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批

白屈菜

白屈菜,别称山黄连,断肠草等,为罂粟科白屈菜属下的一个种。全草入药有镇病、止咳、利尿、解毒等功效。主治:镇病;止咳;利尿;解毒。主胃痛;腹痛;肠炎;痢疾;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咳嗽;黄疸;水肿;腹水;疥癣疮肿;蛇虫咬伤。

经验文章 概述

白屈菜(学名:Chelidonium majus)为罂粟科白屈菜属下的一个种。出自《救荒本草》,属全草类。为多年生草本,主根圆锥状,土黄色。茎直立,高30~100厘米,多分枝,有白粉,疏生白色细长柔毛,断之有黄色乳汁。主根粗壮,圆锥形,土黄色或暗褐色,密生须根。茎直立,多分枝,有白粉,具白色细长柔毛。

别名:地黄连、牛金花、土黄连、八步紧、断肠草、山西瓜、雄黄草、山黄连、假黄连、小野人血草、黄汤子、胡黄连、小黄连。

全草入药有镇病、止咳、利尿、解毒等功效。主治:镇病;止咳;利尿;解毒。主胃痛;腹痛;肠炎;痢疾;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咳嗽;黄疸;水肿;腹水;疥癣疮肿;蛇虫咬伤。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白屈菜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江苏、江西、四川等地。

拼音名

Bái Qū Cài

亚    目

罂粟亚目

别    称

山黄连,断肠草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白屈菜

植物界

白屈菜族(Chelidonieae Reichenb.)

罂粟目(Papaverales)

罂粟科(Papaveraceae)

拉丁学名

Chelidonium majus

英文名

Greater Celandine Herb 

木兰纲 又称双子叶植物纲

亚    科

罂粟亚科(Papaveroideae A. Br.)

亚    纲

原始花被亚纲

白屈菜属

形态特征

白屈菜

白屈菜

白屈菜是多年生草本,高30-60(-100)厘米。主根粗壮,圆锥形,侧根多,暗褐色。茎聚伞状多分枝,分枝常被短柔毛,节上较密,后变无毛。基生叶少,早凋落,叶片倒卵状长圆形或宽倒卵形,长8-20厘米,羽状全裂,全裂片2-4对,倒卵状长圆形,具不规则的深裂或浅裂,裂片边缘圆齿状,表面绿色,无毛,背面具白粉,疏被短柔毛;叶柄长2-5厘米,被柔毛或无毛,基部扩大成鞘;茎生叶叶片长2-8厘米,宽1-5厘米;叶柄长0.5-1.5厘米,其他同基生叶。

伞形花序多花;花梗纤细,长2-8厘米,幼时被长柔毛,后变无毛;苞片小,卵形,长1-2毫米。花芽卵圆形,直径5-8毫米;萼片卵圆形,舟状,长5-8毫米,无毛或疏生柔毛,早落;花瓣倒卵形,长约1厘米,全缘,黄色;雄蕊长约8毫米,花丝丝状,黄色,花药长圆形,长约1毫米;子房线形,长约8毫米,绿色,无毛,花柱长约1毫米,柱头2裂。

蒴果狭圆柱形,长2-5厘米,粗2-3毫米,具通常比果短的柄。种子卵形,长约1毫米或更小,暗褐色,具光泽及蜂窝状小格。花果期4-9月。

生长习性

白屈菜喜阳光充足;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热;不择土壤;耐干旱,耐修剪。种子自播能力强。

生存环境生于山谷湿润地、水沟边、绿林草地或草丛中、住宅附近。

种植技术

白屈菜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和壤土上。种子繁殖。春、夏、秋季均可播种,按行距100cm开浅沟,播种时将种子与倍量细沙混拌均匀,条播,覆土5cm,轻轻镇压,浇水。春播、秋播者15d左右出苗,苗出齐后,过密处应间拔,株距25-30cm,并清除杂草。

