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批

宝宝感冒

宝宝感冒是由外感时邪病毒所造成的。受病后,因脏腑嫩弱,故传变较速,且易兼夹食滞、惊吓、痰壅等因素而使证情复杂。证治仍分风寒、风热为主。因为宝宝冷暖不知调节,肌肤嫩弱,腠理疏薄,卫外机能未固,故易于罹患。

经验文章 概述

正常新生儿肛温在36.2度-37.8度之间,腋下温度在36度-37度之间;新生儿肛温超过37.8度,腋温超过37度,即为发热。发热是由于病原菌引起的(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当这些病原菌侵入机体后,机体的防御系统为保护机体,可作出各种保护机体的反应来抵御病原菌,发热就是其中的一种抵御反应。发热并不是一个坏现象,说明机体正在与病原菌作斗争,所以很消耗人得体力,病人就会嗜睡、乏力。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宝宝发烧

对象

儿童

预防措施

通风

现象

体温过37.8度

病因

儿童突然高烧应特别注意传染病的发生,并及时上医院诊断。最常见的传染病有以下三种:

宝宝发烧

宝宝发烧

①流行性乙型脑炎。夏季最为凶险的传染病之一,病原体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通过蚊虫叮咬吸血来传播的,多为10岁以下儿童。

②急性中毒型菌痢。细菌性痢疾是夏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是痢疾杆菌,主要表现有发烧、腹痛腹泻和解脓血便的症状。在细菌性痢疾中有一种称为中毒型菌痢,多见2~7岁的小儿。

③伤寒。是由伤寒沙门氏病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因水源污染而引起局部流行。伤寒病主要表现有持续高热、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还有肝脾肿大、皮肤出现玫瑰疹、腹胀腹泻等表现。夏秋季如果持续2周以上的儿童应请医生详细检查是否伤寒所致。

家庭合理处理方法

青菜水和水果汁多喝温开水青菜水和水果汁

给宝宝多喝水,补充体液,这是最基本的降温方法,而且非常有效实用,适合于所有发烧的宝宝。不要给宝宝喝冷的水,因为宝宝发烧时经常伴随有胃肠道症状和咳嗽,喝冷水会加重这些伴随症状。要给宝宝喝温水。

温水擦浴

即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 这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也适合所有发烧的宝宝。水的温度32~34 oC比较适宜,每次擦拭的时间10分钟以上。擦拭的重点部位在皮肤皱褶的地方,例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处等

温水浴

水温约比病儿体温低3~4℃,每次5~10分钟。

很多家长认为宝宝发烧就不能洗澡,其实,恰恰相反,给宝宝洗个温水澡,可以帮宝宝降温。温水浴适合所有发烧的宝宝。

低温室法

将病儿置于室温约为24℃的环境中,使体温缓慢下降。为使其皮肤与外界空气接触,以利降温,需少穿衣服。有条件者,可采用空调降低室温。这种方法适用于1个月以下的小婴儿,特别是夏天,只要把婴儿的衣服敞开,放在阴凉的地方,他的体温就会慢慢下降。如果宝宝发烧时伴随有畏寒、寒战,就不能使用低温室法。

退热贴

退热贴是近几年的新产品,很流行,其实退热效果一般,并不像广告夸大的效果。在宝宝的额头贴上一贴,宝宝的头部会舒服一点,家长的心也会舒服一些。应该是有益无害吧。

冰敷

这种方法的利弊目前还有很多争议。我认为冰敷弊大于利,因为冰敷可能会引起宝宝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体温会更高,特别是伴随有畏寒、寒战,更不能用冰敷。

酒精擦浴

婴儿的皮肤很薄,酒精渗透性很强,可能通过皮肤吸收入血的。而且酒精擦浴也会刺激皮肤,引起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体温会更高。这种方法已经被摒弃了。

种类

根据发烧的程度,可将发烧分为四种:

低烧:指体温在37.5℃~38℃;

中等度发烧:体温在38.1℃~39℃;

高烧:指体温在39.1℃~40.4℃;

