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批

喝酒脸红

喝酒脸红一般指酒精性脸红反应,是饮酒后出现的脸红现象。喝酒脸红是乙醛脱氢酶出了纰漏,导致乙醛过多蓄积所致。

经验文章 概述

酒精性脸红反应,是饮酒后出现的脸红现象。半数亚洲人在饮酒后会出现这种亚洲红脸,在其他种族里却很少见到,这是基因在作怪,亚洲人乙几醛脱氢酶基因出现变异,导致体内不足,欧美人士却极少出现。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酒精性脸红反应

特征

饮酒后出现的脸红现象

人群

亚洲人

原因

乙醛过多

药物预防

乙醛脱氢酶胶囊

概述

酒精性脸红反应

酒精性脸红反应

酒精性脸红反应,也被称为亚洲人脸红综合征。是指在饮酒后,经过酒精代谢,降解产生乙醛和代谢副产物所引起的局部或者全身性的变红反应。有这种反应的人经常喝酒,会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风险,即使是少量的饮酒,也会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饮酒后脸红是因为酒精在消耗后,会使毛细血管扩张,从而脸、脖子、肩膀甚至是全身变红。

导致原因

人们通常认为脸红是因为不能代谢酒精所致。实际上却相反,大约80%的亚洲人(泰国和印度少见)含有一种乙醇脱氢酶叫做ADH1B,大部分中国人和韩国人含有另外一种基因,叫做ADH1C。这些基因会使将酒精转换成乙醛的脱氢酶产生变异,能够快速地使酒精生成乙醛(在含有ADH1B基因的情况下转化速度会提高40—100倍)。大约50%的亚洲人是因为另外一种线粒体变异基因ALDH2,这种基因会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导致乙醛不能分解生成乙酸。结果是,受这些基因影响的人代谢酒精的速度会更快,但大部分是因为乙醛的副作用而继续喝酒。

遗传学

酒精性脸红反应众所周知的就是出现在亚洲人的血统中。根据人类基因组图谱项目分析,导致脸红的rs671等位基因上的ALDH2基因,在欧洲人和非洲人中非常罕见,在墨西哥裔美国人中更稀少。

约30%至50%的中国和日本血统的人至少有一个ALDH2基因,这种基因导致的酒精性脸红反应在东亚、中国东南部地区常见。ALDH2基因可能起源于中国中部地区的汉族人,并且一直积极的遗传下来。另有相关分析称,这种基因的起源可能与中国南方水稻种植的基因传播有关。

这种积极的选择性遗传的机制尚未知晓,但可能是因为高浓度的乙醛可以保护机体不受类似痢疾、阿米巴虫等寄生虫的感染。

流行病学

研究表明,拥有ADH1C和ALDH2这两种基因的人每天喝两瓶啤酒,比不会脸红的人食管癌发生率高6-10倍。

预防和治疗

在饮酒前30-60分钟,给一些患者服用低剂量的治疗胃痛的药物(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可以缓解身体的症状。已经有研究证明雷尼替丁可以大幅度增加血液酒精含量水平。尚未发现能够治愈这种病的有效方法。有假设称,乙醛会导致红肿和血管舒张,可以用h2拮抗剂类药物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酶,从而减少乙醛对饮用者的副作用。

乙醛是已知的致癌物,可增加与其相关的癌症患病风险,如肝癌、食道癌和消化道癌,应避免饮酒。

喝酒脸红的危害

对于喝酒脸红的人来说可能面临的不仅是乙醇的直接毒害。研究者发现,脸红可能预示着患食管癌的风险增加。脸红的同时可能还会伴有恶心和心跳加快。脸红主要由一种叫做ALDH2 的酶遗传缺陷所致,对于这种人,仅半瓶啤酒就可以引起这种脸红反应。这种缺陷会使酒精代谢遇到问题,造成体内乙醛的聚集。携带 2 个缺陷基因就会造成这种反应,这种人无法大量饮酒。[1]

相关文章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