采收和储藏:盛花期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贮放于通风干燥处。亦可鲜用。

采制: 夏、秋季采割,阴干或鲜用。

采集:5~7月开花时采收地上部分,置通风处干燥。

病害防治

生长期间有棉红蜘蛛为害茎叶。发生期可用40%水胺硫磷1500倍液,或20%双甲眯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产地分布

中国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生于海拔500-2200米的山坡、山谷林缘草地或路旁、石缝。朝鲜、日本、俄罗斯及欧洲也有分布。

药用价值

性味归经

性凉,味苦;有小毒。归 肺;心;肾经。

①《救荒本草》:"味苦微辣。"

②《四川中药志》:"性微温,味苦辛,有毒。"

③《北方常用中草药》:"味苦,性寒,有毒。"

功能主治

1.《中国药植志》:治胃肠疼痛及溃疡。外用为疥癣药及消肿药,以生汁涂布之。

2.《山西中药志》:下心火,退烧解热,消炎杀菌,镇痛镇静。

3.《四川中药志》:治肝硬化,皮肤结核,脚气病,胆囊病及水肿黄疸。

4.《陕西中药志》:治毒蛇咬伤,止疼消肿。

5.《北方常用中草药》:有镇痛,止咳,杀菌,利尿,解疮毒之功。治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腹痛,泻痢,咳嗽,肝硬化腹水。

6.《朝药志》:朝药全草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痛。

7.《图朝药》:全草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腹水,稻田皮炎。

8.《民族药志三》:蒙药素图洪嫩:根及全草用于燥黄水,祛疮疡,瘟疫,泻痢腹痛,血热性高烧,阵发性刺痛,慢性气管炎,百日咳,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肝腹水;外治疥癣,疖肿,虫咬,稻田皮炎。鄂温克药地上部分主治食道炎,胃炎。

选方

白屈菜

白屈菜①治水肿黄疸:白屈菜、蒲公英、商陆、臭草根,茵陈。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肠胃疼痛:白屈菜、丁香、乌贼骨、浙贝母、胆南星、冬瓜仁。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顽癣:鲜白屈菜用50%的酒精浸泡,擦患处。(《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疮肿:鲜白屈菜捣烂敷患处。(《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胃痛,泻痢腹痛,咳嗽:白屈菜五分至二钱,水煎服。(《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⑥治稻田皮炎,毒虫咬伤,疥癣:白屈菜捣烂外敷或制成浸膏涂患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临床治疗

①治疗百日咳:取白屈菜全草制成100%糖浆,小儿6个月以内每次5~8毫升,6个月至1岁8~10毫升,1~3岁10~15毫升,3~6岁15~29毫升,6岁以上20~30毫升,每日3次,饭前服。单纯型连服8天,混合型12天。治疗500例,治愈355例,好转116例,有效率为94.2%。以单纯型效果较好;混合型宜并用抗菌药物。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取白屈菜全株1斤,生甘草1两,加水共煎3次,药液混合再浓缩使每100毫升约含生药4钱,每日3次,每次30毫升。治疗34例,控制7例,显效15例。亦可制成浸膏片(每片含浸膏0.5克),每服4片,每日3次。疗效与煎剂相似。成熟之白屈菜效果似较好,反之则差,且易产生副作用。

③治疗青年扁平疣:取新鲜全草榨汁,以棉球蘸汁擦患处,每日3次,每次5~15分钟,痊愈为止。治疗18例,治愈4例,显效3例,有效4例,5例结果不明。用药后半数有不同程度的刺激症状,如疼痛、瘙痒等。

④用作镇痛解痉剂:取白屈菜、地榆等量,制成千浸膏粉,日服3次,每次1~2克。对于胃肠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疼痛,有缓解作用。