超高烧:体温在40.5℃以上。

预防

夏天天气热,为了让孩子舒服,父母一般爱用空调降温。但孩子对内外温差的调节能力还不是很健全,所以在夜间贪凉,把温度调得太低了或被子盖的不好就容易感冒发烧。还有的父母为了省电,可能也较少开窗,造成室内空气的不流通,容易增加呼吸道疾病的危险,所以,在夏季使用空调时也要开窗通风。

饮食方面也不能让孩子贪凉,孩子一般都好吃冷饮,这时要帮助孩子克制,不要一下子吃很多凉的东西。同时注意卫生,生吃的瓜果蔬菜要洗干净,给孩子经常洗手,尤其是吃东西前,腐败的食物千万不能吃。

宝宝发烧的7大盘点: 第1类“被多吃”的宝宝 家长都经常对孩子说“再吃点”“多吃点”,也有的家长追着宝宝喂饭,还有的家长即便孩子刚吃完饭,也会不停地往宝宝嘴里塞东西。长年累月这样“被多吃”。

专家的话:吃饭是人的自然生理现象,儿童也一样有这样的感知能力,家长不要强迫儿童多吃,更不能顿顿吃撑。明代医书《万密斋》中指出“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儿童脾胃功能不足,虽然需要营养,却不能多吃,吃多后容易消化不良,蓄积过多内热诱发感冒。孩子的饮食要品种合理、荤素搭配,以达到孩子需要为度。比如喂奶时,孩子用嘴顶出来不吃,应立刻停止,不要强喂。

第2类不爱喝水的宝宝

果汁、牛奶、饮料替代白水,过多的甜食不仅伤害了很多孩子的牙齿,也影响了他们的消化功能。

专家的话:水参与了人体的所有代谢,喝水少自然爱生病,因此水也是预防和治疗孩子感冒发烧最重要的“药”。建议家长要从小让孩子养成爱喝白开水、主动喝水的习惯,切不要用饮料、果汁替代白开水。通常1至3岁的孩子每天需饮水大约1200至1600毫升,除去饮食摄入的水分外,还应该每天直接饮水至少600毫升,冬季室内空气干燥,应适当增加饮水量。感冒、发烧及呕吐或腹泻脱水时更应频繁饮水。

第3类穿得太多的宝宝

尤其老人带的孩子,有些老人自己怕冷就觉得宝宝也怕冷,干燥温暖的室内也让宝宝穿得里三层外三层,小脸经常捂得红扑扑的。

专家的话:宝宝们经常处于活动状态,穿得过多,容易出汗,并引起内热蓄积,稍有不甚就会引发感冒发烧。宝宝穿衣要根据气候、室内温度随时增减,以宝宝面色正常、四肢温暖和不明显出汗为宜。新生宝宝(出生28天内)在室内要比大人多穿一件。2至3个月大时,在室内可以和大人穿一样多的衣服,室外多穿一件。更大一些的孩子,在室内可以比大人少穿一件,室外穿得和大人一样即可。但家长要注意孩子脚的保暖,因为脚与上呼吸道黏膜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部受凉就易引发感冒。

第4类少运动的宝宝

“别跑,小心摔着”,这是很多家长经常对孩子说的话,怕受伤、怕危险,有些宝宝四五岁了还不敢独立行走,走到哪儿都要牵着大人的手,更不要说撒开腿跑。

专家的话:与活动量大的儿童相比,不爱运动的儿童,食量小,消化和吸收能力弱,免疫力较低,容易感冒发烧。同时由于不运动,身体的平衡性、协调性、柔韧性和耐力都得不到锻炼,整体素质也会下降。因此建议家长要保证儿童每天有1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大一些的儿童应每周进行3次体育锻炼。

第5类睡眠太少的宝宝

有些年轻的家长自己就有熬夜习惯,因此也忽视了孩子的睡眠,孩子经常在夜里11点以后入睡,第二天还要按时去幼儿园或者学校,造成睡眠长期不足,影响长个儿,也影响免疫力。

