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孕 孕期 分娩 月子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快速怀孕 怀孕初期症状 怀孕同房 宝宝起名 孕妇食谱 孕妇水果 孕妇感冒 孕妇便秘 月子餐 宝宝食谱 宝宝发烧 宝宝咳嗽 宝宝腹泻 疫苗 产后同房 幼儿早教 生男生女 婴儿湿疹

学龄期儿童发育的特点有哪些

2015-12-14 10:51 29 1 收藏

学龄期儿童发育的特点有哪些?图老师育儿百科小编下面为大家详解学龄期儿童特点及保健措施,了解更多有关学龄期儿童发育特点的育儿小知识,尽在图老师育儿百科专栏。

【 tulaoshi.com - 学龄期 】

学龄期儿童特点及保健措施

学龄期孩子体格稳步增长,大约每年身高增长5厘米,体重增加3千克,有些孩子在6~8岁可能还会经历一次小的生长加速,除生殖系统外,多数发育已接近成人水平;机体的抗病能力明显增强,不容易发生疾病。此期末,脑的形态发育已达到成人水平,抑制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接触,正规的学习和教育来影响儿童心理发育。作为家长,此阶段应与学校相互配合,给予合理的教育,安排有规律的生活、学习和锻炼;注意防控近视眼和龋齿;端正坐、立、行的姿势;保证足够的营养和睡眠;防治心理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学龄期保健措施

(1)合理安排日常活动:

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学龄期儿童已不再以游戏为主,而是开始把学习知识放在较重要的位置。因此,应结合实际情况,为孩子制定和安排生活计划,但应注意要劳逸结合。

合理膳食安排。学龄期的儿童独立性更强,在安排饮食时,可让孩子参与制定菜谱和准备食物等工作,以增加食欲,并促进勤奋品质和责任感的培养。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适当的光线、合适的桌椅等,并培养孩子正确的坐、立、行走和读书、写字的姿势,预防脊柱异常弯曲等畸形的发生。

(2)预防疾病和意外伤害:

学龄期儿童开始乳牙与恒牙的交换,家长应限制孩子吃含糖量高的零食,督促他们正确清洁牙齿,并定期带孩子去医院进行口腔检查,预防龋齿。

饭前便后洗手,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净,预防肠道寄生虫病。

对孩子进行道路交通、游泳和药物等安全教育,让孩子在安全地方玩耍,防止车祸、溺水、中毒等意外伤害发生。

(3)注重心理行为问题:家长应密切注意孩子心理行为状况,若发现他们有焦虑不安、恐惧等症状,一定要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教你学龄期儿童智力发育特点

学龄期的儿童们正处于人生初步学习的时期,此时的孩子们无论是身体还是智力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因此,父母们在育儿方面,掌握孩子智力发育的特点和身体生长的特点是必要的,这不仅有利于合理地给孩子们制定营养套餐,更可以从其他方面下手促进宝宝的全面发展,下面,就跟随小编学习一下儿童的身体发育特点吧!

学龄期儿童智力发育有哪些特点

学龄期是指进入小学后到青春发育期前的这段时间(一般为6~12岁),这一时期脑的形态结构基本完成,智能发育较快,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xuelingqi/)

语言能力的发展:

此期儿童言语能力是从听和说的言语向看和写的言语发展,处于日常生活用语向专门学习系统的母语过渡中,并由口头对话的言语向独白式言语发展,其书面语言的写落后于看、听、说。

一般词义熟悉或口语常用的字容易识记,在低年级时,由于对字形只有模糊的印象,字义的理解不确切,易出现错别字。在低年级时不能明确掌握语法结构,只是在实际应用上掌握,约从四年级开始,儿童才能自觉地掌握语法结构。

观察力的发展:

此期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处于描述对象阶段,虽较学前期儿童发展,但缺乏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持久性,其中缺乏目的性是此期儿童观察的一个显著特点,常影响儿童的观察效果。

记忆力的发展:

此期儿童记忆力发展虽较学前期稍慢,但在11岁以前仍有显著的提高,其记忆的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记忆储存时间也延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无意记忆及有意记忆均在发展,但有意记忆发展更快,此期已占主导地位。