药理作用

对肌肉的作用

在化学上与罂粟碱同属苯异喹啉类,作用亦相似,能抑制各

白屈菜

白屈菜种平滑肌,有解痉作用,而毒性则较低。对平滑肌之抑制属直接作用,因为它不仅能对抗匹罗卡品,且可对抗组织胺甚至氯化钡(毛果芸香碱、白屈菜总碱)的作用,对兔离体小肠之解痉效力,以重量计,约为罂栗碱的53%,白屈菜注射液还能解除豚鼠离体肠管由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痉摩收缩。也有人报告,低浓度能提高离体兔肠、子宫的张力,而较高浓度方呈抑制作用,大剂量还能抑制心肌、减慢心率、停止于扩张期,对横纹肌也有抑制作用。白屈菜总碱对平滑肌呈兴奋作用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白屈菜碱属原鸦片碱一类,也能抑制中枢。与吗啡相比,它对末梢的作用较强,而对中枢则较弱,有某些镇痛及催眠作用,白屈菜注射液对小鼠能产生中枢抑制作用,使自发活动减少,热板法、醋酸扭体法实验表明对小鼠有镇痛作用。治疗剂量不抑制呼吸,大量可减慢之;对反射无明显抑制,亦无脊髓性兴奋;能麻痹感觉及运动神经末梢,但对神经干无作用。

抗肿瘤作用

白屈菜碱是一种有丝分裂毒,可使小鼠移植性腹水癌细胞的高三倍体(hypertriplokd)的中、晚期分裂指数发生改变,呈显着的阻断分裂作用,给予125mg/kg后12小时,停止于中期分裂的占23.1%;在体外2.5×10(-6)M,能抑制纤维母细胞之有丝分裂。能延缓恶性肿瘤之生长。对小鼠肉瘤-180、艾氏瘤虽有抑制,但副作用及毒性大。原阿片碱亦有抗癌作用。亦有报道白屈菜碱和原阿片碱的抗癌作用不明显,而40%的白屈菜甲醇提取物却有明显的抗癌活性;有谓白屈菜提取物对小鼠淋巴白血病L1210及大鼠肉瘤W256并无抑制作用,但在组织培养中对EaglesPKB鼻咽癌细胞呈细胞毒作用,产生细胞毒作用的成分之一为黄连碱。对鼠Jensen肉瘤无作用。

其他

血根碱中毒量引起短时麻醉后,可发生士的宁样惊厥,增进肠蠕动及唾液分泌,对局部也是先刺激而后转入麻痹;还能降低胆碱酯酶的活性,增加组织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提高小肠、子宫平滑肌的张力。α-高白屈菜碱作用类似白屈菜碱;β-高白屈菜碱为痉挛毒,有局部麻醉作用。多实槐子碱(帕黑卡品)有神经节阻断及增强子宫的作用,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条件反射及脑电图的试验)。白屈菜红碱和某种Stilbylamine类,可能与本植物能去除皮肤赘疣的作用有关。这些成分在植物干燥时,很易变化。白屈菜中的黄连碱是一种细胞毒,小檗碱可能与其抗菌、利胆等有关。总碱在体外能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结核杆菌、真菌等。原阿片碱、血根碱和白屈菜碱716.7μg/ml浓度,对考夫曼-沃尔夫毛癣菌及絮状表皮癣菌有抑制作用。此外尚含某种未知成分,能兴奋心脏、升高血压、扩张冠状血管。

毒性

原阿片碱对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为36.5mg/kg;隐品碱性对豚鼠皮下注射的最小致死量为190mg/kg;血根碱对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为19.4mg/公斤。

化学成份

新鲜植株有浓橙黄色的乳液,乳液中含多种生物碱生物碱含量0.7%或0.97~1.87%。其中有白屈菜碱41%、原阿片碱22%、人血草碱17%、别隐品碱9%、小檗碱5%、白屈菜红碱3%、血根碱1.5%、鹰爪豆碱0.1%,还有羟基白屈菜碱即氧化白屈菜碱、甲氧基白屈菜碱、隐品碱,白屈菜黄碱、白屈菜胺、高白屈菜碱、羟基血根碱即氧化血根碱。除生物碱而外,还含白屈菜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胆碱、甲胺、组胺、酪胺、皂甙、黄酮醇、白屈菜醇,还含强心甙,在开花期的含量最高。根含生物碱达1.33%或1.90~4.14%,一部分生物碱与地上部分所含的相同,另含黄连碱、刻叶紫堇明碱、白屈菜玉红碱、白屈菜默碱、菠菜甾醇、少量麦角甾醇和橡胶0.118%。叶含黄酮类1.43%;多量维生素C。维生素C的含量在开花期最高,可达834毫克%,在果实成熟时含量最低,为231毫克%。