专家的话:睡眠充足是孩子发育的先决条件,经常睡眠不足免疫力必然下降,就容易感冒发烧。家长应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睡前要让孩子安静,以免影响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

特别是看到孩子有生病迹象时,一定要确保他们有良好充足的睡眠。通常儿童睡眠时间要保证在10小时以上,晚上10点应进入深度睡眠。

第6类不爱洗手的宝宝

有些家长不注意儿童手的卫生,不勤剪指甲,在放学的路上就让孩子吃东西,还有的让边吃东西边学习画画,也有的家长虽然叮嘱孩子洗手,但没有教会他们正确的洗手方法。

专家的话:婴幼儿处于探索期,双手到处摸,将东西送进嘴里是司空见惯的事。大一些的儿童趁人不备,不洗手吃东西也是很常见的事情。然而凡是传染性的疾病,大都是接触口鼻入侵,在感冒发烧的高发季节,洗手是预防交叉感染的第一关。建议家长从网络下载正确洗手的操作图,教会孩子洗手。

第7类胆小的宝宝

有些宝宝性格内向,不爱表达,遇到了问题不能及时向父母诉说,经常有不开心的事情积累在心中,会降低他们的抵抗力,感冒也经常找到他们。

专家的话:研究表明,性格内向的孩子相对性格外向的孩子更容易受到病毒侵犯。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家长平常要多关注他们,多与他们交流,既不能太迁就,也不能太严厉。同时要注意他们的睡眠和饮食,这样的孩子睡眠和饮食一旦发生变化就可能感冒发烧。更重要的是家长要经常让孩子与外界接触,帮助他们找到排解压力的好方式,尽量让他们变得开朗大胆一些。

护理

医生提醒父母,在孩子生病后有的父母非常急躁,一发烧就让医生给孩子输液,其实是不对的。因为输液针对细菌型的感染比较有效,而且对比较严重的细菌感染更有效,这时选择抗生素输液可以进行较快的治疗,但普通的细菌型感染吃点药就足够了,尽量不要输液。在孩子发生病毒感染时更多的是靠自身抗体来抵御,药物只是起辅助性作用,医生一般都是用些清热解毒的中药对症治疗,虽然现在有一些抗病毒的口服或静脉注射类药物,但是疗效并不明显,所以,病毒感染时没有必要输液。输液越多,发生药物过敏的机会就越大,这比打针吃药都要受罪。

在照顾发烧的孩子时,首先就是把他们的体温进行控制,不要让他们烧得太高,1个月以下的孩子不能吃退烧药,只能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来进行,所以,应该把包孩子的被包和衣服打开,必要时用空调调节一下室内的温度,但不要用风直吹。给孩子用毛巾蘸温水擦擦身体,用温水洗洗澡也可以。

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吃药,但是也要在38.5℃以上的时候再吃,如果孩子只是有点发烧并没有其他不适,也用不着非要在短时间内把体温降下来,尤其是发烧原因还没确定的时候。因为人的体温升高也是人体抵抗外来细菌、病毒侵入的一种有效方式,体温每上升一度,抵抗力就随之增加,所以,不查病根的单纯降温对孩子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可能降低机体的抵抗能力。

简单安全处理方法

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温水拭浴

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用退热贴

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多喝水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食疗

中医历来注重饮食疗法,适当的饮食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这里介绍几种简单有效的食疗方:

①荷叶饮:具有解暑清热、养阴醒胃的作用。可每天当饮料喝。制法:鲜荷叶100克洗净加水适量煎煮后,加蜂蜜 100克,稍沸即成。

②冬瓜荷叶汤: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渴、利尿的功效。每天可饮汤食瓜两次。制法:冬瓜500克洗净,连皮切块 ,荷叶切碎,加水煮汤。汤成去荷叶加盐调味即可。

葛根粥:具有解肌清热、生津止渴的作用。每天早晚各喝1次。制法:鲜葛根40克洗净切片与水同磨,待沉淀后 取粉(现市场有售葛根粉可用)。先用粳米100克煮粥,至半成熟时加入葛根粉同煮成稀粥。

发烧处理

处理1

当惊觉小朋友的体温稍为有点高时,千万别胡乱退烧,急着带宝宝去医院,或是要求医师施打退烧针哦!

