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批

雕刻

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经验文章 概述

词语概念



基本信息

词义:在金属、木材、石头等上面刻出图形、纹饰等[1] 

引证解释

1. 在木、石、骨、金属上刻镂。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湍水》:“说者言,初开金银铜锡之器,朱漆雕刻之饰烂然。”

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雕刻百工,鑪捶万物。”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四·樊川集》:“予旧藏杜牧之 《樊川集》二十卷,后见 徐建庵 所藏 宋 版本,雕刻最精。”

2. 指雕刻品。

宋沈括《梦溪笔谈·神奇》:“园中菜花悉成荷华,仍各有一佛坐於花中,形如雕刻。”

郭沫若《苏联纪行·六月十三日》:“街头充塞着洋货,纯粹的 印度 货以手工品为多,象牙雕刻,沉香匣,漆花皮箧,触目皆是。”

朱自清《欧游杂记·威尼斯》:“未来派立体派的图画雕刻,都可见到。”

3. 喻刻意修饰文辞。

唐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诗:“雕刻初谁料,纤毫欲自矜。”

金元好问《秦略》:“诗尚雕刻,而不欲见斧凿痕。”

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李梦阳诗序》:“ 空同 五言古,宗法 陈思康乐,然过於雕刻,未极自然。”

4. 犹砥砺。《清史稿·礼志一》:“纵其间淳浇世殊,要莫不弘亮天功,雕刻人理,随时以树之范。”[1] 

概述

编辑

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的各种雕塑工艺,如牙雕、玉雕、木雕、石雕、泥雕、面雕、竹刻、骨刻、刻砚等,

雕刻中微观雕刻的技法

是中国工艺美术中一项珍贵的艺术遗产。牙雕、玉雕等工艺由于材料昂贵,做工又十分的精细,所以逐渐从实用品转变为欣赏品,因此被人们称为“特种工艺”,解放前,它仅是剥削阶级手中的玩物。木雕、石雕、泥雕、面塑等工艺,则大都流传在民间,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所谓的技法,就是木雕创作中作者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这种手法主要体现在削减意义上的雕与刻。确切地说,就是由外向内,一步步通过减去废料,循序渐进的将形体挖掘显现出来。在一次次的减法造型中,我们不仅体会到作品在“脱壳而出”的惊喜,而且还能感受到各种刀法产生的特殊韵昧,有些偶然的效果,能使作品产生新的意韵。因此,在木雕艺术创作中,最有意义的探索是运用各种刀法,恰到好处的体现我们的创作意图。

刀法好比书法、绘画中的笔触,它能起到加强、丰富作品艺术效果的作用。优美的笔触之所以形成是技术达到了纯熟的表现。时常有人在临摹一张好画时,感到最难的莫过于笔触,因为笔触是作者的心灵与技巧相结合的产物,是任何模仿都难以体现的东西。所以只有掌握技巧并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达到理想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刀法。那种木纹与雕痕、光滑与粗糙、凹面与凸面、用圆刀排列,平刀切削……它们所表现的艺术语言,其魅力是其它材质的雕塑无法达到的。

总之,刀法就是雕刻家用来体现自己创作构思的技术手法,也是形象地揭示艺术内容的手段。运刀的转折、顿挫、凹凸、起伏,都是为了使作品更加生动自然以充分体现木雕的材质美,体现丰富的雕琢美。不明木雕艺术真意的人,在用刀时不是以刀代笔,而是描画做作,再加胆子小怕刻坏,结果刀法死板匠气,刻不出木雕的趣味来。因此要多刻多练多琢磨,熟而生巧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

微雕施工面积极小,没有相当高的书法功底和熟练运用微雕工具的技能是难以完成的,且刻作时,要屏息静气,神思集中,一丝不苟.

微雕技法

编辑

微观雕刻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总称,是雕刻技法的一门独立分支。常见的种类有微刻、微画、微画雕、核雕、骨雕和微雕等。

中国微观雕刻历史源远流长。远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微型雕刻。战国时的玺印小如累黍,印文却有朱白之分。众所周知的王叔远的《核舟记》,也是中国历史上微雕艺术的经典之作。

篆刻边款艺术是微刻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明清以来,不少文人雅士在印章这方寸之中,用铁笔题书作画,寄托情趣,自娱自乐。及至寿山石成为印章材料之后,寿山石的微刻艺术便开始出现。清初杨璇、周彬都曾在寿山石雕品的花纹僻处刻以小字,“西门薄意派”雕刻大师林清卿也常在所刻作品的草丛、石缝中以极细的笔画刻上自己的姓名和制作年月,以后更有人在印章方柱的四边,以极细微的文字,雕刻古人诗词作为边款。

怀禅微刻《增广贤文》12.0×3.5×3.5cm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放大镜等先进科学仪器在微观雕刻领域的运用,微观雕刻艺术便成为一种别具一格的崭新艺术。作品中所刻的文字愈来愈小,内容也愈来愈多。

20世纪80年代,所出现的微画雕便是微观雕刻艺术发展的一个方面,如初山微画雕流派等等。微刻文字也越来越讲究书法效果,受人注目的有“怀禅八大刻”等。

一时间“精微艺术”之花如灿烂群星在中国大地到处开放。

以郭月明老师为例,四川省屏山县人。联合国教科文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中国国际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美术家艺术创作中心“终身名誉教授”,三希堂侯明明艺术馆“副馆长”,国际羲之书画院“名誉院长”,攀枝花市硬笔书法协会会长、攀枝花市硬笔书法艺术学校常务副校长、硬笔书画报常务副主编、中国诗酒联谊会诗书画院副院长。

郭月明从小喜好习书、绘画、弄琴,对传统民族文化有浓烈的兴趣。 1966 年, 20 岁的郭月明,避开尘世的喧嚣,开始沉醉于传容文化艺术之中,系统地研习书法、绘画、雕塑和篆刻技艺。他博采众家之长,兼蓄各体之韵,从而形成自己“沉着钢动,衣冠楚楚,森严之态,咄咄逼人”之风格。

1976 年,以其毛笔、钢笔临帖 10 年之功夫,转攻微书、微雕、微刻,并经 16 年探索,将中国的气功及中国绘画、书法、刻字技艺熔于一炉,将微书、微雕、微刻集于一体,独得“精微艺术”之神韵,首先在艺海中托起了“精微艺术”这朵充满新意和神秘色彩的浪花。

1987 年,他的第一件硬笔书法作品微书小扇面,入选“中国首次赴日硬笔书法作品展”,后被日本书道收藏。

1989 年,他在 2.5 厘米乘 3 厘米的纸片上,用钢笔写下 6183 个汉字,打破了在纪念邮票( 2.8 厘米乘 3 厘米)的背面用铅笔写下 2000 多个字母,因而被称为“世界微型书法大师”的匈牙利的埃曼·拉约浦的记录。这幅作品,在十倍以上的放大镜下,字距、行距分明,字体苍劲清晰。

