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批

舞龙

龙在中国是一种吉祥和象征,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都有会有舞龙这个项目活动。随着华人遍布全球,每年一到各种重大节日,都会有华人的舞龙节目表演。

经验文章 概述

  舞龙俗称玩龙灯,是一种中国民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1] 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传统的一种民俗文化。舞龙和舞狮,古时是在一年中的大型节日里面节目之一。随着华人移民到世界各地,现在的舞龙文化,已经遍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东南亚,以至欧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各个华人集中的地区,都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

  习俗

  舞龙(dragon dance)的“龙”,通常都安置在当地的龙王庙中,舞龙之日,以旌旗、锣鼓、号角为前导,将龙身从庙中请出来,接上龙头龙尾,举行点睛仪式。龙身用竹扎成圆龙状,节节相连,外面覆罩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约莫有十数来丈长。龙前由一人持竿领前,竿顶竖一巨球,作为引导。舞时,巨球前后左右四周摇摆,龙首作抢球状,引起龙身游走飞动。

  舞龙是个大节日,舞到任何一处都会受到招待。舞龙的队伍有时一天可以吃五六次酒宴,这叫“龙换酒”。

  等到舞龙完毕,就将首尾烧掉,龙身送回庙内。

  灯节虽始于汉初,盛于唐宋,但“舞龙”的习俗,相信是承继殷周“祭天”

  舞龙 的遗风。 龙在历史文籍的记载中出现的时间极早,而且“舞龙”包含“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

  古人民智不开,大概由于龙在神话中是海洋的主宰,威力无穷,而海洋主水,龙也就很自然的做了农作物的司雨神。民以食为天,谷物是维持生命的根本,间接也就操纵了人类的生命。按这意义敷衍,龙的重要性竟是超逾了祖宗----帝舜、契和后稷。如此,龙被古人奉为“吉物”出现在庆典祭祀中,自然也不足为奇了。

  《 礼王制》称:“宗庙之祭,春曰钥,夏曰[衤帝],秋曰尝,冬曰烤”

  可知春节的“开灯”,就是代表“春祭”。所以,“舞龙”最初应是一种祭祀,而非娱乐,成为助庆娱乐应是汉唐以后的事。

  技法

  舞龙技术要素中有形(姿势)、技(配合)、法(方法)、情(神韵)四大要素。其中,“形”包含圆、连、顺、灵四种形态;“技”指人与龙体、龙珠与龙体、音乐与龙体的配合;“法”包含舞法、步法、握法、鼓乐法;“情”指人、龙之间情感的表达,即舞龙时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1]

  场地

  民间的舞龙活动通常在露天广场或舞台上进行,而竞赛活动则是在边长为20m的正方形平整场地上进行,要求地面平整、清洁,场地边线宽5cm,边线内沿以内为比赛场地,边线外至少有1m宽的无障碍区。[1]

  器材

  龙珠为球形,球体直径为0.33-0.35m,杆高(含珠)不低于1.7m。龙头重量不得小于3kg,龙头外形宽不小于0.36m,高不小于0.6m,长不小于0.9m,杆高不低于1.25m,龙头(含杆高)不低于1.85m。[1]

  舞龙比赛通常以九节布龙参赛,龙身为封闭式圆筒形,直径为0.33-0.35m,全长不小于18m,龙身杆高(含龙身直径)不小于1.6m,两杆之间距离大致相等。[1]

  比赛计时

  舞龙比赛的计时是以第一位运动员踏入赛场就掐表计时,如在赛场内静止造型候场,则以第一位运动员开始动作开表计时。在完成套路动作的最后一个队员离开赛场时停表,如在赛场内静止造型结束,则以全体运动员完成静止造型动作后停表。

相关文章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