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批

血余炭

血余炭,中药名。为人发制成的炭化物。取头发,除去杂质,碱水洗去油垢,清水漂净,晒干,焖煅成炭,放凉。

经验文章 概述

血余炭,中药名。为人发制成的炭化物。取头发,除去杂质,碱水洗去油垢,清水漂净,晒干,焖煅成炭,放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血余炭

外文名称

Crinis carbonisatus

别名

乱发炭,头发炭(河北),人发炭

来源

人发

性味

苦、微温

归经

归肝、胃经

功用

消瘀,止血,利小便

基本简介

本品为常用中药,原名乱发,始载于"名医别录"。"本草纲目"谓:"发者血之血余炭-形状余,┄┄故方家呼发为血余"。今血余不直接入药,须洗净煅炭后始供药用,名为"血余炭"。 全国各地皆产,各地区均自产自销。

【英文】Crinis carbonisatus

【别名】乱发炭,头发炭(河北),人发炭。

血余炭

血余炭【原动物】人

Homo sapiens L.-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哺乳纲Mammalia,灵长目Primates,人科Homominidae

制法采制

收集人发(男女均可)用硷水或肥皂水洗净污垢,再用清水洗净,晒干;然后放在铁锅内,须要填满压紧,上盖瓦盆,用湿泥封严,勿使漏气,加火煅之。煅时当用慢火,温度及时间均须注意掌握。如火猛,时间长,则枯焦;如火力小,时间短,则煅不透,尤其不可漏气,以免灰化。煅好后,停火,放冷,取出。[1]

炮制

捡净杂质,晒干,捣碎即成。

功用成份

头发含胱氨酸(Cystine)是角蛋白的一种。此外,含有脂类。血余炭主要为碳素。

鉴别

性状鉴别 :本品为大小不规则的块状物。色乌黑而光亮,表面稍平坦并有多数小孔,状似海绵。折断面成蜂窝状,质轻松易碎。用火烧之有焦臭气。味苦。以身轻、有光泽、不焦枯、无焦臭味者为佳。

根据药典检查,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0%

药性

[性味] 苦、微温。

[功用] 消瘀,止血,利小便。

[主治] 吐血、衄血、血痢、血淋、妇女崩漏及小便不利等证。熬膏外敷止血生肌。

[用量] 3.5g~7g。

[禁忌] 内有瘀热者不宜。

[附注]人发多煅炭入药,生用仅在熬膏药时用之。

用药禁忌

胃弱者慎服。

主要成分

血余中的主要成分为一种优角蛋白(Eukeratin), 含水分12%~15%, 灰分0.3%, 脂肪3.4%~5.8%, 氮17.4%, 硫5.00%.亦含黑色素. 灰分中含有金属(按含量多少)依次为: 钙>钠>钾>锌>铜>铁>锰>砷。

血余炮炙成血余炭时, 有机成分破坏炭化, 无机成分同上。

药理作用

1. 止血作用 实验表明: 血余炭有一定的止血作用.血余炭水煎液或醇提取液对大鼠或小鼠腹腔给药, 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血余炭粗晶液对大鼠腹腔给药, 可加速大鼠的血凝作用;并可诱发大鼠血小板聚集;缩短狗和兔的凝血时间。有报告指出, 血余炭粗晶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较显著增强作用, 尚能明显地降低大鼠血浆cAMP的含量。.提示血余炭粗晶具有促内源性系统凝血功能, 其止血原理与血浆中cAMP含量有关.亦有报告指出, 血余炭粗晶液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增强作用, 对血小板黏附率有增加趋势, 能显著缩短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能明显降低血小板内环核苷酸含量, 并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尚有报告指出, 由于炮制条件不同, 血余之药理活性和作用性质亦有变化。血余炭(350℃炮制品)口服止血作用最强, 而煎剂(300℃以下炮制品)注射则表现为中枢兴奋作用。

2. 抗菌作用 血余炭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临床研究

用血余炭15g,煎服或研末服,每次1.5g,每日3次,治疗声带下粘膜出血效果较好(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5:31);单用本品研末,麻油调糊,外涂患处,每日1次,治疗带状疱疹,一般1次止痛,2~3次可治愈(浙江中医杂志,1991,6:255)。另据报道,还可用治面部色素痣、拔牙后出血。[1]

选方介绍

①治咳嗽有血:发灰,入麝香少许,酒下。(朱氏《集验医方》)

②治鼻衄,眩冒欲死:烧乱发,细研。水服方寸匕,须臾更吹鼻中。(《梅师集验方》)

③治诸窍出血:头发、败棕、陈莲蓬(并烧灰)等分。每服三钱,木香汤下。(《圣惠方》)

④治齿缝出血:头发,入铫内炒存性,研,掺之。(《中藏经》)

⑤治肌衄,血从毛孔而出:胎发烧灰,罨之。(《证治要诀》)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 》:“主五窿,关格不通,利小便水道,疗小儿痫,大人痉。”

2.《名医别录》:“主咳嗽,五淋,大小便不通,小儿惊痫。止血,鼻衄烧之吹内立已。”

3.《医学衷中参西录》:“血余者,发也,不煅则其质不化,故必煅为炭然后入药。其性能化瘀血、生新血有似三七,故善治吐血、衄血。而常服之又可治劳瘵,因劳瘵之人,其血必虚而且瘀,故《金匮》谓之血痹虚劳。”“其化瘀之力,,又善治鼻痹,是以久久服之,自能奏效。血余能化瘀血、生新血,使血管流通最有斯效。其化瘀生新之力,又善治大便下血腥臭,肠中腐烂及女子月信闭塞,不以时至。”

相关文章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