我们的老师认为:精微艺术贵在精微,也难在精微,因为它不仅术其微小,还必须在微小之中再现艺术神采、韵味。每一件精微艺术品,无不是成功于所实的基本功之上,同时,又缀满了心血和汗水。

他期望我们新一代的微观雕刻艺人能学有所成,却不奢望艺术上的投机取巧,一蹴而就;他期望我们的作品有朝一日得到社会的承认,他耻于以媚俗之作去欺世盗名。时至今日,他依然故我地在斗室中埋头磨砺,不知晨昏,也屋所谓冬夏;在精微艺术这片充满生机的田野上耕耘不止,不问收获,也屋所谓个人名利。淡泊宁静,耐得寂寞;超然物外,求索不己,这就是中国微雕艺人学艺生活的真实写照。

一般来讲,搞木雕的人,除执刀法基本相同外,都各有自己擅长的刀法,初学者只要熟悉平刀、圆刀二种不同的用途,很快就能掌握刀法技巧。先强调一下执刀姿势的重要性,其正确与否不仅影响雕刻操作的顺利进行,而且还会引起安全方面的问题。那么,在大量切削木料的粗坯阶段,我们主要是用敲锤配合刀具进行工作,执刀姿势呈握拳状,当雕刻向外推进或深挖时,可作拳心向下状;当雕刻向内推进时可作拳心向上状,当雕刻轮廓欲切断木纹丝缕时又可作拳心向内或向外状,三种方法灵活掌握。如刀具刻入过深,切勿摇动刀柄急以抽出,否则会引起锋口开裂或剥落,应使用另一刀具并轻微削去该刀具周围的木料,直至其可摇动为止。在雕刻进行到细坯和修光阶段,我们主要运用刀具从事刻削工作,一种是双手握捏刀具,如:右手握紧刀柄上端,左手捏住刀杆上部,慢慢向右手方向推进。另一种是右手执刀呈握笔状,但要将无名指和小指紧抵在雕刻物上向前运刀,以控制尖刀。要注意左手的位置,做小件圆雕时,握住作品的左手应放在右手的后下方,作品一端可顶靠在工作台上;做浮雕时,为了按住木板,左手应远离右手的刀具,或者放在右手的后方。温州那边的黄杨木雕,因木质坚硬,人们时常要用肩胛来抵住刀柄向前运刀。对付木质细软的,可用右手掌心轻拍刀具即足以削去少量木料。

平刀块面法:主要是在凿坯时用平刀大块面的切削出作品的轮廓和结构部分,使其产生粗犷有力的斧劈刀削

怀禅微刻《道德经》12.0×3.5×3.5cm

感,所以运刀必须稳、准、狠,要肯定有力、刀刀相符、爽气不腻,要使每一刀都说明问题并达到作品的最后效果。平刀块面法的运用过程实际上也是用简单抽象的几何形体概括各种复杂形体的造型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将每一个形体、每一块骨路,肌肉减化成大大小小的正方形、长方形、梯形、菱形。因此,要求作者有扎实的造型基本功和慨括自然形体的能力。平刀块面法可以结合一些圆刀贯穿于雕刻的全部过程以形成最后的艺术效果,也可以只运用在雕刻的初级阶段作大形处理,然后再用其它刀法做由方到圆的更丰富细腻的刻画。

圆刀雕琢法与排列法:由于圆刀刀法不肯定,刻出的形体轮廓比较含糊,产生的凹凸感又比较清晰,所以很适合探索表现各种物体的质感和肌理效果,作为浮雕的底面处理,俗称“麻底子”,也是一种极好的起衬托作用的表现手法。圆刀雕琢法是以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凹凸形成体积,并在表面造成自然、浑厚、拙朴的美感。倘若与平刀结合起来,一方面是光滑细腻,如人的皮肤;一方面是粗糙毛涩,如人的发鬓、衣饰等,那么两者会形成强烈的质感对比,使作品产生丰富有趣的表现力。圆刀排列法与雕琢法的意义相同,只是作者要有意识的排列刀法,使其产生一定的装饰性和肌理效果。

基本要领

编辑

工艺介绍

凿粗坯:粗坯是整个作品的基础,它以简练的几何形体概括全部构思中的造型细节,要求做到有层次、有动势,比例协调,重心稳定,整体感强,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轮廓与内轮廓。

雕刻作品(好年头) 作者:郑方杨

凿粗坯的基本要领是,从上到下,从前至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上到下,就是从头部开始做到脚跟;从前至后,就是先凿前身,再凿后背;由表及里,就是从木料表面开始,一层层向内剥进;由浅入深,就是先凿好浅的地方,再凿深的地方。凿粗坯时还需注意留有余地,如同裁剪衣服,要适当的放宽。民间行话说得好:留得肥大能改小,唯愁脊薄难复肥”,“内距宜小不宜大、切记雕刻是减法”。

掘细坯:先从整体着眼,调整比例和各种布局,然后将人物等具体形态及五官、四肢、服饰、道具等逐步落实并形成,要为修光留有余地。这个阶段,作品的体积和线条己趋明朗,因此要求刀法圆熟流畅,要有充分的表现力。掘细坯中的镂空技巧,要求以纵纤维组合镂空,镂去多余的部分。要运用带筋法,即在作品的擎空易断的部位留下一小块料使其与临近的部位牵附,待作品完成后再用薄刀密片法把牵附之筋去掉。

修光:运用精雕细刻及薄刀密片法修去细坯中的刀痕凿垢,使作品表面细致完美是修光的目的。要求刀迹清楚细密,或是圆转,或是板直,力求把各部分的细微末节及其质感表现出来。

打磨:根据有些作品需要,将白坯木雕用粗细不同的木工砂纸搓磨成细润光滑。要求先用粗砂纸,后用细砂纸。要顺着木纤维方向反复打磨,直至刀痕砂路消失,显示美丽的木纹,要注意保持作品轮廓清晰、线条流畅。

刻毛发、饰纹:用三角刀刻画毛发、饰纹,要求运刀爽快、肯定,粗细均匀,一丝不苟。

着色上光:着色不仅仅是为了弥补某些材料的不足或缺陷,而且还能起到加强丰富材料质感美和作品形式美的作用。因此在作品着色上要酌情而定,要求尽量体现出木纹的美。色泽要深沉明快,符合天然木质的种种美感。

上光的目的是滋润木质,使作品锦上生辉,同时也起到防污作用以便长期保存,因此要求均匀渗透,亮而不俗。

配置底座:底座不仅是主体的依托,也是雕刻造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要求底座的形状尺度要与作品的内容形式相辅相成。充满曲线与生动活泼的作品,可借简洁朴素的底座衬托,而造型简洁或肃穆的作品则可以在底座上稍事雕饰。总之要注意互相之间的比例协调,注意色调上的相互烘托,切勿喧宾夺主。

