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批

川乌

川乌,正名为乌头,别称五毒、铁花、鹅儿花,为毛莨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其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等。

经验文章 概述

川乌,正名为乌头(学名:Aconitum carmichaelii / Radix ),别名:鹅儿花、铁花、五毒;被子植物门,毛茛科,乌头属。英文名Aconite Root, 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栽培于平地肥沃的砂质土壤,主要栽培于四川。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北至秦岭和山东东部,南至广西北部。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川乌

拉丁学名

Aconitum carmichaelii / Radix Aconiti

别称

鹅儿花、铁花、五毒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毛茛目

毛茛科

乌头属

川乌

毒性

有毒

​植物介绍

植物名称

拉丁语学名:Aconitum carmichaelii / Radix Aconiti

川乌

川乌

英文名字 :aconite,monkshood,wolfsbane,leopard's bane,

women's bane,Devil's helmet or,blue rocket

中文别名:鹅儿花、铁花、五毒

产新时间:七月,八月[2]

警告

此药有大毒,中毒严重者可能引起死亡,所以服用此药时一定要遵守医嘱,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科属分类

界 :植物界Plantae

(未分级)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未分级)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目 :毛茛目Ranunculales

科 :毛茛科Ranunculaceae

属 :乌头属 Aconitum

种 :川乌[1]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药材相关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卡氏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母根。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沙,晒干。

【采制】一般于栽培第二年6月中旬采挖,除去地上茎叶,吸取泥沙,将母根与子根分开,母根晒干后称为“川乌”。

【性状特征】根呈不规则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直径1.2~2.5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气微,味辛、麻舌。

【化学成分】总生物碱含量2.3%,酯1.0%,乌头碱0.3%。主要含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塔技乌头胺(talatisamine)、杰斯乌头胺(jasaconitine)、苯甲酰乌头胺(benzoylaconine)、苯甲酰中乌头胺(benzoylmesaconine)和苯甲酰下乌头胺(benzoylhypaconine)等。这类成分的分子结构中,因8位羟基的乙酰化和14位的羟基芳酰化,因而呈现强烈的毒性,是乌头中的主要毒性成分。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等病症。一般炮制后内服。生川乌酊外用能刺激皮肤,继而产生麻木感,故外用作某些神经痛及风湿的镇痛剂。

【用法用量】多在炮制后用。一般在中药的配方里,川乌的用量多为15-30g。剂量最好不要超过60g.使用的关键是久煎,最好煎煮两个小时以上,可以有效地降低毒性。另外同干姜、甘草同用,也可降低毒性

【禁忌】生品内服宜慎。孕妇忌用。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1]

【检查】总灰分不得过9.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2]

毒性

乌头毒性极强,因品种、采集时间、炮制、煎煮时间等不同,毒性差别很大,炮制过程中生物碱含量可损失81.3%。疲劳、出血、饥饿的动物毒性可减弱,交感神经系统机能亢进者易中毒。中毒剂量:川乌0.1—3两,乌头碱0.2毫克,中毒症状:流涎、恶心、呕吐、腹泻、头昏、眼花、口唇舌及四肢发麻,脉搏减少,呼吸困难,手足搐搦。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血压及体温下降,心律紊乱。室性期前收缩,呈二联律;或窦性心律伴以多源频繁的室性期前收缩和窦房停搏。临床应用大剂量阿托品抢救乌头中毒,可以减轻症状,使心电图恢复正常。乌头碱在动物离体心房所引起的纤颤,可被普鲁卡因,抗组织胺药,奎尼丁,心得安等药物抑制。川乌实拍近景高清图片(10张)

川乌形态特征

川乌-原植物川乌,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下部光滑无毛,上部散生少数贴伏柔毛。叶互生,具叶柄;叶片卵圆形,掌状3深裂,两侧裂片再2裂,边缘具粗齿或缺刻。总状花序顶生,花序轴与小花埂上密生柔毛;花蓝紫色,萼片5,上萼片高盔状,高2~2.6cm, 侧萼片长1.5~2cm;花瓣2,有长爪,距长0.1~0.3cm;雄蕊多数;心皮3~5。蓇葖果3~5个。花期6~7月,果期7~8月。

