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孕 孕期 分娩 月子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快速怀孕 怀孕初期症状 怀孕同房 宝宝起名 孕妇食谱 孕妇水果 孕妇感冒 孕妇便秘 月子餐 宝宝食谱 宝宝发烧 宝宝咳嗽 宝宝腹泻 疫苗 产后同房 幼儿早教 生男生女 婴儿湿疹

试着给孩子立规矩

2015-12-12 17:50 80 1 收藏

我们常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经常以“孩子还小”为由大打折扣,却被美国的很多家长身体力行实践着。当我们倾尽全力之后却发现孩子越大问题越多,与其责备孩子,不如从自己、从成人的世界里去找找原因。

【 tulaoshi.com - 成人世界 】

试着给孩子立规矩

图老师育儿网友:我们已经带小孩子(两岁三个月)出去玩了,但是他回到家后还要求再出去,有时,家长能解释通,也有时无计可施,也许,就要忍不住打他几下了,通常情况下,妈妈总是哄他,爸爸一副生气的样子,可是,妈妈却哄不好他,他还冲妈妈叫,让妈妈走开,每到这时,作为妈妈,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也不清楚他是一种什么心理。请专家帮我分析一下仅有两岁的小男孩的此刻心理以及家长如何对待这种事情?非常谢谢!

茅于燕:每个孩子都喜欢户外活动,这是非常正常的。当父母把沉浸在自然中的孩子领回家时,他肯定非常生气,因此,父母哄他呆在家里时,他就用叫喊来发泄心中的怒火。

目前你们可以试着给孩子立规矩,与他约定每天外出的时间和回来的时间,让他心中有个时间观念。下次带他出去的时候,可以提醒他时间快到了,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心中明白每天的作息,自然就会按规矩办事了

美国家长的规矩

  “我和我身边的很多朋友现在都变成了岳父和继父!”留美海归哈里的这句话让我大吃一惊。

  “千万别误会!”哈里解释说,“我们都选择了回国工作或是创业,但妻儿却留在了美国,只好两头跑——一个月回去看望一次孩子的叫岳父(月父),一个季度回去一次的叫继父(季父)。”

  尽管这种两国奔波的日子十分辛苦,他们却无意改变。据他们说,自己身边的不少华人朋友也选择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之所以不愿意举家回国,除了很多妻子不愿舍弃在美国舒适的生活环境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孩子的教育。

  孩子从成人世界里学到了什么

  严女士是一位生活在洛杉矶的华人。在她儿子5岁的时候,孩子的外祖父母决定将这个中文英文说得都不流利的小家伙带回北京接受一些中国教育。“我父母对我儿子在美国上的私立学校意见很多。他门说,5岁的孩子在国内的话,早就开始学习一加一了,可我儿子连数数都不利索。”

  “8岁时,儿子回到美国,最初非常兴奋。他可以在蓝天下草地上随便疯,也可以出去骑自行车和滑板车,在国内我父母从不敢放他出去玩这些,生怕路上的车横冲直撞,伤到孩子。”

  “没几天,我发现儿子一个非常不文明的表现。那就是在公共场所只要碰见公共汽车的自动门之类的入口,他就条件反射一样抢上前去,不但忘了排队,还把别人挤到一旁。”

  严女士很严肃地和儿子谈了一回:“你从来没有听说过女士优先?”他茫然地摇摇头。“在国内,你要从人群之间穿过去,要不要说‘劳驾,对不起’?”

  孩子的姥姥则在一旁替他辩解:“这不能怨他,是我们大人教他的,每次坐公共汽车,如果不去抢就没有座位。别人都在抢,而且都是大人,他是个孩子,没有人给他让座位,他不去抢能怎么办?”