曲阳石雕

曲阳是中国雕刻之乡,曲阳城南山石质纯净、坚韧润滑、品位绝奇,其多彩的资源给其艺匠施展技艺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曲阳石雕既不失魏代神秘朦胧的粗框气魄,又承启唐宋自然丰满庄重优美的造型,菩萨观音、力士天女、龙凤狮兽为其艺术典型。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进桥用牙、木雕精巧易透的手法丰富了石雕造型技艺,开创了小件精品的制作,拓展了石雕创意的广阔天地,使曲阳石雕成为现代民间石雕的重要代表。据了解,曲阳县大大小小的石雕厂有2300多家,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产值数亿元。

关于石雕艺术的起源,曲阳当地有个很盛行的传说:春秋战国时期,与鬼谷子齐名的黄石公隐居黄山,把《雕刻天书》传给了两位曲阳弟子,从此曲阳人便学会了雕刻。

曲阳石雕迄今为止已历经两千年的发展历程,曲阳雕刻艺人辈出,雕刻艺术不断创造中国乃至世界辉煌。元代雕刻艺人杨琼雕刻的“一狮一鼎”被元世祖忽必烈叹为“绝艺”。清末曲阳雕刻艺人的作品“仙鹤”“干支梅”在巴拿巴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银奖,自此有了“天下咸称曲阳石雕”之说。新中国成立后,曲阳石雕艺人先后参加了天安门修复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等重大工程的兴建,曲阳雕刻驰名国内外。[1] 

易县石雕(易水砚)

易水砚又称易水古砚,是汉族传统名砚。产于河北易州(今易县),故名。相传始于唐代。砚石取自易水河畔一种色彩柔和的紫灰色水成岩。天然点缀有碧色、黄色斑纹,石质细腻,柔坚适中,色泽鲜明。雕山的砚台精美古朴,保潮耐固,易于发墨,宜书宜画,书写流利。易砚因材造型,以型定名,艺人因材施艺,精心设计,巧用砚石,刀法精湛。千百年来,易砚以其悠久的历史、天赋的优等石料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名扬天下,在中国博深精美的砚文化艺术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易水砚”是易砚的杰出代表和当家品牌。

易水砚石料是名为“紫翠石”、“玉黛石”的紫色、灰色水成岩,石质优良,堪比端歙。石料上往往点缀着天然的黄色、白色、绿色等颜色的斑点、纹理,质地细密柔腻,坚韧皆备,硬度适中,浑然天成。所制砚台发墨快,不伤毫,墨汁流润而不易蒸发,具备了发墨、贮墨、润笔、励毫的优良特性。正如《易州志》记载:“石质不亚端溪”。“砚石有紫、绿白诸色,质细而硬,为砚颇佳”。

易水砚因取石于易水河畔的钟南山的古黄伯阳洞而得名,而易水之名,则源於约5000年前居住在河两岸的商族有易氏部落。《山海经·大荒东经》:"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仆"字即"卜",意为占卜。古时占卜用龟甲和牛胛骨作工具,上面刻上文字叫"甲骨文",殷商民族和有易氏部落善占卜,用于占卜用的牛叫仆牛。由此可见,有易氏之易字应源于《易经》的易字。易水河静水流深,水质清澈,与两岸之秀山合抱有情,"万年龙虎抱,夜夜鬼神朝"的"上吉之壤"的"风水宝地"清西陵就建于易水河北岸的云蒙山下,故知,易水砚产于易水河畔,从"根"上便秉承了天地之灵气,作为吉祥用品及风水镇物更是平添了一份神力。

易水砚的雕刻师使用钻、刀、铲、锯等工具,依料定型,因石构图,根据砚璞石质,去粗存精,因材施技,采用平雕、立雕、透雕、浮雕、镂雕、阴阳雕等技法制作完成。易水砚砚石生有天然石眼或石胆,对巧妙利用天然石眼、石胆,活灵活现地表现花鸟鱼虫、自然风物、亭台楼阁和历史人物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易水砚设计也就成为表达艺术灵性的重要环节,成为化腐朽为神奇、给予厚重的石料以鲜活生命和灵魂的伟大创造。

东阳木雕

因产于浙江省东阳县而得名。约始于北宋,有1000多年的历史,到了清乾隆年间,东阳木雕已闻名全国。东阳木雕以浮雕技法为主,它既是欣赏品,又是实用品。它的艺术风格独特,在设计上,借鉴传统的散点透视、鸟瞰式透视的构图,并且讲究布局丰满,散而不松,多而不乱,保留平面,不伤整料,突出主题,表现情节。各类家具,雕刻精细,装饰部位适当,图案协调,线条流畅,刀法清晰。在木雕挂屏上,他们往往运用多情节、多层次的传统手法,构图饱满,安排恰当,装饰性强,形象生动,而且突出主要人物和情节。

东阳县著名的明代建筑“肃雍堂”建筑上的木雕极为壮丽,它已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7年为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制作的“释伽牟尼大佛”高19米,2吨多重的琉璃灯、香案桌及其他佛具,雄伟壮观。1958年,为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制作了长80多米的建筑装饰,富有很强的装饰效果,为建筑增色不少。1981年又为新加坡“董宫大厦”制作了14条大型条屏、60多块挂屏以及插屏75件,富丽辉煌。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在“董宫大厦”的开幕典礼上,声称这是“新加坡最完美的建筑装饰”。著名的工艺美术家楼水明,早年在香港从事东阳木雕,他的作品在东南亚国家享有一定的声望。他把传统的东阳木雕和现代的西式家具完美地结合起来,设计的家具畅销国际市场。东阳木雕已有2700多个花色品种,在外贸出口方面很受欢迎。

黄杨木雕

浙江是中国黄杨木雕的传统产区,主要分布在乐清县,已有约150年的历史。它起源于民间闹元宵时盛行的“龙灯会”,是在木雕龙灯骨架上装饰木雕小佛像。到了清末著名黄杨木雕艺术家朱子常经过创新,使黄杨木雕从民间龙灯的附属装饰发展成艺术欣赏品。

黄杨木生长缓慢,有“千年矮”之称,它质地坚细,色黄而温润,很像象牙,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色泽就会慢慢变深,古朴而美观。它以小型、精巧、细腻为特色,在表现技法上除了圆雕、镂雕、深浅浮雕外,还有镶嵌等手法。

