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几个原则来看心理是否异常

心理健康:几个原则来看心理是否异常

统计学原则。也就是说,某一种心理现象或心理体验,如果绝大多数人在同样的情况下都曾出现或都有可能出现,那么,这种心理现象或体验便很可能是正常。换言之,如果在同样的情况下只有极少数出现某种心理现象或心理体验,则这种现象或体验便很可能是异常的。从理论上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曾一度出现过异常的心理现象,这很可能便是有人认定“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心理完全健康的人”的理论基础。事实上只有异常的心理现象持续一定的时间或按一定的频度出现,才会被认为是病态。很显然,这里所说的异常和病态者是有区别的,异常并不一定是病态,而病态则肯定是异常的,也就是说病态要比异常严重。

功能性原则。也就是说,根据极少数原则对某一个人作出的心理异常的判断,只有这种异常的心理现象或体验,明显导致其社会功能的损害,或出现适应不良的行为,才有可能被认为是病态。比如,几乎所有人在失恋后都有可能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紧张、食欲不振、睡眠不好,这些都可以说是异常的心理。而绝大多数人的这些异常心理都会在三个月内恢复正常,只有持续超过三个月,而且明显引起上班迟到、工作效率低、工作成绩下降或者社交方面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等等,才会被心理医师认定为病态。

心理学原则。人类心理是人类大脑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 查看全文 ]

2015-07-07 标签:

心理健康:几个原则来看心理是否异常的相关文章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