宝宝体温好象有点高,看样子宝宝是发烧了!小朋友发烧时只要精神及活动力尚佳,其实并不需要立即送医,家长只需随时帮宝宝量体温,观察体温变化即可。之后再找儿科医师检查,针对引起发烧,咳嗽、鼻水、腹泻或呕吐的原因来治疗。

当身体体温大于38℃时(肛温、耳温),可称为发烧。它是人类身体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也是一种身体的警讯,提醒我们 “宝宝可能生病了。”

许多家长会误以为发烧都是有害的,烧太久可能会把小宝宝的脑子烧坏掉。但一般来说,41℃以下的发烧,并不会对脑神经组织直接造成伤害,因此,就不必过分紧张。

民间有一种说法叫“烧坏脑袋”,其实烧坏脑袋的并不是单纯的发烧,而是由于小宝宝罹患了脑炎、脑膜炎等疾病所引起。一般而言,发烧只是这些疾病的一种症状,真正影响脑部的是脑部严重感染病症。

发烧是孩子生病的警讯,也是身体要提高抵抗力的一种自动反应,发烧处理的重点是:先探讨是什么疾病引起的,再来治疗,而不是马上退烧到正常体温。虽然适度地给予退烧药,可以减轻发烧生病的不舒服,但无法缩减病程,轻度的发烧反而可以提升免疫系统的效能,因此,发烧不完全是坏事!

处理2

小宝宝如果发烧,可能会有很多不舒服的症状,如:脸红、咳嗽、全身倦怠无力、酸痛、头晕、头痛、呕吐、腹痛、嗜睡、活动力差、食欲不振、吵闹、不安、哭泣等,让妈咪感到很心疼。不过,也有些宝宝发烧时并无任何异状,有的宝宝发烧会被长辈误认为是在长牙,而遭到忽略。

遇到宝宝体温偏高,建议妈咪不妨先做客观的评估,如小宝宝是否刚洗完热水澡,或是天气太热、穿太多、室内通风不良、刚喝完热的饮料等,约待半个小时后再帮孩子量一次体温,通常会有1℃~1.5℃的落差。排除上述的原因之后,再来考虑是否需要送医院的问题。

通常来说,如果小朋友体温在38℃~38.5℃左右,且没有特别不舒服、精神状态良好,也就是说照样吃、照样睡及照样玩,就不必着急地送孩子就医,或是使用退烧药。但若有热性痉挛病史的宝宝(4%幼童)则需积极的治疗。

大部份儿科医师认为,发烧在38.5℃~39°C以上时,可适度地使用退烧药,以减轻小孩的不舒服及减轻父母亲的焦虑,并防止小孩热痉挛发生。但如果出现40.1℃以上的高温,就得紧急治疗才行。

处理3

当怀疑小朋友发烧时,就应该替宝宝量量体温。此外,当宝宝出现下列情况时,也要考虑是否该给宝宝测量体温了。

*过度流汗。

*皮肤干热。

*脸色非常苍白,或不寻常的潮红。

*呼吸异常过快、过慢或暂停。

*感冒症状:流鼻涕、鼻塞、咳嗽、声音沙哑,或喉咙痛。

*情绪改变:焦躁不安或注意力不集中、无精打采。

*宝宝自己抱怨身体的任何部位不舒服或疼痛。如宝宝自己说“妈妈,我觉得我生病了”。

*宝宝呕吐或拉肚子。

处理4

宝宝发烧了,先不必急着退烧。由于发烧是一种抵抗病毒的自然现象,所以如果家长硬要替孩子退烧,反而削弱了孩子的抵抗力。一般来说体温在38℃~38.5℃以下,且精神不错,都是可以接受的。不过,为了减少宝宝的不舒服感,家长在照顾上要特别留心。

