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批

早产儿体重

早产儿从一出生,从体重、身体发育等就输在了起跑线上,父母要给予更多的保护和心思去护理宝宝。世界卫生组织将胎龄小于37周但大于28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出生后早产儿体重的变化,直接反映宝宝的健康状况。

经验文章 概述

  衡量小儿生长发育的标志很多。如体重、身长、坐高、头围、上臂围、胸围等,在众多项目中,体重和身高最具有代表性,均是反映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 

  特点

  体重是反映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是判断小儿营养状况、计算药量、补充液体的重要依据。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000克。正常范围为2500~4000克。一般说,小儿体重的增长是随年龄的长大而增加,年龄越小,体重增加越快。但是有一个特殊的地方。新生儿出生后2~3天,由于胎粪的排出、胎脂的吸收及丧失水分较多,加上初生孩子吸吮能力弱、吃奶少,可以出现暂时性的体重下降,甚至比出生时的体重还低,临床上称“生理性体重下降”。到出生第3~4天,体重减轻可达出生体重的6~9%。如:出生时体重3700克,到第3~4天可以减轻222~333克,此后,随着孩子吃奶量的增多,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逐步调整,体重会逐渐增加,恢复到出生时体重。若下降超过出生体重的10%,或生后第10天仍未回升到出生时水平,那就不是正常的“生理性体重下降”了,应该找找原因,是否喂养不当、奶量不足,还是小孩生病了。

  影响因素

  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初产年龄:初产年龄在30岁以下,新生儿出生体重随孕妇年龄增加而增加,超过31岁则随年龄增加而减少。2 孕周:胎儿在母体中的时间太短或太长,均会影响新生儿出生的体重。孕35至39周,新生儿出生体重随 周增加而明显增加:孕40周至43周,体重增加较慢;孕44周后,体重反而下降。3 胎次及多胎:第二胎第五胎新生儿出生体重与第一胎相比,呈递增现象,多胎新生儿体重一般都较低。4 孕妇健康状况:孕妇患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等疾患,新生儿出生体重低。如感染病毒或其它微生物,也会影响胎儿的发育。5 孕妇嗜好:孕妇吸烟会导致新生儿体重低于正常体重。6 胎儿性别:女性新生儿低于男性110克。7 营养状况:节食、偏食、挑食都会造成营养缺乏而导致新生儿体重过低。

  新生儿体重为使您的宝宝出生时达到标准体重,应尽量克服不良习惯。比如我们发现有些低体重儿,是因为孕妇怕失去往日苗条的身材而减肥,尤其是节制肉食,造成胎儿发育不良,有的担心胎儿过大会在腹部皮肤留下妊娠纹;还有的怕食后不舒服,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而不吃不喝,结果造成妊娠贫血。这样不仅导致孕妇心悸、头晕等,还会造成胎儿慢性缺氧,而影响胎儿脑细胞和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胎儿出生后若体重过低,不仅体力差,智力也差且反应迟钝。因此,妊娠期妇女要多为胎儿着想,否则将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增长规律编辑先了解宝宝出生时的体重,吃奶的量。我们的处理方式:告诉妈妈医师把宝宝体重增加的情况分成三类:---增加得很快---增加的很慢---中度的增加计算体重公式:出生体重+ 6 x 0.7+(月龄-6)x 0.5但这三种均是因人而异,婴儿体重增加得很慢,并不一定表示他有什么问题,出生时的体重约3公斤左右,到5个月-6个月大时约6公斤左右,约出生时的2倍,但出生时如较大的

  新生儿体重宝宝,则在5个月-6个月大时他的体重增加不易到2倍。一般宝宝出生至二个月平均每月约增加0.5公斤,10-12个月每月约增加0.3公斤,2岁后每月约增加0.2公斤左右,这些资料可供妈妈作参考。小儿的体重、身长的增长不是呈直线上升的,有时快有时慢,这是生理现象。儿童保健专家提议,在小儿出生后的2、4、6、9、12个月应各称一次体重;1-3岁,每隔半年称1次;3-7岁每年称1次。将每次结果标在生长图上,描成体重曲线,然后对小儿体重曲线的形态和趋势进行客观的评价。如果孩子的体重曲线与标准体重曲线平行,表示生长速度正常;如果体重曲线平坦或向下,则表示生长缓慢,应该积极寻找原因。  参考数据:正常足月的宝宝出生时体重为2500-3999克左右。最初3个月,宝宝每周体重增长180-200克,4-6个月时每周增长150-180克,6-9个月时每周增长90-120克,9-12个月时每周增长60-90克。按体重增长倍数来算,宝宝在6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岁时大约是3倍,2岁时大约是4倍,3岁时大约是4.6倍。在出生第二年,宝宝体重平均增长2500-3000克。

  新生儿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2000克左右,一直到青春发育期。不同阶段宝宝体重计算公式:6个月以内体重=出生体重+月龄×600克7-12个月体重=出生体重+月龄×500克2-7岁体重=年龄×2000+8000克