制法

制川乌:将原药材拣净,放缸内或其它容器内,用凉水浸漂,每日换水2次,漂至口尝稍有麻辣味时取出;在浸漂过程里如发现有裂口破烂时可加些白矾;另外用甘草、黑豆煎汤,加入漂过的川乌,煮透,至内无白心时取出,去掉药渣,晒至半干,闷润后切片、晒干即可(每100斤用甘草5斤、黑豆10斤)。有些地区加甘草、鲜姜等辅料与草乌同蒸;有些地区分别用豆腐、甘草、金银花、鲜姜或皂角等辅料与草乌同煮。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川乌总碱可显著抑制大鼠角叉菜胶、鲜蛋汤、组织胺以及5-羟色胺引起的足肿胀。

2.扩血管、降压作用:川乌和乌头碱均可扩张血管,起一过性降压作用。

3.川乌有镇痛、局麻作用:乌头碱系生物碱是其有效成分,上述作用均是中枢性的。

4.强心作用与毒性:川乌水煎剂对离体蛙心有强心作用。但川乌具有很强的毒性,乌头碱过量造成中毒时,首先使心搏增强,继而引起传导阻滞而心率不齐,最后心脏停止于舒张期。乌头碱类引起恒温动物急性中毒的表现位呼吸兴奋、流涎、运动麻痹、末期痉挛、呕吐样开口运动,称为乌头碱症状。

医学作用

化学成分

含生物碱类成分, 主要有:

1.双酯类二萜生物碱: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 以及塔拉地萨敏、川乌头碱甲及川乌头碱乙.为乌头中的主要毒性成分,乌头碱人的致死量为3~4mg.R1 R2乌头碱C2H3 OH 中乌头碱CH3 OH 次乌头碱CH3 H

2.单酯型二萜类生物碱:苯甲酰乌头胺、苯甲酰中乌头胺和苯甲酰次乌头胺.其毒性明显减小, 苯甲酰乌头胺的毒性为乌头碱的1/200.其可被进一步水解成毒性更小的醇胺:乌头胺、中乌头胺和次乌头胺.乌头胺的毒性仅为乌头碱的1/2000.3.其他生物碱成分:dl-去甲基衡州乌药碱、棍掌碱和去甲猪毛菜碱等,具有强心作用, 前者的强心有效浓度为10-9.

理化鉴别

1. 川乌或附子乙醇浸出液,加香草醛和0.5 N硫酸溶液少量, 沸水浴上加热20分钟,显红紫色.

2. 取该品粉末0.5g,加乙醚10ml与氨试液0.5ml,振摇10分钟, 滤过.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硫酸(0.25mol/L)20ml,振摇提取, 分取酸液适量,用水稀释后照95版中国药典分光光度法测定, 在231nm的波长出有最大吸收.

3. 薄层层析样品 液: 取生川乌、制川乌粉末各5 g,分别加以10%氨水4ml,湿润1小时, 加苯50ml,超声振荡20分钟, 放置1昼夜,时时振摇过滤, 分取苯层,用3%盐酸50ml萃取3次(20ml,20ml,10ml)酸液用浓氨水碱化, 用氯仿萃取2次,每次25ml,氯仿液蒸干, 残渣加氯仿1ml溶解,作供试液.对照品液:取乌头碱、次乌头碱, 分别加甲醇制成每ml约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液.展开:硅胶预制板, 以正己烷-二乙胺(5∶1)为展开剂.显色:喷以改良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 显相同色斑.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大鼠灌服川乌总碱0.22g/kg、0.44g/kg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蛋清、组胺和⒌HT所致大鼠是胼肿胀,0.11g/kg即可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 0.44g/kg能明显抑制组胺、5-HT所致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抑制巴豆油所致肉芽囊的渗出和增生, 还能显著抑制角叉兼胶所致大鼠胸腔渗液及白细胞向炎症灶内的聚集,明显减少渗出液中的白细胞总数.对于免疫性炎症, 0.44g/kg可显著抑制大鼠可逆性被动Arthus反应及结核菌素所致大鼠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对于大鼠佐剂性关节炎0.22g/kg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川乌总碱能显著减少角叉菜胶性渗出物中前列腺素E(PGE)的含量, 表明抑制PCE可能是其抗炎机制之一.