  遵守规则是为了什么

  严女士的忧虑让我想起一件难忘的往事。

  阿列克斯,我的继子。4年前的夏天,他从美国西雅图来重庆度暑假。也许是看他太无聊了,他的父亲建议说:“阿列克斯,你要是没事干,就让阿姨教你学开车吧。”按照美国的规定,15岁半可以学开车,16岁就可以考到驾照了。

  “不可以。”阿列克斯正色地说,“我还差1个月呢!”阿列克斯的生日是2月9日,当时是7月,他只有15岁零5个月。

  “我还差1个月呢!”这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在我心里却有如惊雷,教育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

  以我们的习惯思维来考量,阿列克斯未免太迂腐。一个月的差别对一个人来说,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何况当时阿列克斯身高已经1.75(图老师整理)米,再加上他本来就是个性格平和沉稳的小伙子,就是说他有20岁了,恐怕也会有人相信。再说,就算美国法律严厉,可他毕竟是在中国学车,天高皇帝远,只要他回美国后自己不说,还能有谁知道?

  即便没有惩罚也不会违背自己的准则

  在美国居住了一段时间后,我终于明白,阿列克斯的做法并不是偶然发生的。几乎所有孩子的行为都可以从成人世界那里找到根源。在美国,很多人都在自觉地遵循规则,即便没有惩罚也不会违背自己的行为准则。

  无论超市、银行,还是汽车旅馆,所有停车场最好的位置都是留给残疾人的,我一次也没有看到有非残疾人把车停在这里。

  美国的高速公路上下班高峰期也会堵车,但很少碰到堵得完全停下来走不了。旅美期间,印象中唯一一次这样的情况发生在我们从距离西雅图100多公里外的雪山回西雅图的路上。那是个周末,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车速越来越慢,直至最后停了下来,但那天我没有听到任何一个司机焦躁地按喇叭。4条车道上停着4排车,后来4条车道变成3条,2条,1条,排队等候的车队也随之变成3条,2条,1条。自始至终没有一辆车驶上旁边的紧急停车道。

  阿列克斯在听了我的感慨后,有些不太理解:“紧急停车道本来就是有紧急情况才能停的嘛,怎么能跑车呢?”

  身教重于言传,如果身教就是错的呢

  我们常常会说,身教重于言传。我们教孩子的时候,最爱要求孩子的就是“要乖,要听话。”可是,如果当父母自己都没有正确地遵守规则,又怎么可能教给孩子正确的行为准则呢?

  我第一次带儿子去美国的时候,他只有1岁半。凌晨5点就去赶国际航班,偏偏到了西雅图又是当地的凌晨。当天傍晚,我们和两个美国朋友一起去餐馆吃饭的时候,儿子突然大哭,怎么哄都不行。周遭并没有人抗议,但我们的朋友却皱起了眉头。他请求服务生把我们的食物全都打包带走。因为在他们看来,影响别人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即便他只是一个婴儿。

  相比我们对孩子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料,美国人对孩子的关注点似乎大相径庭。就拿吃饭来说,中国家庭常常挖空心思琢磨让孩子多吃点儿,但美国人认为孩子吃多少应该由他自己决定。他们更关注的是他在餐桌上的规矩,比如吃饭必须在餐桌上,不能端着碗到处乱跑,喝汤的时候不能发出声音,即便不小心打了个嗝儿,也要赶紧道歉。

  我们常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经常以“孩子还小”为由大打折扣,却被美国的很多家长身体力行实践着。当我们倾尽全力之后却发现孩子越大问题越多,与其责备孩子,不如从自己、从成人的世界里去找找原因。

  

  

孩子懂规矩,才会守规矩

  每个当过小孩的人都知道,「听话、守规矩」几乎就是好宝宝的专属代名词;为人父母者,也总是因家里的宝宝听话乖巧,而感到骄傲、宽心。但是有些爸比妈咪也会发现,为什麽家里的宝宝总是爱耍赖、不听话,同样的规矩即使重申了好几次,软硬的手段兼施,最後还是以宝宝的哭闹来结尾?其实父母只要以同理心来了解宝宝,并从日常生活建立规矩,甚至以身作则,才能让宝宝了解好规矩的意义与重要性!

  孩子,你为么耍赖?