浙江黄杨木雕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仅反映现实生活,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的风貌,而且还有历史题材、民间故事,涌现出不少优秀的作品。著名艺人王凤之作品“苏武牧羊”讲的是,公元前100年匈奴被打败后,一方面假惺惺地派使者求和,又另一方面等待再度进犯中原的时机。为了答复匈奴的表示,汉武帝派中郎苏武拿着旌节出使匈奴。匈奴的首领单于用尽了威胁利诱想劝苏武背叛朝廷,投降匈奴。但他宁死不屈,单于恼羞成怒,把他流放到北海去放羊。苏武历尽了无数的磨难,到公元前85年,才被汉朝的使者救出来。他出使时才40岁,在匈奴受了19年的折磨。回到长安那天,百姓们都出来迎接他,瞧着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手中仍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感动的,都说他是一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这一优秀黄杨木雕作品再现了这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在1954年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会上获得好评,还参加了在莫斯科举办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1957年他的作品“巡逻”被北京军事博物馆选入建军30周年展览。1959年他的大型木雕作品“毕升”在北京历史博物馆长期展出。温州工艺美术研究所著名艺人叶润周,出身于祖传四代的黄杨木雕世家,功底深厚,并擅长镂雕技艺。他在继承传统和创新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的代表作有“饲养员”、“天女散花”、“皆大欢喜”等,其中有的荣获浙江省创作一等奖,有的作为国家级礼品,还有的出国展览。今天黄杨木雕已行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福建木雕

主要产于福州的莆田、泉州等地,始于明末清初。最初只是建筑、家

清福建木雕岩洞观音

具上的装饰和寺庙佛像雕刻,后来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木雕行业。福建木雕原料主要是龙眼木,它生长在闽南一带,质脆纤维细密,便于雕刻。雕好后,磨光漂净,凉干后,再把它染成龙眼核、荔枝核、桔柚黄、古铜等色,然后再罩上一层漆,待漆干后,再上蜡,使之色泽光润。动物题材的作品中,还用骨制成牙齿,用玻璃制成眼睛,镶嵌在动物身上,使之更加生动。

历史上福州木雕主要有3个不同的流派:①以陈天赐为代表的大坂村派。他主要雕一些弥勒佛、观音、十八罗汉、八仙等宗教人物,后期又有一些天仙仕女、兽类等。所用材料除了龙眼木、黄杨木外,还用象牙、牛角、竹根、紫檀等。②以柳庆元为代表的象园村派。他们擅长雕刻草虫、花卉、果盘木雕等作品,玲珑而生动。如作品:“划龙舟”、“踏水车”等。③以王清清为代表的雁塔乡派,又称漆器派。擅长雕刻图案花纹以及和漆器相结合的浮雕花鸟作品。

潮州金漆木雕

金漆木雕早在明清两代,就已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无论是从建筑上的雕梁画栋,还是那朝拜祖宗的屏风神龛、馔盒、香炉罩,以及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床榻、橱柜、烛台、笔筒等,无不饰以金漆木雕。

它是选用优质的樟木,先凿粗坯,然后再精雕细刻。再经磨光,最后贴上金箔,它呈现出闪闪发光、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在题材上,大多选用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地方戏剧等。在构图上,饱满、布局匀称,常常带有连续性,并以“之”字形的径路来区分不同的情节和场面。在技法上,有浮雕、拉花镂雕、多层雕、圆雕等。并加上适当的艺术夸张。在建筑上的雕刻比较粗犷,刀法简练,注重动态。如人物的五官则鼻高、眼深、嘴尖,放在高处,仰首望去,使它恰到好处。常使用的茶橱,或供祭品的馔盒、香炉罩等雕刻得精致入微,便于细心观赏。

解放后,著名艺人张鉴轩的“餐笼”雕刻精巧生动,富有生活的情趣,曾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银质奖。潮阳县工艺师叶锡永的作品“飞夺沪定桥”是一件对现代题材大胆尝试的新作。他把铁索桥的桥链一环扣一环精雕细刻成活动的链条,更衬托了作品的主题。汕头工艺师张维怀为广州东方宾馆设计的大型木雕装饰“大观园”,长14米,高49米。画面共容纳了13座亭台楼阁,100多个人物,姿态各异,布局匀称,径路通透,疏密均匀,金碧辉煌,远观有气势,近观精美细致,为饭店增光不少。工艺品,销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欧美各国。

苏州雕刻

苏州雕刻主要包括红木小件、牙雕、黄杨木雕、竹雕、刻砚、印章兽纽等,闻名于全国。

著名工艺美术家陆涵生,技艺较全面。他与老师共同创作的黄杨木雕“荷叶搁笔”至今仍珍藏在上海博物馆中。它是利用天然形状的树桩雕刻而成,几个面都是以红木镶拼,组成荷叶的叶脉。荷叶的边缘翻卷向上,并点缀着几只小青蛙,整个造型生动美观。特别是每块叶纹镶嵌的榫头都在反面,正面看不出丝毫的破绽。

湖北木雕船

湖北木雕船是中国木雕工艺中具有独特民间风格的传统工艺品,造型优美,具有浓郁的民间气息和强烈的装饰趣味。湖北地处祖国的腹地,江河湖泊密布,水路四通八达,从长江上游到下游,给船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它的创作主要取材于中国古今内河和沿海的民间木帆船,古代的漕船、画舫以及龙舟、凤舟、民间灯会上的彩船,还有游船、客货船等,种类繁多,反映出不同年代、不同地区木船的不同特点。在雕刻的技法上,湖北木雕船注重花纹装饰、镂空锼花和精工制模。镂空锼花的技艺难度很大,花纹要求清晰、匀称而纤细。而花窗、门格、亭阁、栏杆等都无不精细雕刻,不差丝毫。制模的技艺也有它独到之处,它根据每件产品的不同造型,设计出了各种不同结构,零部件在技术上要求方圆规矩,衔拉无缝,拆卸自如,工艺和结构都极为严谨。今天的湖北木雕船,还远涉重洋,出口到日本、加拿大、美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

曲阜楷木雕刻

它产于山东曲阜县,约创始于汉代孔子的九世孙孔腾。它取材于曲阜孔林中所特有的楷木,主要品种有龙头手杖、人物、花卉等。当时作为孔子生辰祭日时赠送的礼品。解放后,孔子后裔孔宪斌继承了其祖传的技艺。今天楷木雕刻,已成为曲阜的主要旅游工艺品,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1] 

玉雕

编辑

玉石质地坚硬,色泽温润,中国的汉字“莹”、“宝”等字都是与玉分不开的,可见它是一种十分珍贵的材料。玉

玉雕《龙图挂件》

雕起源很早,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有壁、璜、坠、珠等玉制品。中国出产玉石的品种主要有,新疆的白玉,云南的翡翠,东北的玛瑙、岫玉,海南的水晶,湖北的松石,台湾、南海的珊瑚,河南的密玉等。以及发现的一些新的玉石,如北京的粉翠,杭州的昌化石以及时下价值迅速高涨的玉髓,代表品种有冰彩玉髓和金水菩提等。