  新生儿

  婴儿出生时的平均体重是3.2公斤整,正常男婴要比女婴重一些,身高体胖的父母,婴儿也比较重一些。若婴儿的体重在平均体重之下,但不少于2.5公斤,则属于是体重正常的婴儿,我们常遇到这样大小的小婴儿,这些新生儿一般喂养与其他孩子没什么两样,只是有个别孩子由于小,吸吮能力相对比较差,有时吃奶很少就累了。 那么对这样的小婴儿,新妈妈更要耐心,仔细,吃母奶时,应采取少吃多餐的方法,使孩子的总喂奶量不减少,并且有利于他的消化与吸收。此外,对于出生体重相对较轻的新生儿,可采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如新生儿抚触、新生儿体操,这些方法可以增加新生儿胃泌素的分泌,提高食欲,促进消化与吸收。同时,这种皮肤接触,还可以加强母子交流,感情沟通,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发育很有好处。值得一提的是,抚触必须有专业的指导,否则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易患脑瘫编辑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与体重正常的新生儿相比,体重过低或过高都会增加新生儿患脑瘫的危险。在这项研究中,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来自欧洲十家新生儿注册中心的4500名脑瘫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低体重新生儿患脑瘫的危险是同龄正常体重新生儿的四至六倍。而巨大儿患脑瘫的危险则会增加三倍以上。研究人员认为,与以往科学家集中研究分娩的过程不同,脑瘫的发生可能开始于妊娠期间。发表在出版的《柳叶刀》杂志上的这份报告称,出生体重稍高于正常水平新生儿患脑瘫的危险最低。在发达国家中,脑瘫是导致儿童身体残疾的最常见原因。这种疾病会影响大脑运动神经中枢发育障碍,功能受损。这种患儿的常见症状包括不随意运动、平衡功能困难和无法正常行走等,还有可能影响患儿的智力水平。对脑瘫还没有有效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只能够控制癫痫发作和肌肉痉挛,手术治疗则能够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有些研究人员认为,脑瘫是由于在妊娠早期神经细胞发育异常所致。田纳西州大学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认为,该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大多数脑瘫起源于胎儿时期,而不是分娩过程中的并发症所造成的。

  妈妈体重

  孕期体重关乎宝宝的健康成长,那么孕期如何控制体重呢?孕前体型是基础怀孕期间体重增加量达到多少为好?首先需要确认怀孕之前你的体型。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目前国际最常用来度量标准体型的指数,它利用身高和体重之间的比例去衡量一个人是否过瘦或过胖。BMI指数=体重(Kg)/身高2(M2)输入你的身高、体重后进行计算可以算出孕前你的BMI值。BMI﹤18者属于偏瘦型,BMI值在18--24之间为标准型,24以上属于过重体型,BMI﹥27时即属于肥胖型。妊娠期体重增长范围孕前BMI值在18--24间者: 体重增加范围11.5--16Kg孕前BMI<18者: 体重增加范围12.5--18Kg孕前BMI>24者: 体重增加范围 7--11.5Kg总体来说,孕期体重平均增长应该在12.5Kg左右。第7个月是体重增加最快的时期。妊娠前半期体重增加占增加总量的1/3;后半期增加总量的2/3。即孕1—12周,增加2—3Kg;孕13—28周增加4—5Kg;孕29—40周增加5—5.5Kg。妊娠期体重增加失常要警惕妊娠头3个月中体重增加不够那么要看你是否患有失眠和厌食,如果其他一切正常,那么就不必为体重增加不足而担心。可以在一天中多吃几餐,尤其要多食健康食品,如多吃荞麦,多喝牛奶、新鲜果汁等。·整个孕期增重少于9Kg,出生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将增加50%,新生儿的死亡率也相对增加。孕妇体重增加过多孕妇体重增加过多会造成许多危险的并发症,如慢性高血压、先兆子痫、妊娠糖尿病、肾盂肾炎、血栓症、过期妊娠及胎儿过大和难产等。当然剖腹产的比率也会相对增高,而手术及麻醉的困难度、麻醉后的并发症及手术后伤口的复原等都是问题,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在生产前后所引起的心脏衰竭,更可威胁到产妇及胎儿的生命。体重增长偏高者应注意适当锻炼身体,晚饭适当减少,并减少主食,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因为瓜果中能量少,含有多种维生素。瓜果中的纤维素还能缓解或消除便秘现象。这对于减少体内吸收热量很有利。那种怀孕后猛吃好东西的做法不可取。因主食热量大,容易使人发胖。同时应注意产前检查,看是否怀上了双胞胎。

  常见问题

  Q:我才孕6周,妈妈刚做完的菜10分钟不到都消灭了,而且特爱吃面包!还有,我已经重了2斤了,请问这正常吗?A:妊娠6周胃口很好,听起来是个令人高兴的消息。但是一个多月长了2斤实在太快了。妊娠3个月以前,由于妊娠反应吃不下东西,而且由于胚胎发育缓慢对能量需要量少,所以大多数人在这段时间体重都有所下降或略有增加,即使有增加也不会这么快。建议到医院检查,特别注意排除糖尿病。Q:怀孕以来我胃口一直很好,但是主食吃得比较少,整个第7个月一斤没长,按理说7-9个月应该是准妈妈体重增长最快的阶段,请问我这种情况正常吗?A:妊娠7个月,体重1个月不增加不是正常现象。可从下列方面查找原因:1、有没有羊水过少、胎儿生长受限、可通过腹部检查或B超诊断;2、是不是营养不够,比如吃得太少、运动过多,可以通过营养咨询了解;3、是不是体重称得不准,比如不用同一个秤、每次称时衣着多少不同、饭前饭后或膀胱排空状况不同等。


相关文章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