2.镇痛作用:川乌总碱0.22g/kg、0.44g/kg灌服,在小鼠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试验中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小鼠皮下注射乌头碱的最小镇痛剂量为25μg/kg,镇痛指数为11.8,东莨菪碱可加强其作用.

3.降血糖作用乌头多糖A 100mg/kg腹腔注射对小鼠有显著降低正常血糖作用, 30mg/kg即能降低葡萄糖负荷小鼠的血糖水平,但乌头多糖A不能改变正常、葡萄糖负荷小鼠或尿嘌岭所致高血糖小鼠血浆胰岛素水平, 也不影响胰岛素与游离脂细胞的结合,但能显著增强磷酸果糖激酶活性, 且对糖原合成酶活性有增强趋势,表明乌头多糖A的降糖机制不是通过对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而在于增强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川乌头生品及炮制品水煎剂对离体蛙心有强心作用,但剂量加大则引起心律失常, 终致心脏抑制.煎剂可引起麻醉犬血压呈迅速而短暂下降,此时心脏无明显变化, 降压作用可被阿托品或苯海拉明所拮抗.乌头碱20μg注入戊巴比妥钠麻醉犬侧脑室,5分钟后可引起心律不齐和血压升高并可持续90分钟, 脊髓切断术和神经节阻断术均可预防和消除乌头碱引起的心律不齐和血压升高.双侧迷走神经切断术及双侧星状神经节切除术不影响血压,而仅提高产生心律不齐的阈值(从20μg至40μg), 因而提示乌头碱对心血管作用是中枢性的.预先用利血平耗竭儿茶酚胺,双侧肾上腺切除术, 胸部内脏神经切除术以及α,β受体阻断剂, 均能阻断和预防马头碱引起的心律不齐,可以认为其心律不齐作用可能是由神经途径释放肾上腺的儿茶酚胺所致.阿吗灵30mg/kg静注, 普禁洛尔20μg/(kg·min)静脉滴注和奎尼丁15.8mg/kg均能对抗马头碱所致心律不齐.家兔静注小量乌头碱可增强肾上腺素产生异位心律的作用,对抗氰化钙引起的T波倒置;对抗垂体后叶制剂引起的初期S-T段上升和继之发生的S-T段下降.在豚鼠还有增强毒毛旋花子甙G对心肌的毒性作用.

5.对神经系统的作用:马头碱小剂量能引起小鼠扭体反应, 阿司匹林、吗啡等可拮抗这一作用.乌头碱有明显局部麻醉作用,对小鼠坐骨神经干的阻滞作用相当于可卡因的31倍, 豚鼠皮下注射浸润麻醉作用相当于可卡因400倍.

6.抗癌作用:乌头注射液于200μg/ml浓度对胃癌细胞有抑制作用,此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 并可抑制人胃癌细胞的有丝分裂.对小鼠肝癌实体瘤的抑制率为47.8%~57.4%,对小鼠前胃癌FC和S180的抑制率为26%~46%.由川乌为主制备之409注射液对胃癌细胞也有明显抑制和杀伤作用.