玉的硬度很高,难以用刀刻,所谓玉雕,实际上是通过琢、磨、碾、钻等工艺手法来完成的。一件精美的玉雕,不知要付出多少艺人们的劳动。

玉雕的高度技巧,主要表现在“套裁”和“巧色”上。套裁就是在设计时,充分利用刻制器物的下角料,再刻成器物的部件,如在玉瓶上,一对对连环相套的链条,长短相称,大小一致,而又与器物连结成一个整体。其实这个链条的玉材,是从瓶腹内挖出来的。巧色就是巧妙的利用玉石不同的色泽、纹理、形状去因材施艺。整个制作的过程,也就是设计的过程。中国玉雕的精美,充分显示了中国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卓越的技艺和丰富的艺术创造力。

玉器雕琢的构思和设计:

玉雕要追求艺术美,就要了解山川之精英,人文之精美的正确含义。这里讲的山川之精英,是指雕琢玉器玉料的颜色要美丽,质地要温润,雕琢玉器是采用的软玉还是硬玉或是绿松石、玛瑙、蛇纹石、水晶等玉石,要选好的玉料,还要设计适合各种玉料的雕琢题材;人文之精美,指的是玉器的造型美观和雕琢要精湛,以及影响造型美雕琢美的工艺、社会渚因素。由于历代玉村的不同,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不同,加上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的不同,玉器的用途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每个时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题风格也是各不相同的,千姿百态,竞相争艳。现代玉雕也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这是玉雕人员必须注意的。多少年来许多中国玉雕作品超凡脱俗给人们带来意境之美让人无限遇想和感叹不已。中国玉雕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产品是世界雕塑苑中的一朵耀眼的奇葩。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宗教观念、美学思想等丰富的内容。

细雕在玉雕工艺中就是对粗雕的玉器进行精细修饰是使玉雕作品进一步完美和增添神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玉器的许多细部进行雕琢,例如人物的面部表情、眼睛、服饰花纹;兽鸟的眼睛、毛发、爪尖、嘴时;花草的茎、叶等最能显现神韵的部位进行逼真的刻划。

玉器雕琢追求逼真传神和适度夸张,然而要使玉雕作品传神、有意境,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得到的。可以说每一块玉料都有其本身之意,本身之境,只有天才的艺术家才能发现其中奥妙,寸能根据自己长期的艺术实践,将自己内在的意与境和玉石本身的意与境相结合,从而用自己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技巧在脱琢的玉器中表现出来,使之成为具体的可以供人们欣赏的艺术珍品。一件玉雕作品的好坏,主要看其是否有意境,雕琢是否精湛,颜色是否用得悄,题

材是否恰当造型是否完美;要从玉雕作品的玉质、色彩、题材、造型等方面来判断其艺术价值。

总之,一件玉雕就是一件艺术品,它的美,或在于形态,或在于色彩,或在于意境,也可能两者兼而有之,而意境是对玉器整体评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雕琢玉器设计和构思在先,要以噗玉为基准,“量科取村”、”因材施艺”是玉雕的基本要求。玉雕审玉是关键。器创作要有意境,玉器形态要逼真写实才能出玉器精品。

象牙雕刻

编辑

中国名的牙雕工艺,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龙山文化时期就发现了有

简单的牙雕制品。商代整只的刻花象牙,唐代的“拨镂”牙尺都已达到了很高的工艺水平。中国的牙雕精细工整,玲珑剔透,极富有装饰性。各地的牙色的风格,也都不一样。

北京牙雕

北京的牙雕,在清末年间已在民间逐步发展起来了。它以人物圆雕见长,有的作品还要施以彩绘。主要雕刻

象牙雕塑“成昆铁路”

技法有:浮雕、圆雕、平刻、镂雕等。主要品种有:人物、花卉、亭台楼阁、器皿、实用品等。著名工艺美术家杨士惠对北京牙雕的发展和提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作品“簪花仕女”姿态优美,服饰丰富,衣纹飘逸,人物表情细微,风度娴雅。人物的造型,整体而富于装饰性。乳白色的象牙,光洁照人,给人以美的享受。1974年北京大型牙雕“成昆铁路”高110公分,长150公分,重300市斤。高山峻岭,茂密的丛林,被微缩在近在咫尺在眼前,细腻地表现了成昆铁路盘绕在崇山峻岭中的宏伟景观,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栩栩如生,热情地歌颂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是中国赠送给联合国的珍贵礼品,至今仍陈列在联合国总部大厦的休息厅中。

天津牙雕

天津牙雕主要是解放后发展起来的,在短期内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钟馗嫁妹”,是天津特种工艺品厂创作的,在1981年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审中荣获银杯奖。作品共塑造了钟馗、他妹妹钟媚儿和10个小鬼共12个人物,形象生动传神。钟馗骑着毛驴,身穿大袍,气势威严、豪放。而坐在彩轿里的钟媚儿则妖媚、含羞,双目窥视着钟馗,若有所思。10个小鬼们,面目丑而不恶,形态各异,笑容可掬。陪衬的景物是,一轮明月挂在云端,给深夜中行走的队伍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小鬼们打着残灯和用两根竹竿接起来的破伞,穿着露出脚趾的破靴,又增添了几分幽默感。特别精彩的是,一个跪着的小鬼,仰面向上,手中拿着一个放大镜和一本打开的书,通过放大镜可以看到,在仅1平方厘米的书上,竟然镌刻着明代《天下乐》中有关记载钟馗嫁妹的全文共200多字。

广州牙雕

据历史记载,早在秦代,就已有象牙制成的武器。广州牙雕以玲珑剔透的镂雕技法而闻名,其中象牙球最为闻名,它是由一块完整的象牙料,巧妙地雕镂成层层套叠的薄球壳,并且层层都能转动自如,再加上各层球壳上镂空的图案精致美丽,交错隐现,互相映衬,以它的奇巧而引人入胜。解放后象牙球不仅在镂空层次上攀登了新的高峰,在造型上也不断创新,过去的象牙球一般都是由一节节镶嵌的球柱来支持球体,较为简单。50年代后,改进为有一定景物和故事情节的题材,使它与圆型牙球互相配合,取得了更完美的艺术效果。象牙球作品“举杯邀明月”表现的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月下,举杯畅饮,并流露出对故乡无限的怀念之情。随着诗人的视线,人们看到了那被九霄云彩托起的一轮满月,月宫的嫦娥正在翩翩起舞,使人有亲临仙境中之感,充满了神奇感和诗情画意。

翁荣标是象牙球创始人、清代著名艺人翁正章的第4代传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1978年他已经把镂雕层次提高为45层,从此超过了由他父亲翁昭所创下的最高纪录28层,被轻工业部授以“工艺美术家”的荣誉称号。

老艺人冯公侠曾在一颗米粒般大小的象牙上浅刻出孙中山的遗嘱,共计154个字,而轰动海内外。他的儿子冯少侠的技艺更加精湛,能在米粒大小的象牙上浅刻出著名诗人苏东坡的《前赤壁赋》全文,共计551个字,令人赞叹不已。

现代工业

编辑

传统雕刻即以手工的方式运用刀、斧等工具在木材、石材等基料上进行艺术创作。现代雕刻根据工具和方法

雕刻

的不同可分为化学蚀刻、电蚀刻、手工雕刻、激光雕刻、标记雕刻、机械雕刻、辊模雕刻等。

什么是激光雕刻?