而且,随着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的提高和改进,有意记忆不断得到改造和发展,词的抽象记忆快速发展,逐渐占主导地位。

想象力的发展:

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无意到有意,从再造想象到创造想象的发展过程,此期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知识的积累,想象的无意性、模仿性逐渐减少。

而有意性、现实性及创造性想象逐渐增多,如在看图作文中能想象出许多生动的、合情合理的情节,但此期儿童想象的目的性、复杂性及概括性还不高。

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龄初期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这种质变是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开始时常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及不自觉性。

在整个学龄期,儿童的抽象思维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的总趋势是抽象逻辑思维越来越占主导地位,但对于各门具体的学科来讲,儿童思维又表现出很大的不均衡性,一般对于比较熟悉的,较容易与具体形象相联系的概念,思维水平较高,对于比较生疏而距形象较远的概念,思维水平较低。

学龄期儿童的理解处于不断发展中,小学低年级儿童以直接理解为主,对于内容的具体形象理解得较好,而对于内容的思想意义方面不能理解;中、高年级的儿童随着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经验的增长,间接理解逐步占主导地位,并能理解一定的抽象内容。

学龄期的孩子们正处于不断学习的时期,这时候如果宝宝们的智力发育没有赶上正常水平,就会给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以及社交等方面造成障碍,因此,父母们一定要掌握好学龄期儿童的智力发育,在饮食、运动等生活各方面为孩子的智力正常、健康发育做好全方位准备!

学龄期儿童发育的特点有哪些?

身高、体重发育稳步增长。学龄期儿童每年身高平均增长4厘米左右,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千克左右。身体具有头大、身区干长、四肢短的特点,同时,由于身体整体发育还欠缺协调性,所以常常有些重心不稳的表现。

骨骼日渐骨化,肌力还很弱。学龄期儿童正处于骨骼逐渐骨化阶段,骨骼成分中胶质较多,钙质较少,富有弹性,但仍不很坚固。骨骼硬度小、韧性.大,虽不易骨折,但极易造成弯曲变形、脱臼和损伤。其肌肉由于主要仍以纵向生长为主,肌纤维较细,因此力量尚弱,仍不能担负重物。

心率减慢,肺活量逐步上升。儿童心率是随年龄增加逐步降低的,新生儿的心率为140次/分,7~8岁减至85次/分,9~10岁减至75次/分,逐渐与成人的72次/分接近。与心率相比,儿童的肺活量是逐步上升的,7岁男童是1389毫升,10岁时达1909毫升;7岁女童是1259毫升,10岁时达1777毫升。随着肺活量的增强,儿童对许多呼吸道疾病的抗御能力也不断增强。

脑细胞分化基本完成,感觉器官正在发育成熟。学龄儿童的脑重量已接近成人1400克的水平。脑细胞体积增大,树突和轴突分支逐渐发育完全,细胞功能分化逐渐完成,分析、抑制能力有所加强,但持久兴奋感觉器官迅速发育,视、听、嗅、触觉大大提高,但尚不精细、深刻。

生殖器官发育,性腺激素增加。学龄期儿童在10岁以前,生殖器的发育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女孩到10岁左右,男孩到12岁左右,生殖器官开始出现了迅速发育的势头。尤其是女孩的卵巢、子宫迅速发育成熟,月经逐渐发生。

学龄期儿童思维的特点及发展

学龄期指的是孩子的年龄在6-12岁,孩子入学后首先面临适应学习的问题,要受到纪律的约束。由于孩子的自制力、独立性、坚持性都不够,还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所以掌握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心理发展、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尤为重要。

学龄期儿童思维的特点及其发展:

1.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

初入学儿童的思维还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随各种学科的学习过程以及其他日益复杂的实践活动的要求,他们的思维活动逐渐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为主要形式,这是思维发展的质变。所以说小学儿童的主要特点是思维发展的过渡性。

