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批

大驳骨

大驳骨一般指大叶桂樱,是蔷薇科桂樱属的植物。生长于海拔600米至2400米的地区,见于石灰岩山地阳山坡杂木林中或山坡混交林下。偏阳树种,幼苗较耐荫。深根性,萌芽力较强。喜温暖、湿润气候,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生长良好。

经验文章 概述

植物:大驳骨(学名:Laurocerasus zippeliana (Miq.) Yu et Lu),又名大叶野樱、驳骨木、黑茶树、黄土树、大叶稠李。蔷薇科桂樱属植物。

药物:大驳骨,为爵床科植物鸭嘴花的枝叶。能够活血止痛;接骨续伤;止血。主筋伤骨折;扭伤;瘀血肿痛;风湿痹痛;腰痛;月经过多;崩漏。别名,大还魂、龙头草、大驳骨消、大驳骨丹、大骨风、接骨木、大骨碎、大骨节草、大接骨。

基本信息

拉丁学名

Laurocerasus zippeliana (Miq.) Yu et Lu

蔷薇科

别称

大叶野樱、大驳骨、驳骨木、黑茶树

桃金娘目

中文学名

大叶桂樱

引种栽培

非人工引种栽培

被子植物门

大叶桂樱

桂樱属

植物界

双子叶植物纲

中国特有

植物信息

常绿乔木,高10-25米;小枝灰褐色至黑褐色,具明显小皮孔,无毛。叶片革质,宽卵形至椭圆状长圆形或宽长圆形,长10-19厘米,宽4-8厘米,先端急尖至短渐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叶边具稀疏或稍密粗锯齿,齿顶有黑色硬腺体,两面无毛,侧脉明显,7-13对;叶柄长1-2厘米,粗壮,无毛,有1对扁平的基腺;托叶线形,早落。总状花序单生或2-4个簇生于叶腋,长2-6厘米,被短柔毛;花梗长1-3毫米;苞片长2-3毫米,位于花序最下面者常在先端3裂而无花;花直径5-9毫米;花萼外面被短柔毛;萼筒钟形,长约2毫米;萼片卵状三角形,长1-2毫米,先端圆钝;花瓣近圆形,长约为萼片之2倍,白色;雄蕊约20-25,长约4-6毫米;子房无毛,花柱几与雄蕊等长。果实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8-24毫米,宽8-11毫米,顶端急尖并具短尖头;黑褐色,无毛,核壁表面稍具网纹。花期7-10月,果期冬季。

生长习性

生于石灰岩山地阳坡杂木林中或山坡混交林下,海拔600-2400米。

地理分布

产甘肃、陕西、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

日本和越南北部也有。

相关物种

南方桂樱Laurocerasus australis T. T. Yu & L. T. Lu

长叶桂樱Laurocerasus dolichophylla T. T. Yu & L. T. Lu

坚核桂樱Laurocerasus jenkinsii (Hook.f. & Thomson) T. T. Yu & L. T. Lu

刺叶桂樱Laurocerasus spinulosa (Siebold & Zucc.) C. K. Schneid.

狭叶桂樱(变型)Laurocerasus zippeliana (Miq.) Browicz form. angustifolia T. T. Yu & L. T. Lu

大叶桂樱(原变型)Laurocerasus zippeliana (Miq.) Browicz form. zippeliana

药物信息

大驳骨 (《广西中药志》)

【异名】大还魂(《广州植物志》),龙头草(《广西药植名录》),大驳骨消、大驳骨丹、大骨风、接骨木、大骨碎、大骨节草、大接骨(《广西中草药》)。

大驳骨

大驳骨

大驳骨(7张)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鸭嘴花的枝叶。

植物形态

鸭嘴花 ,高2~3米,除幼嫩部稍被毛外,余均秃净。叶对生,矩圆状

大驳骨-原植物图

大驳骨-原植物图

  大驳骨-原植物图

披针形或矩圆状椭圆形,长10~15厘米,宽3~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短尖,全缘,两面均被微毛;具短柄,穗状花序顶生或近顶部腋生,常数个合生,连花序柄长约10厘米;苞片卵形或倒卵形,长约1.5厘米,宽8~10毫米,被微毛;小苞片矩圆形,长1.2~1.4厘米,宽约3毫米;萼长约8毫米,裂片披针形;花冠白色而有紫色线条,长约3厘米,2唇形,上唇2裂或近全缘,下唇3裂;雄蕊2,突出;

花柱线形,短2裂。蒴果长约2厘米,被毛,有种子4颗。花期春、夏。

生长分布

广东、广西等地。常栽培于园圃内。

采集加工

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性味功用

【性味】辛,温。①《广西中药志》:"味辛,性温,无毒。" ②《广西中草药》:"味微酸辛,性平,无毒。"

【功用主治】活血散瘀。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血瘀肿痛,月经不调。

①《广州植物志》:"全株:可以除痰和治女人月经过多症。"

②矿西中药志》:"通经活血,破瘀生新,止痛消肿,续绝伤。治跌打骨折,血瘀肿痛,风湿痹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或浸酒。外用:捣敷。

【宜忌】孕妇慎服。

【选方】消肿止痛,接骨,并治风湿痹痛:大驳骨二两,泽兰一两,透骨消一两,双飞蝴蝶五钱,小驳骨二两,肉郎伞三两,鸡骨香五钱。共捣烂,酒炒热外敷。《广西中药志》

药理研究

早年报告认为鸭嘴花碱能产生轻度、持久的支气管扩张,应用于哮喘,其后证明,鸭嘴花碱对支气管为收缩作用,同时能削弱心肌收缩力,减少冠脉流量;而氧化后的鸭嘴花酮碱(可自动氧化;或自然存在于叶中,但含量较少)却有支气管扩张作用(豚鼠支气管链法肺灌流或整体法)。特别是对组织胺引起之支气管收缩有较显著的解痉作用,左旋者较消旋型作用好,但较肾上腺素为弱。鸭嘴花酮碱对犬有短暂、微弱的降低血压作用,在离体豚鼠、兔心灌流标本上,有加强心脏收缩力、增加冠状血管流量的作用。鸭嘴花钦有局部麻醉作用,能抑制匹鲁卡品引起的唾液分泌,对外源性、内源性乙酰胆碱、肾上腺素有阻断作用。从叶、花及根中提得的油脂部分,有抗结核杆菌的作用,而对其他抗酸菌则无作用。对人型结核菌(B19-4),抑制浓度为2微克/ml,对牛型(B19-3)或鸟型(B19-1)结核菌需5微克/ml方能完全抑制;从叶中分出的有效成分对结该杆菌的作用较链霉素弱2倍。小鼠皮下注射2.3克/公斤时,未产生任何中毒症状。叶中不含氮的中性成分,家兔口服(25mg/公斤),可降低血糖,持续时间较短,约2小时左右。

相关文章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