  当宝宝出现耍赖、不听话的情形时,绝对不会是「无缘无故」,背後一定有其动机与原因,因此不可只是一味地责骂宝宝脱序的行为。

  一、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开始拥有自己的主见与想法,但却尚未学会管理自己,因此面对大人的规定而有所意见或者不满时,碍於表达的不完整,或者是不懂得如何说明,便会以反抗、不听话的表现,做为另一种形式的表达。

  二、做为引人关注的手段

  当宝宝乖巧听话时,父母可能因其他忙碌的事情而忽略对於孩子的关心,因此当孩子发现耍赖、不听话时,可以得到父母或长辈的更多关注时,就可能一反常态出现野蛮不讲理的举动,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三、曾因「耍赖」尝到甜头

  孩子因不听话而受到斥责时,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藉由「哭闹」来耍赖,家长若因心疼或者是管教方便,而答应孩子的要求以求停止其哭闹的行为,便会建立孩子错误的价值观,认为只要哭闹就有糖吃,此後一遇到类似的情形,便学会沿用这套坏习惯。

  对付耍赖宝宝该怎么办?

  了解了孩子不听话的原因之後,除了设身处地的关怀宝宝、与孩子沟通、了解他的需求之外,当孩子已建立错误的价值观时,就要进一步予以导正:

  处理孩子耍赖的当下反应

  当孩子耍赖时,千万不要轻易妥协,父母的态度更要坚定,只要孩子发现哭闹与耍赖无法达到他所预期的目的时,自然就会停止,事後父母则应再藉机教育,告知守规矩的真正理由,不可当场就以太过情绪化的语气或用词来告诫孩子,才能让孩子真正了解守规矩的用意,而不是因畏惧责打而停止错误的行为。

  日常规矩的建立

  宝宝会耍赖,通常都是因为事情不如他的意,因此平时父母就应建立生活的规矩,通常就是对於玩具、零食的规范,并和孩子一起沟通、讨论,让孩子真正因了解而有遵守的意愿;而订定的规矩要明确,也不要随意更改,以免让宝宝产生观念的混淆。另外家长最好也能以身作则,方能让立下的规定更加具有说服力。

  鼓励孩子正确的表现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订定了规矩之後,要让孩子认清是非的最好方式,就是在事实上给予明显的区隔,当孩子因表现良好受到鼓励时,自然能强化规矩的正面意义;孩子犯错时固然也要给予处罚,但不宜太过放大,把焦点放在宝宝的好行为上,他会更乐於表现喔!

  叮咛

  每个人都需要拥有自己不被打扰的空间,当然孩子更不例外,因此父母在教养孩子时,不要时时刻刻都以「规矩」框住孩子的生活,不让他有喘息的空间,让孩子自己思考正确的生活方式与态度,反而能提高孩子实践的意愿,更何况人都是会犯错的,有失败,才能有所借镜与成长,有时不妨让孩子自己去承担不守规矩的後果,得到的经验会更为深刻与珍贵

开始学规矩了

都说一岁宝宝最让人头疼,自从他们学会走路,能和你对话后,他们就变得无组织无纪律。不是昨天咬了小朋友,就是今天又把自己的勺子扔到马桶里,甚至你都无法预测他明天又会出现什么让人头疼的行为。这个时候你应该注意:该教他学点规矩了。

晨晨20个月,是个淘气的小伙子。他拿着画笔在家里客厅墙壁上描绘自己的艺术,当他听到妈妈愤怒的喊“停!”时,很是不能理解,于是回复妈妈一个灿烂的笑容后,又继续他的创作。妈妈很苦恼,一方面不知道如何向孩子解释虽然他画的很漂亮,但画画的地方选错了。另一方面,即使解释给他听,他也不会懂也许你也在努力尝试让一岁宝宝学会“请”、“谢谢”、“不和小朋友打架”,鼓励他“和别人一起分享”“懂得谦让”;也会觉得让宝宝懂得这些规矩实在是太困难了。甚至在一次次的失败之后你会不自觉的选择了放弃,总是用“等他长大了自然会明白这些”来安慰自己。千万不要这么想哦,要知道“学规矩”对宝宝来说是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而一岁就是该给这门课程打好基础的时候了。看看我们的建议,或许可以帮你解决问题。

