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批

樟树皮

樟树,是樟科常绿大乔木,别名:木樟、乌樟、芳樟树、番樟、香蕊、樟木子。原产中国南部各省,越南、日本等地亦有分布。行气,止痛,祛风湿。治吐泻,胃痛,风湿痹痛,脚气,疥癣,跌打损伤。

经验文章 概述

樟树,是樟科常绿大乔木,别名:木樟、乌樟、芳樟树、番樟、香蕊、樟木子。原产中国南部各省,越南、日本等地亦有分布。樟树亦是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金华市、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江西省南昌市、上饶市 、景德镇市、樟树市、安徽省马鞍山、安庆市、湖南省长沙市、衡阳市、湖北省鄂州市、四川省德阳市、绵阳市、自贡市、贵州省贵阳市等城市的市树。生态环境:栽培或野生于河旁,或生于较为湿润的平地。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樟树皮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樟科

樟属

樟树皮

樟树皮

异名

樟树皮[1](《玉局方》),樟皮(《纲目拾遗》),樟木皮(《生草药手册》)。

樟树皮处方名

树皮、樟皮、香樟树皮、樟木皮

来源

为樟科植物樟的树皮。

采集

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

《陆川本草》:"辛,温,味苦。"

功用主治

行气,止痛,祛风湿。治吐泻,胃痛,风湿痹痛,脚气,疥癣,跌打损伤。

①《纲目拾遗》:"治天行温疫,湿毒流注,浴疥癣,洗脚气。"

②《陆川本草》:"行气,消肿,止痛,止泻。治胃痛,腹泻,肿胀。"

③《南宁市药物志》:"祛风化痰,杀虫。治寒性风湿骨痛,胃痛。外治跌打扑伤,散毒行气,止痛。"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浸酒。外用:煎水洗。

宜忌

《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服。"

选方

①治霍乱上吐下泻:樟树皮一把。水煎,温服。(《养素园传信方》)

②治心疼:香樟树皮,取时去面上黑色者,用内第二层皮,捣碎,煎汤服。(《玉局方》)

③治风湿关节痛:樟树二重皮(鲜)、地胆草鲜根各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④治湿气脚肿:樟木皮一斤,蛤蒟半斤,杉木皮一斤。煎汤熏洗。(《陆川本草》)

⑤治酒醉:樟树皮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⑥治麻疹后皮肤瘙痒:樟树皮(鲜)水煎洗浴。(《福建中草药》)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拼音名】 Zhānɡ Shù Pí

【英文名】 Bark of Camphortree

【别名】香樟树皮、樟皮、樟木皮

【来源】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樟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Laurus camphora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剥取树皮,切段,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樟,常绿乔木,高20-30m。树皮灰褐色或黄褐色,纵裂;小枝淡褐色,光滑;枝和叶均有樟脑味。叶互生,革质,卵状椭圆形以至卵形,长6-12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钝或阔楔形,全缘或呈波状,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绿色或粉白色,无毛,幼叶淡红色,脉在基部以上3出,脉腋内有隆起的腺体;叶柄长2-3cm。圆锥花序腋生;花小,绿白色或淡黄色,长约2mm;花被6裂,椭圆形,长约2mm,内面密生细柔毛;能育雄蕊9,花药4室;子房卵形,光滑无毛,花柱短;柱头头状。核果球形,宽约1cm,熟时紫黑色,基部为宿存、扩大的花被管所包围。花期4-6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

资源分布: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树皮表面光滑,黄褐色、灰褐色或褐色,有纵裂沟缝。有樟脑气,味辛苦。

【化学成份】树皮含左旋-表儿茶精(epicatechin),右旋-表儿茶精,

原矢车菊素(procyanidins)B1、B2、B7、C1及桂皮鞣质Ⅰ(cinnamtanninⅠ),还含丙酸(propionic acid),丁酸(butyric acid),戊酸(valeric acid),已酸(caproic acid),辛酸(caprylic acid),癸酸(capric acid),月桂酸(laur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及肉豆蔻烯酸(myristoleic acid)等。