*不建议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退烧药。

*一天使用退烧药不要超过五次以上。

*不宜在半夜叫醒小孩服用退烧药,除非可能因发烧导致抽筋时。

*不要给小朋友覆盖湿毛巾,应尽量保持干爽。

*尽量给予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等。

*注意水份及电解质的补充,以免小便过于浓黄。

*要多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在适当的处置后,应观察小朋友的精神状态及食欲等,并于就医前记录发烧的天数(需精准计算发烧满几日)、间隔时间、温度变化及其它不适症状,以供医师参考。

处理5

由于发烧是一种症状,不是一种疾病,因此找出产生发烧的原因,才是首要的目的,如果确定孩子是感冒,且高烧至40.1℃则建议紧急就医。其它需紧急就医的情况还包括:

*小于两个月以下的婴儿。

*宝宝哭得很惨,且无法安慰的哭,不断呜咽。

*移动或父母接触时会哭。

*幼儿不易叫醒且脖子僵硬。

*出现皮肤紫斑。

*排除鼻口影响呼吸之障碍物后仍感觉呼吸困难。

*幼儿流口水且无法吞咽任何东西。

*痉挛发生,而且感觉很疲倦。

除此之外,如果宝宝发烧超过40℃(尤其是三岁以下幼儿),而且是2~4个月大的宝宝,不是由于三合一疫苗引起发烧;小便有烧灼感;烧退超过24小时,又反复烧起来;且发烧超过72 小时,则建议在24小时内立刻就医,以确保孩子的安全。

疾病概述

新生儿正常体温以宝宝的腋温测量为准:低热是37.4℃~38℃;中度发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注意测量婴儿体温往往下午和夜里偏热,孩子流汗时也是偏热的。上午正常状态下一般测量腋温为36℃-37℃。超过40度,可以引起惊厥发作,甚至造成脑损伤,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汗腺组织发育也不完善,特别是早产儿和出生10天以内的新生儿,对热的耐受程度和反应强度均较成人差许多,因此,在保暖过度、包裹过多、或在夏季室内温度过高(大于30度)时,即可引起新生儿体温上升;有些出生2-3天的新生儿,由于母亲乳汁不足,又未给孩子饮水或喂其他乳制品,而环境温度又较高或包裹较多,孩子就会出现体温升高、脱水、体重下降、尿少、烦躁不安等表现,称为“新生儿脱水热”;最危险的是,在冬春寒冷季节,有些家长怕孩子着凉,给孩子穿衣捂被过多,甚至把头面部也紧紧包裹捂盖,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可使孩子体温一直上升大于40度,引起惊厥(或称抽搐),重者昏迷,称为“捂被综合症”。因此,在喂养和护理新生儿的过程中,一定要了解新生儿的这些生理特点,以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当然,新生儿发热也有一些是因疾病所致,特别是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包括:肺炎、脐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以及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等。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除可引起发热外,还应有其他的异常表现,家长应仔细观察,如:精神不好或烦躁不安,吃奶减少或拒奶、呛奶,呼吸急促或呼吸不规则,体温高而四肢发凉、皮肤发花,甚至出现面色发青、呼吸暂停、惊厥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诊断检查

1 了解母乳量及喂水量是否足够,入量不足者应加喂糖水并酌情补液,观察体温是否下降。

2 检查室温、暖箱温度或暖水袋温度是否太高,适当调整后,观察体温是否下降。

3 检查有无感染病灶,针对病情给予抗生素治疗。

治疗方法

家长应对新生儿宝宝的发热进行初步评估,即区别发热是环境因素所致还是疾病因素所致。其次,选用好而安全退热的方法。

实际生活中由于环境因素引起新生儿宝宝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保温过度:如衣着过多、捂被过多。尤其是当室内环境温度接近30℃时,若母亲乳汁分泌不足,新生儿乳汁摄入减少就可引起新生儿脱水而致宝宝出现发热。此种因素引起的发热,宝宝表现为烦躁、哭闹、周身皮肤潮红、手足发烫和尿少。遇到此种情况所致的发热,家长不必惊慌。经适当降低环境温度(新生儿居住室温以22-25℃时为宜),松开被包或多补充水分后,宝宝体温便可降至正常。

