎么这么爱管闲事”,“你再这样我不要你了”;在对孩子的行为感到不可理解时,有的父母会说:“你是傻瓜吗”,“你长大不会有出息的”甚至在发火时总结说一句:“看你这个样子,不成器的东西!”

  长期研究儿童心理的专家指出,在中国家庭中,家长与孩子对话的结果往往是“噎死孩子、憋死孩子、急死孩子、吓死孩子”。事实上,大量的儿童心理问题就源于父母不恰当的语言表达以及因此而生的误解与矛盾。在持续的“语言软暴力”环境中,这些心理问题有可能被延续、固化甚至激化。

  专家介绍,2008年的一项家庭教育心理问卷调查显示,家长从内心中把孩子看成一个比自己差的弱者,从语言和行动上都不断挫败孩子;当孩子更多表现出弱点时,又对这个“弱者”持续否定,更加强化了孩子的“失败者”形象;当孩子开始自我放弃时,心急的家长就开始迫不及待地一边埋怨一边“代劳”;因为内心瞧不起孩子,所以漠视孩子的情感,忽视孩子的成长需要,一味强调自己的要求:学习、学习、再学习……如此教育模式下,孩子就成了一个自卑、无能、无目标、无眼界的惊弓之鸟。

  语言的杀伤力有多大?

  许多软暴力产生,往往是家长和老师通过“随口乱说话”传递出来的。家长和老师随口一句嘲弄、贬低孩子的语言暗示,哪怕是微小的暗示都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

  心理专家分析,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很脆弱和微妙的,孩子心目中的评价是非标尺也是很鲜明的。有的孩子有偏激固执的倾向,会将教育者的看法想象放大。所以教育者微小的心理变化如果表现在脸面上和语气中,甚至嘲弄辱骂中,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负面的心理场,这种心理场强大的辐射会改变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

  在他曾接触过的案例中,儿童成长在习惯于实施软暴力的家庭或校园环境中,出现以下行为的几率增大:自我否定、怀疑、消极、不懂得控制情绪;不能清晰表达自己需求、暴虐、神经质、逃避责任;不会处理健康人际关系、物质依赖。

  惩戒的后续应该是阳光

  淄博市初中一年级学生小灿,因为偷窃同学的钱包被学校停课一周作为处罚,最近又因打架,学校通知父母:最好将孩子转学。家长请求不要让孩子转学,一是孩子已经转了很多的学校,二是有问题的孩子,再转其他学校会受到歧视。学校告诉家长:要么转学,要么全校通报批评,“以平民怨”,惩戒教育。家长非常痛苦,孩子也产生强烈的被驱逐的仇视。

  心理专家邹先生指出,这个例子中校方的行为事实上也是一种软暴力。对学生进行公开通报批评、要求学生作公开的检讨、把学生转入层次比较低的班级和学校、对问题学生采取纵容或者不敢管理的态度等措施,属于看似合理的制度伤害,其实并不符合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学校的制度化模式应灵活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处理。其实,在孩子受到学校的批评与教育时,已经有内心深层的焦虑、震动与无奈,这个时候也是“ 人生的临界点”,是孩子“转化的临界点”。惩戒的后续应该是阳光,不然,长期雷雨孩子的根就烂掉了。要给孩子缓冲地带,要让孩子软着陆。

  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邹先生指出,当前教育面临着一种“无序”状态,主要表现在家庭教育中缺失父亲式的阳刚教育、自我成长教育、智慧教育和注意力的养成。而且家长们又都过于高估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们也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从而加剧了家庭中两代人的冲突、矛盾、隔阂,造成孩子的反感和叛逆行为。

  他提醒家长和老师,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应该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的。这种控制应该建立在对孩子最真挚的爱心基础上,把自己的行为思想好好反思、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明了后果,要始终用自己的心,而不仅仅是语言和“做”出来的行动,去告诉孩子:你不错,你行,你很棒,你没有问题,你只是小小的心理感冒等。

  “对孩子说话,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邹先生说。家长要把教育孩子当成是自己第二次成长的机会,与孩子共同成长。而只有与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灵沟通,才能培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不知道是不是父母们宠得太厉害了,如今孩子们的脾气越来越大,不少孩子甚至动不动就拳脚相向,打人、咬人、抓起东西就砸,这种暴力倾向不但吓跑了同龄的小朋友,也让父母头疼不已。哄过、劝过、打过、骂过,“十八般武艺”通通用上了,却还是不奏效。“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好了。”有不少妈妈如是说。可是,在儿童早期教育专家尚杰的眼里,等待孩子自动去纠正他们的坏脾气,无疑是不太靠谱的。