2.思维的基本过程日益完善

⑴ 分析和综合

小学低年级儿童最初只能在直接观察事物的条件下进行分析综合,而且很简单。其后逐渐能在过去的知识、概念和表象的基础上进行,而且向全面、深入的分析,向较复杂和范围广泛的综合发展。

⑵ 比较

低年级儿童对事物的比较,不善于分清本质和非本质特点,不容易发现不明显的异同。比较能力随年龄和年级的增长而增强。从正确区分具体事物的异同,逐步发展到区分抽象事物的异同;从区分个别事物的异同到区分许多部分的关系的异同;从直接感知场合下进行比较发展到运用表象和言语进行比较。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xuelingqi/)

⑶ 抽象和概括

小学儿童从最初的对事物外部的感性特点进行概括转变到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日益增多;从只对少数简单事物进行概括发展到对复杂事物进行概括抽象。一般说来,童年期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必须经过下列3个阶段:①直观形象阶段;②形象抽象阶段;③本质抽象阶段。

3.学龄期儿童思维形式的发展

⑴ 概念的发展

小学儿童在教育、教学的影响下,获得各种日益丰富的新概念,概念数量迅速增加。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得到改造,逐渐成为意义精确的科学概念。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是逐渐从事物的直观属性中解脱出来,他们的概括能力处于从形象水平向抽象水平过渡的阶段,在概括中既有本质属性又有非本质属性。抽象水平的概括,在小学高年级儿童得到进一步发展。

⑵ 判断和推理的发展

儿童判断的发展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反映事物的单一联系到反映事物的多方面的联系。另一方面说是从直接判断向间接判断发展,从实然判断向盖然判断发展。

推理能力的发展是由以直观为前提的简单的直接推理向掌握间接推理的形式。另外在小学阶段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发展起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是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标志。

⑶ 理解能力的发展

儿童入学之初,理解能力低,对事物理解慢,特别是对抽象材料更难以理解,往往不能清楚地理解教师的要求。待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分析综合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的理解能力就逐渐提高起来。

来源:https://www.tulaoshi.com/n/20151214/1054290.html

延伸阅读
学龄期儿童注意的发育特点是什么 学龄期儿童在学校学习时,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两种注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不随意注意也有了新的特点,更多的是与学习兴趣相联系:教师教学直观性、生动性的教法,以及引起高尚情感的激情演讲和产生美感的图画等都能引起儿童持久的不随意注意。此期儿童能集中注意的时间:7-10岁约20分钟,10-12岁可达25分钟,1...
学龄期身体发育的基本规律 3~6岁的孩子,在医学上称为学龄前期,孩子与外界的接触机会日益增多,因此,孩子处于很活跃的阶段,但生长较缓慢,速度平稳。 一,幼儿3~6周岁身体发育的特点 在孩子3~6岁这个阶段,儿童的身高大约每年增长4~7公分,体重每年增加4公斤左右。 由于幼儿的发育速度很快,因此新陈代谢比较旺盛,但是由于身体的生...
学龄期保健原则 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女12岁,男13岁)开始之前称学龄期(相当于小学学龄期)。 此期小儿体格生长仍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脑的形态已基本与成人相同,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控制、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增强,是长知识、接受文化科学教育的重要时期。应加强教育,...
标签: 学龄期 儿童
学龄期儿童的心理是怎样的 培养一个孩子是要花费精力、时间的,儿童在学龄期时,家长们要注意了,需要了解 学龄期儿童的心理是怎样的 ?平时,孩子喜欢有哪些爱好的变化,这些家长都需要去发现的,可以根据孩子的爱好来培养他们。 学龄期儿童的心理是怎样的?学龄期儿童的爱好有哪些?专家分析,学龄期儿童更多的是与学习兴趣相联系:教师教学直...
孩子不宜常食用的18种食物        1、桔子 桔子虽然营养丰富,但含有叶红素,吃得过多,容易产生"叶红素皮肤病"、腹痛腹泻,甚至引起骨病。故儿童吃桔子一天不宜多于中等大小的4个。 2、菠菜 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草酸在人体内遇上钙和锌便生成草酸钙和草酸锌,不易吸收而排出体外。》》夏天...

经验教程

64

收藏

53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