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俗世侵蚀不该成为院士堕落的理由

心理健康:俗世侵蚀不该成为院士堕落的理由

在6月7日下午举行的中国科学院全体院士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陈宜瑜在向大会作报告时表示,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浮躁之风对院士队伍的影响不容忽视,广大院士要保持高度警觉和重视,共同维护院士荣誉称号。

“两院”院士是中国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的最高学术称号,在公众的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近年来,有些院士不再爱惜“羽毛”,热衷于做一些追名逐利之事:有的人放弃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言过其实地为企业摇旗呐喊;有的人在弟子和合作伙伴写出的论文上,把自己的名字标在前头沽名钓誉;有的人无心于科研和教学工作,一天到晚出没在各种与学术无关的庆典和秀场上。他们的行为已经令“院士”的尊号蒙羞,且对周围的人产生了不良影响。此刻,中科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提出整治院士队伍中的不正之风,可谓正逢其时。

然而,看了道德建设委员会开出的“药方”,不由得让人对“整风”前景捏一把汗。就说措辞最严厉的一项:“坚决反对兼职过多,徒挂虚名和领取不当报酬”,被反对的三种现象前都有比较虚的修饰词:过多、虚名和不当。兼职多少才算“过多”?怎样挂名才算“虚名”?什么样的报酬才算“不当”?对此作出界定并不容易。而那些被要求“避免”的项目就更有操作上的弹性:“与自己专业有关”和“确属自己专长...[ 查看全文 ]

2015-07-07 标签:

心理健康:俗世侵蚀不该成为院士堕落的理由的相关文章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