7.毒性生川乌头煎剂小鼠灌服的LD50为18.0±0.034g/kg.家兔每日灌服生川马头煎剂17.27g/kg,连续15日, 未见明显毒性反应.乌头碱人口服致死量约为2~5mg,小鼠皮下注射LDso为0.32mg/kg,中乌头碱小鼠皮下注射的致死量为0.3~0.5mg/地.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沸水或稀酸加热水解成为苯甲酰乌头原碱, 毒性减少,最后水解为乌头原碱、中乌头原碱和次乌头原碱, 毒性为原来的1/150~1/1000.

性状规格

药材性状来自生子根的“川乌”呈圆锥形或不规则圆锥形,长1.5cm~5cm,直径1.5cm~2.5cm。表面灰褐色,有细纵皱纹,顶端有凹陷的芽痕,侧边有母 根摘离的痕迹,周围常有多数锥形小瘤状凸起,来自母根的“川乌”呈瘦长的倒圆锥形,或带有残余的茎基,长3cm~7cm,直径1.5cm~3cm。二者外 表均灰棕色或褐棕色,有时母根者微带紫褐色。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灰白色,粉质,横切面可见多角形不规则星状环纹。气微,味辛辣而麻舌(服后注意漱 口)。以个大、坚实、粉质重、肥满者为佳。[3]

鉴别

1.该品横切面:后生皮层为棕色木栓化细胞;皮层薄壁组织偶见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类长方形、方形或长椭圆形,胞腔较大;内皮层不甚明显。韧皮部散有筛管群;内侧偶见纤维束。形成层类多角形。其内外侧偶有1至数个异型维管束。木质部导管多列,呈径向或略呈“V”形排列。髓部明显。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

粉末灰黄色。淀粉粒单粒球形、长圆形或肾形,直径3~22μm;复粒由2~15分粒组成。石细胞近无色或淡黄绿色,呈类长方形、类方形、多角形或一边斜尖,直径49~117μm,长113~280μm,壁厚4~13μm,壁厚者层纹明显,纹孔较稀疏。后生皮层细胞棕色,有的壁呈瘤状增厚突入细胞腔。导管淡黄色,主为具缘纹孔,直径29~70μm,末端平截或短尖,穿孔位于端壁或侧壁,有的导管分子粗短拐曲或纵横连接。

2. 取该品粉末约5g,加乙醚30ml与氨试液3ml,浸渍1小时,时时振摇,滤过,取滤液6ml,蒸干,残渣加7%盐酸羟胺甲醇溶液10滴与0.1%麝香草酚酞甲醇溶液2滴,滴加氢氧化钾饱和的甲醇溶液至显蓝色后,再多加4滴,置水浴中加热1分钟,用冷水冷却。滴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2~3,加三氯化铁试液1~2滴与氯仿1ml,振摇,下层液显紫色。

3.取该品粉末0.5g,加乙醚10ml与氨试液0.5ml,振摇10分钟,滤过。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硫酸液(0.25mol/L)20ml,振摇提取,分取酸液适量,用水稀释后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Ⅴ A)测定,在231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种植与管理

生物学特性

川乌为毛莨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块根肉质黄色,呈纺锥形或卵形,外皮黑褐色,下部有许多须根。川乌的适应性很广,在海拔1700~3000m地区都可栽培,属喜温喜湿喜光一年生作物,具怕高温、干旱、怕涝等特性。

土壤选择

川乌为块根植物,对土壤选择较为严格,应选择阳坡地段地势较高,阳光充足,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水源方便,能排能灌,在海拔1800-2600米地区,中性反应的油沙土和白沙土及灰汤土栽培最为适宜。种植后生长良好,植株健壮,支根多,病害少,块根大,产量高,质量好,但川乌切忌连作,前作最好是洋芋和玉米地块为宜。要合理轮作,否则易产生病害,严重影响产量。

整地、理墒

川乌对整地要求严格,洋芋、玉米收获后,应及时耕翻、坑土,使土壤充分熟化,增加肥力,减少病虫害。播种前再抄犁2次。曝晒数日打垡,使土壤充分匀细、疏松、做到地平垡子细。理墒:按东西向每墒2米宽,拉直绳子,两头插稳木桩再开沟,沟宽30公分,沟深20-30公分,播种后,依次按相同方法和距离进行理墒。