若新生儿宝宝发热时伴随有反应转差,面色苍白,食欲减退,手足发凉,这就是疾病因素引起的发热,家长应理性处理,最好是及时送医院查看。转送途中,宝宝须少包裹,头部可枕冷水袋。当体温超过39℃时可先在家中给予温水浴或温水擦浴,水温为33℃-35℃,擦浴部位为前额、四肢、腹股沟及腋下。忌用酒精擦浴,防止体温急剧下降,甚至低于35℃,反而造成不良影响。

一般宝宝发烧在38度以下建议物理降温:1、多通风,注意散热。保持室内温度在21℃~23℃;2、让患儿卧床休息,多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可益于疾病的恢复。敞开包被或脱去过多的衣服,衣着宽大,忌用棉被包裹;3、给患儿频频喂温开水或维C果汁,一晚250毫升。4、用冰袋敷额头。5、高烧你可以用酒精檫宝宝关节处、洗个温水澡,将患儿置于比体温低4℃~6℃的温水中浸浴5~10分钟,然后用大毛巾将全身擦干并轻轻按摩皮肤至发红为止;还可用32℃~34℃的温水,以大人手腕内侧皮肤不烫为宜,给患儿洗澡,重点擦洗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四肢,整个擦浴时间10~15分钟,直至患儿体温降到38℃便可等),这种物理降温法效果很好。

注意事项

一般要在体温39度高烧以后才用退烧药,象安乃静滴液、泰诺林等。3岁以内的婴幼儿发高烧时应首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一般不打退烧针,不吃退烧药,以免发生虚脱及药物毒性反应。各种退热药如阿司匹林、非那西丁等,在新生儿期易产生毒性作用或药物剂量稍大引起虚脱,故新生儿发热时应慎用退热药。室温过高时要设法降低温度,同时稍微解开新生儿的包被,方便热量的散发,如果包裹得太紧,会使热量散不出去,体温会进一步升高。如果新生儿的体温超过39度,可以用温毛巾擦前额、颈部、腋下、四肢及大腿根部,以促使皮肤散热。这时还应多喂宝宝喝白开水,帮助排泄毒素。

保健贴士

1、 新生儿不适合用酒精擦身。当新生儿体温达39℃以上时,可以给他枕上冷水袋,以防过高的温度对大脑造成伤害。

2 、比如新生儿吃奶、哭闹后,就如同成人刚做了剧烈运动后全身发热一样,体温也会升高。但这种升高一般不会超过38℃,且孩子其他状况均无异常,此时就不要紧张,等孩子平静后再试表,体温一定在正常范围。

疑难解答

吃药还是打针

小孩子一到天热和换季的时候就经常这样,高烧了,给小宝打针和吃药都只是暂时降温,等药效一过孩子的体温又要长上去,往往高烧会持续两到三天,在这一段时间里,你给孩子按时吃药,最好不要打针,因为孩子太小,然后给他用酒精棉擦全身,再在腋下夹上,再少吃上点消炎药,应该过一两天就没事了,因为炎症的消失得有一段时间。

人体的下视丘有一个体温调节中枢,作用就像冷气机的温度设定,正常的时候,婴幼儿设定的温度比成人稍高,婴幼儿肛温大约在摄氏三十七点五度,上下变动一度左右。成人和较大儿童口温大约摄氏三十六点八度,上下变动零点五度。

如果设定温度提高,例如人体感染病原,引起白血球反应,产生“热素”,就会刺激下视丘的体温调节中枢,当设定温度被调到39℃时,身体藉着肌肉打颤收缩产热,或者减少出汗散热,将体温提升到39℃为止。所以发烧前,可能会发冷发抖,再突然高烧,产生某些细菌毒素,这种现象特别明显。