不是孩子不懂规矩,是他受到太多自身的局限。

1、 宝宝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相对薄弱。美国儿童行为研究学者Rothbaum教授认为,对一岁宝宝来说,和他飞速发展的认知能力相比,他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就像一直停滞不前。所以,想让他用这些可怜的理解力去领会一条条规矩(哪怕是非常简单明白的)是很困难的。而且这时的孩子还不具备预测别人想法的能力 。难怪晨晨会对妈妈的态度视而不见。

不会说话,不会表达,只能听懂部分语言,这些都是宝宝学规矩的障碍。专家解释说,宝宝在一岁半以前,虽然能说一些最基本的语言,能听懂一些简单的对话。但是仅凭这点语言能力还不能让他别人正常交流。

2、 宝宝还没有时间感和空间感。想让这个年龄的宝宝理解时间的概念是件公认的难事。也许你告诉他“停下来”,他还能理解。但是如果你对他说“等一会”,那就太为难他了。你必须先要让他知道“一会”究竟是个什么概念。宝宝所能理解的时间概念只是:你有没有及时满足他的愿望。也就是说,他想要一个玩具,你能及时满足他,他可能会按照你制定的规矩好好坐在那玩;一旦你没能按他的要求做,他便会大哭大闹。

3、 顽童心理在作怪。有时候宝宝喜欢破坏规矩,只是想和你开个玩笑,看看你吃惊甚至愤怒的表情。比如,宝宝刚刚学会开动电视开关的时候,他会对此事很感兴趣,会一直反复的开、关电视。如果你在这个时候表情严肃的要求他停下来,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他已经从你的态度中得到一个新的游戏:只要我去触摸电视,爸爸脸上就会出现好玩的表情,还会和我说话(即使你说的是个“不”,我也喜欢)。

宝贝的学习过程

尽管有上面种种不利因素影响,这个年龄的宝宝仍然可以学会一些最基础的规矩。研究表明,12个月左右的宝宝可以通过观察爸爸妈妈对待人、事、物的态度,学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到了一岁末的时候,宝宝就可以认识到其他人的感觉变化。这时你就可以教他咬人是不对的,被咬到的人会很疼,很难受。甚至可以让他亲身体验一下。
教孩子学规矩之前,先要确认孩子是否理解你所讲的规矩内容。就像你教他唱歌一样,要先给他解释歌词的意思。这样他才能记得深刻。这个过程很漫长,需要你付出加倍的耐心和理解,等待他发出“我明白了”的信号。

教这么小的孩子懂规矩有意义吗?对答是肯定的。就像你教婴儿说话一样,可能他不会在马上就学会,但他会把这些知识一点点积累下来。所以,你也应该从一岁开始教会宝宝懂规矩,学会避免危险,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这些都是宝贝社交能力的缩影。只不过你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教宝贝学规矩的有效方法

1、 不要只在旁边说,要演示给宝宝看。简单的一句话往往不能让孩子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最好加上你的表情和语调,让你的课堂变得更可爱,更容易接受。比如当你对孩子说“不要动电源插座”,语调不要太严厉,稍带严肃就可以,再加上点微怒的面部表情,宝宝能从你的声音和表情上看出:他做的事是不对的。相反,如果你表现的过于紧张,声音太尖锐,还连带一串的批评,那宝宝也会回复给你同样的反应,坚决和你对着干。你们的学规矩课堂,就会变成战场。

2、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不要以为只告诉孩子一次“这是不对的”,他就会铭记在心。如果你指出孩子一次错误,而对其他几次视而不见,那孩子心里必定会感到疑惑:我么这做究竟是对还是不对?然后为了解决这个疑惑,他会不停地尝试再做一次。所以给孩子重复“规矩课程”,这样他才能温故知新。

3、 做个好榜样。宝宝经常会从你的行为中学习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这就意味着,你的行为一定要是好行为。比如,多使用Tulaoshi.com“请”,不要动不动就发怒,要学会等待。你也可以主动向宝宝显示你的好行为。比如“你看,妈妈把报纸分给爸爸看,我们很喜欢一起分享”。