播种节令

根据几年试验结果及经验,最佳播种节令为11月初中旬,“立冬”节为宜,最迟11月底,过早过迟都会影响产量。

大田块根播种量

川乌块根的大小关系着产量的高低。根据几年的试验结果:播种块根以每公斤150个为宜,每亩播种量100-120公斤,过大过小产量都不理想。过大收获时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减去播种量,其产量还不如150个的,过小虽然单位面积的播种量减少,但由于母体养份供应不足,幼苗细弱,长势差,产量低,经济效益也不好。

合理密植

每亩以15000株为宜。具体方法是:每墒墒宽2米,播种8行,墒间沟宽33公分,行距30-40公分,株距18-20公分,过密通风透光条件差,下部叶片白粉病严重,个体生长发育不良,产量低,质量也不好;过稀虽然个体生长发育良好,但群体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不好。

播种方法和施足底肥

播种方法采用开沟条播,沟深18-20公分,块根按大小分开播种,注意播种时块根"倒栽"芽向下,根向上,这是高产措施之一。播种时每亩施用腐熟的农家肥1500-2000公斤,磷肥50公斤,最好是两种肥拌合后施用,尿素6公斤,施后再盖上一层3-5公分的细土。

合理追肥

幼苗有6-8片叶子时,追施第一次厩粪水,具体方法是:先把优质的羊、猪粪泡成粪水,然后以50公斤清水兑6-8公斤粪水或兑尿素0.3-0.5公斤施用。施用的原则是:浓度要稀,施用量要大,既施了肥又抗了旱。第二次追肥在植株开花前15-20天进行,每亩施复合肥30-33公斤。具体方法是:干旱时水施,以50公斤清水兑复合肥0.5-0.6公斤,浇施在植株的根部。下雨后,地块潮湿,可干施,先用锄头将行间掏成小沟,把复合肥施入沟内,再盖上泥土减少肥效损失,提高利用率。

合理灌溉

川乌播种后出苗困难的,要合理灌水才能保证苗齐,出苗以后,整个生长发育时期都需要经常保持湿润环境,过干或过湿都会使川乌生长不良,特别是在春旱十分严重地区,为了保证川乌生长发育期间获得充足的水分,应适时灌溉,但不能渗灌。

中耕管理

1.幼苗出土前,应将墒面上大土块抓入沟内,用锄头打碎,然后把沟内的泥土完全提到墒面上。"雨水"节前后,幼苗全部出土,如发现病株,应拔出浇毁,利用预备苗带土移栽,时间宜早不宜迟。 

2.雨水落地以后,杂草易于生长,应及时中耕除草,保持地无杂草,沟无积水。开花前中耕一次,使块根迅速生长。

3.修根是栽培川乌的特殊管理措施,是提高产量、质量,促进块根肥大的根本措施。一般应修根两次:第一次是"春分"节后,株高50公分左右进行。这时植株茎秆基部已生育小川乌块根,用心脏形铁铲,把植株附近的泥土刨开,露出茎基和母根,每株只留母根两边较大的块根8-10个,把侧生在茎基和母根上较小及多余的削掉,然后将刨出下一株的泥土覆盖在上一株的塘内,再修下一株,第二次修根在"芒种"节进行,但泥土不能刨得过深,必须削去基部上新生的小川乌。每次修根应注意不损伤叶片和茎杆、割断须根,否则影响块根生长膨大。

4.封顶打杈为了抑制川乌地上部分徒长,让养份集中于地下块根。根据几年的试验结果,封顶打杈的产的产量高,质量好。其具体方法是:一般在植株现花蕾时开始打尖,最迟在开花时必须打尖,每株留叶20-25个,经过打尖后的植株,又会长出腋芽消耗养份,应随时摘除,但摘芽时不要伤害老叶,以免影响光合作用,总之应做到地无乌花,株无腋芽。