许多父母也观察到,孩子容易在夜间发高烧。这是因为婴幼儿身体含水比例较成人高,只要轻度缺水就影响散热,容易发烧。孩子生病的时候,体力变差,睡得久。夜间长时间不进食喝水,当然体温升高。

造成发烧的因素

非疾病因素

婴儿体温容易受外在环境影响:温度过高(中暑)、衣服穿太多、水份摄取不够、水份流失(流汗、腹泻)、房间空气不流通、剧烈运动前后、某些特殊药物作用,其它如预防注射也可能引起发烧。若体温呈现不稳定状态,则应考虑疾病的可能性。

疾病因素

·小于3个月的婴儿发烧

以细菌感染最常见(如B型链球菌);其它如呼吸道、泌尿道、肠胃道受感染或中耳炎也会引起发烧。最严重的感染疾病是败血症。所以新生儿发烧时,一定要带给医生检查,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大于3个月的婴幼儿发烧

最常见的是感冒、中耳炎、泌尿道感染。中耳炎通常是因感冒的细菌或病毒由耳咽管向上感染到中耳,除了严重的中耳炎可以看到脓流到耳朵之外,大部份是无法从外表看到异常现象。

此外,当小朋友有原因不明显的发烧时,验尿检查也是很重要的。大小孩在泌尿道感染时可能出现频尿、小便痛,甚至于有小便失禁、腰痛的现象。小婴儿则可能只有厌食、吐奶、腹泻、黄疸等现象,看不出泌尿道方面的症状,所以非常容易误诊。少部份的泌尿道感染是因为泌尿器官先天发育畸型,例如肾脏的形状不对、输尿管进入膀胱的角度不对等等,需要以手术治疗。

几度算发烧

儿童的体温在36.2℃~38℃为正常。一般定义:肛温高于37.8℃,口温高于37.3℃,腋温高于36.8℃为发烧。现在用耳温枪的机会较多,耳温枪所量的温度与肛温相近,均称为“核心温度”(core temperature)。

正确量体温

1.测量腋温比肛温好:因肛温必须插入肛门内,对宝宝较具刺激性,腋温则较温和。

2.三岁以下宝宝适用水银温度计或耳温枪:耳温枪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已被医界肯定;水银温度计则较电子温度计准确。

3.使用前将水银柱甩至36℃以下:如此测量到的体温才准确。

4.需测量足够时间:若测量腋温需夹5分钟以上,肛温则仅需1分钟即可。

5.肛表要先润滑:测量肛温前,需先在肛表上涂上润滑膏,然后插入肛门内2公分即可。

6.洗澡、饮食、运动后不可立即量体温:洗澡后要半个小时才能测量体温;吃热的食物、大热天刚从外面进来或运动后,其体温在38~38.5℃之间,应先休息半小时后再量,不宜遽然诊断为发烧。

一发烧就要马上退烧吗

发烧是一个警讯,它在通知你身体有某部位生病了;然而发烧本身不至于伤害孩子,所以退烧是否必要,长久以来一直有争议。主张不必退烧的学者诊断,发烧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可以帮助白血球抵抗细菌。分析发烧的形态可以帮助诊断病因,一味退烧反而误导。此外,发烧本身还有帮助杀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所以不太高的发烧是不必急着退烧的。

不过,多数医生赞成适度的退烧。因为发烧会增加新陈代谢,造成内在的消耗,病人头痛、倦怠、心跳加速。婴幼儿容易脱水,发烧造成水分蒸发,更是恶性循环,婴幼儿热性痉挛的比例较高,放任发烧引起伤害是不必要的。

自行帮宝宝退烧

当宝宝体温达上述的发烧温度时,使用以下温和(物理性)的退烧方法可让宝宝舒服一些:

1.冷敷法:这个方法简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额,毛巾变热后再用冷水浸后重新敷用。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较用冷毛巾敷前额要好。

2.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将宝宝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每次泡澡约10~15分钟,约4~6小时一次。