4、 面对现实。专家提醒我们,你不能期望一个一岁宝宝懂得所有规矩,在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尺度。比如,孩子会本能地把拿到地东西放到嘴里,这是他认识事物的一种独特的方式。这时候你应该避免一些像发卡,硬币,容易导致孩子窒息的东西出现在他能够到的地方。还有,妈妈最好把长头发梳起来,以免孩子乱抓。

5、 选好时机。让一个一岁宝宝整天保持旺盛的精力是不太可能的。一旦孩子感到疲劳、饥饿或心情不好,就很容易发脾气。这个时候你就不要再坚持让他学规矩,给他一点“课间休息”时间吧。另外,对宝宝来说,太多的规矩会让他反感。最好能挑出一些比较重要的教给他,比如不可以咬人,电源不能动,抢人东西是不对的。不过这也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定,如果你觉得他的某种行为实在让你无法忍受,当然可以把这种规矩放在首位了。

6、 别忽视孩子的创造性。要提起注意的是,孩子的行为不全是不合理的,有时候是他创造性的表现。只要他不伤害到自己和别人,还是要保护孩子的创造性。当你发现他会用橱柜里的瓶瓶罐罐敲打出自己的节奏时,何不和他一起享受其中的乐趣呢?

Tips:

如果宝宝......

你应该立即
再试着
咬别人
把他抱走,并严肃的对他说“这样做不对”。
要求他向被咬的人道歉。
从别人手里抢玩具
用其他东西吸引宝宝注意力,并把玩具还回去。
当其他小朋友不想玩这个玩具的时候,你再把玩具拿给宝宝,并对他说“轮到你了”。
吃一些不能食用的东西
把它从宝宝嘴边拿走,坚定的告诉“不能吃这个”。
向宝宝解释这个东西的功能。比如“这只笔是用来画画的,不能吃。看妈妈画了一只小猫”。
在饭店里大声尖叫
找个东西分散宝宝注意力,让他安静下来。
向他解释,你刚刚的声音适合在外面使用,但你现在是在屋里,就要小声点。

文/小尧妈
本文由《父母》杂志授权图老师育儿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立规矩要趁早 从宝宝4个月开始

  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会越来越聪明,宝宝的需求逐渐变成要求,如果家长听之任之,宝宝的要求几乎是随心所欲,完全是无组织无纪律可言。妈妈是不是要考虑一下让小宝宝学一点规矩了?

  1、为什么要在婴儿期给宝宝立规矩?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

  给宝宝建立规矩,不仅是让宝宝“乖”“听话”,更重要的是,遵守规则的生活能保证宝宝在秩序中成长,让宝宝学会判断是非善恶,自发地建立良好秩序与和谐的氛围。

  儿童专家认为“立规矩是父母必须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比如在宝宝几个月后妈妈要把危险品从他身旁移开,你需要帮他来弄清哪些是“可以的”哪些“不可以”,并教会他如何遵守规则并应对挫折。给宝宝立规矩要趁早,宝宝4个月妈妈就该开始着手了。

  2、前3个月满足他所有要求

  前3个月的宝宝对于外界的需求是天性使然,他们肚子饿了便哭,累了就睡,想念妈妈了就想要抱抱……这段时期家长难免会比较辛苦,全身心地投入到“宝宝事业”中,给宝宝最周全的呵护,满足宝宝所有的需求。如果宝宝在这段时期的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宝宝容易缺乏安全感。不要小看这种无形的安全感哦!等到宝宝再长大一点,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的时候,你就可能开始埋怨:宝宝怎么总是欲求不满,诸多要求啊!