花含黄酮类2.10%。果实含多量胆碱、白屈菜碱和四氢黄连碱。种子含脂肪油40%、黄连碱。发芽的种子含白屈菜红碱和小檗碱。

地上部分含白屈菜碱(chelidonine),原阿片碱(ProtoPine),消旋金罂粟碱(styloPine),左旋金罂粟碱,别隐品碱(allocryptopine),白屈菜玉红碱(chlirubin),血根碱(san-guinarine),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黄连碱(coptisine),左旋金罂粟碱β-甲羟化物(stylopine β-methohydroxide),左旋金罂粟碱a-甲羟化物,小聚碱(berberine),刻叶紫堇明碱(corysamine),鹰爪豆碱(sparteine),羟基血根碱(hydroxysanguinarine),羟基白屈莱碱(hydroxychelidonine),高白屈菜碱(homochelidonine)等生物碱,还含白屈菜醇(celidoniol)。茎叶还含胆碱(choline),甲胺(methylamine),组胺(histamine),酪胺(tyramine),皂甙及游离黄酮醇。

另白屈菜全草粗粉中还分离出消旋四氢黄连碱(tetrahy-drocoptisine),6-甲氧基二氢血根碱,6-甲氧基二氢白屈菜红碱,8-氧黄连碱(8-oxocoptisine),四氢小檗碱(canadine)等生物碱。

白屈菜根茎生物碱含量最高,在茎形成期,根茎、根、叶丛所含生物碱分别可达15%,12%和10.5%,而在开花期生物碱含量最低,根茎、根、茎叶所含生物碱分别仅为0.8%,0.8%和0.5%。

白屈菜乳汁含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小檗碱,黄连碱等生物碱,还含酚类化合物及白屈菜酸(chelidonic acid)。

白屈菜在开花期,叶中维生素C含量可高达834mg/100g,而在果实成熟期其所含维生素C仅为231mg/l00g。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最低。

果实主含黄酮类化合物,内有:槲皮素-3-O-鼠李糖甙(quercetin-3-O-rhamnoside),槲皮素-3-O-葡萄糖甙(quercetin-3-O-β-glucoside),槲皮素-3-O-半乳糖甙(quercetin-3-O-galactoside),槲皮素-3-O-木糖甙(quercetin-3-O-xyloside),槲皮素(quercetin),山奈酚(kaempferol),山奈酚-3-O-葡萄糖甙(kaempferol-3-O-glucoside),山奈酚-3-O-半乳糖甙(Kaempferol-3-O-balactoside),山奈酚-3-芸香糖甙(kaempferol-3-rutinoside),还含有机酸类化合物,内有3-,或4-,或5-咖啡酰奎宁酸(caf-feoylquinic acid),3-,或4-,或5-阿魏酰奎宁酸(feruloylauinic acid),4-(β-D-吡喃葡萄糖氧基)-苯甲酸[4-(β-D-glucopyra-nosyloxy)benzoic acid],羟基桂皮酸(hydroxycinnamic acid),羟基苯甲酸(hydroxybenzoic acid)等。又含挥发油,其中主成分是反式茴香脑(anethole),还有对丙烯基苯基异戊烯醚(foeni-culin),α-及β-蒎烯(pinene),樟烯(camphene),月桂烯(myrcene),α-水芹烯(a-phellandrene),α-柠檬烯(α-limonene),3-蒈烯(3-carene),枝叶素(cineole),4(10)-侧柏烯[4(10)-thujene],α-松油烯(α-terpinene),芳樟醇(linalool),α-松油醇(α-terpineol),4-松油醇(4-terPineol),爱草脑(estragole),顺式茴香脑,茴香醛(anisaldehyde),α-香柑油烯(α-bergamotene),顺式-β-金合欢烯(Z- β-farnesene),仅式丁香烯 (caryophyllene),对苯二醛(tereph-thaldehyde),β-甜没药烯(β-bisabolene),α-薄草烯(α-humulene),3- 甲氧基苯甲酸甲酯(methyl 3-methoxy enzoate),β-芹子烯(β-se-linene),α-(王古)(王巴)烯(α-copaene),对甲氧基苯-2-丙酮(p-methoxyphenylpropan-2-one),δ-及γ-荜澄茄烯(cadinene),β-愈创木烯(β-guaiene),橙花叔醇(nerolidol),榄香醇(elemol),甲基异丁香油酚(methylisoeugenol),β-橄榄烯(β-maaliene),胡萝卜次醇(carotol),柏木醇(cedrol),对甲氧基桂皮醛(p-methoxycinna-maldehyde)。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根圆锥状,密生须根。茎圆柱形,中空;表面黄绿色,有白粉;质轻易折断。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叶片完整者羽状分裂,裂片先端钝,边缘具不整齐的缺刻,上面黄绿色,下面灰绿色,具白色柔毛,尤以叶脉为多。花瓣4片,卵圆形,黄色,常已脱落。蒴果细圆柱形,有众多细小、黑色具光泽的卵形种子。气微,味微苦。