  正常情况———麻烦的2岁

  家长态度:对孩子的暴力倾向不用太紧张

  原因:很多孩子在1岁半左右就学会了打人、咬人、砸东西,有的延续到两岁多,这个阶段总体被归纳为“麻烦的两岁”。孩子这时之所以会出现攻击性行为,主要有几个原因:   1、他不知道打人是不被接受的,也不知道被打的人会痛。因为孩子正处在一个“自我”形成的年龄段,他是用自己唯一知道的方法在解决问题,好像抢玩具、推人等,这是很正常的表现。

  2、他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情绪。当他不高兴或很沮丧的时候,他只能用身体语言来表达情绪,这也是正常的,但父母可以引导。

  3、他在寻求探索因果关系,这是这个年龄阶段学习或成长的一个特点。比如打小红,她哭了,再打一下,看她还哭不哭,或者打小红旁边的小兵,看小兵会不会也哭。另外,孩子的学习交往很多时候就是从争夺、抢夺开始的。

  4、家庭环境的影响。有些家长对孩子说话、提要求,总是语气急促,不耐烦,要么拎着就走,不听就打骂。这种粗暴的行为方式会被孩子模仿,并当成理所当然、可以接受。

  5、家长无意中的暗示。比如一个妈妈很自豪地说“我家孩子不打人”,结果宝贝听到以后立刻把身边的小朋友推倒了,这种行为往往是出于孩子的试探:你说我不打人,那我偏打人,看你有什么反应?会怎么对我?

  6、有的孩子很凶,可能是因为想引起关注。因为父母忙工作、忙赚钱,疏忽了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甚至于对孩子好的行为鼓励不够,总是关注不好的行为,也会恶化攻击行为。

  对策:尚杰说,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一般会维持几个月时间,家长首先不要太紧张。越是唠叨和提醒孩子“不要打人”,三番四次地强调它,反而会强化打人的行为和习惯。家长应该在理解孩子的前提下帮助孩子去适当地表达情绪。比如在宝贝和其他小朋友抢玩具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说:“你的玩具被抢了,我知道你很不高兴,你愿意和小朋友分享吗?”如果孩子不愿意,家长就要带孩子去把玩具要回来,教孩子礼貌地对对方说:“对不起,我现在不想和你分享我的玩具,请还给我。”或者适时地引导孩子交换分享:“我们再找一个玩具,你们可以一个人拿一个。”或者转移注意力:“那边有什么东西,我们去看看。”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他不会干坏事”,以免形成提示。

  家长要注意言传身教,一味批评指责反而不利于改正,在教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坚持原则,又要态度柔和。比如,1岁多的孩子打了人,要坚定地告诉他这个行为是不好的,妈妈不喜欢,而且你打别人,别人会痛。说话的时候语气要很严肃,但声音不用提得很高,像平常一样就好。为了让孩子明白“痛的感觉”,还可以轻轻捏一下孩子,让他体会“痛”是什么感觉。对于两岁多的孩子,父母的态度要更加坚定,孩子打人要及时制止他,同时警告他再有同样的行为就要有惩罚,比如再打人就不能在游乐场玩了。如果孩子再打人,就要马上把他带离游乐场作为惩罚。如果只是随口说说,不坚决执行,孩子不引以为戒,今后就会继续这种行为。

  非正常情况———讨厌的3岁

  家长态度:对孩子的暴力倾向要严肃认真地处理

  原因: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懂道理了,若这个时候还是动不动就打人,说明坏习惯已经形成,必须要果断地纠正它。

  对策:

  1、严厉地告诉孩子:“这种行为不被人接受,是不对的。妈妈爱你,你是一个好孩子,但这种行为不好,妈妈希望你做得更好。”家长要强调这种“行为”不能接受,不要因此而上升到对人的不喜欢,不要说“妈妈不喜欢你”、“妈妈不要你了”,这可能会加深孩子的不安全感,使他们更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2、要有惩罚,并且惩罚一定要即刻执行。

  ①打:哈佛教育学博士王涛认为,打是可行的,但要借助用具,比如尺子或杖打,而不是直接用手打。这个尺相当于“法”、“理”,避免孩子认为父母不爱他。同时用尺子打孩子时,家长不应该怒气冲冲,要心平气和,告诉他是因为某个行为而受到惩罚。