使用激光雕刻和切割,过程非常简单,如同使用电脑和打印机在纸张上打印。您可以在Win98/Win2000/WinXP环境下利用多种图形处理软件,如CorelDraw等进行设计,扫描的图形,矢量化的图文及多种CAD文件都可轻松地“打印”到雕刻机中。唯一的不同之处是,打印将墨粉涂到纸张上,而激光雕刻是将激光射到木制品、亚克粒、塑料板、金属板、石材等几乎所有的材料之上。

点阵雕刻:点阵雕刻酷似高清晰度的点阵打印。激光头左右摆动,每次雕刻出一条由一系列点组成的一条线,然后激光头同时上下移动雕刻出多条线,最后构成整版的图象或文字。扫描的图形,文字及矢量化图文都可使用点阵雕刻。

矢量切割 与点阵雕刻不同,矢量切割是在图文的外轮廓线上进行。我们通常使用此模式在木材、亚克粒、纸张等材料上进行穿透切割,也可在多种材料表面进行打标操作。

雕刻速度:雕刻速度指的是激光头移动的速度,通常用IPS(英寸/秒)表示,高速度带来高的生产效率。速度也用于控制切割的深度,对于特定的激光强度,速度越慢,切割或雕刻的深度就越大。您可利用雕刻机面板调节速度,也可利用计算机的打印驱动程序来调节。在1%到100%的范围内,调整幅度是1%。悍马机先进的运动控制系统可以使您在高速雕刻时,仍然得到超精细的雕刻质量

雕刻强度: 雕刻强度指射到于材料表面激光的强度。对于特定的雕刻速度,强度越大,切割或雕刻的深度就越大。您可利用雕刻机面板调节强度,强度越大,相当于速度也越大。切割的深度也越深

光斑大小:激光束光斑大小可利用不同焦距的透镜进行调节。小光斑的透镜用于高分辨率的雕刻。大光斑的透镜用于较低分辨率的雕刻,但对于矢量切割,它是最佳的选择。新设备的标准配置是 2.0英寸的透镜。其光斑大小处于中间,适用于各种场合。

可雕刻材料:木制品、有机玻璃、金属板、玻璃、石材、水晶、可丽耐、纸张、双色板、氧化铝、皮革、树脂、喷塑金属。

什么是打号?

打号即利用打号机在特定材料上打印特殊用途的字符。

打号机全称是线号印字机,又称线号打印机,简称线号机、打号机。它可在PVC套管、热缩管、不干胶标签等材料上打印字符,一般用于电控、配电设备二次线标识,是电控、配电设备及综合布线工程配线标识的专用设备,可满足电厂、电气设备厂、变电站、电力行业电线区分标志标识的需要。

广泛应用的是电脑线号印字机(或称电子线号印字机),属于热转印打印机,本身自带键盘,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近代雕刻大家:沈寿王美振

其他工艺

编辑

主要指一些用油泥、桃核、煤精、葫芦、牛角、椰壳、驼骨等原料雕刻而成的工艺品,它具有浓郁的民间风格和地方特色。

瓯塑

产于浙江温州的民间,又俗称油泥塑,至少有900年的历史。过去主要用于寺庙中的佛像、门神及民间出嫁时的家具的装饰。工艺上仅限于单色和贴金银箔、彩绘等,工艺粗糙。

出现了各种彩油泥,具有坚固耐牢,可洗可刷,不易褪色等优点,又吸取了其他造形艺术的长处,提高了瓯塑的艺术水平。它主要分欣赏品如挂屏、挂镜、壁塑等;实用品如屏风、家具、工艺盒。从规格上,大至数十米,小至几公分。题材上有风景、人物、龙鸟、鱼虫、飞禽走兽,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立体感强,在堆雕技法上,有堆、挑、刮、压、塑等手法,按照表现对象的不同情况,采取深浮雕、浅浮雕、线刻等传统技巧,层次清晰,变化无穷。 1972年周恩来总理在杭州机场的候机楼大厅中看到了瓯塑挂屏“韶山”,对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后起之秀周锦云、朱国光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设计的作品“西湖天下景”,成功地表现了“湖水春来水拍空,桃花浪暖柳荫浓”的人间天堂——杭州西湖的春色妙景。画面开阔,层次清楚,立体感强,景色秀逸,如同进入其境,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雕刻中核雕技法

核雕是民间艺术中的一绝。它是在植物果核上,利用其外形特点或起伏的变化,雕搂出各种人物、走兽、山

杨洪武核雕

水、楼、台、亭、阁等。核雕的原材料有核桃、桃核、橄榄核、象牙果核、杏核、樱桃核等等,最佳的是油橄榄核,体积仅有一节指头那么大。在这么小的橄榄核上进行雕刻,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正是由于其操作上的高难度,核雕技艺鲜有传人。