3.温酒精拭浴:酒精擦浴将70%酒精兑自来水1/1,或75%酒精兑水1/2,亦可用二锅头酒兑水1/4,放在一个小碗中。擦浴时将门窗关好,用纱布或柔软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儿手心、脚心、腋窝和上臂内侧、前胸和大腿根部。稀释后的水温约为37~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若直接用酒精擦拭,会让小朋友觉得很冷,很不舒服,甚至抽搐。

擦拭后可用浴巾盖一下身体,等5~10分钟,酒精蒸发得差不多的时候,体内的血液循环到了身体表面,又使皮肤变热时,就可以再重复第二次,如此重复三次左右,体内外的温度可迅速下降。由于退烧速度较快,此方法适合1岁以上之幼童,且超过40℃以上不易退之高烧使用。

4.以凉毛巾擦拭:用稍凉的毛巾(约25度)在额头、脸上擦拭。

5.多喝水:有助发汗,此外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体内流失的水份。

6.使用冷水枕:肛温38℃以上可使用冷水枕,乃利用较低的温度作局部散热。现在市面上的软冷水枕甚为方便,冷度也不会太冷,较大幼儿及儿童可用。

但是不建议用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因为婴儿不易转动身体,会造成局部过冷而冻伤或导致体温过低。

7.适当增减衣物:如果宝宝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畏寒),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如果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则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正确使用退烧药

退烧药的种类很多,一般都在体温达摄氏38.5℃以上时才开始服用,而且每次服药中间一定要间隔4~6小时。退烧药包含水剂、锭剂、栓剂和针剂:

1.水剂:较温和而安全,最普遍使用的是普拿疼糖浆(acetaminophen)及Ibuprofen糖浆。

2.锭剂:阿司匹林锭剂退烧效果也很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或流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引发“雷氏症候群”,因此目前几乎不再使用。普拿疼这类退烧药锭剂,多吃也可能引起肝功能问题,一般安全剂量是每公斤体重每日不可超过150毫克。

3.栓剂:用来塞肛门,由直肠吸收,效果快速,当小孩拒绝吃药时也能退烧,非常方便,但使用次数要少,因密集使用容易退烧过度,使体温降太快,或是反复刺激肛门,造成腹泻,过度使用栓剂也有引发胃溃疡的案例。

4.针剂:打退烧针是最不安全的方法,有的孩子甚至会过敏休克。然而目前并没有针对退烧针所作的过敏试验,因此除非无法使用口服退烧药(如严重呕吐或禁食中)且无法使用肛门塞剂(如严重腹泻),用尽方法仍无法退烧,最后一步才会考虑打退烧针。

发烧会烧坏脑袋吗

宝宝一发烧,父母之所以急,不外乎是存在一个传统观念,认为孩子发烧会烧坏脑子。其实,发高烧本身是不会使“脑筋变坏,智能变差”的,以往有这样的误解,是因为人们对发高烧背后的原因没有区分清楚。

其实,只有脑炎、脑膜炎等疾病脑质本身受病毒破坏才会伤及智能或感官机能,而非发烧把人烧笨,烧聋了。婴幼儿体温控制中枢稳定性不如成人,轻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烧40℃,父母不必过于惊慌。

根据统计,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体温很少超过41℃,如果超过这个温度,罹患细菌性脑膜炎或败血症的可能比较高,应特别警惕。至于脑细胞所能耐受的高温极限是41.6℃,超过这一极限,脑细胞蛋白质才会因高温变质,造成不可回复的损伤,但这种极端的高温很少伴随疾病发生。

发烧本身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去寻找病因,对症治疗。一般感冒常会发烧2~4天,如果活动力佳、进食正常则不必太担心。但需注意感染有无恶化或发生并发症的情形,如婴幼儿出现哭闹不停、活动力差、高烧不退、不肯进食、抽搐等,应尽速就诊。

通常一般滤过性病毒感染不需使用抗生素就会痊愈,不应主动要求医师开立抗生素,因为反而易造成抗药菌种之衍生。一旦医师建议使用,应仔细讨论使用适应症及使用时间。[1]​

相关文章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