白屈菜

白屈菜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以下面叶脉处较多而且长。非腺毛3-13个细胞,长150-1500μm。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波状角质层。皮层外侧有2列含叶绿体的下皮细胞,其下3-4列细胞壁稍厚。

理化鉴别

(1) 化学定性 取粗粉末5g,用氨化的氯仿20ml 浸泡过夜,滤过,氯仿液分为2份,一份留作薄层点样,另一份挥去氯仿,以1%盐酸2ml溶解,放入试管中,滴加改良碘化铋钾试液,溶液立即产生红棕色沉淀。 (生物碱反应)

(2) 薄层层析 样品制备:同"化学定性"项。也可以将"化学定性"项中氯仿浸提过的药渣,充分挥去溶剂,再以甲醇浸泡过夜,滤过,滤液浓缩至2ml,点样于硅胶G薄层板(青岛产,以0. 5%氢氧化钠溶液铺板,于120℃烘烤4小时以上)上。氯仿浸出部分用己烷-氯仿-甲醇(6:3:0.3)或甲醇浸出部分用氯仿 -甲醇(9 : 1)展开,氨蒸气饱和,展距10cm。氯仿浸出液用白屈菜碱、四氢黄连碱、白屈菜红碱、血根碱作对照,在紫外光灯 (254~365nm)下观察,结果,白 屈菜根提取物中4种生物碱均被检出,而地上部分的提取物中未检出白屈菜红碱。甲醇提取物用小檗碱和黄连碱作对照,以改良碘化铋钾试剂喷雾,结果,白屈 菜根提取物中2种生物碱均被检出,而地上部分提取物只检出黄连碱。

(3) 纸层析 取粉末0.1g,用1%柠檬酸溶液饱和的丁醇10ml浸泡1小时,并时时摇动,过滤,滤液用圆心纸层析法以水饱和的正丁醇饱和滤纸在1小时后展开30~45分钟,取出,干后在紫外光灯下观察,显黄、黄绿、绿和红色等4种色带。

(4) 含量测定①白屈菜碱的测定:比色法 将样品先以硫酸的甲醇溶液提取,提取液蒸去甲醇后,酸液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并呈碱性,以氯仿提取,再酸化提到水相,然后再以氢氧化钠溶液碱化以氯仿提取,蒸去氯仿,残渣溶于甲醇并调成一定体积。取一定量此溶液点于预先以丙酮-甲酰胺(7:3)处理过的滤纸上,以正丁醇-醋酸-水(4:1:5)展开,分离后白屈菜的斑点用含有金莲橙OO(Tropaeolin OO)的pH4醋酸盐缓冲液洗脱,然后用氯仿提取有色复合物(白屈菜碱与染料的结合物),氯仿层酸化后测定释放出来的染料的颜色浓度,在515nm进行比色。