果核雕刻的起源尚待考证。明清时期,我国大型雕塑艺术无大发展,然而小件雕塑品和工艺品的装饰制作却搞得生气勃勃,富于创造性。其中的桃核、杏核雕刻和橄榄核雕刻是一个颇有特色的品种,其作品的构思和雕刻都达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被人称作是“微雕神技,艺术奇葩”。明、清两代这种核雕的微雕艺术堪称一绝,当时京城和江浙一带官宦商贾中流行玩赏竹木牙雕等古玩奇珍,精湛而玲珑的核雕艺术品就是当时人们搜罗的热门之一。 据史籍记载和文物考证,果核雕 刻在明代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明宣德年间,夏白眼在橄榄核上雕刻16个小孩,每个小孩仅有半粒米大小,眉目清晰 。明代最有名的果核雕刻家是天启年间江苏虞山(今常熟)的王毅(字叔远,号初平山人)。他在天启二年(1622)创作的“赤壁之舟”是果核雕刻史上的珍品。舟长约3厘米(cm),高约0.5cm,中间为舱,上以篷覆之,旁开小窗 ,左右各4扇 ,且能开合 。窗旁雕栏上 ,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船首刻苏东坡及其好友黄鲁直、佛印和尚3人 ,其中苏东坡、黄鲁直两人共执一书阅读,而佛印和尚如同弥勒,袒胸露乳,左臂挂念珠,念珠历历可数。船尾横竖一楫,楫的左右各雕刻船夫一人。船背题款:“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刻 ”。字迹细如蚊足,又刻篆章“初平山人”。这件核舟成为后世果核雕刻名匠仿效的典范。《东坡赤壁泛舟图》,把核雕艺术推上了历史的高峰。明代文人魏学伊著有《核舟记》一文详记其事。新中国建立之后,《核舟记》被载入中学课本,核舟也因此名传华夏。宜兴雕刻家丘山精于胡桃核雕刻,题材大多为苏东坡游赤壁、渔家乐、百花篮、山水等。清代,果核雕刻的艺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以江苏为传统产区。康熙年间,苏州金老(名不详)、嘉定封锡禄以及乾隆年间的苏州杜士元、沈君玉等都是果核雕刻名手。封锡禄的橄榄核雕刻“草桥惊梦”,屋宇、人物等在构图上安排得当,并配合疏柳藏鸦,柴门卧犬,充分表现了乡村夜景。沈君玉的橄榄核雕刻“驼背老人”,头戴棕帽,蓄胡须,衣服肩部有补缀,手持一扇,扇上刻有诗文;他用杨梅核雕刻的“猕猴”,眉目毕具,据《金玉琐碎》记载,有的艺人以桃核雕刻串连成108枚念珠,每枚念珠刻有3~6名罗汉 ,姿态各异 ,面目无一雷同。此外,嘉庆、道光年间,福建霞浦的果核雕刻名匠方建劭创作的“东坡游赤壁”,“篷窗撑辟,江柳掩映 ”,舟中人物、舷橹刻画细致。

艺海核雕原创作品

自古至今,玩核的名人举不胜举,从明、清的皇帝,到王公大臣,从富贾巨商到三教九流,明熹宗朱由校自己亲自动手雕刻,清乾隆皇帝更是对核雕偏爱有加。他们把小小核雕作为一种垂挂在衣带、纨扇或是绣袋下面的坠物,作为装饰和点缀,一方面也可玩赏。后来至清代中期开始,核雕物品就不光作为坠物装饰和点缀了,许多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工艺品专门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手里摩挲把玩。用橄榄核雕刻的各种花船小船还可配上镂空雕刻的象牙、红木座架,陈设在微型博古架上欣赏。果核雕刻品价值也不断攀生,由把玩品逐渐变成了兼收藏、升值、欣赏、健身等多重功用于一身的工艺品。核雕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让无数藏家玩家惊叹和入迷,行情始终看好,这也激发了心灵手巧的艺人们的创作热情和才智。今天的核雕继承前人精湛的传统技艺,同时融入了新时代的内容和技法,把这一古老而又神奇的民间艺术推向又一个高峰。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核舟表现的多是古代人物,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杨洪武雕刻的核舟“南湖红船”把写真肖像人物引入核舟创作中,写

实刻画了党的一大代表,展现了“日出东方、开天辟地”的伟大创举,当为别开生面,既是古为今用,也是推陈出新,使古老的核舟艺术赋予了新的内涵。核舟“南湖红船”,橄榄核材质,杨洪武先生于2006年6月创作完成,2009年3月12日捐赠中国航海博物馆。据悉,杨洪武此次捐赠的核雕除《南湖红船》外,还包括《天后娘娘》、《郑成功思念故乡》两件作品。

核雕这种精致而小巧玲珑的微型工艺品,只要雕刻者雕镂技艺精湛,创作的题材符合当代赏玩和收藏者们的口味,又具有一定的新意和品位,这样的核雕永远受人青睐和珍爱。

果核雕刻的主要工具为锉、凿、钻。锉有毛锉、光锉、圆锉。凿刀有方凿、圆凿两种。果核雕刻的工序是:①用毛锉、光锉将果核进行初步加工。②设计构思 ,并在果核上画样。③用圆锉按画样进行粗加工,做出粗糙的造型。④用凿刀雕刻细部,并以小方凿刻画人物的眉毛、眼睛,以小圆凿刻画嘴部等。⑤磨光,上蜡。最后打眼,串连成念珠,或配以底座,作为欣赏品。

煤精雕

产于辽宁抚顺,大约创始于清代光绪年间。它是选用当地露天煤精做材料,具有质地细、韧性大的特点。风格古朴、自然,浑厚而豪放。

椰雕

是广东、海南岛著名的工艺品,相传始于唐代。最初的椰雕工艺品比较粗糙,以不加装饰的“清壳”产品为主,造型也大都是依照椰壳的天然形态而定。大的如碗,小的如杯,以白色为贵。现椰雕已发展为餐具、茶具、酒具等100多个品种,既实用又美观,是家庭陈设及馈赠亲友的佳品。它在技法上有线刻:是运用雕刀在椰壳上刻划线条,并在线刻凹处涂以金色,以便突出图案;镶嵌贝壳:它利用海南岛所特有的夜光螺,在不同的光线照射下,给人以富丽堂皇的感觉;割棕:椰壳上有赤红色的棕毛,非常细密,用它割制成各种图案,具有朴素、粗犷的艺术风格。另外还有浮雕和镂雕的工艺。

刻葫芦

是甘肃兰州的传统工艺品,在清代开始流传于民间。这些葫芦是经过精心栽培的,大的如鸡蛋,小的如算盘珠子,皮质细腻光滑,当它成熟采摘后,经过刮皮、晒干、磨光等加工处理后,它显得非常光亮圆润。然后艺人们就在葫芦上进行设计,施展各种针法、刀法等技巧,刻画出山水、人物、花草、鸟兽等。有的葫芦,开口雕花,有的配以盖、底座,还有的吊空悬挂等。它作为兰州地区比较有特色的旅游工艺品,很受人们的欢迎。

中国食雕

编辑

食品雕刻,简称食雕,是把各种具备雕刻性能的可食性原材料,通过特殊刀法,加工成形状美观,吉庆大方,栩栩如生,具有观赏价值的工艺作品。食品雕刻花样繁多,取材广泛,无论古今中外,花鸟鱼虫,风景建筑,神话传说,凡是具有吉祥如意,寓意美好象征的,都可以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历史

历史悠久,大约在春秋时期具有。《管子》史书中记载有“雕卵”一词,即在鸡蛋上刻画。至唐宋时代,雕刻食品艺术成为时尚。所用食用之物用粗矿的器具刻制成形象繁活的各种花、鸟、鱼、虫等,显示出当时达官贵族生活的奢侈,同时也显示当时厨师的高超手艺。到清代时期,又呈现出许多精雕细刻的席桌艺术,如各地不同风味的满汉全席,形成独特的食艺风格:每桌必刻,每菜必雕。中国食品雕刻技艺已是一个非常精湛时期,也出现不少精英大师,如赵惠源、齐新、孟爽、杜乐、新派食雕师肖强等,他们将食雕钻研成空前绝后的艺术神话,无论菜肴碟艺、食雕展台等都用非常奇特的艺术来表达中国食雕艺术的魅力。