  ②隔离:平时让孩子明白犯错是要被隔离的,在犯错误之前告诉他隔离会是怎样的。每次隔离的时间和年龄相同,3岁的孩子每次就隔离3分钟,家长要提前讲解,还要有计时器,孩子能听到滴答声,时间到了才能动。但要是耍赖不愿隔离,每耍赖一次加一分钟,加到十分钟不能再加了,可以追罚,比如“这一周都不能吃糖”。让孩子明白行为的结果。家长要“言出必行”,从说“现在去隔离”到正式隔离之间不能超过10秒钟,不要让孩子认为有回旋余地。拖得时间长了,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惩罚的地方最好是一个空地,如果孩子隔离还有东西玩,说明隔离失败,要是没有东西玩,但孩子自个在一边笑,家长不要理他更不要看他,因为会流露出不忍心,也会降低隔离的效果。

  3、对孩子要多鼓励,可以采取表现好“打勾”、“打五星”的方式,和孩子一起来制定规则,约定积满多少个勾或五星,再奖励糖果、玩具等。和孩子一起讨论制定的过程很重要,如果没有征得孩子的同意,就这样做,效果也是不尽人意的。

  Tips:

  对家长的四个忠告

  1、父母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不要孩子一哭闹就妥协,也不要期望过高,希望孩子一下子全改好,要逐个问题地改正。

  2、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在生气的时候不断提醒自己“他是个孩子,他是个好孩子,孩子没有错,是家庭教育的错”。

  3、要尊重孩子,如果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地打孩子,事后一定要道歉。

  4、不要一味讲自己的感受,多听听孩子的心声。



延伸阅读:

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四)

10、常常拥抱

轻轻一个拥抱,传达的是无限的关怀,是无声的‘我爱你’。研究发现温柔的抚触拥抱,可以让早产儿变得较健康、较活泼,情绪也较稳定。对于大人而言,拥抱也能让人减轻压力,抚平不安的情绪。

11、用心聆听

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想要当个更好的倾听者吗?不要只用一只耳朵听,当孩子对你说话时,儘量停下你手边正在做的事情,专心听他讲话。要耐心听孩子说完话,不要中途打断、急著帮他表达或是要他快快把话说完,即使他所说的内容你已经听过许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学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觉时,是最佳的倾听时刻。

12、放弃完美主义

我们都期望孩子展现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时候太过急切纠正或改善他们的表现例如,嫌弃他们没把桌子擦干净,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纠正他们一定要把东西摆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会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与不怕犯错的勇气。下次当你忍不住想要参一脚,急著帮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时,不妨先想想看:‘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关吗?’‘想像10年之后,这件事还有这么严重吗?’如果回答是No,那么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吧。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fm/)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来源:https://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2137.html

延伸阅读
低头族家长 让孩子远离冷暴力 低头族家长对孩子的影响 1、让孩子变成手机党 家长在陪孩子时如果玩手机,孩子就会对手机发生兴趣,进而有样学样,发展成手机党。而孩子玩手机不但会对孩子的 眼睛 造成不良影响,还可能因为长期保持固定姿势不动,影响脊柱发育。所以,家长们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孩子...
教育孩子如何“见招拆招” “伎俩”一:无限制拖延时间玩游戏 5岁的小博最喜欢玩的游戏是“愤怒的小鸟”,每天从幼儿园回来,顾不得洗手和换衣服,先要把ipad打开。听着小鸟飞行时诡异的声音和小猪呵呵的傻笑声,小博常常玩得“废寝忘食”。妈妈担心长期这样下去,小博会沉迷于游戏中,而且影响视力...
标签: 育儿知识
离婚是两个人的感情已经走到了尽头不不得不采取的手段,但是孩子的问题却是一个难题,很多问题少年都是因为父母离婚后才开始了叛逆不归路,孩子不仅是生活上得不到完善的照顾,孩子的心理也会因为缺乏母爱或者父爱而造成缺陷,怎样才能将这种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呢? 离异家庭的孩子面对的问题,也许比父母还多。他们会感到悲伤、忧愁、恐...
标签: 孩子 教育
教育孩子的十个最佳时机 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开始或孩子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会有一种新的意识、新的能力,此时父母因势利导,当会旗开得胜。孩子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父母若能在祝贺鼓励的基础上,对孩子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将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标签: 分娩
伤害1:"额外的伤口"? 剖腹产自不必说,普通的阴道 分娩 也常常因为宝宝比较大、临产时孕妇的会阴弹性差、阴道口狭小或会阴部有炎症、水肿等原因,需要进行会阴侧切手术来助产。最近有调查显示,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发展中国家,有超过70%阴道分娩的新妈妈都经历过会阴侧切手术! 很多女性对于怀孕和分娩非常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