防治病害

川乌的病害很多,虫害很少。发现的病害有霜霉病、菌核病、白粉病等。现将病害的主要特征和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1.霜霉病:苗期较为普遍,植株发病时,以叶片背面有一层霜霉层为主要特征。霉层初为白色,后变为灰黑色,致使叶片枯黄而死。一般常见于晚秋低温多雨、多湿时,发病迅速而严重,造成植株死亡。防治方法:苗期拔出病株烧毁,病窝用石灰消毒后补苗,可用1:1:200倍的波尔多液喷施预防,发病时可用25%的多菌灵500-800倍液,实行叶面喷施防治。

2.菌核病:是川乌生长后期最严重的病害,在6至7月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发病。植株受害后,茎基先呈褐色,很快长出白色系状菌,当环境适宜时,病菌很快扩大,并逐渐形成菌核,菌核为白色小粒,在病症表现的同时,植株开始凋萎,病部软腐,最后全株死亡。防治方法:与霜霉病相同,拔除病株,采用波尔多液、多菌灵喷施。

3.白粉病:植株叶片受害时,初期出现圆形白色状霉斑,后扩连片,使叶片布满一层白面状的霉层。此霉层为病原菌的菌丝或分生孢子,霉层中的小黑点为病菌的子囊壳,破袭后散出了囊孢子危害植株。此病常在高温干燥或施氮肥过量,植株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的环境发生。防治方法:发病前,用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发病时,用25%粉锈宁或50%的甲基托布津,1:500至800倍液喷施防治。

适时收挖

11月是最佳收获期,否则块根出芽会影响产量和质量,如作种影响出苗,晒商品药容易空秕质量下

栽培加工

〖植物/动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0.6--1.5m。块根常2个并连,纺锤形或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侧根甚肥大,径达5厘米。茎直立或稍倾斜,叶互生,草质,五角形,长6--11厘米,宽9--15厘米,3全裂,中裂片菱状楔形,急尖,近羽状分裂,侧裂片不等2裂,各裂片边缘有粗齿或缺刻。总状花序狭长,密生反曲柔毛;萼片5,宽约2厘米,蓝紫色,上萼片高盔形,高2--2.6厘米,侧萼片长1.5--2厘米;花瓣2,无毛,有长爪,距长1--2.5毫米;雄蕊多数;心皮3--5,离生。吉类果长约2厘米。花期6--7月份,果期7--8月份。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北至秦岭和山东省东部,南至广西省北部。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多载培。

〖药材产地〗

主要栽培于四川省,销全国,并出口。湖北省、湖南省、陕西省、云南省等地亦有栽培。

〖栽培〗

喜温和湿润的环境,怕高温水涝;宜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地势略高的砂壤土上种植,忌连作。用块根繁殖,于11月份上旬至12月份中旬将收获留种的小附子作种,按行株距30厘米×17厘米穴栽,每穴1个,深约7厘米,每亩用种量80--130公斤;也可砂藏于次年3--4月份栽种。栽前精耕细作,施足基肥,出苗后松土、除草,苗高13--17厘米时进行修根,留足基肥,出苗后松土、除草,苗高13--17厘米时进行修根,留下主根及两边各1个侧生块根(附子) ,修后培土追肥;5月份上旬第二次修根,削除茎基部密生的小根,并于行间开沟施腐熟堆肥或厩肥。修根后新块根膨大迅速,需再追施一次厩肥或人畜粪水。为避免徒长,在株高50厘米时将顶芽摘除,并随时除去腋芽。田间应经常保持适当的湿润。病害较多,主要有白绢病,可用50%多菌灵粉剂1000倍液淋灌;叶斑病与霜霉病,均用65%代森锌粉剂400倍液喷射;根腐病。可用50%退菌特粉剂和石灰、尿素混合后淋灌。虫害有蛀心虫、银纹夜蛾,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蚜虫及叶蝉,需用40%乐果乳油100倍液防治。栽培研究进展:略