常用原料

常用原料有两大类,一类是质地细密、坚实脆嫩、色泽纯正的根、茎、叶、瓜、果等蔬菜;另一类是既能食用,又能供观赏的熟食食品,如蛋类制品。最为常用的还是前一类。常用的蔬菜品种的特性及用途:

1、青萝卜:体形较大、质地脆嫩,适合刻制各种花卉,飞禽走兽,风景建筑等,秋、冬、春三季均可使用。

2、胡萝卜、水萝卜、莴笋:这三种蔬菜体形较小,颜色各异,适合刻制各种小型的花、鸟、鱼、虫等。

3、红菜头:又称血疙瘩,由于色泽鲜红、体形近似圆形,因此适合雕刻各种花卉。

4、马铃薯、红薯:质地细腻、可以刻制花卉和人物。

5、白菜、圆葱:这两个品种的蔬菜用途较为狭窄,只能刻一些特定的花卉,如菊花、荷花等。

6、冬瓜、西瓜、南瓜、茭瓜、玉瓜、黄瓜:因为这些瓜其内部是带瓤的,可利用其外表的颜色、形态、刻制各种浮雕图案。如去其内瓤,还可作为盛器使用,如瓜盅和镂空刻制瓜灯,黄瓜等小型原料可以用来雕刻昆虫,可可以加工后起来装饰、点缀的作用。

7、红辣椒、青椒、香菜、芹菜、茄子、红樱桃,葱白、赤小豆:这些品种主要用来作雕刻作品的装饰。

常用刀法

刀法与墩上加工切配菜肴原料时所用的刀法不同,它有着独到之处。总结如下几种刀法,

1)旋:旋的刀法多用于各种花卉的刻制,它能使作品圆滑、规则,同时又分为内旋和外旋两种方法。外旋适合于由外层向里层刻制的花卉,如月季、玫瑰等;内旋适合于由里向外刻制的花卉或两种刀法交替使用的花卉,如马蹄莲、牡丹花等。

2)刻:刻的刀法是雕刻中最常用的刀法,它始终贯穿雕刻过程中。

雕刻

3)插:插的刀法多用于花卉和鸟类的羽毛、翅、尾、奇石异景、建筑等作品,它是由特制的刀具所完成的一种刀法。

4)划:是指在雕刻的物体上,划出所构思的大体形态、线条,具有一定的深度,然后再刻的一种刀法。

5)转:转的刀法是指在特定雕刻的物体上表现的一种刀法,其具有规则的圆、弧形状。

6)画:画这一刀法,在对雕刻大型的浮雕作品较为适用,它是在平面上表现出所要雕刻的形象的大体形状、轮廓。如:雕刻西瓜盅时多采用此种刀法,一般使用斜口刀。

7)削:是指把雕刻的作品表面“修圆”,即达到表面光滑、整齐的一种刀法。

8)抠:抠是指使用各种插刀在雕刻作品的特定位置时,抠除多余的部分而言。

9)镂空,是指雕刻作品时达到一定的深度或透空时所使用的一种刀法。

具体要求

为了作品达到预期效果,应注意以下要求:

1)了解宴会形式。宴会的形式多种多样,简单的可分为“祝寿宴”、“庆功宴”、“聚会宴”、“家宴”,国际交往中的:‘国宴”,贸易往来的工作宴及大型酒会等。了解宴会形式,就可以刻制出与宴会形式相适应的雕刻作品,来烘托宴会气氛,如:“祝寿宴”可以刻制“松鹤长春”、“老寿星”等,“喜庆宴”刻制“龙凤呈祥”、“鸳鸯戏水”、“孔雀牡丹”等,“庆功宴”刻制“雄鹰展翅”、“骏马奔腾”等。

2)了解客人风俗习惯。随着中国与国际问交往越来越多,需要更多的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喜好,忌讳等,以便因客而异,刻制出客人喜爱的作品。

3 突出主题。在雕刻前应首先确定主题,构思出所要雕刻作品的结构、比例(布局)等问题,确保主题突出,同时又要考虑到一些附加作品陪衬作用,如“百鸟朝风”作品的“百鸟”,“孔雀牡丹”中的;‘牡丹花,等。附加作品不要牵强附会,胡拼硬凑,以免画蛇添足,起不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4)精选原料与因材施艺,在选料时,要选择质优色美原料,还要在原料形体方面加以考虑,一般讲原料的形状与作品形象大体形态相近似,雕刻起来就比较顺利,另外对一些形状奇特的雕刻原料,应充分发挥作者的想象能力,开阔视野,因材施艺,以便物尽其用,创作出新奇别致的艺术作品。

5)注意卫生要求。搞好食品雕刻卫生措施特别重要,首先要保持原料的清洁卫生、质地优良。不要使用变质或腐烂的原料,从而保证宴会的质量和客人的健康。

寿山石雕

编辑

寿山石雕,与福州的脱胎漆器、软木画合称“榕城三绝”。寿山石雕是传统的民间雕刻艺术,以产于福州北部山

寿山石雕

区北峰的寿山石为材料,通过特殊技艺制作出供人玩赏的小型雕刻。寿山石雕十分注重依石造型,因而有“一相抵九工”之说。

寿山石的石质、石色、石形、石纹均极丰富,晶莹滋润,品种繁多,硬度在2.5至2.7摩尔之间,是上等雕刻彩石,具有细、结、润、腻、温、凝的特点,民间称之为“石帝”、“石后”,并有“贵石而贱玉”之说。

具有独立造型的寿山石雕刻品的出现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南宋时,寿山石矿已得到开采,经过元、明、清三代的发展,独立的寿山石雕产业最终形成。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寿山石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出现东门、西门两大流派。

寿山石雕技法丰富多样,精湛圆熟,又在发展过程中广纳博采,融合了中国画和各种民间工艺的雕刻技艺与艺术精华。其技法主要包括圆雕、印钮雕、薄意雕、镂空雕、浅浮雕、高浮雕、镶嵌雕、链雕、篆刻和微雕等。寿山石雕作品题材广泛,有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品类。由于这些原因,寿山石雕的社会影响面极广,具有“上伴帝王将相,中及文人雅士,下亲庶民百姓”的艺术魅力,深受国内外鉴赏家与收藏家的好评。

寿山石雕在中国传统玉石文化中占有突出地位,相关雕刻品已成为高雅、精美、凝重和睿智的象征。

相关文章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