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批

港币对人民币汇率

港币一般指港元,别称港纸,是香港的法定流通货币。虽然港币发行历史不算长,区域也不大,但其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经验文章 概述

港元或称港币,是香港的法定流通货币。按照香港基本法和中英联合声明,香港的自治权包括自行发行货币的权力。其正式的ISO 4217简称为HKD(Hong Kong Dollar);标志为HK$。香港金融管理局及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香港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及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等3家香港发钞银行于2010年7月20日公布,将推出2010版港币新钞票系列。香港建立了港元发行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外汇基金所持的美元就为港元纸币的稳定提供了支持。

简介

香港是继纽约和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因此使港币成为体系健全、币值稳定的货币之一。虽然港币发行历史不算长,区域也不大,但其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港元的纸币绝大部分是在香港金融管理局监管下由三家发钞银行发行的。三家发钞行包括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另有新款紫色十元钞票,由香港金融管理局自行发行。硬币则由金融管理局负责发行。自1983年起,香港建立了港元发行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发钞银行在发行任何数量的港币时,必须按7.80港元兑1美元的兑换汇率向金管局交出美元,记入外汇基金账目,领取了负债证明书后才可印钞。这样,外汇基金所持的美元就为港元纸币的稳定提供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所有钞票的式样都有版权。所以,任何人在未有得到版权持有人的许可前,都不能任意复制钞票的式样。在香港多年来有几家机构因为未得钞票版权持有银行的批准而在广告上运用,结果被判支付巨额罚款。

虽然港元只在香港有法定地位,但在中国内地和澳门特区的很多地方也接受港元。而且,在澳门的赌场,港元是澳门元以外唯一接受的货币。

香港的第一张纸币是1845年由东方汇理银行发行,但在很长时间里都没能真正的普遍流通。直到1857年,香港政府准许用纸币支付费用,随之许多银行相继开始发行钞票,到1865年有5家银行发行的钞票得到了香港政府的认可,但5元以下的钞票除非特别许可不得发行。真正以港元为货币单位是在1935年11月。

1945年以后,香港地区流通的货币是由三家银行发行的,即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有利银行,1元以下的由政府发行。到1959年有利银行被汇丰银行收购,这一时期的港币钞票均由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发行,5元以下硬币由政府发行。1994年中国银行开始在香港地区发行钞票。到2012年为止香港地区有三家银行发行钞票,即汇丰银行、中国银行和渣打银行。在香港地区发行钞票的三家银行对老版钞票一般不宣布停止流通,而是回笼后不再投放,使其逐步退出流通。自1993年起,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发行的新版钞票将代有殖民地色彩的图案均由狮头和紫荆花图案所代替。旧版钞票仍可使用,但将会逐渐退出流通领域。

各版港币的印制特征主要:凹版印刷、荧光油墨、对印、缩印、折光、接线和隔色等。

汇率

(2014年7月22日)

1港币=0.8003

1港币=0.7834人民币元

1港币=1.03澳门币

1港币=0.129美元

1港币=0.1418澳元

1港币=0.1372加元

1港币=0.09713欧元

1港币=0.08381英镑

1港币=12.6615日元

1港币=143.2992韩元

1港币=1.6947墨西哥比索

1港币=0.4023马来西亚元

1港币=0.7635挪威克朗

1港币=0.1591新西兰元

1港币=5.3966菲律宾比索

1港币=4.2359俄罗斯卢布

1港币=0.4835沙特里亚尔

1港币=0.836瑞典克朗

1港币=0.1629新加坡元

1港币=4.0125泰铢

1港币=3.8616台币

1港币=2730.8595越南盾

1港币=1.0411南非兰特

汇率制度

香港在发展为贸易与金融中心期间,实行过不同类型的联系汇率制度。 1863年,香港政府宣布当时的国际货币—银元—为香港的法定货币,并于1866年开始发行香港本身的银元。直至1935年,香港的货币制度都是银本位制。后来发生全球白银危机,政府遂宣布弃用银本位制,并按16港元兑1英镑的汇率将港元与英镑挂漖。

根据1935年颁布的《货币条例》,银行须向外汇基金交出手头用作支持发行纸币的所有白银,以换取负债证明书,外汇基金则把收到的白银投资于英镑资产,这些负债证明书成为了发钞银行发行纸币的法定支持。

实际上,这种安排就是货币发行局制度。发钞银行日后若增发纸币,必须以英镑购买负债证明书。

1972年6月,英国政府决定让英镑自由浮动。其后,港元曾一度与美元挂钩,最初是5.65港元兑1美元,并于1973年2月改为5.085港元兑1美元。不过,由1972年6月起,发钞银行可用港元购买负债证明书。

1974年11月,由于美元弱势,港元遂改为自由浮动。

虽然浮动汇率制度实施后的最初两年运作颇为顺利,但其后的情况却并不理想。当时的货币政策架构尚在发展初阶,未足以取代以外国货币的价值来定位的货币架构,同时又没有明确的货币政策目标,更遑论达致这些目标的工具。因此,香港经济步入动荡期,几乎所有环节均大幅波动。

实质本地生产总值增长率在1975年跌至0.3%,在1976年却上升至16.2% 。

通胀由1975年的2.7%大幅攀升至1980年的15.5% 。 港元汇价由1981年的5.13港元兑1美元,贬值至1983年的9.60港元兑1美元。

投机狙击的活动,以及对香港前途的信心危机加剧,令港元贬值的情况进一步恶化,在1983年更到了非常严峻的关头。1983年9月,港元汇率录得新低,两日间共贬值了13%,跌至9.60港元兑1美元的低位。

面对货币危机及有关多家银行是否稳健的疑虑,香港政府在1983年10月15日公布新政策,以稳定港元汇价,将港元按7.80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这项安排成为了香港货币制度的基础。

相关文章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