  3、4个月后开始说“NO”

  宝宝到了4个月,已经可以用手抓东西,或者爬来爬去。宝宝的肢体活动灵活了,表情也更丰富,聪明的家长已经和宝宝建立一种默契,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就知道宝宝接下来想要什么了。这时候宝宝的需求逐渐变成对你的要求,他想要抓那个小球,你不给他就哭给你看,他已经学会用各种手段来表达自己的需要。

  如果家长还是用以前方式,满足宝宝的所有需求,宝宝可能会变得毫无节制,自我中心。所以从4个月开始家长就应该对宝宝说“NO”了,让他知道他的行为需求是受到限制、约束的,有些事是不能做的。宝宝或许会用哭来抗议,但家长一定要坚持说“不”,同时抱抱他给他安慰,或者用其他事物来转移他的注意力。

  4、8个月开始纠正错误行为

  8个月宝宝手脚更灵活,活动范围更广,好奇宝宝总是停不住地去探索这个有趣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宝宝也开始出现一些错误的行为,比如把地上的东西放进嘴里,扔玩具等等。爸妈除了要时刻关注宝宝避免发生危险以外,还要开始注意宝宝出现的错误行为并及时给予纠正,以免宝宝养成坏行为习惯。

  不会说话,不会表达,只能听懂部分语言,这些都是宝宝学规矩的障碍。所以家长想要纠正宝宝行为,就应该用行动来让宝宝感知“如何做”。比如宝宝捡地上的东西放进嘴里,妈妈应立刻制止,拿去宝宝手上的东西,跟宝宝说“脏,要把它丢到垃圾桶”然后在宝宝面前将东西放进桶里。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www.tulaoshi.com)

  妈妈日常多在宝宝面前重复“弯腰—捡起—丢进垃圾桶”动作,或者抓着宝宝的手去做这样的动作,宝宝便逐渐懂得妈妈的意思,更会学着妈妈的样子把它捡起来丢进垃圾桶里。 宫外孕 湿疹 怀孕的表现 手足口病症状 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 孕中期注意事项 怀孕吃什么好 盆腔炎有什么症状 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5、9个月左右尝试帮他建立安全感

  9个月左右宝宝的分离焦虑开始出现,你会发现当你从他小床边走开的时候宝宝会大哭起来。这个时候大多数妈妈可能会折回头抱抱宝宝,但是这样的做法容易让宝宝感觉只要哭了妈妈就会立刻来抱抱。所以妈妈尽量不要回来,用你的声音安慰他:“妈妈在洗衣服,没关系的宝宝乖”这样的方法多试几次,宝宝一旦习惯了,就能帮他建立起安全感和自信。
  
  精彩推荐:

  3岁前宝宝要学的规矩

  导读:当孩子逐渐明理,开始可以听懂“对”与“不对”,“应该”与“不应该”的时候,就应该让宝宝学会一些规矩,开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对于今后的生活学习都是很有必要的。

  立规矩7原则,让淘气宝宝变听话

  导读:规则在孩子“学习——发现”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父母的信号不明确的话,父母一心想教给孩子的东西很容易不起作用。 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更多精彩推荐

如何把爱和规矩同时给孩子

  用爱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才能感受到规则是爱的一部分;用惩罚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感受到的是恨,而不是规则。这就是这几次家长会交流的一个重点——替代惩罚的方法。
  生活中,“惩罚”已经成了很多家长最常用、最爱用的杀手锏了,的确很好用,也很省事,似乎身边所有的家长都是这么做的。那么,大家都认可的选择就一定是最科学的吗?当然不是,只是因为这是大家最无奈的选择,除了这“招”我们的确想不出什么好“招”了,这里要告诉您一些可以代替惩罚的好方法,供您参考。


  一、对于惩罚的认识:
  1、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
  2、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到如何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3、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
  4、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5、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让他感到,在一个相互关心的亲子关系中,是没有惩罚的。

  二、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及案例参考:
  1、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家长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
  适合:不太严重或者偶然性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随意拿货架上的商品
  反例(家长):“你再乱拿,看你爸爸来了,怎么收拾你!”
  正例(家长):“宝贝,你来帮我挑三个最红的苹果吧!”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
  适合:行为的后果比较严重,需要及时予以纠正、明确态度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
  反例(家长):“你太鲁莽了,晚上不许看电视!”
  正例(家长):“我不喜欢你这样!小孩在过道乱跑会干扰别人购物!”

  3、表明你的期望: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并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
  适合:问题影响不大,属于主观上非故意的行为
  案例:孩子把从家里带出去的玩具弄丢了
  反例:“你怎么又把玩具弄丢了,以后不许你带玩具出去了!”
  (图老师整理)正例:“我希望你能保管好自己的玩具,下次能让它和你一起回家!”