〖采收加工〗

6月份下旬至8月份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土,洗净,晒干。或放缸内用热水泡12小时后捞出,拌上草木灰,白天摊晒,夜里堆放,反复多次,直至晒干。

〖药材炮制〗

1.生川乌取原药材,拣净杂质,洗净灰屑,晒干,用时捣碎。

2.制川乌 取净川乌.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小时,或蒸6--8小时,至取大个及实心者切开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炮制研究进展:略

〖药材贮藏〗

置通风干燥出,防蛀。

药方选录

1.治病历节不可屈伸 疼痛亦治脚气疼痛 不可屈伸:麻黄、芍药、黄芪各150克,甘草150克 (炙)川乌五枚(口父咀 以蜜二升煎取一升 即出乌头).上五味口父咀四味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 去渣纳蜜煎中 更煎之.服七合不知 尽服之.(《金匮要略》)

2.治风痹荣卫不行 四肢疼痛:川乌头100克(去皮切碎 以大豆同炒候豆汁出即住) 干蝎25克(微炒).上件药捣罗为末 以酽醋一中盏熬成膏 可丸即丸如绿豆大.每服不计时候 以温酒下七丸.(《圣惠方》)

3.治风寒湿痹挛痛不能步握:五灵脂、川乌(炮 去皮、脐)、苍术(薄切酒浸 干)各100克,自然铜(烧熟)50克.上为细末 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 温酒下渐加丸数 服之病除.(《普济方》乌术丸)

4.治风寒湿痹麻木不仁:川乌头(生) 去皮、尖为末 用香熟白米半碗药末20克 同用慢火熬熟稀薄不要稠 下姜汁一茶脚许蜜三大匙 搅匀.空腹啜之温为佳.如是中湿 更入薏苡仁末10克增米作一中碗.(《本事方》川乌粥法)

5.治丈夫元脏气虚 妇人睥血久冷诸般风邪湿毒之气 留滞经络流注脚手 筋脉挛拳或发赤肿 行步艰辛腰腿沉重 脚心吊痛及上冲腹胁膨胀 胸膈痞闷不思饮食 冲心闷乱及一切痛风走注 浑身疼痛:川乌(炮去皮、脐)、草乌(炮 去皮、脐)、地龙(去土)、天南星(炮)各六两乳香(研)、没药(研)各二两二钱.上为细末 入研药和匀酒面糊为丸 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九空心日午冷酒送下 荆芥茶下亦得.(《局方》活络丹)

6.治风腰脚冷痹疼痛:宜用贴焙 川乌头三分(去皮、脐 生用).捣细罗为散以酽醋调涂于故帛上敷之 须臾痛止.(《圣惠方》)

7.治瘫缓风手足掸曳 口眼喁斜语言蹇涩 履步不正:川乌头(去皮、脐)、五灵脂各250克.上为末入龙脑、麝香 研令细匀滴水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 先以生姜汁研化次暖酒调服之 一日两服空心晚食前服.(《梅师方》神验乌龙丹)

8.治左瘫右痪 口眼喁斜中风涎急 半身不遂不能举者:川乌头(去皮、尖)、五灵脂(去石)、当归、骨碎补各等分.上为细末 用无灰酒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 渐加至十九至十五丸温酒下.(《局方》四丸)

9.治小儿慢惊 搐搦涎壅厥逆:川乌头(生去皮、脐)50克 全蝎十个(去尾).分作三服.水一盏姜七片煎服.(《婴孩宝书》)

10.治破伤风:乌头(生 去皮、脐)一枚雄黄(研)0.5克 麝香(研)0.5克.上为细散.每服5克以温酒调下[4].(《普济方》三味追风散)