【性味】辛;温;苦

【归经】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暖胃和中;杀虫疗疮。主风湿痹痛;胃脘疼痛;呕吐泄泻;脚气肿痛;跌打损伤;疥癣疮毒;毒虫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浸酒,10-15g。外用:适量,煎水洗。

【附方】 ①治霍乱上吐下泻:樟树皮一把。水煎,温服。(《养素园传信方》)②治心疼:香樟树皮,取时去面上黑色者,用内第二层皮,捣碎,煎汤服。(《玉局方》)③治风湿关节痛:樟树二重皮(鲜)、地胆草鲜根各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④治湿气脚肿:樟木皮一斤,蛤蒟半斤’,杉木皮一斤。煎汤熏洗。(《陆川本草》)⑤治酒醉:樟树皮水煎服。(《湖南药物志》)⑥治麻疹后皮肤瘙痒:樟树皮(鲜)水煎洗浴。(《福建中草药》)

【各家论述】

1.《纲目拾遗》:治天行温疫,湿毒流注,浴疥癣,洗脚气。

2.《陆川本草》:行气,消肿,止痛,止泻。治胃病,腹泻,肿胀。

3.《南宁市药物志》:祛风化痰,杀虫。治寒性风湿骨痛,胃病。外治跌打扑伤,散毒行气,止痛。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香樟果价值

1、香樟果

【来源】为樟科植物黄樟的果实。

【采集】秋季采,阴干。

【性味】微辛,温。

【功用主治-香樟果的功效】解表退热。

治高热感冒,麻疹,百日咳,痢疾。

【选方】①治高热感冒,麻疹:香樟果一至二枚。研末,开水送服。

②治百日咳,痢疾:香樟果二钱,桉叶二钱,水煎服。

2、香樟根

【异名】香通,走马胎,樟脑树根、土沉香、山沉香。

【来源】为樟科植物樟的树根。

【采集】2~4月间采挖。 洗净,切片硒干。

【药材】为横切或斜切的圆片,直径4~10厘米,厚2~5毫米。 质硬,有樟脑气味。以片大、均匀、色黄白、气味浓香者为佳。 产江西、四川、贵州、广东、湖南等地。

【性味】《分类草药性》:辛,无毒。

【功用主治-香樟根的功效】理气活血,除风湿。 治上吐下泻,心腹胀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疥癣瘙痒。

①《分类草药性》:治一切气痛,理痹,顺气,并霍乱呕吐。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③《贵阳民间药草》:理气,行血,健胃。治胃病,筋骨疼痛,狐臭,脚汗。

④《四川中药志》:避邪恶,除风湿。治霍乱腹胀,宿食不化,手足风湿痹痛及疥癣瘙痒。

⑤《湖南药物志》:发表,散寒,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4~6钱;或浸酒。外用:煎水洗。

【选方】①治气胀、气痛:香樟根末五钱。 熬甜酒吃。

②治风湿,跌打损伤,筋骨疼痛:香樟根五钱,铁筷子五钱,白龙须五钱,岩川芎五钱(生者各一两)。泡酒吃,早晚一次,每次服酒五钱。

③治风湿疼痛:香樟根煎水外洗。

④治歪嘴风:鲜香樟根二两,枫香树根皮五钱。混合捣烂,外包(歪左包右,歪右包左)。

⑤治狐臭:香樟根为细末,加入生米饭混合成团,搓揉腋下。

⑥治脚汗:鲜香樟根皮,捣烂,包脚底过夜。

⑦治虫牙痛:樟根白皮加食盐少许,捣烂敷痛处。[2]

相关文章


    Notice: Undefined index: newRealte in /home/www/www.tulaoshi.com/releases/release-78/cache/smarty/ced17fe8327d76146ff61d7cc614513d622bb215.file.tag.html.php on line 258

    Notice: Trying to get property of non-object in /home/www/www.tulaoshi.com/releases/release-78/cache/smarty/ced17fe8327d76146ff61d7cc614513d622bb215.file.tag.html.php on line 258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