 
123

孩子做客没规矩怎么办?

  问题来了:我姐姐家的宝宝刚满三岁,小男孩长得很帅气,真是人见人爱,可他有个毛病,到别人家做客完全没规矩。前几天,我姐姐带他来玩,他饭也不好好吃,米粒子抹了一脸,还到处乱翻一气,把茶几上的糖果瓜子扔了一地。我姐说他到了别人家也那样。我知道小男孩天性好动,但是有没有什么办法让他不要这么闹腾呢?

  辣妈支招:正如你所说,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我们本就不能指望小朋友身上装一个开关,一到客人家就自动切换到安静状态,成为谦恭有礼的模范儿童。

  其实,你外甥在你家如此闹腾,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你的待客之道也有待改进。在很多时候,小朋友往往是因为没有一个合适渠道满足好奇心和发泄旺盛的精力,才会“胡作非为”。所以,建议你在他下次上门前,先专门为他留出一个空间,准备一些积木啦、涂鸦的工具啦、橡皮泥啦,甚至是用来蹦蹦跳的垫子啦,供他玩耍和探索。这个小空间对小朋友的吸引力是无穷的,根据我观察得来的经验,小朋友专注地玩上一两个小时的涂鸦或者泥塑,那是再常见不过。大人就可以坐在一旁,优哉游哉地喝茶聊天了。

  如果你不想这么麻烦,还有更简单的办法,在客厅里放一块防水的垫子,上面放个水盆,准备几个舀水的勺子和瓶子,没有一个小朋友能拒绝玩水的诱惑,他会周而复始地把水从一个瓶子倒进另一个瓶子,乐此不疲,可别以为这是简单的玩耍,他从中会慢慢掌握物质守恒的规律,这是物理认知的第一步。

  所谓工夫在诗外,要想让小朋友规矩起来,先从尊重他好动的天性开始吧。

  

来源:https://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42291.html

延伸阅读
标签: 婴儿
宝宝4个月开始 就可以立规矩     随着宝宝一天天的长大,宝宝也变的越来越聪明,宝宝的需求也渐渐的变成了要求,若是这时父母都任由宝宝,完全是无组织无纪律可言。这对宝宝今后是没有好处的,当宝宝到了4个月的时候,妈妈就要考虑给小宝宝学一点规矩了? 1、为什么要在婴儿期给宝宝立规矩? ...
标签: 分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生活的许多方面,父母既是孩子的榜样,又扮演着孩子面前的一堵墙,帮他们设立边界、修正行为偏差。孩子会把从父母身上看到、学到的规矩,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行为习惯。当孩子升入小学,开始真正的校园生活,哪些规则的建立能帮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开始新的人生呢?这里向父母们提出7个建议。 举止文明。文明的...
当幼儿园的规矩和家规冲突 家长会碰到这样的困惑:万一幼儿园的规矩和家里的规矩发生冲突该怎么办呢?儿童教育专家建议,家长应配合幼儿园为孩子立规矩。调查显示,对于4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是不会对规矩灵活运用的,对他们来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有其他可以选择。有人曾作过调查:让3岁以下(含3岁)的孩子根据颜色来区分物体,结果只...
大了才教晚了 宝宝学规矩要从小开始   一岁左右的 宝宝 已经能通过爸爸妈妈待人接物的处世态度中学到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了,快2岁的宝宝已经能感觉到他人的变化,比如咬人的时候,对方会疼。所以,是时候教宝宝学规矩了,告诉他不可以咬人,因为被咬tulaoShi.com的人会疼。 ...
通过做客提高孩子交往能力 带孩子到亲朋好友家做客,可以增加孩子的社会经验,锻炼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一类活动对孩子说来很有益处。但有的孩子在做客时不能和小伙伴友好相处,至使聚会不欢而散,令父母难堪。那么,应该怎样指导自己的孩子在做客时与小伙伴相处呢?以下几点请参考: 一、做客前指导孩子。 1、向孩子提出要求,明确在外做...

经验教程

844

收藏

88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