应用举例

川乌粥

治风寒湿痹,麻木不仁。此粥大治手足四肢不遂,痛重不能举者,予常制此方授人,服者良验。(寒证)

川乌(生,去皮尖,为末)

上药用香熟白米作粥半碗,药末12克,同米用慢火熬熟、稀薄,不要稠,下姜汁l茶脚许,蜜3大匙,搅匀,空腹啜之,温为佳。如是中湿,更入薏苡仁末6克,增米作1中碗服。

《普济本事方》卷三

治跌打损伤

[方 剂] 黄栀子60克,川乌、草乌、生姜各15克,柑子树叶30克(鲜品、捣烂),香附子15克(鲜品、捣烂)。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为细末,以酒、面粉适量调和敷于患处。

[验 证] 用上药治疗跌打损伤患者,观察20例,其中,打伤12例;扭伤3例;跌伤5例。一般仅敷用,忌内服。

补中益气汤加山栀川乌方

方剂:升麻(五分)柴胡(五分) 当归(二钱)陈皮(一钱)人参(一钱)白术(钱半) 炙草(一钱) 黄 (二钱半炙) 山栀(一钱) 川乌(一钱) 煨姜(一钱) 大枣(三枚)

川乌按∶上原方主治凡六经内伤外感。内伤外感者,言由内伤以致外感也。盖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东垣故立此方以补伤寒书之所未及,非补虚方也。今感症家多不敢用,而以为调理补虚服食之药则谬矣。调理补虚及通其意而转用者耳。及暑月劳倦发热,暑则气耗,劳则气伤。发热而在于暑月,且因劳倦,自非甘温不能。彼肆用藿香、滑石等,为暑月发热必需之剂,只在不明此义耳。或汗出不止,卫外之阳虚,则腠理不固矣。俱用本方加白芍一钱(须再加五味,乃合肺主皮毛之义)。痢疾腹痛已除,泻犹未已,是胃气下陷也。必尚兼后重,第圊后随减耳,加酒炒白芍三钱。 疟疾发久,形体羸弱,无论六经,皆当加半夏一钱(合六君也)。即有外感,不过加黄芩一钱(则合小柴胡矣)。凡妇女胎前气虚,以致胎动不安,小产崩漏,皆因气虚不能升举故也。或产后血虚发热。凡血虚发热者,其舌必干;气虚发热者,其舌必滑。然既在产后,则不但血虚,即其气未有不虚者。盖当其临盆之际,为产妇者,若非全副精神、浑身力气,努力责以推送之,则胞胎如何下地?迨至胞胎下地,则所去之血固多,之后能不伤其气乎?况血虚则气无所附,宁不与之俱虚乎?兹以产后发热,专责血虚,殊有漏义。而症乃列于本方之下 是知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阳旺阴生,其意固自包举也。第不明言其意,则产后之血虚,人习闻之;而产后之气虚,人皆忽之,故特表而出之。俱加酒炒白芍二钱(气味酸寒,恐伐生气,故用酒炒)。此方凡属中宫虚损,病后调摄,无不相宜。倪氏曰∶“七情内伤,脾胃先病,治先补土,此方主之”。然内伤脾胃,须有分别。如饥饱劳役,饮食生冷,内伤脾胃而病者,自当主以此方。若由思虑郁怒,七情内伤,而脾胃先病者,则于本方尚隔一膜,不若归脾为的当也。凡舌见赤色而滑润,属心脏阳虚气弱者,济生归脾汤加丹皮、肉桂主之。

相关文章


    Notice: Undefined index: newRealte in /home/www/www.tulaoshi.com/releases/release-69/cache/smarty/ebd5b6baaa27a84ab77c8b54582b7df55c5aa59c.file.tag.html.php on line 258

    Notice: Trying to get property of non-object in /home/www/www.tulaoshi.com/releases/release-69/cache/smarty/ebd5b6baaa27a84ab77c8b54582b7df55c5aa59c.file.tag.html.php on line 258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