(5)紫外分光光度法 取粉末用氯仿-油酸(99:1)提取,浓缩液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丙酮-乙酸乙酯-甲苯(2:1:1:1)展开,然后从薄层上挖取白屈菜 的斑点,用甲醇提取,并在293nm处测吸收度。

(6)碘量法 取粉末3g用70%乙醇30g室温振摇2 小时,过滤,取25g滤液蒸去乙醇,加入10%硫酸溶液 10滴,并加水到10g,过滤,取5g滤液用10%氢氧化铵溶液1ml碱化后以25g氯仿提取15分钟,加黄芪胶振摇,用棉花过滤,取20g滤液蒸干残渣溶于0.1N硫酸溶液中,加热除去氯仿,并用0.1N硫酸溶液稀释到 10ml,取此液一定量(相当于0.5g样品)与10%硫酸溶液2ml和0.1N碘-碘化钾溶液2ml混合,放置2分钟后分出沉淀,溶于甲醇25ml(Ⅰ)中,用0.01N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1ml 0. 01N硫代硫酸钠≈ 0.882 5mg白屈菜碱)。(Ⅰ)的溶液也可在470nm处测定吸收度,此法较灵敏,样品中其他生物碱不干扰。

(7)酸碱滴定法 取样品用70%乙醇提取,浓缩后用硫酸酸化,过滤,用15%氢氧化钠溶液碱化后以氯仿提取,提取液浓缩后加一定量0.1N盐酸溶液,并置于水浴上加热除去氯仿,然后用0.1N氢氧化钠溶液滴定,以甲基红-甲基蓝混合液体为指示剂(1ml 0.1N盐酸≈0.0353g白屈菜碱)。

(8)血根碱的含量测定(比色法):含血根碱样品的石油醚溶液用盐酸提取,然后用碱碱化后以氯仿提取血根碱,加30%三氯化锑氯仿溶液形成橙色,进行比色。方法:取一定量样品的石油醚提取液,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浓盐酸10ml,充分振摇后加入10ml蒸馏水,分出酸层,移置于另一分液漏斗中,石油醚层再用含 1~2滴浓盐酸的蒸馏水10ml提2次,合并酸液用1: 1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冷却后用氯仿提3次(10、10、 5ml),合并氯仿液于小烧杯中,蒸干并在100℃烤箱中干燥,残渣用3ml干燥氯仿定量地移到比色管中,并加入30%三氯化锑的干燥氯仿溶液2ml,采用绿色滤光片进行比色。

(9)总生物碱的测定:取样品5g用60%乙醇提取 3次(100、100、50ml),每次加热15分钟,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约50ml,加入浓硫酸30ml、醋酸溶液 30ml、锌粒4g,加热约1小时,直到溶液澄清,过滤,用少量含有硫酸的热水洗涤,冷却后以浓氨水中和,用乙醚提取3次(至提取液与碘化汞钾试剂不反应为止),过滤,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滤器用乙醚洗,浓缩后,抽空干燥除去乙醚,并干燥至恒重,准确加入氯仿50ml溶解,吸取氯仿溶液25ml,蒸干,残渣溶于冰醋酸10ml 中,加入醋酐5ml和0.1%结晶紫指示剂3滴,用0.05 N或0.1N高氯酸冰醋酸溶液滴定到绿色为终点。总生物碱含量以白屈菜碱计 (1ml 0.05N高氯酸溶液≈ 0.017 65g白屈菜碱)。

相关文章


    Notice: Undefined index: newRealte in /home/www/www.tulaoshi.com/releases/release-78/cache/smarty/ced17fe8327d76146ff61d7cc614513d622bb215.file.tag.html.php on line 258

    Notice: Trying to get property of non-object in /home/www/www.tulaoshi.com/releases/release-78/cache/smarty/ced17fe8327d76146ff61d7cc614513d622bb215.file.tag.html.php on line 258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